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常规水稻育种成就、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传华 刘广林 +3 位作者 李虎 罗群昌 罗华杰 陶志革 《中国稻米》 2018年第6期56-59,共4页
通过对1983-2017年广西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常规水稻的米质、产量、抗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和分析了近30多年来广西优质常规水稻育种取得的成就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广西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加强高产优质兼抗病虫的常规水稻品种选育... 通过对1983-2017年广西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常规水稻的米质、产量、抗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和分析了近30多年来广西优质常规水稻育种取得的成就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广西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加强高产优质兼抗病虫的常规水稻品种选育,重点开展香型抗稻瘟病优质常规水稻新品种选育,同时要开展富铁、富硒、富锌品种及氮高效等功能稻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常规水稻 育种
下载PDF
不同栽培条件对水稻籽粒镉含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虎 吴子帅 +3 位作者 刘广林 罗群昌 陈传华 朱其南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208,共6页
为筛选高效低成本降镉栽培措施,以2份水稻低镉准品种(V1、V2)为试验材料,设空白(A0)、淹水(A1)、喷施锌肥+淹水(A2)、施生石灰+淹水(A3)、喷施锌肥+施生石灰+淹水(A4)5个栽培处理,分析各处理对材料农艺性状和精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筛选高效低成本降镉栽培措施,以2份水稻低镉准品种(V1、V2)为试验材料,设空白(A0)、淹水(A1)、喷施锌肥+淹水(A2)、施生石灰+淹水(A3)、喷施锌肥+施生石灰+淹水(A4)5个栽培处理,分析各处理对材料农艺性状和精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V2材料晚稻A1和A2处理出现镉超标情况外,其他降镉处理镉含量均合格。V1材料晚稻A3处理对精米率、有效穗数和产量呈负向影响,V2材料晚稻A3处理对长宽比和蛋白质含量呈负向影响,A4处理对垩白粒率、垩白度呈负向影响,其他处理负向效果不显著。综合来看,V1、V2早稻和V1晚稻选用A1处理,V2晚稻选用A3处理,成本相对较低,精米镉含量不超标,对产量、米质影响较小,综合效果最优。V1、V2可在审定后搭配降镉栽培技术在广西中度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镉低积累 降镉措施 精米镉含量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2016—2023年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3
作者 李虎 吴子帅 +2 位作者 刘广林 陈传华 罗群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18,122,共6页
分析了广西2016—2023年审定的135个常规稻品种主要性状和产业发展形势,认为广西优质常规稻品种存在稻瘟病抗性水平低、稻米品质指标协调性差、主效基因缺乏、同质化严重、低镉型品种选育滞后、销售及转让价格低等问题,对配套栽培技术... 分析了广西2016—2023年审定的135个常规稻品种主要性状和产业发展形势,认为广西优质常规稻品种存在稻瘟病抗性水平低、稻米品质指标协调性差、主效基因缺乏、同质化严重、低镉型品种选育滞后、销售及转让价格低等问题,对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不足。针对当前广西优质常规稻育种及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加强分子育种,提高品种品质和稻瘟病抗性,加快选育镉低积累品种,加大优质稻品种推广力度,研发和推广配套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打造高端品种优势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常规稻 产量 米质 育种现状 广西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调控蛋白B8AK41的外源表达、纯化及亚细胞定位
4
作者 卿冬进 卢柏亦 +8 位作者 彭宇婧 戴高兴 陈韦韦 李经成 周维永 黄所生 潘英华 黄娟 邓国富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外源表达获得B8AK41蛋白,并检测B8AK41蛋白亚细胞定位,为研究该蛋白在水稻抗褐飞虱上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对B8AK41蛋白序列进行跨膜区预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外源蛋白表达,纯化目标蛋白并鉴定蛋白多肽序列;构建... 【目的】外源表达获得B8AK41蛋白,并检测B8AK41蛋白亚细胞定位,为研究该蛋白在水稻抗褐飞虱上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对B8AK41蛋白序列进行跨膜区预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外源蛋白表达,纯化目标蛋白并鉴定蛋白多肽序列;构建双元表达载体并转入水稻原生质体检测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通过对B8AK41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第47~99位氨基酸区域可能存在跨膜结构域,因此选取第100~374位氨基酸进行外源表达蛋白片段。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外源表达的B8AK41蛋白,结果显示B8AK41蛋白在28℃IPTG诱导下成功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方法可纯化得到分子量在35~40 kD的His6-B8AK41-His6融合蛋白。通过质谱分析纯化得到的蛋白,其中有3条属于B8AK41蛋白的肽段,证明外源表达纯化的B8AK41蛋白完全正确。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B8AK41蛋白定位在细胞内质网上。【结论】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的正调控蛋白B8AK41的非跨膜区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得到融合蛋白His6-B8AK41-His6,后续可将B8AK41蛋白用于抗体制备。