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管理经验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吕维莉 黄诚梅 +3 位作者 邓智年 魏源文 潘有强 李容柏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11期1510-1512,共3页
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是广西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长期坚持高度开放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好仪器使用技术及安全知识培训、合理的仪器配置与规范化管理、与有关单位共建科研基地、加强... 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是广西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长期坚持高度开放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好仪器使用技术及安全知识培训、合理的仪器配置与规范化管理、与有关单位共建科研基地、加强人才管理队伍建设及鼓励和促进科技人员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研究平台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完善,基本形成了一个长效制度,使开放实验室实现安全、高效运行,并取得了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开放实验室 管理经验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改良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外观品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娟 高利军 +7 位作者 李经成 周维永 邓国富 潘英华 卿冬进 陈韦韦 伍豪 戴高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35-1842,共8页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同时编辑多个粒型基因,获得粒长增加、粒宽降低的理想粒型,快速提高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外观品质,为三系杂交稻提供优良亲本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恢复系桂恢582(GH582)中同时敲除粒型基因GS3...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同时编辑多个粒型基因,获得粒长增加、粒宽降低的理想粒型,快速提高三系杂交稻恢复系的外观品质,为三系杂交稻提供优良亲本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恢复系桂恢582(GH582)中同时敲除粒型基因GS3、GW8和TGW3,在T2代选择突变位点纯合无标记基因且符合预期目标的单株鉴定为新恢复系,并对新恢复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及透明度、垩白度、垩白粒率等米质相关性状分析。【结果】对恢复系GH582多个不同粒型突变单株的3个突变基因位点进行测序分析,获得4种突变类型:GW8tgw3GS3、GW8TGW3gs3、gw8TGW3gs3和gw8tgw3gs3。结合粒型分析显示gs3和tgw3基因的单独突变均显著增加了籽粒长(P<0.05,下同);籽粒宽的显著下降主要来自gw8基因突变;三者同时突变(gw8tgw3gs3)使得籽粒长增加的叠加效应明显。选择3基因位点突变体(gw8tgw3gs3)鉴定为新恢复系GH582E。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示,GH582E相较GH582,籽粒长由8.62 mm增加至10.21 mm,增加18.4%;籽粒宽度由2.82 mm下降至2.45 mm,下降13.1%,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变化(P>0.05)。米质分析结果显示,由于GH582E米粒长增加,米粒宽降低,使得透明度升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极显著下降(P<0.01),外观品质得到提升。【结论】通过CRISPR/Cas9技术改良粒型可快速提升水稻恢复系的外观品质,促进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杂交稻亲本的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型 CRISPR/Cas9 恢复系 外观品质
下载PDF
广西苦瓜白粉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3
作者 冯诚诚 陈小凤 +5 位作者 黄熊娟 琚茜茜 黄玉辉 梁家作 刘杏连 黄如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目的】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理小种,为苦瓜白粉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1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贺州、崇左和贵港8个苦瓜产区采集并分离白粉病病原菌246份,通过显微镜... 【目的】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理小种,为苦瓜白粉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1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贺州、崇左和贵港8个苦瓜产区采集并分离白粉病病原菌246份,通过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形态及IT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苦瓜白粉病菌种类,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通过调查白粉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在广西苦瓜栽培品种桂农科6号、清脆277、翠华和海加仕183上的危害程度和致病力分析,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菌种类及生理小种的分化。【结果】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广西苦瓜白粉病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存在小种1和2F两个生理小种,其中,2016—2021年生理小种1的平均分离频率为95.72%,是广西苦瓜白粉病菌的优势小种,生理小种2F仅在贵港苦瓜种植基地发现,平均分离频率为4.29%。苦瓜白粉病菌优势小种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4个广西苦瓜栽培品种的病情指数逐年增加,生理小种1致病力强度呈上升趋势,田间病害发生较严重。【结论】导致广西苦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存在小种1和2F两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为广西苦瓜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广西苦瓜白粉病菌菌株的遗传进化与地域有一定关系,但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白粉病 单囊壳白粉菌 生理小种 ITS序列分析 广西
下载PDF
基于WGS构建葡萄高密度遗传图谱及抗炭疽病QTL定位
4
