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晓宁 林发全 +2 位作者 李山 秦雪 莫武宁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第2期164-166,共3页
医学检验专业属临床医学分支,由于专业特点以及课程设置安排,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欠缺。临床见习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阶段。我校在医学检验专业开展了临床医学... 医学检验专业属临床医学分支,由于专业特点以及课程设置安排,学生临床综合能力欠缺。临床见习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阶段。我校在医学检验专业开展了临床医学检验课间见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检验 课间见习 综合素质
下载PDF
广西罗城县少数民族和汉族人群血清EB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岩 胡春卉 +6 位作者 尹瑞兴 邹林芳 林丽文 李海伟 伍惠玲 李山 秦雪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探讨EBV病毒感染的民族差异性。方法收集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健康成人血清共3 060例(仫佬族1 497例,毛南族963例,汉族600例)及其基本信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VCA-IgA、Zta-IgA、EBNA1-IgA 3种抗体的水平,结果以校... 目的探讨EBV病毒感染的民族差异性。方法收集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健康成人血清共3 060例(仫佬族1 497例,毛南族963例,汉族600例)及其基本信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VCA-IgA、Zta-IgA、EBNA1-IgA 3种抗体的水平,结果以校正相对吸光度值(ArA)表示,分别统计3种抗体的阳性率,分析民族之间的差异。结果 VCA-IgA、Zta-IgA阳性率仫佬族和毛南族(9.22%、8.28%和8.83%、7.48%)高于汉族(5.67%、3.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人EB病毒感染率较高,在同一年龄段内仫佬族、毛南族人群罹患鼻咽癌的风险比汉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抗体 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鼻咽肿瘤 人种群
下载PDF
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兰 吕小平 +3 位作者 詹灵凌 罗虹 梁远 唐国都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对128例IBS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lg G抗体水平并分为0、+1、+2和+3级;根据检测结果剔除相应食物治疗8周,采...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方法对128例IBS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lg G抗体水平并分为0、+1、+2和+3级;根据检测结果剔除相应食物治疗8周,采用调查表评分系统对IBS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128例IBS患者中,至少有1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抗体阳性112例,阳性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P<0.05)。IBS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阳性率以蟹(84.4%)和虾(75.0%)较高。128例IBS患者中Ig G抗体阳性+2以上的患者82例,经剔除相应食物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56例(68.3%),症状有所改善16例(19.5%),无效10例(12.2%),总有效率为87.8%(72/82)。结论根据IBS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 G水平,剔除相应食物,能有效地改善IBS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饮食治疗 非变应性食物过敏症
下载PDF
ATG16L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兰 吕小平 +1 位作者 詹灵凌 唐星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ATG16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880与中国广西壮族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146例中国广西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86例,克罗恩病(CD)60例]与164例正常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用酚—氯仿法提取D... 目的研究ATG16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880与中国广西壮族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146例中国广西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86例,克罗恩病(CD)60例]与164例正常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G16L1基因,PCR产物片段直接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在Genbank基因库上进行序列比较。结果 UC、C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ATG16L1基因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因多态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TG16L1基因SNP位点rs2241880与广西壮族IBD患者的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结肠炎 溃疡性 炎症性肠病 ATG16L1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白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鼻咽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珊 劳小霞 +1 位作者 秦雪 李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0-223,226,共5页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群白介素-16(IL-16)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NPC)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广西地区的75例鼻咽癌患者和7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IL-16基因的3个单核苷...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群白介素-16(IL-16)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NPC)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广西地区的75例鼻咽癌患者和7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IL-16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556218T/G、rs4778889T/C、rs4072111C/T)多态性与NPC的相关性。结果 IL-16基因rs11556218位点在NPC患者中TG基因型分布频率(49.