B8AK41蛋白定位在水稻细胞内质网上,为研究蛋白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Bph3基因 B8AK41蛋白 外源表达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志健 农保选 +6 位作者 张宗琼 杨行海 曾宇 荘洁 李丹婷 颜群 夏秀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采用喷雾接种法进行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供试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对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平均抗病级别为2.93~5.72,其中对ZC13(2.93)的抗性最高,对ZA13(5.72)的抗性最低。不同类型水稻对7个生理小种的抗谱比较结果显示,粳稻的平均抗谱(36.59%)高于籼稻(30.90%),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糯稻的平均抗谱(32.28%)高于粘稻(31.92%),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中稻作区的平均抗谱最高(37.32%),桂南稻作区最低(29.48%),不同稻作区种质间的抗谱排序为桂中稻作区>桂北稻作区>高寒山区稻作区>桂南稻作区。7个生理小种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008~0.451,其中ZB9与ZA13和ZC3,ZC13与ZB13和ZC3间的相关系数较低,致病性无显著相关,其他生理小种间的致病性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系统聚类分析将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分成7类,其中第Ⅱ类抗谱范围较广(14.29%~100.00%),平均抗谱最高(60.95%),可作为抗性育种的亲本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的材料来源;第Ⅲ类抗谱范围最窄(0~14.29%),平均抗谱最低(2.96%)。【结论】获得14份对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抗谱在80.00%以上的高抗品种,为稻瘟病抗病遗传育种及抗性基因定位提供了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稻瘟病 鉴定评价 广西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遗传分化及水稻起源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娟 梁云涛 +3 位作者 陈成斌 徐志健 梁世春 潘英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56-1760,共5页
普通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但关于水稻籼、粳两个亚种的起源演化途径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认为,粳稻起源于广西珠江流域的普通野生稻,因此普通野生稻及其内部的遗传分化在研究栽培稻起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 普通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但关于水稻籼、粳两个亚种的起源演化途径一直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认为,粳稻起源于广西珠江流域的普通野生稻,因此普通野生稻及其内部的遗传分化在研究栽培稻起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结合野生稻的形态、分子标记鉴定以及基因测序等研究结果,全面论述普通野生稻在农艺性状、籼粳遗传分化等方面与栽培稻的演化途径、起源地和起源次数的关系,为揭示栽培稻的起源及进化过程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同时建议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基础上扩大普通野生稻群体和个体数量的检测,特别是重点地区普通野生稻和地方品种,深入了解其遗传变异、结构特点等,并结合考古线索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栽培稻起源演化的依据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籼粳亚种 遗传分化 演化途径
下载PDF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芽期耐盐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夏秀忠 张宗琼 +7 位作者 杨行海 荘洁 曾宇 邓国富 宋国显 黄欲晓 农保选 李丹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07-2015,共9页
水稻属盐敏感的作物,盐胁迫会导致产量显著减少。我国盐渍地总面积大,并且呈迅速增长趋势,因此,筛选水稻耐盐种质,培育耐盐水稻品种十分必要。本研究在1.5%NaCl盐胁迫条件下评价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种子芽期的相对盐害率,并... 水稻属盐敏感的作物,盐胁迫会导致产量显著减少。我国盐渍地总面积大,并且呈迅速增长趋势,因此,筛选水稻耐盐种质,培育耐盐水稻品种十分必要。本研究在1.5%NaCl盐胁迫条件下评价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种子芽期的相对盐害率,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耐盐位点。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种子芽期平均发芽率为57.67%,显著低于对照92.55%,且夏皮罗-威尔克检验(0.9301)不符合正态分布。基于208,993个SNP标记,将419份核心种质资源分为6个亚群,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分析分别获得129个和1个显著关联SNP,分布在1号、2号、3号、4号、5号、6号、8号、9号和12号染色体上。在14个与水稻耐盐性显著关联区域,有13个区域与前人定位或克隆的耐盐基因重叠。显著关联区域Chr.8:10,564,948~10,733,175为首次报道,命名为qGR8。qGR8区域内含有53个基因,其中34个经转录组数据比对获得表达谱,比对结果推测LOC_Os08g17370为候选基因,该基因为跨膜9超家族成员,在耐盐亲本的根部和叶部上调表达,可能为qGR8区域内水稻芽期耐盐的新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耐盐新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为培育耐盐水稻品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核心种质 芽期 耐盐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夏秀忠 张宗琼 +5 位作者 农保选 杨行海 曾宇 荘洁 刘开强 李丹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02-1609,共8页