作者 潘凤英 曲俊杰 +4 位作者 黄羽 韦荣福 郭泽西 尹玲 孙大运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葡萄炭疽病是一种危害葡萄成熟果实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美洲种葡萄具有适应南方湿热气候且高抗炭疽病的特点,因此构建美洲葡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定位其抗炭疽病QTL,利用其中的抗病基因指导葡萄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 葡萄炭疽病是一种危害葡萄成熟果实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美洲种葡萄具有适应南方湿热气候且高抗炭疽病的特点,因此构建美洲葡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定位其抗炭疽病QTL,利用其中的抗病基因指导葡萄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美洲葡萄‘C30-5-1’165株自交后代为作图群体,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GS)开发SNP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对葡萄抗炭疽病QTL进行分析。构建的葡萄分子遗传图谱总遗传距离为3138.74 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98 cM,分布均匀。根据群体炭疽病抗性表型数据,在11号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炭疽病抗性相关QTL,命名为Cgr2,可解释表型变异5.0%,是一个微效QTL。与葡萄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发现,该QTL区域包含2个候选抗性基因,分别编码UDP糖基转移酶和类黄酮3’-单加氧酶,它们可能对葡萄炭疽病抗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遗传图谱 抗炭疽病 QTL定位
下载PDF
广西黄瓜地方品种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元元 周生茂 +7 位作者 陈振东 蒋月喜 尚小红 张力 宋焕忠 车江旅 陈琴 蒋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3-1281,共9页
【目的】鉴定评价广西黄瓜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地方品种,为我国南方黄瓜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从广西各地区收集10个黄瓜地方品种,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9个质量... 【目的】鉴定评价广西黄瓜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地方品种,为我国南方黄瓜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从广西各地区收集10个黄瓜地方品种,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9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0个广西黄瓜地方品种在各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8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0.4653%)较19个质量性状(45.8433%)低,但平均多样性指数(1.5943)较质量性状(1.0265)高。19个质量性状中,以瓜棱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种瓜裂纹类型和瓜刺色;以叶形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瓜形和瓜刺色。8个数量性状中,以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瓜肉硬度和瓜长;以瓜肉厚和瓜肉硬度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7个农艺性状中,除瓜长与其他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外,其他性状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下同)相关性,其中单瓜重与瓜肉厚和瓜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黄瓜产量可从改良瓜肉厚、瓜横径等性状着手;瓜皮硬度与瓜肉硬度、叶色和种瓜皮色呈显著正相关,与瓜肉糖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口感脆嫩的黄瓜品种糖度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因子(PC1~PC8),包含23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达97.311%,表明这些性状是广西黄瓜地方品种鉴定与评价的主要指标。以遗传距离15为阈值,可将10个广西黄瓜地方品种被分为四大类群(Ⅰ~Ⅳ),各类群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存在明显差异,虽然少部分来源于同一地区的种质资源分布在不同群类,但大部分种质的聚类结果与海拔高度和地理分布相关,其中第Ⅲ类包含白皮且无刺的黄瓜种质,可用来选育白皮品种;第Ⅳ类群属于大瓜形种质,具有较高丰产潜力。【结论】广西黄瓜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瓜棱、瓜裂纹、种瓜斑纹和瓜刺色等性状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为黄瓜育种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广西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与广西水稻纹枯病相关菌系的鉴定和遗传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春锦 魏源文 +2 位作者 黄思良 史国英 李杨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1,共7页
对从广西28个市、县不同稻区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株上分离获得的186个类似丝核菌的真菌分离物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菌核大小、菌株生长最适温度和生长速率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利用rDNA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法作... 对从广西28个市、县不同稻区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株上分离获得的186个类似丝核菌的真菌分离物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菌核大小、菌株生长最适温度和生长速率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利用rDNA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法作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分离物可分为5个不同菌系,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AG1-IA)、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水稻枯斑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双核丝核菌的AG-A融合群真菌(Rhizoctoniasp AG-A)、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其中,Rhizoctonia oryzae、Rhizoctonia sp AG-A、Sclerotium hydrophilum3个菌系在广西为首次报道。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5个菌系均能侵染水稻并引起相似的纹枯病症状,但致病力大小差异较大,其中R. solani AG1-IA是引起广西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的优势菌系,出现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其余4个菌系致病力相对比较弱,致病力强弱顺序为R. solani AG1-IA>R. oryzae>R. oryzae-sativae>S. hydrophilum>Rhizoctoniasp AG-A。测定不同菌系对水稻纹枯病防治上几种常规用药的敏感性,表明菌系间的药剂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与广西水稻纹枯病相关菌系遗传结构的复杂性,除了常见典型水稻纹枯病菌R.solaniAG1-IA以外,其他不同遗传特性菌系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该病害难以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水稻生产和病害防治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丝核菌属真菌 RDNA序列分析 遗传差异
