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T2 FLAIR序列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梁泓中 郭睿 肖运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3,共7页
在颅内肿瘤诊疗过程中,对比增强MRI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临床上颅脑MRI增强检查首选T1WI序列。长期以来,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被认为是评估软脑膜疾病和脑转移瘤的辅助序列。近年... 在颅内肿瘤诊疗过程中,对比增强MRI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临床上颅脑MRI增强检查首选T1WI序列。长期以来,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被认为是评估软脑膜疾病和脑转移瘤的辅助序列。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增强T2 FLAIR序列在血脑屏障、血软脑膜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血眼屏障、血迷路屏障及淋巴系统损伤相关疾病的检出、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增强T2 FLAIR序列尽管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原因包括:(1)增强T2 FLAIR适用的疾病谱尚未完全阐明,(2)增强T2 FLAIR的规范扫描参数尚未确定,(3)增加MRI检查时间等。本文针对增强T2 FLAIR序列的技术特点、正常影像表现以及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进一步科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下载PDF
两种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检测血清CA153的结果一致性研究
2
作者 刘纲毅 陈葭 谢妹珍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53的结果一致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9例,健康志愿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53的结果一致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9例,健康志愿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受试人员血清CA153水平,CA153<30 U/mL为低浓度,30~300 U/mL为中浓度,300~500 U/mL为高浓度,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要求,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绝对偏倚分析、相对偏倚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临床可接受评价)。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CA153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53在95%一致性界限内占比均>95.00%,相对偏倚和绝对偏倚符合评价要求。两种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9(P<0.01),呈高度正相关。低浓度、中浓度CA153的相对偏倚SE%均>12.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差值随着CA153浓度增高而增大,中、高浓度检测数值不具有一致性。结论罗氏cobas E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深圳新产业Biolumi 8000型模块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53的相关性良好,两者的检验效能一致,均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当CA153在30~300 U/mL浓度范围内时,两个检测系统检测数值不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 CA153 检验效能
下载PDF
Hsa_circ_0078607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血清中的异常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王万平 任明君 +6 位作者 闭婉英 龙涌文 王韦吉 蒙毅军 唐石伏 蒙秋杏 邓耀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3-901,共9页
目的:探究hsa_circ_0078607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能否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标。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结直肠... 目的:探究hsa_circ_0078607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能否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标。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手术患者的58对癌及癌旁组织标本,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初次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息肉患者及健康人体检血清共152例;从结直肠癌差异表达circRNA谱中挑选特异性高表达的hsa_circ_0078607作为候选标志物,采用qPCR法检测其在结直肠癌细胞、组织、患者血清及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hsa_circ_0078607对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息肉的诊断价值。通过Circular RNA Interactome数据库预测与hsa_circ_0078607结合的miRNA,并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同时通过GO/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功能。结果:与癌旁组织或健康人血清相比,hsa_circ_0078607在结直肠癌细胞、组织和血清及息肉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P<0.001),其中有52例(89.7%)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上调,6例(10.3%)表达下调。结直肠癌组织中hsa_circ_0078607的相对表达量与肿瘤位置(P=0.029)、分化程度(P=0.046)和远处转移(P=0.043)有关联。ROC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和血清中其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8457[95%CI(0.7728,0.9186),P<0.0001]和0.8683[95%CI(0.7907,0.9459),P<0.0001];在息肉患者血清中,hsa_circ_0078607诊断结直肠息肉的AUC为0.7101[95%CI(0.6100,0.8101)]。GO/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hsa_circ_0078607下游的miRNA可能参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蛋白K48-连锁泛素化、Wnt、Hippo及MAPK信号通路调控等多个生物过程。结论:Hsa_circ_0078607在结直肠癌细胞、组织和血清中呈高表达,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位置、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有关联,提示其可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其还可能介导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发现结直肠癌潜在的治疗靶点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ircRNA hsa_circ_0078607 诊断 分子标志物
原文传递
含齐多夫定的HAART方案致艾滋病患者贫血的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颜海燕 何文明 +5 位作者 李国贤 罗科瑜 覃湘松 韦慧芬 张鹏 蒋忠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20-2624,共5页
