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屈湫明 张君 +3 位作者 陈远孟 陈成斌 刘开强 龙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发展对策,以实现柬埔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保障国际粮食安全。【方法】通过分析柬埔寨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广西农业科学院与柬埔寨水稻科技的互补优势,提出... 【目的】探讨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发展对策,以实现柬埔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保障国际粮食安全。【方法】通过分析柬埔寨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广西农业科学院与柬埔寨水稻科技的互补优势,提出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对策建议。【结果】柬埔寨水稻生产存在缺乏先进科学技术及创新能力、水稻产量低、品种退化严重、农田基本设施落后、栽培技术简单、管理模式粗放、农业加工体系落后、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广西农业科学院具备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水稻种质资源与品种丰富、栽培和加工技术等互补优势。【建议】广西农业科学院可在柬埔寨推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建设水稻合作示范基地、加强与柬埔寨大米加工领域的合作等,以推动中柬农业合作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科技合作 广西农业科学院 柬埔寨 优势分析 发展对策
下载PDF
不同栽培条件对水稻籽粒镉含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虎 吴子帅 +3 位作者 刘广林 罗群昌 陈传华 朱其南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208,共6页
为筛选高效低成本降镉栽培措施,以2份水稻低镉准品种(V1、V2)为试验材料,设空白(A0)、淹水(A1)、喷施锌肥+淹水(A2)、施生石灰+淹水(A3)、喷施锌肥+施生石灰+淹水(A4)5个栽培处理,分析各处理对材料农艺性状和精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筛选高效低成本降镉栽培措施,以2份水稻低镉准品种(V1、V2)为试验材料,设空白(A0)、淹水(A1)、喷施锌肥+淹水(A2)、施生石灰+淹水(A3)、喷施锌肥+施生石灰+淹水(A4)5个栽培处理,分析各处理对材料农艺性状和精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V2材料晚稻A1和A2处理出现镉超标情况外,其他降镉处理镉含量均合格。V1材料晚稻A3处理对精米率、有效穗数和产量呈负向影响,V2材料晚稻A3处理对长宽比和蛋白质含量呈负向影响,A4处理对垩白粒率、垩白度呈负向影响,其他处理负向效果不显著。综合来看,V1、V2早稻和V1晚稻选用A1处理,V2晚稻选用A3处理,成本相对较低,精米镉含量不超标,对产量、米质影响较小,综合效果最优。V1、V2可在审定后搭配降镉栽培技术在广西中度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镉低积累 降镉措施 精米镉含量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两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在缅甸中北部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3
作者 李杰梅 曾媛 +3 位作者 刘百龙 王威豪 谢小东 周行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为筛选出适合缅甸中北部平原地区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中缅企业海外农业研发中心于2021和2022年在缅甸的曼德勒省、开亚省和掸邦省对前期筛选出的表现较好的2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开展多年多点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星火优981和星火优1354... 为筛选出适合缅甸中北部平原地区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中缅企业海外农业研发中心于2021和2022年在缅甸的曼德勒省、开亚省和掸邦省对前期筛选出的表现较好的2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开展多年多点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星火优981和星火优1354的平均产量分别为6.87和6.46 t/hm^(2),比CK1和CK2增产10%~36%,且生育期合适,株高适中,抗倒抗病性强、丰产性和稳定性好,适宜雨季在缅甸中北部平原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杂交水稻 缅甸 产量 适应性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调控蛋白B8AK41的外源表达、纯化及亚细胞定位
4
作者 卿冬进 卢柏亦 +8 位作者 彭宇婧 戴高兴 陈韦韦 李经成 周维永 黄所生 潘英华 黄娟 邓国富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外源表达获得B8AK41蛋白,并检测B8AK41蛋白亚细胞定位,为研究该蛋白在水稻抗褐飞虱上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对B8AK41蛋白序列进行跨膜区预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外源蛋白表达,纯化目标蛋白并鉴定蛋白多肽序列;构建... 【目的】外源表达获得B8AK41蛋白,并检测B8AK41蛋白亚细胞定位,为研究该蛋白在水稻抗褐飞虱上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对B8AK41蛋白序列进行跨膜区预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外源蛋白表达,纯化目标蛋白并鉴定蛋白多肽序列;构建双元表达载体并转入水稻原生质体检测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通过对B8AK41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第47~99位氨基酸区域可能存在跨膜结构域,因此选取第100~374位氨基酸进行外源表达蛋白片段。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外源表达的B8AK41蛋白,结果显示B8AK41蛋白在28℃IPTG诱导下成功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方法可纯化得到分子量在35~40 kD的His6-B8AK41-His6融合蛋白。通过质谱分析纯化得到的蛋白,其中有3条属于B8AK41蛋白的肽段,证明外源表达纯化的B8AK41蛋白完全正确。