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屈湫明 张君 +3 位作者 陈远孟 陈成斌 刘开强 龙丽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发展对策,以实现柬埔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保障国际粮食安全。【方法】通过分析柬埔寨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广西农业科学院与柬埔寨水稻科技的互补优势,提出... 【目的】探讨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发展对策,以实现柬埔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保障国际粮食安全。【方法】通过分析柬埔寨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广西农业科学院与柬埔寨水稻科技的互补优势,提出广西农业科学院—柬埔寨水稻科技合作对策建议。【结果】柬埔寨水稻生产存在缺乏先进科学技术及创新能力、水稻产量低、品种退化严重、农田基本设施落后、栽培技术简单、管理模式粗放、农业加工体系落后、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广西农业科学院具备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水稻种质资源与品种丰富、栽培和加工技术等互补优势。【建议】广西农业科学院可在柬埔寨推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建设水稻合作示范基地、加强与柬埔寨大米加工领域的合作等,以推动中柬农业合作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科技合作 广西农业科学院 柬埔寨 优势分析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岩溶区镉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土壤团聚体镉赋存特性研究
2
作者 黄雁飞 钟蕙镁 +4 位作者 刘淑仪 熊柳梅 聂雄峰 陈韦韦 刘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2-419,共8页
【目的】研究桂西北岩溶区镉(Cd)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土壤团聚体Cd赋存形态特性,为区域内该类型Cd污染稻田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湿筛法将采样土壤团聚体分离成>2.000 mm、1.000~2.000 mm、0.250~1.000 mm、0.07... 【目的】研究桂西北岩溶区镉(Cd)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土壤团聚体Cd赋存形态特性,为区域内该类型Cd污染稻田稻米安全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湿筛法将采样土壤团聚体分离成>2.000 mm、1.000~2.000 mm、0.250~1.000 mm、0.074~0.250 mm和<0.074 mm 5个粒级的团聚体,研究桂西北岩溶区0~20、20~30、30~50和50~80 cm剖面深度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不同粒径团聚体Cd含量及其主要赋存形态。【结果】各层剖面0.250~1.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较为稳定,均在30.00%以上,各层剖面间无显著差异(P>0.05)。0~20 cm剖面(耕作层)中>2.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最大(40.20%),随着剖面深度增加,>2.00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迅速降低,<0.250 mm粒径团聚体占比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粒径团聚体Cd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20、20~30和30~50 cm剖面中,Cd主要富集在>2.000 mm粒径团聚体中,Cd含量分别高达2.22、1.66和0.95 mg/kg,在50~80 cm剖面中,Cd主要富集在1.000~2.000 mm粒径团聚体中。>2.000 mm粒径团聚体在0~30 cm土层中对全土Cd含量的贡献率最大。不同剖面深度团聚体中Cd赋存形态存在明显差异,0~20 cm剖面各粒径团聚体中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可交换态Cd占比最小(<0.074 mm粒径团聚体除外),随着剖面深度增加,团聚体中可交换态Cd占比明显增加,当剖面深度增加至30 cm以下时,团聚体中Cd主要以碳酸结合态存在,残渣态含量最小。【结论】桂西北岩溶区Cd污染棕色石灰土母质稻田Cd主要富集在>2.000 mm和1.000~2.000 mm粒径的团聚体中;0~20 cm耕作层各粒径团聚体中的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可交换态占比最小,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可交换态Cd占比明显增加,稳定形态Cd占比明显降低。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土壤大粒径团聚体含量,避免过度精耕和深翻,减少耕层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降低水稻生产过程中稻米Cd超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棕色石灰土 稻田 土壤团聚体 镉赋存形态
下载PDF
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
3
作者 孙富 唐梅 +2 位作者 卢宏琮 何聪 廖张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0-1078,共9页
【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导入恢... 【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导入恢复系桂R1703,获得了单基因、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并对其进行稻瘟病鉴定和农艺性状调查,分析不同抗稻瘟病基因间的抗性效应及抗性基因导入对受体亲本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杂交后代和回交群体的Pi1、Pi2和Pigm基因相关分子标记检测,发现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已成功导入到桂R1703中,筛选获得7个携带有抗稻瘟病基因且抗性和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导入株系,表现出较强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导入系中,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效应排序为为Pigm>Pi2>Pi1;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的稻瘟病抗性均强于单基因导入系,尤其以三基因导入系抗性最强,不同基因聚合的抗性效应排序为Pi1+Pi2+Pigm>Pi2+Pigm>Pi1+Pigm>Pi1+Pi2。7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株系与桂R1703在穗长和千粒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有2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株高显著高于桂R1703(P<0.05,下同);有1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有效穗显著高于桂R1703;有3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穗总粒数显著高于桂R1703;有5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结实率显著低于桂R1703;有2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产量显著低于桂R1703;有4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桂R1703。【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可有效聚合多基因(Pi1、Pi2和Pigm基因),使恢复系桂R1703的稻瘟病抗性得到明显提升,获得一系列抗稻瘟病且与亲本其他性状相近的遗传材料,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抗性评价
