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探索和思考 被引量:12
1
作者 潘尚领 黄龄瑾 刘承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留学生 学校 教研室 留学人员 学堂 英文版教材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英语口语培训
下载PDF
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均华 罗晓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 双语教学
下载PDF
科研融入教学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均华 陈宁园 黄玲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第9期125-127,共3页
本文探讨科研融入教学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效果,以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名学生为授课对象,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融入科研,分析具体教学效果。研究发现,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0.23±2.21分,学习非常努力占47.48%,努力占41.41%,整... 本文探讨科研融入教学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效果,以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名学生为授课对象,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融入科研,分析具体教学效果。研究发现,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0.23±2.21分,学习非常努力占47.48%,努力占41.41%,整体学习努力程度较高;认为教学效果很好的占65.15%,认为教学效果较好的占24.24%;对课程非常满意占78.79%,满意占17.17%,满意度为95.96%,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因此,将科研融入教学法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价值显著,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应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科研融入教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成人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体会
4
作者 彭均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S1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教学 成教学生 成人教育 学习兴趣 风湿性心脏病 重点内容 呼吸衰竭 启发式教学 教学效果 第一次课
下载PDF
如何做好教研室的教学秘书工作 被引量:6
5
作者 黄龄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90-291,共2页
关键词 教研室主任 教务部门 上级 教学秘书工作 教学大纲 如何做好
下载PDF
大鼠腹腔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观察
6
作者 黄龄瑾 刘承武 程建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843-845,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腹腔自身粪便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佂(MODS)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实验组,每组4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入灭菌生理盐水(1.5 mL/100 g体重)。模型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 目的:建立大鼠腹腔自身粪便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佂(MODS)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实验组,每组4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入灭菌生理盐水(1.5 mL/100 g体重)。模型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自身粪便匀浆上清液造成感染后,观察各组动物血气分析及肝肾生化指标及脏器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实验组动物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降低,血浆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Cr)含量升高,肺、肝、肾等脏器病理改变明显。结论:大鼠腹腔自身粪便感染可以成功复制MOD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模型 大鼠 病理改变
下载PDF
射频消融干预下兔VX2肿瘤病理学与凋亡的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振华 邝晓聪 +3 位作者 杨红 彭金波 覃肖溪 赵国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探索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干预下肝癌细胞凋亡及周围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规律,为在临床治疗中实现病理性完全消融(pathological complete ablation,PCA)提供病理学基础.方法:采用肿瘤细胞悬液肝内注入法构建兔肝VX2... 目的:探索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干预下肝癌细胞凋亡及周围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规律,为在临床治疗中实现病理性完全消融(pathological complete ablation,PCA)提供病理学基础.方法:采用肿瘤细胞悬液肝内注入法构建兔肝VX2肿瘤模型,在直视定位下行肝VX2肿瘤单电极射频消融术,由消融中心依次逐层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以及周围肝组织各个类型细胞的病理学变化,同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dT mediated-dUTP nick end labeling)法检测各部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FA术后,以电极为中心的周围肿瘤组织依次出现凝固性坏死区、坏死与细胞凋亡混合区、细胞凋亡区.其中凝固性坏死区、坏死与细胞凋亡混合区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单纯细胞凋亡区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在坏死与细胞凋亡混合区、细胞凋亡区域可见残余存活的肝癌细胞;在肿瘤周围的肝细胞有部分坏死肝细胞,但以细胞凋亡为主,中央静脉、汇管区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肝内小胆管上皮可见部分肝细胞凋亡.结论:通过对兔肝脏VX2肿瘤射频消融后的病理表现,为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提高射频消融清除癌灶的能力和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细胞凋亡 射频消融 兔VX2肝肿瘤
下载PDF
广西壮族人HLA-A座位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3
8
作者 潘尚领 黄龄瑾 +6 位作者 刘承武 陈晶 陈文成 罗晓秋 周小玲 石文 林伟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19,共2页
