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盟传统药用植物抗呼吸道常见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正彩 郝二伟 +8 位作者 韦棪婷 陈晓璐 Jintanaporn Wattanathorn Tang Pei Ling Justin Jang Hann Chu 白钢 刘昌孝 侯小涛 邓家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79-3587,共9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死率在所有传染病中居于首位。天然药用植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协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在抗呼吸道病毒新药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从《中国-东盟传统药...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死率在所有传染病中居于首位。天然药用植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协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在抗呼吸道病毒新药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从《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中350种药物进行筛选,对具有抗呼吸道病毒的药物以抗病毒种类数、化学成分、作用机制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对其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进行阐述和分析,旨在从中国-东盟传统药用植物中筛选出抗呼吸道常见病毒的活性成分,以期为后续新药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传统药用植物 呼吸道病毒感染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澜湄五国传统药用植物防治虫媒传染病研究概况 被引量:2
2
作者 郝二伟 谢安然 +4 位作者 韦棪婷 陈晓璐 杜正彩 侯小涛 邓家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6303-6311,共9页
澜湄五国呈现热带雨林气候特征,疟疾、登革热等重要虫媒传染病是该区域频发的传染病,对区域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构成重大威胁。由于使用化学药治疗虫媒性传染病,存在疟原虫的抗药性、登革热病毒尚未发现特效药、化学驱虫剂对环境的污染... 澜湄五国呈现热带雨林气候特征,疟疾、登革热等重要虫媒传染病是该区域频发的传染病,对区域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构成重大威胁。由于使用化学药治疗虫媒性传染病,存在疟原虫的抗药性、登革热病毒尚未发现特效药、化学驱虫剂对环境的污染等诸多问题,单靠化学药治疗已无法解决这一难题。药用植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协同发挥的特点,在药物开发中具有极大的潜力。从传统药用植物中寻找治疗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药物成为关注热点。该文简述虫媒传染病在澜湄五国的流行病学情况,从《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的350种药物进行筛选,利用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分类汇总治疗疟疾、治疗登革热,以及灭蚊、驱蚊作用的传统药用植物,进而对它们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分析其物质基础,为更好地利用传统药用资源,开发安全、有效的防治疟疾、登革热等虫媒性传染病的药物,以及加强中国和澜湄五国进一步的研究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传统药用植物 澜湄五国 登革热 疟疾
原文传递
桂郁金研究进展及基于质量标志物的保肝、抗肿瘤机制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泽宇 郝二伟 +6 位作者 杜正彩 曹瑞 陈锋 莫柳英 吴东阳 侯小涛 邓家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39-1753,共15页
桂郁金为广西道地药材,应用广泛,活性成分以萜类和姜黄素类为主,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保肝、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免疫抑制作用显著。该文基于桂郁金的研究进展,结合质量标志物(quali... 桂郁金为广西道地药材,应用广泛,活性成分以萜类和姜黄素类为主,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保肝、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免疫抑制作用显著。该文基于桂郁金的研究进展,结合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的核心概念,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效药性及新的药效用途、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加工方法、不同配伍、入血成分几个方面对桂郁金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了姜黄素、莪术醇、莪术二醇、莪术烯醇、莪术二酮、吉马酮、β-榄香烯为其可能的质量标志物。同时基于质量标志物的预测结果,对其保肝、抗肿瘤特征性功效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AKT1、IL6、EGFR、STAT3为其重要靶点,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氮代谢通路、癌症通路、乙型肝炎通路为其重要通路。以期为桂郁金质量评价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拟为中药材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郁金 郁金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准 质量标志物 姜黄素 莪术醇 莪术二醇 莪术烯醇 莪术二酮 吉马酮 Β-榄香烯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寒疫理论的中药防治疫病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泽宇 郝二伟 +6 位作者 曹瑞 林思 陈淑莹 黄显婷 徐婉茹 侯小涛 邓家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765-4777,共13页
疫病的流行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中医药在防治疫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探究考查传统中医药理论下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对于攻克疾病、新药开发等借鉴意义重大。该文首先对中医寒疫理论在现代疫病中的相关性进行了考证,确定... 疫病的流行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中医药在防治疫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探究考查传统中医药理论下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对于攻克疾病、新药开发等借鉴意义重大。该文首先对中医寒疫理论在现代疫病中的相关性进行了考证,确定并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甲型H1N1流感这三大流行性疫病与寒疫之间的关系,并深层次讨论了在中医寒疫理论指导下防治现代疫病的疗效及相关差异性;应用数据挖掘和本草考证的方法,从各数据库及相关古籍中收集治疗寒疫的相关处方,并通过高频次中药及药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考查了用药规律,如确定了高置信度处方“甘草-柴胡-芍药”“甘草-半夏-柴胡”等,并结合聚类处方分析其中医辨证治法,得到了新药物组合为“干姜-附子-人参”“茯苓-白术”“桂枝-细辛”“陈皮-紫苏”“半夏-厚朴-苍术”“芍药-当归-甘草-柴胡-黄芩-生姜”“麻黄-杏仁-石膏”“川芎-羌活-白芷-桔梗-防风”;将寒疫用药规律分析中高频药物的抗病毒活性成分进行了文本挖掘,发现这些化学成分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调控病毒蛋白及抗病毒信号、抑制蛋白酶活性等方式发挥抗病毒作用。