以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糙米为材料,分别于2014和2015年测定了Ca、Fe、Zn和Se 4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利用34个SSR标记对两年矿质元素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矿质元素在两年间的鉴定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呈显著... 以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糙米为材料,分别于2014和2015年测定了Ca、Fe、Zn和Se 4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利用34个SSR标记对两年矿质元素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矿质元素在两年间的鉴定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Ca、Se平均含量高于粳稻,Ca(2014)、Se(2014)在籼粳稻间呈显著性差异;粳稻的Fe、Zn平均含量高于籼稻,Fe(2015)、Zn(2014,2015)在籼粳间呈显著性差异。矿质元素含量与稻作区经纬度、海拔等因素相关,Fe平均含量在桂南稻作区最高,Zn平均含量在桂中稻作区最高;Ca、Fe、Zn平均含量在黑米中含量最高,Se在红米中含量最高;Ca和Zn平均含量在黑米与红米、黑米与白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e无显著差异。4种矿质元素含量在2年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159~0.55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014年4种元素含量间无显著性相关;2015年Se和Fe、Z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Zn和Fe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Zn和Ca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01)。SSR标记共检测到167个等位基因,平均4.91个,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74,遗传信息量为0.522。经Pearson相关分析,4种矿质元素共关联到18个相关位点,其中8个位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水稻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矿质元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稻瘟病抗性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灿 农保选 +7 位作者 夏秀忠 张宗琼 曾宇 冯锐 郭辉 邓国富 李丹婷 杨行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4-1123,共10页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环保的方式。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与挖掘是开展抗病育种的基础与前提。本课题组前期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获得20...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环保的方式。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与挖掘是开展抗病育种的基础与前提。本课题组前期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获得208,993个高质量SNP标记。本研究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方法,研究了该419份核心种质对7个稻瘟病生理小种的抗性,并根据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2种模型下共检测到20个位点,其中GLM检测到20个位点,MLM检测到1个位点,Chr12_10803913位点在2种模型下都检测到。17个位点与前人定位的基因/QTLs重叠,其余3个是新位点,分别为Chr3_18302718、Chr3_18302744及Chr5_10379127位点。在20个显著关联位点上下游各150 kb的基因组区域中共筛选出候选基因323个,初步确定8个候选基因与抗病相关,其中LOC_Os12g18360(Pita)、LOC_Os12g18729(Ptr)为已知克隆的基因,LOC_Os03g32100、LOC_Os03g32180和LOC_Os05g18090为新位点附近筛选到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稻瘟病抗性位点挖掘与稻瘟病相关基因克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2008-2014年广西审定水稻品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豪 王威豪 +3 位作者 刘百龙 周行 石瑜敏 韦善富 《中国种业》 2015年第4期33-36,共4页
对广西2008-2014年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利用,产量及稻瘟病抗性等性状进行评价分析,旨在了解近几年广西水稻品种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广西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广西 水稻 审定品种 2008-2014年
下载PDF
2008~2014年广西审定水稻品种产量分析
11
作者 伍豪 王威豪 +3 位作者 刘百龙 周行 石瑜敏 韦善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4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产量状况,为广西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4年广西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分析比较了年度间产量,各类型水稻产量,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的关系。[结果]... [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4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产量状况,为广西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4年广西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分析比较了年度间产量,各类型水稻产量,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的关系。[结果]广西杂交水稻的单产没有突破,仍徘徊在7 500 kg/hm^2的极点,常规稻的单产从2012年到2014年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广西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把杂交稻高产育种作为一种长期的育种目标,并继续加强常规稻高产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水稻 审定品种 产量
下载PDF