下载PDF
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及其无毒基因分析
4
作者 颜群 岑贞陆 +5 位作者 农倩 李焜华 张月雄 韦丽丽 晏卫红 韦善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使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使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2021年从广西南部(桂南)、中部(桂中)、北部(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生态稻作区分离得到的128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60.16%供试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出强致病力,128株稻瘟病菌株被划分为7个种群26个生理小种,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69.53%,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出现频率分别为25.00%、14.84%。供试菌株对26个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为28.12%~100.00%,其中,供试病菌对Pik、Pikm、Pi1、Pi9基因的毒力频率较低,分别为28.12%、28.91%、35.94%、37.50%。供试的广西稻瘟病菌含有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其中15个无毒基因在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Avr-Pi19(t)出现频率均低于20.00%。携带有5、6、7、8、10个无毒基因组合的菌株较多,其在供试菌株中占比分别为19.53%、11.72%、11.72%、15.63%、10.16%。【结论】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力强,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和Avr-Pi19(t)出现频率较低,在水稻抗病育种与品种布局中,与之对应的抗病基因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出现频率 广西
下载PDF
2016—2023年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5
作者 李虎 吴子帅 +2 位作者 刘广林 陈传华 罗群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18,122,共6页
分析了广西2016—2023年审定的135个常规稻品种主要性状和产业发展形势,认为广西优质常规稻品种存在稻瘟病抗性水平低、稻米品质指标协调性差、主效基因缺乏、同质化严重、低镉型品种选育滞后、销售及转让价格低等问题,对配套栽培技术... 分析了广西2016—2023年审定的135个常规稻品种主要性状和产业发展形势,认为广西优质常规稻品种存在稻瘟病抗性水平低、稻米品质指标协调性差、主效基因缺乏、同质化严重、低镉型品种选育滞后、销售及转让价格低等问题,对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不足。针对当前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及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加强分子育种,提高品种品质和稻瘟病抗性,加快选育镉低积累品种,加大优质稻品种推广力度,研发和推广配套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打造高端品种优势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常规稻 产量 米质 育种现状 广西
下载PDF
71份广西豌豆地方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陈燕华 唐建淮 +1 位作者 罗高玲 郭东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89-2002,共14页
【目的】分析广西豌豆地方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优异种质,为其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71份广西豌豆地方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其农艺性状(10个质量性状和16个数量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 【目的】分析广西豌豆地方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优异种质,为其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71份广西豌豆地方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其农艺性状(10个质量性状和16个数量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0个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3.07%~47.71%,平均29.16%,所有质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13~1.26,平均值为0.62。16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5.78%~61.75%,平均24.07%,多数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00%;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3~2.07,平均1.9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6个农艺性状中,大部分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26个农艺性状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5.621%,主要与生育期、产量、籽粒外观、株型、荚果外观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1份广西豌豆地方种质资源主要分为2个类群(I类群和Ⅱ类群),其中I类群又分为2个次级类群(Ia和Ib类群),Ia类群属于高秆、蔓生、迟熟、较高产、较抗白粉病的材料,Ib类群属于荚较多且较大,产量较高,籽粒较小,较感白粉病的材料,Ⅱ类群属于较早熟,矮秆,直立,长荚,产量较低,较感白粉病的材料。筛选出14份具有优异农艺性状的豌豆种质资源,其中,2、40、61和67号高产、抗白粉病、综合性状较优异的种质可直接推广应用;3、5、14、15、41、57、59、66、68和71号具有某个(些)优异农艺性状的种质可作为后续创制豌豆优良新种质的亲本。【结论】71份广西豌豆地方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具有分枝多、节数多、果荚较长、籽粒较多且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地方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广西
下载PDF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抢救性调查收集及其抗病性初步鉴定
7