下载PDF
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居群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黄金艳 陈淼 +8 位作者 梁燕理 刘驰 陈英之 马增凤 黄大辉 杨新庆 李丹婷 莫良玉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45-249,共5页
以位于北回归线穿越的广西中部西江流域的来宾市五里塘285份普通野生稻样本为材料,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共检测到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个,平均多... 以位于北回归线穿越的广西中部西江流域的来宾市五里塘285份普通野生稻样本为材料,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2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共检测到7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77,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4245,说明这些普通野生稻材料中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逐步聚类分析,从285份材料中选出30份作为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包含了24个微卫星标记能够检测到的所有基因突变位点,基本上可以代表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对居群的种质评估、遗传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鉴于广西来宾市五里塘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建议对该原生地的现有居群进行重点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核心种质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种群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梁燕理 陈淼 +9 位作者 刘驰 黄金艳 马增凤 陈英之 张树林 杨新庆 黄大辉 李丹婷 刘丕庆 李容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439-4441,4447,共4页
[目的]研究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核心种质构建,为普通野生稻种群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均匀选取24对SSR标记对243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4对引物均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10... [目的]研究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核心种质构建,为普通野生稻种群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均匀选取24对SSR标记对243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4对引物均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100%;24个多态位点共检测出103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4.291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是2.511 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3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72 0。根据聚类结果分析,从243份材料中筛选出31份核心种质,包含了24个SSR位点检测到的所有的遗传变异,其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595 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是0.586 3,基本上可以代表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论]广西邕宁普通野生稻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邕宁 广西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广西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邓立宝 何新华 +1 位作者 卢家仕 覃振师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03-1909,共7页
【目的】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广西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资源的分类、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48对SSR引物,对从广西不同生态气候区收集的93份柿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不同种质资源... 【目的】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广西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资源的分类、鉴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48对SSR引物,对从广西不同生态气候区收集的93份柿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不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在48对引物中,15对SSR引物可从93份柿种质中扩增获得159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6.86%;各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78~0.925,平均为0.66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40处可将93份柿种质资源分为A、B、C、D 4组,其中柿栽培种、油柿和君迁子分属不同组中,野柿与柿栽培种间存在交叉现象。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14.18%、5.25%和4.11%,累积贡献率为23.54%;主成分分析可将93份柿种质材料分为四大类,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广西柿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广、多样性较丰富,可为柿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材料;SSR分子标记可作为柿种质资源分类和鉴定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属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广西