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B8AK41蛋白定位在细胞内质网上。【结论】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的正调控蛋白B8AK41的非跨膜区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得到融合蛋白His6-B8AK41-His6,后续可将B8AK41蛋白用于抗体制备。B8AK41蛋白定位在水稻细胞内质网上,为研究蛋白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Bph3基因 B8AK41蛋白 外源表达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影响颖花育性生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仁天 唐茂艳 +5 位作者 王强 陈雷 李炜 陈畅 Farooq Shah 梁天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3-758,共6页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局部短期极端高温,会对水稻形成高温胁迫,影响水稻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其出现频率有增加趋势。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主要是在开花期,极易导致严重的颖花不育。水稻耐高温胁迫能力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在当天温度较低...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局部短期极端高温,会对水稻形成高温胁迫,影响水稻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其出现频率有增加趋势。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主要是在开花期,极易导致严重的颖花不育。水稻耐高温胁迫能力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在当天温度较低的时段开花,花粉活性高,花药长,花药基部开裂长度较长、开裂孔较大,是水稻耐高温胁迫的重要表型指标。热激蛋白的表达,提高花药的抗氧化能力,以及维持结构蛋白、酶和细胞膜的稳定性是增强柱头及柱头上花粉粒耐高温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温胁迫影响水稻颖花受精结实的特征、水稻耐高温胁迫的形态与生理机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深入研究缓解水稻高温胁迫伤害的方法与策略,今后应结合水稻耐高温胁迫的形态与生理机理,加强有效缓解高温胁迫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期 高温胁迫 颖花育性 生理机理 策略
下载PDF
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现状及育种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邓国富 张宗琼 +3 位作者 李丹婷 陈成斌 秦学毅 黄大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25-1428,共4页
广西是我国现存野生稻分布点最多的省(区)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文章介绍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概况、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与评鉴情况及野生稻育种应用现状,认为稳定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收集及原位、异位保护的力度,建立健... 广西是我国现存野生稻分布点最多的省(区)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文章介绍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概况、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与评鉴情况及野生稻育种应用现状,认为稳定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收集及原位、异位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平台及合作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保障,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高新技术加大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抗虫、抗病、抗胁迫等优异基因资源的评鉴、定位和克隆,利用连续回交、复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加快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和材料创新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资源 保护现状 育种应用 研究进展 广西
下载PDF
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英之 陈乔 +7 位作者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黄大辉 韦素美 张月雄 刘丕庆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9-1106,共8页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性状调查表明,遗传背景回复率已达90%以上,苗期和成株期(即全生育期)表现对BPH高抗性,主要经济性状与受体亲本(轮回亲本)基本没有差异。这些抗性基因聚合系在抗BPH水稻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最终培育出一系列对BPH具有高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普通野生稻 稻褐飞虱 抗性 育种 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志健 农保选 +6 位作者 张宗琼 杨行海 曾宇 荘洁 李丹婷 颜群 夏秀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采用喷雾接种法进行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供试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对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平均抗病级别为2.93~5.72,其中对ZC13(2.93)的抗性最高,对ZA13(5.72)的抗性最低。不同类型水稻对7个生理小种的抗谱比较结果显示,粳稻的平均抗谱(36.59%)高于籼稻(30.90%),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糯稻的平均抗谱(32.28%)高于粘稻(31.92%),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中稻作区的平均抗谱最高(37.32%),桂南稻作区最低(29.48%),不同稻作区种质间的抗谱排序为桂中稻作区>桂北稻作区>高寒山区稻作区>桂南稻作区。