目的 考察艾滋病(AIDS)患者使用含齐多夫定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后发生贫血的时间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关爱门诊随访的2 150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考... 目的 考察艾滋病(AIDS)患者使用含齐多夫定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后发生贫血的时间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关爱门诊随访的2 150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考察患者出现贫血的时间,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患者出现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854例接受含齐多夫定的HAART方案治疗的AIDS患者资料,有107例(12.53%)发生了贫血,其中大多数患者(63.55%)是在用药后3个月内出现贫血的。基线血红蛋白[OR=2.944,95%CI(1.195,7.501),P=0.019]、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OR=2.472,95%CI(1.117,5.469),P=0.026]和基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载量[OR=4.299,95%CI(1.905,9.705),P<0.001]与患者发生贫血存在相关性。结论 使用含齐多夫定的HAART方案的AIDS患者发生贫血的中位时间是开始治疗后2个月。基线血红蛋白≤110 g/L、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以及基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载量≥100 000 copies/mL是该类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多夫定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贫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使用含依非韦伦方案艾滋病患者基线HIV RNA水平与免疫功能重建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庞珍珍 黄小红 +4 位作者 顾金花 颜海燕 韦慧芬 覃湘松 蒋忠胜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6期512-51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含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方案进行治疗的不同基线人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human immunode?ciency virus ribonucleic acid,HIV RNA)水平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 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含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方案进行治疗的不同基线人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human immunode?ciency virus ribonucleic acid,HIV RNA)水平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基线病毒载量(viral load,VL)与免疫功能重建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关爱门诊随访管理的初治成年AID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含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观察期为120个月。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基线VL预测免疫功能重建的最佳界值,根据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低基线VL组和高基线VL组,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GEE)分析基线VL的高低与免疫功能重建的关系。结果基线VL预测免疫功能重建的最佳界值为5.533×10^(4)copies/mL。低基线VL组免疫重建成功率(87.58%)高于高基线VL组(70.93%)(P<0.05)。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效应检验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低基线VL组和高基线VL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24.789,P=0.000),不同随访时间点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911.501,P=0.000)。结论当AIDS患者的基线VL<5.533×10^(4)copies/mL时,使用含EFV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其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重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依非韦伦 免疫功能重建 病毒载量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勇 覃乐 +2 位作者 叶晓雪 王竟静 周至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32-241,共10页
细胞焦亡又称细胞炎性坏死,其形态学特征、发生及调控机制不同于凋亡、坏死等细胞死亡方式,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 细胞焦亡又称细胞炎性坏死,其形态学特征、发生及调控机制不同于凋亡、坏死等细胞死亡方式,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在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和肝癌等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焦亡主要通过经典途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Caspase-1,进而裂解效应蛋白消化道皮肤素D(GSDMD),释放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引起肝细胞炎性损伤,进而促进肝病的发生发展。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肝脏疾病疗效独特,不良反应较低。中药干预肝脏疾病后,其阻断细胞焦亡信号通路方式为①抑制NLRP3炎症小体多蛋白复合物的组装和激活;②降低Caspase-1或Caspase-4/Caspase-5/Caspase-11的活性;③抑制GSDMD的裂解,减少IL-18和IL-1β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通过这几个方面阻断焦亡信号通路,减轻肝脏炎症程度,从而发挥抗肝病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焦亡有利于认识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增强或抑制焦亡可能为中药防治肝病提供新策略。目前针对经典焦亡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NLRP3炎症小体成为中药抗肝病靶点之一。该文简要概述了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对近年来中药单体、复方、有效部位和提取物的干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探索细胞焦亡致病机制及中药治疗肝脏疾病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肝脏疾病 细胞焦亡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
原文传递
非编码RNA介导TGF-β_(1)/Smads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及中药活性成分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勇 吴瑞胜 +3 位作者 王竟静 覃乐 黄桂东 周至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2-261,共10页