广西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不育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伍豪 刘百龙 +3 位作者 王威豪 石瑜敏 韦善富 周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分析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广西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创新和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34对SSR引物,对25份广西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不育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 【目的】分析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广西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创新和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34对SSR引物,对25份广西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不育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34对引物在25份不育系材料中共检测到11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为3.294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832-5.8411,平均为2.3170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768-0.8288,平均为0.492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739-0.8067,平均为0.4381,属于中度多态位点;遗传相似系数为0.5565-0.8870,平均为0.693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00处可将25份不育系材料分成两大类,桂丰A和桂19A聚为第一大类,其他23份材料聚为第二大类,且第二大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7200处又可以分成四个亚类。【结论】广西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不育系的遗传变异程度中等,遗传多样性不高,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较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不育系 SSR 遗传多样性 广西
下载PDF
近十年广西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病害抗性水平及育种方向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莫海玲 唐梅 +3 位作者 孙富 罗同平 潘文兴 于松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分析近十年广西通过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病害抗性表现及其发展趋势,为广西感光型杂交稻抗病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14年通过广西审定的100个感光型杂交稻品种在区试中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表现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近十年广西通过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主要病害抗性表现及其发展趋势,为广西感光型杂交稻抗病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14年通过广西审定的100个感光型杂交稻品种在区试中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4年通过广西审定的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平均值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2009年变化范围为7.92-8.75,2010-2014年为6.61-7.50,以2012年最低,为6.61。2003-2014年审定的感光型杂交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没有明显改善,对Ⅳ型、Ⅴ型菌的抗性综合指数平均值分别为6.33-7.75和7.00-9.00,其中Ⅳ型菌平均值均低于Ⅴ型菌。此外,44个杂交品种由不育系博A与不同恢复系组配而育成,占总数的44%,其他56个品种由其他35个不育系组配而得,占56%。2003-2007年博A系列组合的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平均值与其他不育系组合无明显差异,两者变化范围均为8.00-8.75;2009-2014年,其他不育系组合的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平均值均低于博A系列组合。2009年后博A所配组合对稻瘟病抗性指数平均值均高于博ⅢA等35个不育系所配的组合。博A所配组合与博ⅢA等35个不育系所配组合对白叶枯病抗性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近十年间通过广西审定感光型杂交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逐步提高,而白叶枯病抗性基本没有明显改善。在加强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同时,还须重视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拓宽遗传基础,提高广西水稻抗病性育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感光型 抗病性育种 广西
下载PDF
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及其无毒基因分析
14
作者 颜群 岑贞陆 +5 位作者 农倩 李焜华 张月雄 韦丽丽 晏卫红 韦善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使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使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2021年从广西南部(桂南)、中部(桂中)、北部(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生态稻作区分离得到的128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60.16%供试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出强致病力,128株稻瘟病菌株被划分为7个种群26个生理小种,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69.53%,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出现频率分别为25.00%、14.84%。供试菌株对26个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为28.12%~100.00%,其中,供试病菌对Pik、Pikm、Pi1、Pi9基因的毒力频率较低,分别为28.12%、28.91%、35.94%、37.50%。供试的广西稻瘟病菌含有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其中15个无毒基因在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Avr-Pi19(t)出现频率均低于20.00%。携带有5、6、7、8、10个无毒基因组合的菌株较多,其在供试菌株中占比分别为19.53%、11.72%、11.72%、15.63%、10.16%。【结论】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力强,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和Avr-Pi19(t)出现频率较低,在水稻抗病育种与品种布局中,与之对应的抗病基因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出现频率 广西
