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陈燕丽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10期402-403,共2页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患者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心血管内科 满意度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林虹 王风 《广西医学》 CAS 1999年第5期923-926,共4页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生长激素样作用,可能参与了阻塞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在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生长激素样作用,可能参与了阻塞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在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中因疗效肯定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ACEI 心血管疾病 治疗
下载PDF
心导纳图舒张波评价心血管病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3
作者 农增轩 《广西医学》 CAS 1990年第6期357-359,共3页
心导纳图心舒张波(○波)增深为异常表现.本文分析各种心脏病的原发病变,心功能状态等两种因素对心导纳图○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心功能代偿期○波不增深,心功能失代偿期○波增深率达78.8%.各种心脏病的原发病变对○波增深率无显著影响,提... 心导纳图心舒张波(○波)增深为异常表现.本文分析各种心脏病的原发病变,心功能状态等两种因素对心导纳图○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心功能代偿期○波不增深,心功能失代偿期○波增深率达78.8%.各种心脏病的原发病变对○波增深率无显著影响,提示各种心脏疾病严重损害心功能,使心功能失代偿是○波增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心导纳图 心功能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4
作者 刘鹏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38-041,共4页
讨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将本院收治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随机抽取50例,并进行研究组与对照组抽签法随机分组,各组均2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抗风湿药物治疗,对... 讨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2022年1月-2024年1月,将本院收治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随机抽取50例,并进行研究组与对照组抽签法随机分组,各组均2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抗风湿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单一药物治疗方案,研究组实施药物治疗方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连续性实施6个月。而后以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为时间节点检测心功能与验证指标,统计6月后临床疗效与在此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炎症因子水平指标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6个月后炎症因子水平指标改善水平以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更好,P<0.05。心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指标改善水平以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更好,P<0.05。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的96%较对照组的76%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4%较对照组的24%明显更低,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有较高疗效,可促使患者心功能与炎症水平改善,防范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林虹 郭进 +3 位作者 王风 林英忠 赵毅兰 李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8-659,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冠脉单支病变48例(A组)、2支病变28例(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 目的: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冠脉单支病变48例(A组)、2支病变28例(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A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FMD、ET、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功能障碍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直径增加程度 冠脉病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6
6
作者 甘灵玲 陈力锋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1期96-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桂东人民医院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456例,依据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105例,非感染组35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桂东人民医院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456例,依据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105例,非感染组35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总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结果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等指标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感染组在脑血管意外、大小便自理、气管切开手术、意识不清等指标上与非感染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105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56例(53.33%),泌尿系统感染发生34例(32.38%),胃肠道感染发生9例(8.57%),其他类型感染发生6例(5.71%);感染组105例患者标本中培养得到病因菌株1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2株(60.53%),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6株(30.27%),肺炎克雷伯菌24株(15.79%),铜绿假单胞菌22株(14.47%);革兰阳性菌38株(25.00%)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22株(14.47%);将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作为因变量,把大小便自理情况、血管意外、气管切开术以及意识情况作为自变量,大小便自理情况、血管意外、气管切开术以及意识情况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大小便自理情况、气管切开手术、意识不清等因素是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可以采取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医院病房的空气流通、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卧床患者的护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医院感染 预防
下载PDF
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敏 张彤 +1 位作者 欧明辉 甘文树 《右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未合并肺心病的COPD患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未合并肺心病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PD合并肺心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对COPD合并肺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心房横径增大、肺动脉压升高、NT-proBNP水平升高是COPD合并肺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右心房横径、肺动脉压、NT-proBNP预测COPD合并肺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944、0.920。结论右心房横径、肺动脉压和NT-proBNP在COPD合并肺心病的预测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作为COPD合并肺心病诊治过程中的一项参考指标,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肽前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改善效果
8
作者 莫小燕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8期81-83,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血栓抽吸术,观察组使用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血流灌注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指标、MACE及出血率。结果两组术前TIMI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TIMI分级中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的MBG 3级比例、ST段回落≥50%率高于对照组,术后N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NP、Mb、CK-MB、cTnⅠ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再发STEMI、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心脏性猝死等MAC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IMI大出血、TIMI小出血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联合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STEMI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心肌血流灌注,降低NRP率,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且MACE低,出血风险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术 冠脉内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 效果 心肌灌注
下载PDF
吸烟对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燕春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3-64,共2页
目的研究吸烟对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1例,根据吸烟情况分成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均采取循环酶法对Hcy进行检测。结果吸烟组患者Hcy水平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 目的研究吸烟对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1例,根据吸烟情况分成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均采取循环酶法对Hcy进行检测。结果吸烟组患者Hcy水平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HHcy率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年吸烟超过400支患者Hcy水平高于未超过400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会引起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积极戒烟对患者的健康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影响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甘毅 王惠伦 +1 位作者 吴晓秋 韦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DCM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TMZ治疗组(TMZ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TMZ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3次/d,观察治...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DCM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TMZ治疗组(TMZ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TMZ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3次/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0周后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治疗20周后,TMZ组心功能分级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LVEF明显提高(P<0.01),LVEDs和LVEDd显著缩小(P<0.05,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以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贾旭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023-3024,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心力衰竭 药物 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伍广伟 林英忠 +3 位作者 王孟杰 赵毅兰 徐广马 蒙绪宁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1434-1436,共3页