作者 郭文龙 梁云涛 +11 位作者 罗翠婷 乔卫华 吴宇翔 程云连 何金富 张丽芳 李克敌 徐志健 黄雪琼 肖晓蓉 郑晓明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1453,共13页
针对广西野生稻濒危状况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抢救性收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发掘其抗病基因,对广西野生稻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了调查和收集,并对收集的部分资源进行了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广西野生稻原记载的44个分布点中,... 针对广西野生稻濒危状况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抢救性收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发掘其抗病基因,对广西野生稻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了调查和收集,并对收集的部分资源进行了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广西野生稻原记载的44个分布点中,仅剩24个尚有野生稻分布,濒危状况十分严重,近10年来野生稻分布点消失比例高达45.5%,水源被破坏和杂草竞争是危害野生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素;按照野生稻取样原则,共抢救性收集到11个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群体共317份种质资源;利用国际强毒菌株PXO99对177份材料进行白叶枯抗性鉴定,采用离体戳伤叶片鉴定的方法进行不同病菌小种(Guy11、RB22、FJ-3-2、FJ-3-5、FJ-2-3)的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出白叶枯抗性资源27份,稻瘟病抗性资源105份,兼抗白叶枯和稻瘟病的种质资源5份。针对广西野生稻抗病资源丰富但消失严重的问题,建议加强收集和保护,并加大种质资源鉴定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濒危状况 收集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原文传递
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影响颖花育性生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仁天 唐茂艳 +5 位作者 王强 陈雷 李炜 陈畅 Farooq Shah 梁天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3-758,共6页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局部短期极端高温,会对水稻形成高温胁迫,影响水稻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其出现频率有增加趋势。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主要是在开花期,极易导致严重的颖花不育。水稻耐高温胁迫能力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在当天温度较低...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局部短期极端高温,会对水稻形成高温胁迫,影响水稻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其出现频率有增加趋势。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主要是在开花期,极易导致严重的颖花不育。水稻耐高温胁迫能力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在当天温度较低的时段开花,花粉活性高,花药长,花药基部开裂长度较长、开裂孔较大,是水稻耐高温胁迫的重要表型指标。热激蛋白的表达,提高花药的抗氧化能力,以及维持结构蛋白、酶和细胞膜的稳定性是增强柱头及柱头上花粉粒耐高温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温胁迫影响水稻颖花受精结实的特征、水稻耐高温胁迫的形态与生理机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深入研究缓解水稻高温胁迫伤害的方法与策略,今后应结合水稻耐高温胁迫的形态与生理机理,加强有效缓解高温胁迫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期 高温胁迫 颖花育性 生理机理 策略
下载PDF
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现状及育种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邓国富 张宗琼 +3 位作者 李丹婷 陈成斌 秦学毅 黄大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25-1428,共4页
广西是我国现存野生稻分布点最多的省(区)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文章介绍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概况、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与评鉴情况及野生稻育种应用现状,认为稳定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收集及原位、异位保护的力度,建立健... 广西是我国现存野生稻分布点最多的省(区)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文章介绍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概况、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与评鉴情况及野生稻育种应用现状,认为稳定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收集及原位、异位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平台及合作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保障,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高新技术加大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抗虫、抗病、抗胁迫等优异基因资源的评鉴、定位和克隆,利用连续回交、复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加快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和材料创新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资源 保护现状 育种应用 研究进展 广西
下载PDF
改良水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英之 陈乔 +7 位作者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黄大辉 韦素美 张月雄 刘丕庆 李容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9-1106,共8页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性状调查表明,遗传背景回复率已达90%以上,苗期和成株期(即全生育期)表现对BPH高抗性,主要经济性状与受体亲本(轮回亲本)基本没有差异。这些抗性基因聚合系在抗BPH水稻品种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最终培育出一系列对BPH具有高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普通野生稻 稻褐飞虱 抗性 育种 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水稻耐冷性鉴定及定位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11