下载PDF
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
15
作者 孙富 唐梅 +2 位作者 卢宏琮 何聪 廖张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0-1078,共9页
【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导入恢... 【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导入恢复系桂R1703,获得了单基因、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并对其进行稻瘟病鉴定和农艺性状调查,分析不同抗稻瘟病基因间的抗性效应及抗性基因导入对受体亲本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杂交后代和回交群体的Pi1、Pi2和Pigm基因相关分子标记检测,发现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已成功导入到桂R1703中,筛选获得7个携带有抗稻瘟病基因且抗性和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导入株系,表现出较强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导入系中,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效应排序为为Pigm>Pi2>Pi1;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的稻瘟病抗性均强于单基因导入系,尤其以三基因导入系抗性最强,不同基因聚合的抗性效应排序为Pi1+Pi2+Pigm>Pi2+Pigm>Pi1+Pigm>Pi1+Pi2。7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株系与桂R1703在穗长和千粒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有2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株高显著高于桂R1703(P<0.05,下同);有1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有效穗显著高于桂R1703;有3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穗总粒数显著高于桂R1703;有5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结实率显著低于桂R1703;有2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产量显著低于桂R1703;有4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桂R1703。【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可有效聚合多基因(Pi1、Pi2和Pigm基因),使恢复系桂R1703的稻瘟病抗性得到明显提升,获得一系列抗稻瘟病且与亲本其他性状相近的遗传材料,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抗性评价
下载PDF
东南亚特种水稻种质资源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晓丽 王强 +5 位作者 陈雷 唐茂艳 吕荣华 郭辉 梁天锋 高国庆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8-1013,共6页
东南亚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种植与消费习惯,孕育了大量的特种水稻资源,如有色稻、糯稻和香稻等。这些资源长期在相对封闭的区域种植,基因高度纯合,表型十分稳定,是进行遗传和生理特性研究的良好材料。本研究对56份越南、老挝... 东南亚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种植与消费习惯,孕育了大量的特种水稻资源,如有色稻、糯稻和香稻等。这些资源长期在相对封闭的区域种植,基因高度纯合,表型十分稳定,是进行遗传和生理特性研究的良好材料。本研究对56份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特种水稻资源进行光合指标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光合速率(Pn)和光合功能期差异(RSP)均表现为极显著水平,均值分别为27.15μmol/m2·s和35.3 d;进一步对这两个指标进行二维排序绘制象限图,从中筛选出了Pn和RSP均值较高的种质资源14份,占总数的25%,这些高光效特种稻种质资源可作为特种品种选育的中间材料,同时也可为光合机理研究、高光效基因定位等提供基因资源。探讨了特种稻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其中,C1、C2、C29、C43、C49、C54、C56、C59、C60和C62株型为中间类型、叶片颜色为绿色或深绿、剑叶状态为中间类型或直立,其光合速率相对高一些,为潜在的高光效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稻 种质资源 东南亚 光合
原文传递
兼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水稻材料的创新及育种利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同平 黄春东 +7 位作者 张月雄 秦媛媛 岑贞陆 刘驰 韦敏益 秦钢 马增凤 黄大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38-2045,共8页
【目的】探讨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基因在杂交稻抗性改良利用中的可行性,为丰富我国水稻育种遗传基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对102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xa5基因筛选。以携带xa5基因且对白叶枯... 【目的】探讨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基因在杂交稻抗性改良利用中的可行性,为丰富我国水稻育种遗传基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对102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xa5基因筛选。以携带xa5基因且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具有良好兼抗性的亲本为抗源,与感病栽培稻杂交,通过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杂交稻恢复系。优良恢复系与不育系组配出强优势组合,分析强优势组合的抗性和综合农艺性状。