目的 探索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ventricularseptaldefect ,PMVSD)的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 8例PMVSD进行封堵器治疗。患者年龄 3~ 2 6 (16± 8)岁 ,超声心动图示室... 目的 探索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ventricularseptaldefect ,PMVSD)的近期疗效。方法 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 8例PMVSD进行封堵器治疗。患者年龄 3~ 2 6 (16± 8)岁 ,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缺损直径为 3~ 7(4 6± 0 9)mm ;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 ;术后 2 4h、1月、3月及 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及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全部患者封堵后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10 0 % ;术后 2 4h、1月、3月及 6个月进行随访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经导管置入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 ,但远期疗效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术后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经导管封堵 近期疗效 患者 缩小 国产 分流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疗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黎红 栗显才 +3 位作者 贾旭荣 韦诚 徐宗荣 黄燕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054-1055,共2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18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20mg,2次/d;美托洛尔25mg,2次/d;辛伐他汀...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18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20mg,2次/d;美托洛尔25mg,2次/d;辛伐他汀胶囊20~40mg睡前服;ACEI或ARB类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1次/d,2周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分别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肝肾功能及临床评估。结果: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hs-CRP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P<0.05),临床评估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UA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临床评估较好与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药物疗法 @丹红C反应蛋白质/血液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敏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CASI)的疗效。方法:89例急性梗死患者根据自愿选择被分为药物溶栓组(44例,采用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和CASI组(45例,采用CASI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术前住院时间、治疗后症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CASI)的疗效。方法:89例急性梗死患者根据自愿选择被分为药物溶栓组(44例,采用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和CASI组(45例,采用CASI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术前住院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患者1~3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再闭塞、严重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ASI组再灌注成功率显著高于药物溶栓组(91.11%比68.18%),P〈0.05。治疗后,与药物溶栓组比较,CASI组LVEF[(42.58±13.10)%比(57.32±18.61)%]显著升高,而症状缓解时间[(8.09±8.31)h比(3.75±3.58)h]和住院时间[(19.84±8.15)d比(13.01±5.40)d]显著缩短,P均〈0.01。随访期间,与药物溶栓组比较,CASI组严重心衰(18.18%比4.44%)、严重心律失常(22.73%比6.67%)发生率和死亡率(6.82%比2.22%)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溶栓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使用IABP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藤清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6期3282-3283,共2页
IABP全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是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排气,起到辅助心脏的作用。应用IABP多为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而该病急... IABP全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是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排气,起到辅助心脏的作用。应用IABP多为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而该病急性期及使用IABP期间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肢体制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突然下降、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干预 IABP患者 焦虑情绪 影响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覃雪清 甘富东 +5 位作者 陈定中 谢军席 韦建勇 陆朝强 蒙古 吴俊锋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 C)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93例AHF患者,测定入院时及入院治疗后48 h时血清Cys C。评估血Cys C水平对AKI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时93例AHF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为(1.27±0....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 C)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93例AHF患者,测定入院时及入院治疗后48 h时血清Cys C。评估血Cys C水平对AKI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时93例AHF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为(1.27±0.51)mg/L,入院治疗后48 h时血清Cys C升高≥0.3 mg/L有20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ys C升高≥0.3 mg/L是预测AKI的最佳切割点,曲线下面积为0.8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86.6%。结论血清Cys C对诊断AHF患者早期AKI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胱抑素C 急性肾损伤 诊断
下载PDF
二联抗栓治疗在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庞强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9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施行华法林二联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0年7月住院的18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拜阿...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施行华法林二联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0年7月住院的18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疗法,观察组采用华法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出血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脑栓塞18例(19.78%),对照组发生20例(21.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严重出血发生率17例(18.68%),对照组发生19例(20.8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二联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疗效及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心病 抗栓治疗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城镇青年人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谢燕萍 王少平 《内科》 2009年第2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青年 城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心肺复苏后亚低温疗法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藤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1期13-15,共3页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急症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心跳骤停后即刻建立人工循环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据统计,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10万,每年发生心脏猝死的总人数达54.4万人。
关键词 心肺复苏后 亚低温疗法 护理 心跳骤停 心脏猝死 心肺脑复苏 危重患者 人工循环
下载PDF
肥胖症与高尿酸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佩娟 吴金家 +1 位作者 谭剑炼 李华华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1869-1873,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症与高尿酸血症的交互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选取8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有AMI的患者纳入AMI组(n=336),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26)。比... 目的探讨肥胖症与高尿酸血症的交互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选取8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有AMI的患者纳入AMI组(n=336),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2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对AMI的独立效应,再运用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别分析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和相加交互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合并高血压情况、吸烟情况、合并肥胖症情况、合并高尿酸血症情况、合并血脂异常情况、LDL-C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无肥胖症且无高尿酸血症者为参照,有肥胖症但无高尿酸血症者、无肥胖症但有高尿酸血症者、有肥胖症且有高尿酸血症者的AMI患病风险均升高(均P<0.05)。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症与高尿酸血症对AMI的患病风险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8.303(95%CI:4.552,11.231),P=0.002]和正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0.123(95%CI:0.095,3.156);交互作用归因比=0.938(95%CI:0.512,0.956);交互作用指数=11.000(95%CI:4.375,15.263)]。结论AMI的患病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肥胖症与高尿酸血症对AMI的患病风险存在交互作用,两者并存时可使AMI的患病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肥胖症 高尿酸血症 交互作用 患病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