7个生理小种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008~0.451,其中ZB9与ZA13和ZC3,ZC13与ZB13和ZC3间的相关系数较低,致病性无显著相关,其他生理小种间的致病性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系统聚类分析将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分成7类,其中第Ⅱ类抗谱范围较广(14.29%~100.00%),平均抗谱最高(60.95%),可作为抗性育种的亲本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的材料来源;第Ⅲ类抗谱范围最窄(0~14.29%),平均抗谱最低(2.96%)。【结论】获得14份对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抗谱在80.00%以上的高抗品种,为稻瘟病抗病遗传育种及抗性基因定位提供了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稻瘟病 鉴定评价 广西
下载PDF
水稻耐冷性鉴定及定位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9
作者 潘英华 郑薇薇 +2 位作者 李金杰 张洪亮 李自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4-59,共6页
为了更好研究水稻耐冷机理,对水稻耐冷基因进行定位克隆,通过分子育种来选育水稻耐冷品种,由此对水稻耐冷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水稻发芽期、芽期、苗期、孕穗期的耐冷鉴定方法,室内与大田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各时期耐冷指标的应用... 为了更好研究水稻耐冷机理,对水稻耐冷基因进行定位克隆,通过分子育种来选育水稻耐冷品种,由此对水稻耐冷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水稻发芽期、芽期、苗期、孕穗期的耐冷鉴定方法,室内与大田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各时期耐冷指标的应用及相关定位研究进行总结。从生理生化方面阐述了水稻耐冷机理的研究,分析水稻在受到冷害后水稻膜相的改变,酶活的改变情况。并概括了近年来水稻在冷害敏感时期的耐冷性数量性状QTL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研究的群体有用近等基因系,重组自交系,DH系,其中多数利用近等基因系来进行研究。其中研究集中在芽期、发芽期的耐冷QTLs定位,苗期、孕穗期的QTLs研究较少。介绍了第一个水稻芽期耐冷基因克隆情况,并展望水稻耐冷研究方面今后的方向,很长一段时期内,研究将集中在QTLs的定位上,水稻耐冷基因的克隆正在逐步开展,耐冷机理的研究应关注蛋白间的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冷 指标 QTL定位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在水稻改良中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容柏 秦学毅 +11 位作者 韦素美 黄凤宽 张向军 魏源文 杨新庆 李维科 邓智年 朱汝财 黄所生 吕维莉 李青 罗善昱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75-83,共9页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抗性鉴定是在育种上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本项目还配制了大量(293个)杂交组合,进行稻褐飞虱抗性创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对选育出的493个遗传稳定品系进行抗性鉴定、运用RAPD标记对筛选出的143份抗性育种品系进行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从中首次获得了一大批(120份)具有DNA分子标记多态性(遗传多样性)的抗性创新种质,为今后培育抗性品种打下基础。研究还初步培育出5个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高产(或优质)抗稻褐飞虱育种品系和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稻褐飞虱 抗源 创新种质 抗性品种 水稻 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SSR引物数量对遗传多样性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苏龙 徐志健 +12 位作者 乔卫华 郑晓明 梁云涛 丁膺宾 刘莎 齐兰 公婷婷 梁新霞 王君瑞 张丽芳 程云连 兰进好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10,共8页
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的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为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为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0093(RM240)~0.5591(RM448),... 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的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为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为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0093(RM240)~0.5591(RM448),平均值为0.2112;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0393~0.9296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3624。数据表明,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12个药用野生稻地理居群按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序为:梧州-3>南宁-1>梧州-2>梧州-1>南宁-2>玉林-2>贵港-2>梧州-4>玉林-3>玉林-1>贺州>贵港-1,其中指数高的居群均分布于梧州市和南宁市两地,因此确定了这两地为广西药用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通过不同数量的SSR引物对药用野生稻材料间相似系数矩阵进行相关性测验,结果显示当引物按照PIC值降序排列时,10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升序排列时,21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用野生稻大居群聚类分析时,SSR引物适宜数量应多于21对,最低不得少于10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中心 聚类分析 SSR引物数量