下载PDF
广西猕猴桃生产存在问题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伯伦 张晋 +3 位作者 黄诚梅 黄继魁 陶伟 唐娟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155,158,共5页
广西桂西北低纬度高海拔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但人工栽培历史较短,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本文分析广西目前猕猴桃栽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桂西、桂北山区的猕猴桃分布及栽培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猕猴桃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 广西桂西北低纬度高海拔山区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但人工栽培历史较短,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本文分析广西目前猕猴桃栽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桂西、桂北山区的猕猴桃分布及栽培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猕猴桃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将能进一步提高广西桂西、桂北山区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水平,改善桂西北山区生态环境和促使桂西、桂北贫困山区农民快速脱贫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存在问题 栽培技术
原文传递
广西45个主栽水稻品种抗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晋 罗志勇 +7 位作者 颜群 钟波 高利军 潘筱凌 赖海燕 黄鹂 高汉亮 郭小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明确近年来广西45个主要栽培水稻品种的抗性基因遗传多样性,揭示其遗传差异,为更好筛选水稻品种组合和通过品种间轮作及合理布局控制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已克隆的抗病基因设计5对RGA引物,对广西45个主栽水稻品种进... 【目的】明确近年来广西45个主要栽培水稻品种的抗性基因遗传多样性,揭示其遗传差异,为更好筛选水稻品种组合和通过品种间轮作及合理布局控制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已克隆的抗病基因设计5对RGA引物,对广西45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析并构建聚类图谱。【结果】在45个水稻品种的抗病基因中,共扩增出81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4条,多态率达76.07%。聚类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1~0.93,取相似系数0.67时,可将45个水稻品种分为5大类,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品种来源的地域性和亲缘关系。【结论】广西不同主栽水稻品种间抗病基因数量差异较大,在广西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地区,采取不同抗性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轮作及混栽是控制该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遗传背景 广西
下载PDF
利用同工酶、RAPD技术及形态学标记对不同地域木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慧萍 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3-486,共4页
试验选用5个不同地理来源的木豆品种(分别来自广西、海南、非洲、缅甸和印度)和3个ICR ISAT杂交木豆品种(ICPH8、ICPL87091、ICPL87119)作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形态标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对8个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 试验选用5个不同地理来源的木豆品种(分别来自广西、海南、非洲、缅甸和印度)和3个ICR ISAT杂交木豆品种(ICPH8、ICPL87091、ICPL87119)作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形态标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对8个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形态标记及RAPD试验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通过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发现8个木豆品种的电泳图谱谱带条数和迁移距离相同,说明8个木豆品种遗传相似性高;②通过对8个品种1年的表型性状观察,发现各品种在表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如生育期、花色和粒色等。将表型的18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各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高;同时对8个品种进行RAPD标记分析,并绘制亲缘关系系谱图,同样也得到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很近,平均为0.25。从而证实了8个木豆品种遗传基础接近,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遗传多样性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表型性状 RAPD标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广西印度南瓜冬闲田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爱丽 张曼 +3 位作者 周建辉 刘文君 黄凤婵 高忠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2,共2页
印度南瓜因果肉粉面、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及调节血糖、降低血压等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1-2];有些品种还可食用幼叶、幼茎和雄花。近年来广西利用冬闲田种植印度南瓜,极大的减少了病毒病和白粉病的发生,同时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利用率,
关键词 印度南瓜 冬闲田 粉面 栽培技术 立体栽培 冬茬 春茬 幼茎 苗期管理 日期标记
原文传递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蔗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鸣 梁朝旭 +4 位作者 方位宽 梁俊 李杨瑞 谭裕模 何为中 《中国糖料》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论述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产生、特点和基本原理,目前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蔗遗传育种研究中广泛应用于鉴定品种或种质,检测遗传多样性,构建分子连锁遗传图谱,定位克隆基因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蔗 遗传育种 AFLP分子标记 应用
下载PDF