肝纤维化是对致使肝脏慢性损伤的一种伤口愈合反应,其病理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ECM在肝内过度沉积。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中心事件,活化的HSC会转... 肝纤维化是对致使肝脏慢性损伤的一种伤口愈合反应,其病理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ECM在肝内过度沉积。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中心事件,活化的HSC会转分化为产生ECM蛋白的肌成纤维细胞。促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对HSC的活化起到诱导作用,TGF-β_(1)/Smads信号通路是重要的促肝纤维化途径之一。非编码RNA(ncRNA)是指基因在转录过程中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在基因转录后环节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发生与ncRNA的异常表达有紧密联系,ncRNA能通过调控TGF-β_(1)信号转导参与HSC活化,进而影响肝纤维化进程。微小RNA(miRNA)介导TGF-β_(1)/Smads信号通路既可以促进肝纤维化,也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不仅结合靶基因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还通过充当竞争性内源性RNA结合miRNA促进TGF-β_(1)信号转导;环状RNA(circRNA)以海绵作用结合miRNA调控TGF-β_(1)/Smads途径,抑制HSC活化而抗肝纤维化。中药在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含有的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miRNA表达抑制TGF-β_(1)/Smads途径,从而改善肝纤维化。该文综述了近年来miRNA、lncRNA和circRNA介导TGF-β_(1)/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并简要概述了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调控miRNA介导TGF-β_(1)/Smads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为今后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和新型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s信号通路 非编码RNA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中药活性成分
原文传递
三叶香茶菜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TLR4/NF-κB/NLRP3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覃乐 陈勇 +3 位作者 黄桂东 吴瑞胜 刘代华 周至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48-2453,共6页
目的探讨三叶香茶菜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的影响。方法以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和原代肝细胞为对象,以脂多糖(LPS,100 ng/mL)诱导建立炎性损伤模型,以秋水仙碱(1μmol... 目的探讨三叶香茶菜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通路的影响。方法以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和原代肝细胞为对象,以脂多糖(LPS,100 ng/mL)诱导建立炎性损伤模型,以秋水仙碱(1μmol/L)为阳性对照,以TLR4阻断剂(TAK-242,1μmol/L)为参照,检测经三叶香茶菜提取物(1 mg/mL,以生药量计)干预后肝星状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COL-Ⅲ和肝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的含量,以及2种细胞中TLR4、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 p65、NLRP3、Gasdermin D(GSDMD)、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mRNA和TLR4、磷酸化IκBα(p-IκBα)、NF-κB p65、NLRP3、GSDMD、AS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LPS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肝星状细胞上清液中TGF-β1、α-SMA、COL-Ⅰ、COL-Ⅲ和肝细胞上清液中ALT、AST、IL-1β、IL-18的含量,以及2种细胞中TLR4、NF-κB p65、NLRP3、GSDMD、ASC mRNA和TLR4、p-IκBα、NF-κB p65、NLRP3、GSDMD、ASC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或下调,IκBα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与TLR4阻断剂组比较,TLR4阻断剂+三叶香茶菜提取物组上述多数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三叶香茶菜提取物能通过抑制TLR4/NF-κB/NLRP3通路活化,减少纤维因子、炎症因子释放,减轻肝细胞炎性损伤,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发挥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香茶菜提取物 肝星状细胞 肝细胞 TLR4/NF-κB/NLRP3通路 肝纤维化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对枯否细胞活化的影响
9
作者 周至品 陈勇 +4 位作者 吴瑞胜 王竟静 覃乐 黄桂东 刘代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917-2925,共9页
目的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isodon ternifolius-containing serum,ITS)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原代肝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活化的... 目的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isodon ternifolius-containing serum,ITS)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原代肝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活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KC,将LPS诱导的大鼠原代KC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血清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含药血清组)、ITS组、TLR4阻断剂组、TLR4阻断剂+ITS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TS对KC增殖活性的影响;ELISA法检测KC细胞上清液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荧光定量聚合应(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KC中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中TLR4、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半胱肽氨酸蛋白酶-1(Caspase-1)、NLRP3 mRNA和TLR4、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Caspase-1、NLRP3、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组KC上清液中IL-1β、IL-18、TNF-α和IL-6含量,以及细胞中TLR4、IκBα、Caspase-1、NLRP3 mRNA和TLR4、IκBα、p-IκBα、Caspase-1、NLRP3、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下调或降低(P<0.05或P<0.01);与TLR4阻断剂组比较,TLR4阻断剂+ITS组上述多数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三叶香茶菜可能通过下调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KC活化,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和释放,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 枯否细胞 三叶香茶菜 含药血清