作者 潘英华 郑薇薇 +2 位作者 李金杰 张洪亮 李自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4-59,共6页
为了更好研究水稻耐冷机理,对水稻耐冷基因进行定位克隆,通过分子育种来选育水稻耐冷品种,由此对水稻耐冷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水稻发芽期、芽期、苗期、孕穗期的耐冷鉴定方法,室内与大田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各时期耐冷指标的应用... 为了更好研究水稻耐冷机理,对水稻耐冷基因进行定位克隆,通过分子育种来选育水稻耐冷品种,由此对水稻耐冷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水稻发芽期、芽期、苗期、孕穗期的耐冷鉴定方法,室内与大田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各时期耐冷指标的应用及相关定位研究进行总结。从生理生化方面阐述了水稻耐冷机理的研究,分析水稻在受到冷害后水稻膜相的改变,酶活的改变情况。并概括了近年来水稻在冷害敏感时期的耐冷性数量性状QTL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研究的群体有用近等基因系,重组自交系,DH系,其中多数利用近等基因系来进行研究。其中研究集中在芽期、发芽期的耐冷QTLs定位,苗期、孕穗期的QTLs研究较少。介绍了第一个水稻芽期耐冷基因克隆情况,并展望水稻耐冷研究方面今后的方向,很长一段时期内,研究将集中在QTLs的定位上,水稻耐冷基因的克隆正在逐步开展,耐冷机理的研究应关注蛋白间的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冷 指标 QTL定位
下载PDF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志健 农保选 +6 位作者 张宗琼 杨行海 曾宇 荘洁 李丹婷 颜群 夏秀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采用喷雾接种法进行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供试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对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平均抗病级别为2.93~5.72,其中对ZC13(2.93)的抗性最高,对ZA13(5.72)的抗性最低。不同类型水稻对7个生理小种的抗谱比较结果显示,粳稻的平均抗谱(36.59%)高于籼稻(30.90%),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糯稻的平均抗谱(32.28%)高于粘稻(31.92%),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中稻作区的平均抗谱最高(37.32%),桂南稻作区最低(29.48%),不同稻作区种质间的抗谱排序为桂中稻作区>桂北稻作区>高寒山区稻作区>桂南稻作区。7个生理小种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008~0.451,其中ZB9与ZA13和ZC3,ZC13与ZB13和ZC3间的相关系数较低,致病性无显著相关,其他生理小种间的致病性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系统聚类分析将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分成7类,其中第Ⅱ类抗谱范围较广(14.29%~100.00%),平均抗谱最高(60.95%),可作为抗性育种的亲本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的材料来源;第Ⅲ类抗谱范围最窄(0~14.29%),平均抗谱最低(2.96%)。【结论】获得14份对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抗谱在80.00%以上的高抗品种,为稻瘟病抗病遗传育种及抗性基因定位提供了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稻瘟病 鉴定评价 广西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在水稻改良中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容柏 秦学毅 +11 位作者 韦素美 黄凤宽 张向军 魏源文 杨新庆 李维科 邓智年 朱汝财 黄所生 吕维莉 李青 罗善昱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75-83,共9页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抗性鉴定是在育种上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本项目还配制了大量(293个)杂交组合,进行稻褐飞虱抗性创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对选育出的493个遗传稳定品系进行抗性鉴定、运用RAPD标记对筛选出的143份抗性育种品系进行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从中首次获得了一大批(120份)具有DNA分子标记多态性(遗传多样性)的抗性创新种质,为今后培育抗性品种打下基础。研究还初步培育出5个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高产(或优质)抗稻褐飞虱育种品系和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稻褐飞虱 抗源 创新种质 抗性品种 水稻 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SSR引物数量对遗传多样性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苏龙 徐志健 +12 位作者 乔卫华 郑晓明 梁云涛 丁膺宾 刘莎 齐兰 公婷婷 梁新霞 王君瑞 张丽芳 程云连 兰进好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10,共8页
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的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为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为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0093(RM240)~0.5591(RM448),... 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的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为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为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0093(RM240)~0.5591(RM448),平均值为0.2112;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0393~0.9296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3624。数据表明,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12个药用野生稻地理居群按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序为:梧州-3>南宁-1>梧州-2>梧州-1>南宁-2>玉林-2>贵港-2>梧州-4>玉林-3>玉林-1>贺州>贵港-1,其中指数高的居群均分布于梧州市和南宁市两地,因此确定了这两地为广西药用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通过不同数量的SSR引物对药用野生稻材料间相似系数矩阵进行相关性测验,结果显示当引物按照PIC值降序排列时,10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升序排列时,21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用野生稻大居群聚类分析时,SSR引物适宜数量应多于21对,最低不得少于10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中心 聚类分析 SSR引物数量