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灵芝 黄渝岚 +7 位作者 周佳 申章佑 李艳英 王锋 李素平 张宪 劳承英 韦本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40-2650,共11页
【目的】探讨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后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常规单作(CT)、常规间作绿肥还田(CTJ)、粉垄单作(FL)和粉垄间作绿肥还田(FLJ)4个处理,利用Bio... 【目的】探讨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后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常规单作(CT)、常规间作绿肥还田(CTJ)、粉垄单作(FL)和粉垄间作绿肥还田(FLJ)4个处理,利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培养期内,不同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培养至168 h时,甘蔗3个生长时期0~20 cm土层中各处理的AWCD值均为分蘖期>伸长期>成熟期,每个时期各处理在0~20 cm土层的AWCD值大于20~4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FLJ处理的AWCD值分别比其他处理增加24.6%~55.2%、114.8%~205.3%和25.9%~47.8%。在甘蔗整个生育期,0~20和20~40 cm土层中FLJ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性样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clntosh丰富度指数最大(成熟期Mclntosh丰富度指数除外),但与其他处理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为微生物代谢利用最主要的碳源,0~20 cm土层中FLJ处理对碳水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胺类、酚酸类六类碳源的利用强度总体上大于其他处理。在分蘖期,土壤微生物对多聚物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程度最高;在伸长期和成熟期均为对碳水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程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各处理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差异的特征碳源为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结论】粉垄耕作结合间作绿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并提高其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可作为一种耕作与栽培模式在广西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绿肥还田 微生物群落 代谢功能 功能多样性 甘蔗
下载PDF
广西地方食用木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谢向誉 尚小红 +5 位作者 严华兵 曹升 王颖 肖亮 陆柳英 曾文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97-2406,共10页
为研究广西地方食用木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48份广西地方食用木薯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指数、聚类分析、多态性和遗传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收集的木薯材料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37.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07,其中... 为研究广西地方食用木薯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48份广西地方食用木薯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指数、聚类分析、多态性和遗传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收集的木薯材料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37.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07,其中主茎分叉角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6.7%,块根内皮颜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842。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6个,多态性比率为86.23%;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发现,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15~1.000之间;通过对比发现表型聚类和分子聚类结果不一致,其中表型聚类发现类群划分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关联,但与株型性状有一定的关联;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2时,SSR分子标记聚类为两类材料,第一类材料地理分布无规律,第二类材料大多分布在桂南。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方食用木薯资源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的丰富度,可为创制优异食用木薯种质资源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地方食用木薯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广西地方葛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尚小红 严华兵 +3 位作者 曹升 肖亮 王艳 欧昆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1-1317,共7页
为了解广西地方葛根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以SCoT分子标记对44份广西葛根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223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194条,平均每条引物获得7.76... 为了解广西地方葛根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以SCoT分子标记对44份广西葛根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223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194条,平均每条引物获得7.76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6.99%。聚类分析表明,44份葛根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87~0.982之间。在系数0.65处,44份葛根分为两大类,37号材料单独成为一类;在系数为0.74处,可聚为六类。综上所述,SCoT分子标记适用于葛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结果为广西葛根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广西地方品种 SCoT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广西地方葛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尚小红 严华兵 +4 位作者 曹升 肖亮 王艳 欧昆鹏 晋玲 《中国食品工业》 2019年第7期74-79,共6页