原文传递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贺文爱 黄大辉 +7 位作者 岑贞陆 张月雄 马增风 刘驰 陈英之 卢双楠 刘开勇 李容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Xanthom 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侵染引起的全球性病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发掘和利用新抗源、定位克隆抗性基因及深入了解病原菌—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等对于水稻抗细条病研究有重要意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Xanthom 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侵染引起的全球性病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发掘和利用新抗源、定位克隆抗性基因及深入了解病原菌—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等对于水稻抗细条病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细条病的抗性鉴定与抗源筛选、抗性基因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定位、抗性基因的克隆、抗性育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加快抗细条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基因 育种
下载PDF
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小林 颜群 +3 位作者 高利军 韦善富 李道远 高汉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分布和分化,为生产上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国鉴别寄主(金刚30、特特普、南粳15、爪哇14、IR26)对2013年从广西南宁、东兴、防城港、钦州、岑溪等地水稻...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分布和分化,为生产上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国鉴别寄主(金刚30、特特普、南粳15、爪哇14、IR26)对2013年从广西南宁、东兴、防城港、钦州、岑溪等地水稻病区分离得到的29株水稻白叶枯病菌进行致病型初步鉴定,同时采用部分近等基因系对5株南宁分离菌株致病性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29株菌株在5个鉴别寄主上均出现感病反应,均为SSSSS模式,为强致病菌;5株南宁分离菌株能使目前抗谱最广的水稻材料CBB23感病。【结论】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出现极大分化,需加强对该病害的防控及水稻抗病材料的筛选利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致病性 广西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褐飞虱基因选育杂交水稻抗性品种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荣科 陈乔 +5 位作者 李孝琼 陈英之 韦绍丽 阳海宁 张月雄 李容柏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54-657,共4页
以携带有bph2和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 以携带有bph2和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中。结果6个回交组合在BC2F1代共获得13株双基因杂合株系;结合成型株农艺性状,选取其中6份的BC2F1代自交种子播种进行苗期抗虫鉴定,结果显示,各株系对褐飞虱均表现中抗水平;标记全部309个抗性植株的基因型,共获得21个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株系。这些纯合材料将可用于组配抗褐飞虱杂交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褐飞虱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育种
下载PDF
化学调控对水稻高温热害的缓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强 陈雷 +4 位作者 张晓丽 唐茂艳 吕荣华 陶伟 梁天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2,共3页
在盆栽条件下,在人工气候室模拟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化学调控处理对水稻高温热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化学缓解处理仅在抽穗扬花前喷施时能预防高温胁迫的发生,对高温胁迫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而在高温胁迫发生... 在盆栽条件下,在人工气候室模拟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化学调控处理对水稻高温热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化学缓解处理仅在抽穗扬花前喷施时能预防高温胁迫的发生,对高温胁迫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而在高温胁迫发生后追喷的效果不显著;选用的化学调控物质中,S诱抗素表现最好,其次为茉莉酸甲酯和磷酸二氢钾;化学调控物质缓解效应主要通过对结实率的改善来缓解高温胁迫的减产效应;化学调控处理仅对花期高温热害起缓解作用,不能完全补偿高温胁迫所产生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化学调控 缓解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遗传分化及水稻起源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娟 梁云涛 +3 位作者 陈成斌 徐志健 梁世春 潘英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56-1760,共5页