【结果】从102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中筛选出兼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xa5基因的稻种资源17份,经抗性鉴定,DP3、IRBB5、N36、N776、N777、N779和P89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均表现较好的兼抗性。以广恢998为母本、以DP3与9311的杂交后代优良单株Y240-1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多代自交选育,培育出含xa5基因的优良恢复系野香占。以野香占为父本、不育系平丰A为母本组配出强优势杂交组合平丰优香占。该组合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均表现为中抗,同时中抗稻瘟病,米质达到部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抗水稻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的xa5基因具有部分显性效应,可用于杂交水稻育种改良;培育出含有野生稻血缘的野香占能组配出中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强优势水稻杂交组合,有助于丰富和拓宽水稻育种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xa5基因 育种 白叶枯病 细条病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开强 陈雷 +4 位作者 黄玉溢 高国庆 陈彩虹 高利军 潘英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290,共8页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不同生态点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我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多点鉴定的方式,以布隆迪水稻品种V18为对照,对我国7个水稻...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不同生态点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我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多点鉴定的方式,以布隆迪水稻品种V18为对照,对我国7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抗病性等进行评价与鉴定。同时,利用布隆迪水稻品种V18和TOX,以当地传统大田种植方式为对照,进行不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在生育期方面,与对照V18相比,IMBO试验基地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生育期较短,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和特优831的生育期较短,两地均表现为多数参试品种比对照V18趋向于早熟。在产量方面,IMB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18.97%、24.14%、25.86%、50.00%、31.03%、29.31%和24.14%;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37.04%、29.63%、14.81%、33.33%、33.33%和33.33%。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特优63、特优649和特优7571的综合抗病性较强。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实际产量为选择依据,插秧行间距20 cm×15 cm是较适合TOX品种的种植方式,插秧行间距20 cm×20 cm是较适宜V18品种的种植模式。【结论】综合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因素,筛选出适宜布隆迪种植的水稻品种特优649和特优7571。此外,采用适宜的栽培方式可有效提高布隆迪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隆迪 水稻 产量 适应性
下载PDF
适合稻鱼系统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茂艳 王强 +5 位作者 陈雷 张晓丽 高国庆 吕荣华 陶伟 梁天锋 《中国稻米》 2019年第3期129-131,134,共4页
以中浙优8号、野香优3号、桂育9号、桂禾丰、Y两优1号、昌两优8号等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宽窄行和等行距两种栽植方式,以控释肥作基肥一次性施肥,对适合稻鱼系统的水稻品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Y两优1号和中浙优8号的产量高,可分别作为双... 以中浙优8号、野香优3号、桂育9号、桂禾丰、Y两优1号、昌两优8号等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宽窄行和等行距两种栽植方式,以控释肥作基肥一次性施肥,对适合稻鱼系统的水稻品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Y两优1号和中浙优8号的产量高,可分别作为双季稻稻鱼系统早季中偏晚和晚熟品种种植,桂育9号生育期、株高、产量、叶面积指数各方面表现适中,可作为稻鱼系统中熟品种种植。栽植方式对各水稻品种的分蘖、株高、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宽窄行栽植能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适合稻鱼系统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系统 品种筛选 宽窄行
下载PDF
水稻资源GXM-001-2对稻瘿蚊的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辉 冯锐 +5 位作者 陈灿 张晓丽 刘百龙 黄凤宽 邓国富 秦学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0,共5页
稻瘿蚊对南方水稻的危害日趋严重,育种上急需新的抗源。利用广西地方品种GXM-001-2作父本,分别与感虫品种TN1和已知抗性基因载体品系W1236(Gm1)、IET2911(Gm2)、BG404-1(gm3)、OB677(Gm4)、ARC5984(Gm5)、多抗1号(Gm6)杂交、自交和回交... 稻瘿蚊对南方水稻的危害日趋严重,育种上急需新的抗源。利用广西地方品种GXM-001-2作父本,分别与感虫品种TN1和已知抗性基因载体品系W1236(Gm1)、IET2911(Gm2)、BG404-1(gm3)、OB677(Gm4)、ARC5984(Gm5)、多抗1号(Gm6)杂交、自交和回交,获得F1、F2、BC1F1群体,对亲本和各杂交后代进行稻瘿蚊的抗性评价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抗源GXM-001-2高抗稻瘿蚊中国Ⅱ型,抗中国Ⅳ型,且抗性均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表明抗源中的抗性基因与已知抗性基因Gm1、Gm2、gm3、Gm4、Gm5、Gm6不等位,推测该基因可能是1个新的抗稻瘿蚊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瘿蚊 抗性基因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