然后应用网络药理学,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考证了其抗SARS冠状病毒(SARS-CoV)、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确定了作用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S-位点半胱氨酸富集蛋白(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环氧合酶2(PTGS2)等,作用通路涉及MAPK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通路、COVID-19通路、雷帕霉素(mTOR)通路等。该文通过分析中医寒疫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防治疫病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以期构建中医寒疫理论与现代疫病之间的桥梁,为现代疫病的防治提供可供参考的中医药理论,同时为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传统中医药理论以防治现代疾病提供一定的思路与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疫 中医药 用药规律 作用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甲型H1N1流感
原文传递
甘草配伍应用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45
5
作者 李泽宇 郝二伟 +9 位作者 李卉 王嘉玉 李心鑫 曹瑞 林思 秦慧真 谢金玲 杜正彩 侯小涛 邓家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70-282,共13页
甘草药用价值高,配伍应用广泛,在中药方剂配伍中使用频率最高,被称为“国老”“众药之主”,特征活性成分以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甘草查尔酮等为主,其基于传统和现代药理学理论,在不同的配伍应用中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相应的功效... 甘草药用价值高,配伍应用广泛,在中药方剂配伍中使用频率最高,被称为“国老”“众药之主”,特征活性成分以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甘草查尔酮等为主,其基于传统和现代药理学理论,在不同的配伍应用中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相应的功效。该文首先基于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传统药理,应用本草考证的方法对其配伍应用和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可通过“补”“和”“调”在配伍中发挥相应功效,如配伍人参、白术等补药用于补益五脏是基于其强大的补虚作用,配伍芍药、附子等用于多种急症和痛症是基于其缓和药力、药性的作用,配伍大黄、芒硝用于降其烈性是基于其调和药性及机体的特性等。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其现代药理配伍的应用规律和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现代临床方剂常配伍甘草用于抗炎、保护心脑血管及神经、抗病毒、抗肿瘤,配伍麻黄、黄芩用于抗炎,配伍竹茹、丹参、枳实用于保护心脑血管,配伍麦冬、川芎用于保护神经等,同时确定了其特征性成分发挥相关作用的重要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1、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其中发挥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重要特征通路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通路、环磷酸鸟苷(cGMP)/PKG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重要特征通路为癌症中的蛋白多糖通路等,以期为甘草的合理配伍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和思路,同时为广大中药复方的配伍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配伍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机制 本草考证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拆方理论结合网络药理学考证利湿名方五苓散保护肾功能的配伍合理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泽宇 郝二伟 +6 位作者 曹瑞 林思 李瑞林 沈玉彬 梁玲玲 侯小涛 邓家刚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6,共9页
目的:应用传统中医药拆方理论和现代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考察经典利湿名方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保护肾功能的配伍合理性。方法:应用中医药方剂配伍中的“君-臣-佐”法则将五苓散进行拆方分组,在TCMSP网站获取君药、臣药... 目的:应用传统中医药拆方理论和现代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考察经典利湿名方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保护肾功能的配伍合理性。方法:应用中医药方剂配伍中的“君-臣-佐”法则将五苓散进行拆方分组,在TCMSP网站获取君药、臣药、佐药的活性化合物,并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取这些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取保护肾功能靶点,药物与功效靶点取交集后得到五苓散各拆方组保护肾功能的作用靶点,将这些作用靶点按照“君-臣-佐”进行拆分,进行相关蛋白互作、作用通路及生物功能分析,并基于拆方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考查“君-臣-佐”对特征性共表达基因的影响,以佐证其联合增效的作用。结果:五苓散“君-臣-佐”共同调控核心靶点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1(ESR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发挥保护肾功能作用,其中臣药白术特征性调控核心靶点为白介素1β(IL1B)、髓过氧化物酶(MPO)、CA9,佐药桂枝特征性调控核心靶点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醛糖还原酶(AKR1B1)、芳香烃受体(AHR),君药保护肾功能主要作用通路为糖尿病并发症中的cAMP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臣-佐”还特征性贡献了糖尿病心肌病、脂肪细胞脂解调节、TRP通道炎症介质调节、等作用通路,“臣-佐”中的差异靶点IL1B、血红素加氧酶-1(HMOX1)、Toll样受体4(TLR4)、F3、MMP9、组蛋白脱乙酰基酶2(HDAC2)可增强对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的调控,差异靶点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3(CHRM3)、MPO、TLR4、等也参与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细胞对有机氮化合物的反应。细胞实验验证表明,君-臣-佐组对Tlr4、Il1b、Mmp9 mRNA特征性靶点的下调较君组更强。结论:拆方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五苓散“君-臣-佐”具有良好的配伍合理性,君药、臣药、佐药相辅相成,共奏保护肾功能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拆方 网络药理学 肾功能 配伍 实验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