关键词 HLA-A座位 基因分型 壮族 广西 HLA-DQA1 HLA-Ⅱ类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个体识别
下载PDF
广西地区妇女宫颈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覃爱萍 郑文军 +2 位作者 潘尚领 梁铭 刘晓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0,共2页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非淋球菌性宫颈(阴道)炎患者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非淋球菌性宫颈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并检测其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16800例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非淋球菌性宫颈(阴道)炎患者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非淋球菌性宫颈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并检测其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16800例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5.4%(2592/16800)、2.64%(444/16800)及4.82%(811/16800)。UU、MH及UU、MH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别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齐霉素、氧氟沙星、红霉素、美满霉素、洛美沙星、四环素。结论:提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分别可作为治疗广西地区妇女UU、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宫颈炎 支原体 药物敏感测定
下载PDF
广西东兰县壮族长寿老人HLA-DQA1和HLA-DQB1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尚领 刘承武 +6 位作者 龙桂芳 林伟雄 周小玲 吕泽平 胡才友 黄必冠 罗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了解长寿老人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DQB1(HLA-DQA1、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特点,探讨HLA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对东兰县150名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90~105岁)和143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 目的了解长寿老人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DQB1(HLA-DQA1、HLA-DQB1)基因多态性的特点,探讨HLA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对东兰县150名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90~105岁)和143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系、随机抽样的壮族成年人(20~76岁)进行HLA-DQA1和HLA-DQB1两座位的基因分型并进行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①长寿组等位基因HLA-DQA1*0102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33%和28.32%,P<0.05);②长寿组HLA-DQA1*0101及HLA-DQB1*0301的频率分别为3.67%和9.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4%和21.68%(P均<0.01).③其余各相应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HLA-DQA1*0102与长寿呈正相关,而DQA1*0101及DQB1*0301呈负相关(OR分别为1.308 3、0.241 0及0.329 6;P分别<0.05、0.01及0.01).结论在东兰县壮族人群中,带有HLA-DQA1*0102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有利于长寿,而HLA-DQA1*0101和DQB1*0301则可能是长寿的不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HLA抗原 基因频率 群体
下载PDF
广西巴马壮族长寿老人p53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文成 潘尚领 +2 位作者 林伟雄 陈晶 罗晓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第4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codon72)与人类长寿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巴马156例(年龄90~105岁,平均93.2岁,长寿组)健康壮族长寿老人和142例健康壮族成年人(年龄20~72岁,平均34.8岁,对照组)的p53基因进行分型...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第4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codon72)与人类长寿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巴马156例(年龄90~105岁,平均93.2岁,长寿组)健康壮族长寿老人和142例健康壮族成年人(年龄20~72岁,平均34.8岁,对照组)的p53基因进行分型,了解这些基因的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型)频率在长寿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其与长寿的关系。结果长寿组p53codon72片段的野生型(G/G)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3%:29%,P<0.05)。结论p53基因的多态性与人类长寿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长寿 广西 巴马壮族 多态性
下载PDF
广西巴马县壮族长寿老人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尚领 刘承武 +6 位作者 周小玲 黄龄瑾 林伟雄 龙桂芳 吕泽平 胡才友 陈进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 DRB1)基因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 SSP)对广西巴马县109名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90~103岁)、56名80~89岁和71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系、生活习性相似、随机抽样的壮...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 DRB1)基因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 SSP)对广西巴马县109名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90~103岁)、56名80~89岁和71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系、生活习性相似、随机抽样的壮族成年人(23~70岁)进行HLA DRB1基因分型及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在该研究群体中共检出13个HLA DRB1等位基因,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HLA DRB11501(长寿组、80岁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61%、26.79%和26.06%),其次是HLA DRB11601/2(以上3组分别为14.22%、14.29%和16.20%)和HLA DRB11401/4(以上3组分别为11.93%、10.71%和11.97%);长寿组HLA DRB11201/2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其他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巴马县壮族长寿人群的HLA DRB1座位上,没发现与其长寿明显相关的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HLA-DRB1 基因分型 PCR-SSP