原文传递
基于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10
作者 黄桂东 周至品 +4 位作者 庞智 覃乐 吴瑞胜 陈勇 叶晓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913-3921,共9页
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将LPS诱导的HSC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秋水仙碱含药血清组、LPS+空白血清对照组、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 研究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将LPS诱导的HSC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秋水仙碱含药血清组、LPS+空白血清对照组、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阻断剂组、TLR4阻断剂+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组。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HSC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HSC中Ⅰ型胶原蛋白(typeⅠcollagen,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HSC中TLR4、IκBα、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核因子-κB(NF-κB)p65、gasdermin D(GSDMD)、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HSC中TLR4、p-IκBα、NF-κB p65、NLRP3、ASC、GSDMD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可抑制HSC细胞增殖活性,并对HSC中COLⅠ、COLⅢ、α-SMA、TGF-β1、caspase-1、MCP-1、VCAM-1、ICAM-1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与LPS模型组比,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组、秋水仙碱含药血清组及TLR4阻断剂组p-IκBα、NLRP3、NF-κB p65、GSDMD、ASC表达显著下调,IκBα表达显著上调;与TLR4阻断剂组比,TLR4阻断剂+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组TLR4、p-IκBα、NLRP3、NF-κB p65、GSDMD、ASC表达显著降低,IκBα表达显著升高。综上,三叶香茶菜含药血清通过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下调HSC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香茶菜 肝星状细胞 TLR4/NF-κB/NLRP3
原文传递
病情快速进展对MSM 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覃川 蒙新梅 +4 位作者 张鹏 胡家光 李敏基 黄小红 韦红卫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探讨病情快速进展对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免疫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8例MSM HIV/AIDS患者分为快速进展组(68例)、非... 目的探讨病情快速进展对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免疫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8例MSM HIV/AIDS患者分为快速进展组(68例)、非快速进展组(40例),对2组HAART启动后24个月免疫重建相关指标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HAART的进行,2组的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CD8)(CD4/CD8比例)比例均逐渐回升,在HAART启动后24个月,快速进展组的CD4/CD8比例(0.62±0.29)低于非快速进展组(0.84±0.33)(F=4.244,P=0.042);快速进展组的基线CD8计数(933±430)个/μL低于非快速进展组(1248±476)个/μL(t=3.515,P=0.001),之后2组CD8计数逐渐回落至相似水平(F=0.110,P=0.741),快速进展组的回落幅度小于非快速进展组。结论对于MSM HIV/AIDS患者,病情快速进展将对HAART免疫重建效果造成负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HIV AIDS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医学检验实习生在检验科PCR室实习带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韦恒慈 潘柳吟 +1 位作者 张兰作 罗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16-0019,共4页
探讨围绕医学检验实习生在检验科PCR室实习中不同带教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8月来我院检验科PCR室实习的医学检验实习生60名,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PCR室常规实习4周带教工作,研究... 探讨围绕医学检验实习生在检验科PCR室实习中不同带教时间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8月来我院检验科PCR室实习的医学检验实习生60名,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PCR室常规实习4周带教工作,研究组积极落实PCR室实习5-6周带教工作。结果 根据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实习生理论与考核成绩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绕医学检验实习生实施临床带教工作时,需强调PCR室在检验科中的重要性,适当延长实习生在PCR室的实习时间,提升实习生的认知,这样也有助于实习生更好的适应检验科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 检验科 PCR室 实习带教
下载PDF
男性门诊患者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调查分析
13
作者 陈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04-0006,共3页
调查分析男性门诊患者中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2022年3月-2023年3月,将我院2288例男科门诊感染性疾病患者选做调查研究对象,统计测算全部入选患者的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生情况... 调查分析男性门诊患者中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2022年3月-2023年3月,将我院2288例男科门诊感染性疾病患者选做调查研究对象,统计测算全部入选患者的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本次入选2288例患者中,有123例患者的淋病奈瑟菌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患者数量占比为5.38%(123/2288);有299例患者的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患者数量占比为13.07%(299/2288);有634例患者的解脲脲原体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患者数量占比为27.71%(634/2288)。结论 在男科门诊接收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群体中,解脲脲原体、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属于患者能够检出的病原体种类,需要采取措施展开临床处置干预,值得引起密切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科门诊感染性疾病患者 解脲脲原体感染 淋病奈瑟菌感染 沙眼衣原体感染 临床分布 统计测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