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4.7%)(P=0.037)。NPC组IL-16-rs11556218G等位基因频率为32.7%,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1.3%(P=0.027),并且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清IL-16水平明显高于TT基因型(P=0.00)。携带GTT和GCC单倍型的个体罹患鼻咽癌风险性是携带TTC单倍型者的2.95倍和2.73倍。结论 IL-16基因rs115562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鼻咽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TG基因型可能是NPC发生的易感基因型,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患NPC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6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鼻咽肿瘤 单倍型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广西防城港地区1872例成年男性不同年龄段铁蛋白正常参考值范围 被引量:3
6
作者 廖湘成 秦雪 +6 位作者 李山 李若林 莫曾南 高勇 谭爱花 杨晓波 陈智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3-395,共3页
目的建立广西防城港地区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铁蛋白的参考值范围,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1872例20~69岁的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铁蛋白浓度。结果血清铁蛋白浓度呈偏态分布。20~29岁、30~39岁、40~49... 目的建立广西防城港地区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铁蛋白的参考值范围,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1872例20~69岁的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铁蛋白浓度。结果血清铁蛋白浓度呈偏态分布。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四个不同年龄组成年男性血清铁蛋白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82.9~590.8)、(89.2~656.8)、(90.6~655.9)、(39.7~648.4)ng/ml,不同年龄组间血清铁蛋白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饮酒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独立相关,但吸烟不相关。结论广西防城港地区健康成年男性血清铁蛋白的参考值明显高于目前采用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男性 铁蛋白 正常参考值
下载PDF
广西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韦康来 陈智平 +1 位作者 秦雪 李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9年第4期230-233,共4页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分子HLA-DQA1基因与广西地区壮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检测30名壮族健康人和90例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LA-DQA1等位点进行基因分析研究。结...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分子HLA-DQA1基因与广西地区壮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检测30名壮族健康人和90例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LA-DQA1等位点进行基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HLA-DQA1*0103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HLA-DQA1*0102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DQA1*0103可能是广西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易感基因,DQA1*0102可能是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人类白细胞抗原 ssp-PCR 壮族
下载PDF
广西防城港地区汉族健康成年男性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正常参考值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邓燕 秦雪 +4 位作者 黄珊 廖湘成 伍惠玲 张海英 李山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建立广西防城港地区汉族健康成年男性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测定2 021例20~69岁的健康成年男性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结果广西防城港地区汉族健康成年男性的血清叶酸各年龄段正常... 目的建立广西防城港地区汉族健康成年男性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测定2 021例20~69岁的健康成年男性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结果广西防城港地区汉族健康成年男性的血清叶酸各年龄段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20~29岁8.56(4.97~14.71)ng/ml,30~39岁9.25(5.24~15.42)ng/ml,40~49岁9.66(5.35~16.38)ng/ml,50~59岁9.31(5.49~16.60)ng/ml,60~69岁9.44(4.58~14.86)ng/ml。广西防城港地区汉族健康成年男性的血清维生素B_(12)各年龄段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20~29岁639.80(295.68~1 196.75)pg/ml,30~39岁665.10(325.70~1 201.00)pg/ml,40~49岁690.70(250.55~1 214.50)pg/ml,50~59岁710.30(331.34~1 343.70)pg/ml,60~69岁699.85(180.42~1 446.88)pg/ml。结论各地区各实验室应建立各自的健康人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B12 正常参考值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志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1-922,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90例颅脑损伤者和90例健康者的血清S100B蛋白,探讨S100B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S100B蛋白。结果:颅脑损伤组的S100B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100B蛋白可作为颅脑损伤的病情监测指标。
关键词 S100B蛋白 颅脑损伤 病情监测
下载PDF
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原琪 李山 +3 位作者 伍惠玲 莫翠菊 陈智平 秦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23期2925-2927,共3页