下载PDF
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汉族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杏欢 罗佐杰 +4 位作者 谢新荣 秦映芬 邝晓聪 马燕 谢恺庆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研究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汉族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112例广西地区壮、汉族GD患者和94例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TLA-4外显子4的3’非翻译区包含(AT)n[CTLA-4(AT)n]重复序列的特异性等位基... 目的:研究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汉族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112例广西地区壮、汉族GD患者和94例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TLA-4外显子4的3’非翻译区包含(AT)n[CTLA-4(AT)n]重复序列的特异性等位基因。结果:①广西地区壮族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微卫星多态性有19种等位基因,汉族人有18种等位基因;②壮、汉族G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6bp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0.05),汉族正常对照组104bp等位基因频率较GD组高(P=0.01);③壮族正常对照组未发现104bp等位基因高于GD组。结论:CTLA-4基因与广西壮、汉族GD患者明显相关,CTLA-4(AT)n106bp可能是广西壮、汉族GD的易感等位基因,104bp可能是广西汉族GD的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 易感基因 保护基因 壮族 汉族
下载PDF
广西地区非淋菌性宫颈炎解脲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覃爱萍 郑文军 +3 位作者 潘尚领 刘栋华 梁铭 刘晓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9-680,共2页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非淋菌性宫颈炎(NSGI)感染解脲支原体(UU)的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16800例NSGI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UU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6800例NSGI患者中发现UU感染者2592例,UU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交沙...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非淋菌性宫颈炎(NSGI)感染解脲支原体(UU)的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16800例NSGI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UU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6800例NSGI患者中发现UU感染者2592例,UU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交沙霉素(97.1%)、强力霉素(95.7%)、左氧氟沙星(95.6%)和罗红霉素(93.8%)。结论:广西地区妇女由UU引起的NSGI治疗考虑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分泌物 解脲支原体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广西巴马地区壮族长寿人群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承武 罗晓秋 +6 位作者 林伟雄 彭均华 黄龄瑾 尹瑞兴 吕泽平 胡才友 潘尚领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多态性与人类长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98例广西巴马地区健康壮族长寿老人和177例巴马地区健康壮族成年人TGF-β1基因的G-800A、C-509T、T+869C、G...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多态性与人类长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98例广西巴马地区健康壮族长寿老人和177例巴马地区健康壮族成年人TGF-β1基因的G-800A、C-509T、T+869C、G+915C多态位点,并比较两组人群TGF-β1基因的相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研究对象中均未检测出G-800A、G+915C多态位点,G-800A位点的基因型均为-800GG,G+915C位点的基因型均为+915GG。C-509T和T+869C两位点均存在多态性。长寿组的等位基因-509C和+869T的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78%和20.90%,P=0.029;35.10%和27.97%,P=0.036)。长寿组基因型为-509CT和+869TT的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37%和24.29%,P=0.006;20.20%和10.17%,P=0.007),可能为长寿的有利因素(OR分别为1.86和2.24);而-509TT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54%和67.23%,P=0.007),可能是长寿的不利因素(OR=0.56)。在G-800A、C-509T、T+869C、G+915C多态位点基因型组合中,长寿组和对照组出现频率最高的均为GG-TT-CC-GG,但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5.45%和52.54%,P=0.170);长寿组GG-CT-TT-GG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11%和1.13%,P=0.000),是长寿的有利因素(OR=10.94)。结论在巴马人群中,TGF-β1基因内带有-509CT和+869TT基因型的个体可能有利于长寿,而-509TT基因型可能是长寿的不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因多态性 炎性衰老
下载PDF
广西东兰县壮族长寿老人HLA-DRB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尚领 刘承武 +6 位作者 黄龄瑾 罗晓秋 周小玲 吕泽平 胡才友 黄必冠 罗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基因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对东兰县150名90岁以上长寿老人(90~105岁)和143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系、随机抽样的成年人(20~76岁)进行HLA-...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基因与长寿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对东兰县150名90岁以上长寿老人(90~105岁)和143名当地健康、无血缘关系、随机抽样的成年人(20~76岁)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并进行相应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长寿组HLA—DRB1*1201-1202等位基因频率(10.56%)明显高于对照组(5.39%)(P=0.0239,OR=1.9067);其余各相应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在HLA—DRB1座位各等位基因中,长寿组和对照组均以HLA-DRB1*1501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分别为29.76%、24.74%;其次为HLA—DRB1*1601-1602等位基因,分别为17.94%、20.23%。结论:在东兰县壮族人群中,HLA—DRB1*1201—1202与长寿高度关联,可能通过某种未知的机制影响人类的衰老及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HLA-DRB1 基因分型 PCR—SSP