普通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但关于水稻籼、粳两个亚种的起源演化途径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认为,粳稻起源于广西珠江流域的普通野生稻,因此普通野生稻及其内部的遗传分化在研究栽培稻起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 普通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但关于水稻籼、粳两个亚种的起源演化途径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认为,粳稻起源于广西珠江流域的普通野生稻,因此普通野生稻及其内部的遗传分化在研究栽培稻起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野生稻的形态、分子标记鉴定以及基因测序等研究结果,全面论述普通野生稻在农艺性状、籼粳遗传分化等方面与栽培稻的演化途径、起源地和起源次数的关系,为揭示栽培稻的起源及进化过程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同时建议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基础上扩大普通野生稻群体和个体数量的检测,特别是重点地区普通野生稻和地方品种,深入了解其遗传变异、结构特点等,并结合考古线索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栽培稻起源演化的依据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籼粳亚种 遗传分化 演化途径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瘿蚊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辉 冯锐 +2 位作者 秦学毅 张慧英 唐建淮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15,共6页
综述了稻瘿蚊(Orscolia oryzae)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布、生物类型,重点介绍了抗稻瘿蚊基因的鉴定和定位研究以及应用现状,并对今后抗稻瘿蚊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水稻 稻瘿蚊 抗稻瘿蚊基因 抗稻瘿蚊育种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瑜敏 王威豪 +5 位作者 刘百龙 黎兆安 谢丽萍 韦善富 毛昌祥 宋智萍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058-1060,共3页
为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以3个杂交水稻恢复系纯系为研究材料,于2007~2009年早、晚季种植,种子收获后按一定时间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年份同一收获季节,不同材料种子的休眠特性不同;相同材料同一年份,不同收获季节水... 为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以3个杂交水稻恢复系纯系为研究材料,于2007~2009年早、晚季种植,种子收获后按一定时间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年份同一收获季节,不同材料种子的休眠特性不同;相同材料同一年份,不同收获季节水稻恢复系种子的休眠期长短不同,休眠性强的材料早、晚季休眠期差别较大,休眠性弱的材料早、晚季休眠期差别较小,一般相同材料晚季休眠期比早季长;相同材料同一收获季节,种子休眠性在年度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 发芽率 休眠特性
下载PDF
广西野生稻耐冷性鉴定与遗传纯合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辉 陈灿 +2 位作者 张晓丽 秦学毅 冯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5-1250,共6页
【目的】筛选耐冷性强的野生稻种质,研究野生稻耐冷性遗传的稳定性,为水稻耐冷性育种和研究提供抗源。【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收集的广西野生稻资源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在桂北高寒山区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宿根期耐冷性评价;选择耐冷性... 【目的】筛选耐冷性强的野生稻种质,研究野生稻耐冷性遗传的稳定性,为水稻耐冷性育种和研究提供抗源。【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收集的广西野生稻资源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在桂北高寒山区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宿根期耐冷性评价;选择耐冷性较强的材料通过连续套袋自交或花药培养进行耐冷性遗传纯合研究。【结果】筛选出苗期1级耐冷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20份,广西药用野生稻1份,普通野生稻花培株系92份;宿根期3级耐冷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43份,药用野生稻2份,普通野生稻花培株系5份;耐冷性较强的直立或半直立型种质8份;广西普通野生稻苗期和宿根期耐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26),广西药用野生稻苗期和宿根期耐冷性相关性不显著(r=-0.11);广西普通野生稻在苗期耐冷性与宿根期耐冷性上,平均耐冷等级均表现为匍匐型耐冷性最强,倾斜型次之,半直立型与直立型间无差异且最弱;来自桂北的野生稻苗期耐冷性最强;来自桂南的野生稻宿根期耐冷性表现最强。【结论】鉴定筛选出的材料可用于耐冷育种及抗逆机理研究。筛选出的材料可用于水稻耐冷性研究和育种,同时可以通过套袋自交与花药培养加快获得耐冷性更强的纯合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药用野生稻 耐冷性 遗传纯合
下载PDF
利用普通野生稻褐飞虱抗性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辉 冯锐 +1 位作者 张晓丽 秦学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2-496,共5页
褐飞虱是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挖掘和利用稻飞虱抗性基因,选育抗稻飞虱的水稻品种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科学、安全的一种措施。本研究利用具有高抗褐飞虱显性基因的抗源材料HS204作为抗源供体,以恢复系明恢65、582、MR等作为轮回亲本,通... 褐飞虱是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挖掘和利用稻飞虱抗性基因,选育抗稻飞虱的水稻品种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科学、安全的一种措施。本研究利用具有高抗褐飞虱显性基因的抗源材料HS204作为抗源供体,以恢复系明恢65、582、MR等作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苗期群体鉴定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成功地将高抗褐飞虱基因转育到轮回亲本中,获得45份抗性纯合株系,同时其配合力、米质等其他农艺性状也得到了相应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回交 抗褐飞虱 恢复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