本文就质量控制过程影响因素、质量管理水平不均衡问题、检验结果互认标准化问题、检验结果互认的社会、伦理、法律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探讨"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过程中需考虑的具体问题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 检验结果 互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广西壮族不同程度慢乙肝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智平 韦康来 +1 位作者 李若林 李山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不同程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检测壮族轻、中、重度各30例慢乙肝患者HLA-DQA1等位点并进行基因分析研究。结果轻度、中度组H...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不同程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检测壮族轻、中、重度各30例慢乙肝患者HLA-DQA1等位点并进行基因分析研究。结果轻度、中度组HLA-DQA1^*0103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重度组明显升高;重度组HLA-DQA1^*0301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慢乙肝轻度组明显降低。结论携带DQA1^*0103等位基因个体感染HBV以后更易发展为轻、中度肝炎,而DQA1^*0301可能为重度慢乙肝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 壮族
下载PDF
诊断性实验室检查案例教学的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莫武宁 林发全 杨峥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6期66-67,共2页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诊断性实验室检验案例实践教学经验,提出诊断性实验室检验案例是检验专业课程理想的案例教学实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医学沟通能力。
关键词 诊断性实验 案例教学 分析能力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26例实验室检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辉 莫武宁 李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感染相关性17例(65.38%),非感染相关性3例(11.54%),原因不明6例(23.08%)。全组病例临床主要特点为持续高热(100.0%)、肝...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感染相关性17例(65.38%),非感染相关性3例(11.54%),原因不明6例(23.08%)。全组病例临床主要特点为持续高热(100.0%)、肝肿大(84.62%)、脾肿大(92.3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76.92%)、血小板减少(88.46%)、血红蛋白减少(80.77%);骨髓涂片找到噬血细胞(100.0%)。结论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以持续高热、肝肿脾大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中两系或三系减少、低纤维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肝功能、心功能异常及血清铁蛋白升高,骨髓找到噬血细胞等为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细胞综合征 儿童 诊断
下载PDF
广西防城港地区壮族成年男性血清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正常参考范围的建立
14
作者 吕慧 秦雪 +6 位作者 林丽文 黄珊 高勇 谭爱花 杨晓波 李山 莫曾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建立广西防城港地区壮族健康成年男性血清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采集广西防城港地区壮族健康成年男性清晨空腹血清,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T和LH水平,并探讨年龄、吸烟和饮酒对T和LH的影... 目的建立广西防城港地区壮族健康成年男性血清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采集广西防城港地区壮族健康成年男性清晨空腹血清,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T和LH水平,并探讨年龄、吸烟和饮酒对T和LH的影响。结果经过纳入排除标准并排除极端值后共纳入研究对象209例(20~69岁),血清T和LH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3.39~12.19ng/mL(11.76~42.30nmol/L),2.64~10.61IU/L。血清T水平与年龄有较弱的负相关,但不同年龄组间无差别。血清T水平与吸烟相关,但与饮酒无关。血清LH水平与年龄正相关,而与吸烟、饮酒无关。建议将研究对象按是否吸烟或年龄进行分层分别建立血清T或LH的参考范围。结论各地区实验室应该建立各自健康人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黄体生成素 成年男性 参考值
下载PDF
广西防城港地区壮族健康成年男性血清癌胚抗原参考区间调查
15
作者 林丽文 李山 +6 位作者 吕慧 黄珊 高勇 谭爱花 杨晓波 秦雪 莫曾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673-1674,1677,共3页
目的建立广西防城港地区壮族健康成年男性血清癌胚抗原(CEA)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集广西防城港地区健康成年男性空腹血清,使用罗氏Ca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CEA水平。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并排除极端值后,共纳入研... 目的建立广西防城港地区壮族健康成年男性血清癌胚抗原(CEA)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集广西防城港地区健康成年男性空腹血清,使用罗氏Ca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CEA水平。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并排除极端值后,共纳入研究对象282例,血清CEA浓度呈正偏态分布,单侧95%置信区间为不大于5.12ng/mL(非参数法)或不大于5.16ng/mL(参数法)。血清CEA值与年龄和吸烟存在相关,而与体质量指数(BMI)和饮酒不相关。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或是否吸烟进行分层分别建立参考区间。结论该研究结果与国外报道的血清CEA的95%置信区间不尽相同,各地区实验室应该建立各自健康人群的参考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癌胚抗原 成年男性 参考区间
下载PDF
10q21基因rs10761659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
16
作者 龙伟艳 詹灵凌 +1 位作者 陈兰 吕小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146-3152,共7页