下载PDF
广西巴马地区壮族长寿家系血糖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洁 吕泽平 +5 位作者 胡才友 刘承武 彭均华 黄龄瑾 罗晓秋 潘尚领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地区壮族长寿家系血糖水平和血糖异常检出率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81个壮族长寿家系共1 973例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并将其结果与227个非长寿家系共1 575例的结果按年龄段和性别进行比较。结果:长寿家系的血糖总体水平,不...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地区壮族长寿家系血糖水平和血糖异常检出率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81个壮族长寿家系共1 973例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并将其结果与227个非长寿家系共1 575例的结果按年龄段和性别进行比较。结果:长寿家系的血糖总体水平,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均明显低于非长寿家系(P<0.05或P<0.01)。长寿家系和非长寿家系血糖水平均显示随年龄增大而呈升高的趋势(P<0.05或P<0.01);而长寿家系和非长寿家系之间的横向比较则显示,在30岁以后多数年龄段,非长寿家系的血糖水平比同年龄段的长寿家系高(P<0.05或P<0.01)。在血糖异常方面,长寿组和对照组总体之间的检出率虽无差异(P>0.05),但亦呈现随年龄增高而检出率升高的趋势,而且非长寿家系80岁以上高龄组的血糖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长寿家系(P<0.05或P<0.01)。结论:巴马壮族长寿家系对血糖水平的调控有明显优势,其深层的机制值得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家系 糖尿病 血糖异常检出率
下载PDF
BDNF rs6265和COMT rs4680与广西壮族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庆华 庞国防 +9 位作者 吕泽平 胡才友 黄东挺 周博峰 黄春丽 余天智 唐凤川 葛琳 潘尚领 彭均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19-420,共2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rs6265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rs4680的多态性与广西壮族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CR-RFLP法对112例壮族散发性PD患者的rs6265和rs4680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与156例健康壮族老...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rs6265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rs4680的多态性与广西壮族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CR-RFLP法对112例壮族散发性PD患者的rs6265和rs4680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与156例健康壮族老年人比较,分析这两个多态与PD的相关性。结果:除PD早发亚组rs6265基因型GG的频率高于同年龄段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位点A等位基因罹患PD的风险与正常人群无异,OR分别为1.212(P=0.572)和0.985(P=0.427)。结论:rs6265和rs4680与广西壮族散发性PD的遗传易感缺乏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文军 梁伶 +5 位作者 刘栋华 苏家光 严煜林 林有坤 潘尚领 罗佐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别对52例SLE壮族患者和70名壮族健康人,45例SLE汉族患者和60名汉族健康人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研...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别对52例SLE壮族患者和70名壮族健康人,45例SLE汉族患者和60名汉族健康人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研究。结果:壮族SLE患者HLA-DRB11401及DRB116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RR=0.2813,χ2=5.0024,P=0.0252及RR=0.3889,χ2=3.9527,P=0.0466),患者组和对照组均未检出HLA-DRB108、DRB111和DRB113等位基因;汉族SLE患者HLA-DRB115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RR=2.5333,χ2=8.4006,P=0.0037),患者组未检出HLA-DRB111、DRB113等位基因,对照组亦未检出HLA-DRB113等位基因。结论:提示HLA-DRB11401及DRB116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壮族人SLE的保护基因,未发现易感基因。提示HLA-DRB115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人SLE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壮族 汉族 广西 HLA-DRB1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溶酶的一般药理学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均华 黎渊弘 +3 位作者 杨斌 侯小琼 雷丹青 黎肇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7-539,共3页
目的:研究从蝮亚科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分离纯化出的无出血活性纤溶酶(NHFLE)的一般药理学作用。方法:观察NHFLE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检测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以及凝血时间等指标。结果:NHFLE对小鼠的一般行为、协... 目的:研究从蝮亚科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分离纯化出的无出血活性纤溶酶(NHFLE)的一般药理学作用。方法:观察NHFLE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检测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以及凝血时间等指标。结果:NHFLE对小鼠的一般行为、协调活动和阈下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无影响;不同剂量NHFLE对大鼠心率、血压以及呼吸也无影响。1.4mg/kg的NHFLE在10~30min内显著延长大鼠的凝血时间(P<0.05),在60min后恢复正常。结论:NHFLE对小鼠的神经系统、大鼠的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 纤溶酶 一般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