为了解广西地方葛根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以SCoT分子标记对44份广西葛根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223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194条,平均每条引物获得7.76... 为了解广西地方葛根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以SCoT分子标记对44份广西葛根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5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223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194条,平均每条引物获得7.76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6.99%。聚类分析表明,44份葛根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87~0.982之间。在系数0.65处,44份葛根分为两大类,37号材料单独成为一类;在系数为0.74处,可聚为六类。综上所述,SCoT分子标记适用于葛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结果为广西葛根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广西地方品种 SCoT 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利用高世代转录组测序挖掘控制南方大豆皱叶症候选基因
19
作者 陈文杰 陈渊 +6 位作者 韦清源 汤复跃 郭小红 陈淑芳 覃夏燕 韦荣昌 梁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914-2930,共17页
【目的】南方大豆皱叶症(southern soybean crinkle leaf disease,SSCLD)严重时可导致大豆减产40%左右,利用高世代分离群体转录组测序技术(high-generation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RNA-seq,HGRNA-seq)挖掘控制SSCLD的候选基因,为揭示S... 【目的】南方大豆皱叶症(southern soybean crinkle leaf disease,SSCLD)严重时可导致大豆减产40%左右,利用高世代分离群体转录组测序技术(high-generation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RNA-seq,HGRNA-seq)挖掘控制SSCLD的候选基因,为揭示SSCLD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2个南方皱叶症症级差异材料及其衍生的F2:7株系为研究材料,对双亲进行重测序,对12个F2:7单株(7个皱叶,5个正常叶)进行单个样本转录组测序,利用转录组及亲本的SNP/InDel数据进行混池法定位分析,利用转录组表达量差异数据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并在定位区间附近开发7个KASP分子标记,利用230个F2群体构建局部连锁图谱,对转录组数据定位结果进行验证。联合基因定位和转录组分析结果,筛选控制SSCLD的候选基因。【结果】利用混池法把控制皱叶症的基因位点CL12定位在大豆第12染色体末端39231651—40705115 bp的1473464 bp区间内,利用F2群体将控制皱叶症的基因定位于39743275—40948295 bp的1205020 bp区间内,与混池法定位结果基本一致。GO注释结果显示,代谢过程包括免疫系统过程,以及对刺激的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与膜等相关,KEGG注释结果显示,生物系统通路中主要包括植物-病原菌互作和环境适应等通路。GO富集的表达差异基因主要同跨膜受体蛋白活性、蛋白磷酸化及信号受体活性等方面相关,KEGG富集到的最多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ly expressed genes,DEGs)主要在植物-病原菌互作和植物MAPK信号通路上。结合南方大豆皱叶症诱因特点,选择定位候选区间内与抗病等相关且在外显子上存在非同义突变或表达量有差异的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结合qRT-PCR验证,最终确定GLYMA_12G223100、GLYMA_12G223900、GLYMA_12G224100、GLYMA_12G231800和GLYMA_12G233000等5个基因为控制南方大豆皱叶症的候选基因。【结论】HGRNA-seq实现了RNA-seq和BSA-seq相结合,成功挖掘了控制SSCLD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录组 皱叶症 定位 分子标记 二代测序
下载PDF
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品质及糖代谢响应光质机理
20
作者 时晓芳 林玲 +7 位作者 黄秋秘 白先进 白扬 黄桂媛 韩佳宇 李洪艳 曹雄军 郭荣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6-2294,共9页
【目的】探索光质条件改变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品质及糖类物质代谢变化的影响,为提高葡萄冬季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冬果发育阶段对阳光玫瑰葡萄植株进行LED灯照射补光处理,分别为红光、蓝光和白光,以不补光处理为对照;分别... 【目的】探索光质条件改变对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品质及糖类物质代谢变化的影响,为提高葡萄冬季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冬果发育阶段对阳光玫瑰葡萄植株进行LED灯照射补光处理,分别为红光、蓝光和白光,以不补光处理为对照;分别在硬果期(E-L33)、果实膨大期(E-L35)、果实未完全成熟期(E-L37)和果实完全成熟期(E-L38)各采样1次,对果实样品的纵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白光对果粒纵径的伸长影响较大,在E-L38时期较对照显著提高4.94%(P<0.05,下同)。红光处理促进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在E-L38时期较对照显著提高11.26%。蓝光处理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有促进作用,在E-L37时期较对照显著降低15.54%。在E-L37和E-L38时期红光处理促进果实果糖含量增加,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1.14%和22.93%。红光处理对果实葡萄糖含量积累有促进作用,在E-L38时期较对照显著提高17.51%。在E-L35和E-L37时期,红光处理的SS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8.50%和13.39%。在E-L38时期,红光、蓝光和白光处理均对果实SS和SPS活性有促进作用,红光处理的NI活性较对照显著降低17.71%。红光处理使VvSS和VvNI基因相对表达量在E-L35和E-L38时期分别较对照降低10.54%、20.90%和11.57%、28.50%。果实成熟期,蓝光处理的VvSPS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对照显著降低22.74%。【结论】红光显著促进阳光玫瑰葡萄冬果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积累,蓝光有助于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红光、蓝光和白光在果实成熟期对SS和SPS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可根据阳光玫瑰葡萄冬果对光照环境及果实品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人工光源进行补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补光处理 果实品质 糖代谢 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