目的:研究10q21基因rs10761659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收集2009-08/2012-10广西区域无血缘关系的壮族73例和汉族67例IBD患者及广西区域无血缘关系... 目的:研究10q21基因rs10761659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收集2009-08/2012-10广西区域无血缘关系的壮族73例和汉族67例IBD患者及广西区域无血缘关系的壮族70例和汉族78例健康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使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片段,RFLP筛查rs10761659突变点,基因测序法再进一步证实突变位点,最后统计该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分布与广西壮族人群IBD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壮族及汉族IB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均发现了10q21基因rs10761659突变型纯合子、突变型杂合子及野生型纯合子,但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克罗恩病(Chron's disease)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与汉族病例组比较,其基因型频率分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0q21基因rs10761659多态性与中国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10q2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韩李春 叶自亮 +3 位作者 吕晓丹 陈兰 詹灵凌 吕小平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NKI及维普等数据库,纳入有关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NKI及维普等数据库,纳入有关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后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篇RCT文献,共2 3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美沙拉嗪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组(美沙拉嗪)(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及C反应蛋白、临床症状评分和内镜评分下降水平均高于单一用药组(均P<0.05)。结论采用联合口服美沙拉嗪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UC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性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临床疗效 荟萃分析
下载PDF
维多珠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慧琴 梁赵良 +3 位作者 刘耿烽 吕晓丹 詹灵凌 吕小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5-770,共6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未明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仍以传统药物为主。由于传统药物不良反应较明显,近年来衍生出多种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制剂、整合素拮抗剂等。作为一种人源化的抗α4β7整合素单克隆抗体,...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未明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仍以传统药物为主。由于传统药物不良反应较明显,近年来衍生出多种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制剂、整合素拮抗剂等。作为一种人源化的抗α4β7整合素单克隆抗体,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通过抑制α4β7整合素与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相互作用,选择性阻断记忆T细胞向炎症肠道组织转运,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因而主要用于对抗TNF生物制剂失效的IBD患者。本文对维多珠单抗治疗IBD的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维多珠单抗 整合素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OCTN1、OCTN2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美娇 吕小平 +1 位作者 詹灵凌 唐星火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研究OCTN1、OCT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1672T、G-207C与中国广西壮族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广西无亲缘关系的壮族70例和汉族76例IBD患者及壮族80例和汉族87例健康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苯酚/氯仿法提取... 目的研究OCTN1、OCT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1672T、G-207C与中国广西壮族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广西无亲缘关系的壮族70例和汉族76例IBD患者及壮族80例和汉族87例健康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苯酚/氯仿法提取各组肠黏膜组织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OCTN1基因C1672T和OCTN2基因G-207C的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根据结果分析该突变与IBD的关系。结果本组IB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均未检测出OCTN1基因C1672T和OCTN2基因G-207C突变型。结论 OCTN1基因C1672T和OCTN2基因G-207C与中国广西壮族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OCTN1基因 OCTN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广西
下载PDF
NOD2/CARD15基因R702W、G908R及L1007fs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美娇 吕小平 +1 位作者 陈兰 詹灵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210-1215,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广西壮族人群NOD2/CARD15基因R702W、G908R及L1007fs的遗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2007-02/2010-10在广西地区无亲缘关系的壮族(n=70)和汉族(n=76)IBD患者及壮族(n=80)和汉族(n=84)正常对照者的肠黏膜组... 目的:探讨我国广西壮族人群NOD2/CARD15基因R702W、G908R及L1007fs的遗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2007-02/2010-10在广西地区无亲缘关系的壮族(n=70)和汉族(n=76)IBD患者及壮族(n=80)和汉族(n=84)正常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各组织样本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NOD2/CARD15基因R702W、G908R及L1007fs进行检测,统计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上述3个多态性位点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壮族和汉族IB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NOD2/CARD15基因R702W、G908R及L1007fs突变型基因型,所有多态性位点上的基因型全部为野生型纯合子,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IB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D2/CARD15基因R702W、G908R及L1007fs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NOD2/CARD15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