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妇科调气解毒方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机制
1
作者 陈继香 李宁 +1 位作者 钟传梅 宇文思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6期686-692,共7页
目的:探讨妇科调气解毒方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确定妇科调气解毒方作用于子宫内膜炎可能的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在该理论基础上,建立子宫内膜炎小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盐酸左氧氟沙星),以及... 目的:探讨妇科调气解毒方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确定妇科调气解毒方作用于子宫内膜炎可能的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在该理论基础上,建立子宫内膜炎小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盐酸左氧氟沙星),以及低、中及高剂量组(给予低、中及高剂量的妇科调气解毒方),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结果:在妇科调气解毒方中筛选出219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698个;与子宫内膜炎的靶点取交集获得36个关键靶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得到77条代谢通路,主要包括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和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等。ELISA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炎症因子IL-6及IL-1β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妇科调气解毒方低剂量组IL-6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MPO活性、IL-1β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西药组MPO活性、IL-6及IL-1β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子宫组织中磷酸化蛋白65(P-P65)、Toll样受体4(TLR4)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不能明显抑制P-P65及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P>0.05),P-P65 mRNA、TLR4 mRNA表达量在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中明显降低(P<0.05或P<0.01,P<0.001),P-P65蛋白、TLR4蛋白表达量在高剂量组及西药组中明显降低(P<0.01或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P65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脂多糖诱导的子宫内膜炎小鼠模型中,妇科调气解毒方可以明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抗炎、保护子宫内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调气解毒方 慢性子宫内膜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壮医妇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林楚娟 马宝满 秦祖杰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4年第8期602-606,共5页
壮医妇科学是民族医学的重要学科。为推动壮医妇科学教学发展,本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五年制壮医学专业学生的壮医妇科学见习教学为例,阐述了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壮医妇科学见习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课前预习记录、见习报告、... 壮医妇科学是民族医学的重要学科。为推动壮医妇科学教学发展,本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五年制壮医学专业学生的壮医妇科学见习教学为例,阐述了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壮医妇科学见习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课前预习记录、见习报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见习的满意度调查等4个方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105名学生中,课前预习记录优秀率18.1%(19/105),合格率71.4%(75/105);见习报告优秀率24.8%(26/105),合格率68.6%(72/105);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得分优秀率34.3%(36/105),合格率61.0%(64/105);6次见习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581份,学生对教学方式认可度为96.7%(562/581)。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壮医妇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壮医妇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习 教学方式 壮医妇科学 民族医学 多元化
原文传递
穴位雷火灸治疗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妍婷 陆莹 +1 位作者 冯艳玲 罗月娥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穴位雷火灸治疗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接受腹部手术,并出现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分析穴位雷火灸治疗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接受腹部手术,并出现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雷火灸进行护理干预。进行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水平、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1)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17.12±3.37)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9.20±5.47)h〕及首次排便时间〔(20.15±5.47)h〕均短于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23.05±4.21)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5.15±7.32)h〕及首次排便时间〔(26.45±5.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WBC、CRP、hs-CRP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WBC、CRP、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4)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胀及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穴位雷火灸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清肌酸激酶、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加快机体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雷火灸 术后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胃肠功能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复方麝香膏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周期蛋白D1、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佩 周英惠 卿荣珍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膏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变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90例病人,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外阴硬化性苔癣,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复方麝香膏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临床疗效及对病变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90例病人,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外阴硬化性苔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选用复方麝香膏外用,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前、治疗完成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取外阴原病变处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cyclin D1与p16的表达水平,于治疗完成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完成后即刻两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11%、24.44%,与治疗前(71.11%、68.89%)比较均降低(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44%、26.67%,与治疗前(6.67%、8.89%)比较均升高(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28.89%仍低于治疗前68.89%(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率24.44%高于治疗前8.89%(P<0.05),对照组cyclin D1及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即刻两组cyclin D1及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28.89%低于对照组51.11%(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率24.44%高于对照组8.89%(P<0.05)。治疗完成后即刻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57.8%(P<0.05)。结论复方麝香膏及糖皮质激素均是治疗外阴硬化性苔癣的有效方法,两者均能降低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增加p16的表达水平,短期疗效相当,但复方麝香膏疗效稳定,治疗后6个月时复方麝香膏疗效优于糖皮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硬化性苔癣 复方麝香膏 氢化可的松 细胞周期蛋白D1 基因 p16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子机制
5
作者 廖春红 李凤珍 +9 位作者 刘霞 张海添 杨素芳 梁金玉 宇文思 李浩璇 李苗苗 成郅潼 秦祖杰 李宁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545-1554,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PubChem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要活性成分及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PubChem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搜索EMT的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即获得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EMT的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EMT的核心靶点。针对核心靶点,基于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要活性成分189种,对应的作用靶点213个,EMT相关靶点1009个,取两者交集可获得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EMT的相关靶点84个。PPI网络拓扑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白细胞介素(IL)-6、雌激素受体1、肿瘤抑癌蛋白p53、IL-1β。核心靶点主要涉及对激素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转录调控复合体等细胞组分,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以及内分泌抵抗、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均可与对应的活性成分自发结合,且结合较为稳定。结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山柰酚、槲皮素等)通过作用于核心靶点(TNF、IL-6等),调控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通路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EMT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潜在靶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