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蒲公英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吴昭蓉 杨素芳 +3 位作者 李文意 陈少锋 滕红丽 赵湘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2-17,共6页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和体外实验探讨蒲公英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TITCH、BATMAN-TCM、GEO、中药研究数据库、Bindingdb、DAVID数据库获取蒲公英的活性成分及卵巢早衰的潜在靶点,构建靶...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和体外实验探讨蒲公英治疗卵巢早衰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TITCH、BATMAN-TCM、GEO、中药研究数据库、Bindingdb、DAVID数据库获取蒲公英的活性成分及卵巢早衰的潜在靶点,构建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KEGG富集分析。通过卵巢颗粒细胞在不同浓度H2O2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选择最佳造模条件构建卵巢细胞早衰模型(模型组),另采用不同浓度的蒲公英甾醇预处理细胞,选择后续干预的最佳浓度。将细胞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及蒲公英甾醇高、低剂量组。蒲公英甾醇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蒲公英甾醇预处理24 h后和模型组一同加入H2O2,空白组不做处理。干预结束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质、细胞核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结果 数据库共筛选出蒲公英活性成分23个,相应的作用靶点345个,卵巢早衰相关靶点基因497个,二者共同靶点基因61个,涉及的通路有HIF-1信号通路、蛋白聚糖作用等。当用600μmol/L H2O2处理细胞4 h,细胞活力最接近IC50。蒲公英甾醇浓度为7.5、15.0μmol/L时,细胞活力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ROS相对荧光强度高于空白组,蒲公英甾醇高、低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0.05)。四组细胞质HIF-1α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细胞核HIF-1α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蒲公英甾醇高、低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蒲公英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卵巢早衰,其代表性成分蒲公英甾醇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发挥治疗卵巢早衰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卵巢早衰 网络药理学 抗氧化
下载PDF
壮药痛风立安胶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赵湘培 杜娜娜 +4 位作者 李凤珍 舒建龙 龙朝阳 邹晓素 孙宗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4-818,共5页
目的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壮药痛风立安胶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7 mg/kg别嘌醇+0.27 mg/kg秋水仙碱)和痛风立安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2、4.5、9.0 g/kg),每组10只。除... 目的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壮药痛风立安胶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7 mg/kg别嘌醇+0.27 mg/kg秋水仙碱)和痛风立安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2、4.5、9.0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诱导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纯水,连续14 d。检测大鼠踝关节肿胀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滑膜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另以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痛风立安胶囊(62.5、125、250μg/mL)干预后,检测细胞中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IL-1β水平,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率、血清中IL-1β水平、滑膜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表现出滑膜增生、水肿、血管充血、毛细血管增生、炎症细胞增多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痛风立安胶囊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中、低剂量组大鼠上述大部分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大鼠踝关节滑膜增生改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痛风立安胶囊可显著降低细胞中NO、ROS、IL-1β水平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P<0.01),并抑制NF-κB入核。结论痛风立安胶囊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 痛风立安胶囊 痛风性关节炎 抗炎作用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壮药清毒伸筋颗粒安全性评价
3
作者 赵湘培 施显怡 +2 位作者 李燕婧 李凤珍 孙宗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560-1567,共8页
目的:通过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对壮药清毒伸筋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清毒伸筋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清毒伸筋颗粒给药剂量为75.3 g·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详细观察动物体征至给... 目的:通过单次给药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对壮药清毒伸筋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清毒伸筋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清毒伸筋颗粒给药剂量为75.3 g·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详细观察动物体征至给药后14 d,剖检肉眼大体观察各脏器形态。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清毒伸筋颗粒9,18,36 g·kg^(-1)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分别于给药3个月和停药后1个月时,取部分大鼠进行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75.3 g·kg^(-1)清毒伸筋颗粒单日灌胃组给药后14 d小鼠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清毒伸筋颗粒9,18,36 g·kg^(-1)剂量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大鼠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清毒伸筋颗粒小鼠单次给药最大给药量为75.3 g·kg^(-1)(相当于每千克178.4 g生药),大鼠重复给药3个月最大无毒反应剂量大于36 g·kg^(-1)(相当于每千克85 g生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 清毒伸筋颗粒 单次给药毒性 重复给药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