原文传递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贺文爱 黄大辉 +7 位作者 岑贞陆 张月雄 马增风 刘驰 陈英之 卢双楠 刘开勇 李容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Xanthom 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侵染引起的全球性病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发掘和利用新抗源、定位克隆抗性基因及深入了解病原菌—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等对于水稻抗细条病研究有重要意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由Xanthom onas oryzae pv. oryzicola侵染引起的全球性病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发掘和利用新抗源、定位克隆抗性基因及深入了解病原菌—水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等对于水稻抗细条病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细条病的抗性鉴定与抗源筛选、抗性基因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定位、抗性基因的克隆、抗性育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加快抗细条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基因 育种
下载PDF
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小林 颜群 +3 位作者 高利军 韦善富 李道远 高汉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分布和分化,为生产上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国鉴别寄主(金刚30、特特普、南粳15、爪哇14、IR26)对2013年从广西南宁、东兴、防城港、钦州、岑溪等地水稻...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分布和分化,为生产上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国鉴别寄主(金刚30、特特普、南粳15、爪哇14、IR26)对2013年从广西南宁、东兴、防城港、钦州、岑溪等地水稻病区分离得到的29株水稻白叶枯病菌进行致病型初步鉴定,同时采用部分近等基因系对5株南宁分离菌株致病性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29株菌株在5个鉴别寄主上均出现感病反应,均为SSSSS模式,为强致病菌;5株南宁分离菌株能使目前抗谱最广的水稻材料CBB23感病。【结论】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出现极大分化,需加强对该病害的防控及水稻抗病材料的筛选利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致病性 广西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褐飞虱基因选育杂交水稻抗性品种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荣科 陈乔 +5 位作者 李孝琼 陈英之 韦绍丽 阳海宁 张月雄 李容柏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54-657,共4页
以携带有bph2和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 以携带有bph2和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中。结果6个回交组合在BC2F1代共获得13株双基因杂合株系;结合成型株农艺性状,选取其中6份的BC2F1代自交种子播种进行苗期抗虫鉴定,结果显示,各株系对褐飞虱均表现中抗水平;标记全部309个抗性植株的基因型,共获得21个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株系。这些纯合材料将可用于组配抗褐飞虱杂交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褐飞虱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性育种
下载PDF
化学调控对水稻高温热害的缓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强 陈雷 +4 位作者 张晓丽 唐茂艳 吕荣华 陶伟 梁天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2,共3页
在盆栽条件下,在人工气候室模拟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化学调控处理对水稻高温热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化学缓解处理仅在抽穗扬花前喷施时能预防高温胁迫的发生,对高温胁迫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而在高温胁迫发生... 在盆栽条件下,在人工气候室模拟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化学调控处理对水稻高温热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化学缓解处理仅在抽穗扬花前喷施时能预防高温胁迫的发生,对高温胁迫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而在高温胁迫发生后追喷的效果不显著;选用的化学调控物质中,S诱抗素表现最好,其次为茉莉酸甲酯和磷酸二氢钾;化学调控物质缓解效应主要通过对结实率的改善来缓解高温胁迫的减产效应;化学调控处理仅对花期高温热害起缓解作用,不能完全补偿高温胁迫所产生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化学调控 缓解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瘿蚊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辉 冯锐 +2 位作者 秦学毅 张慧英 唐建淮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15,共6页
综述了稻瘿蚊(Orscolia oryzae)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布、生物类型,重点介绍了抗稻瘿蚊基因的鉴定和定位研究以及应用现状,并对今后抗稻瘿蚊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水稻 稻瘿蚊 抗稻瘿蚊基因 抗稻瘿蚊育种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瑜敏 王威豪 +5 位作者 刘百龙 黎兆安 谢丽萍 韦善富 毛昌祥 宋智萍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058-1060,共3页
为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以3个杂交水稻恢复系纯系为研究材料,于2007~2009年早、晚季种植,种子收获后按一定时间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年份同一收获季节,不同材料种子的休眠特性不同;相同材料同一年份,不同收获季节水... 为了解籼型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以3个杂交水稻恢复系纯系为研究材料,于2007~2009年早、晚季种植,种子收获后按一定时间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年份同一收获季节,不同材料种子的休眠特性不同;相同材料同一年份,不同收获季节水稻恢复系种子的休眠期长短不同,休眠性强的材料早、晚季休眠期差别较大,休眠性弱的材料早、晚季休眠期差别较小,一般相同材料晚季休眠期比早季长;相同材料同一收获季节,种子休眠性在年度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 发芽率 休眠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