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性疾病科人文护理的临床护理教学与实施
1
作者 隆华 《内科》 2011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护理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健康需求。方法指导护生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注重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人文护理。结果护生关爱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逐步适应角色定位,理... 目的通过对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护理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健康需求。方法指导护生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注重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人文护理。结果护生关爱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逐步适应角色定位,理论联系实践,应变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结论将人文护理贯穿临床护理教学环节,可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型护士,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护理 临床护理教学
下载PDF
广西新发现肝癌高发点HBV、HCV感染与HCC家庭聚集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务卿 吴继周 +9 位作者 李国坚 吴健林 邓一鸣 韦颖华 胡蝶飞 宁秋悦 李兰兰 黄爱春 罗双艳 贺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494-4496,共3页
目的:探讨广西新发现肝癌高发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癌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在广西新发现的肝癌高发点选择发生2例以上肝癌病例的高发家族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性别和年龄构成相同的无癌家族成员作为... 目的:探讨广西新发现肝癌高发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癌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在广西新发现的肝癌高发点选择发生2例以上肝癌病例的高发家族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性别和年龄构成相同的无癌家族成员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HBV和HC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PCR和RT-PCR技术对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结果:在肝癌高发家族和无癌家族两组成员中HBsAg、HBsAb、HBeAg、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24.47%、35.11%、8.51%、14.89%和8.51%、53.19%、4.26%、4.26%,HBsAg、HBsAb和HBVDNA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别,P值分别为0.003、0.012、0.013;而HBeAg在两组间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HCV-Ab和HCVRNA阳性者。结论:广西新肝癌高发点的肝癌家族聚集性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是HBV的感染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HCV的感染与此高发点的家族聚集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家族聚集性 HBV HCV
下载PDF
成功案例与差错案例互补式案例教学模式在感染科护士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滕春玲 张萍 《蛇志》 2024年第4期522-525,共4页
目的 探讨成功案例与差错案例互补式教学模式在感染科护士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感染科实习的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45名护士为对照组,以2022... 目的 探讨成功案例与差错案例互补式教学模式在感染科护士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感染科实习的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45名护士为对照组,以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采用成功案例与差错案例互补式案例教学模式的45名护士为研究组。两组均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带教,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操作技能评分及感染科护理知识理解情况,并对护士职业倦怠评分及教学质量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实习结束后,研究组的实习护士在护理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操作技能评分、感染科护理知识理解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实习护士职业倦怠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习护士的教学质量满意度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案例与差错案例互补式教学模式在感染科护士实习带教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及对感染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减轻职业倦怠感,提高教学质量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功案例 差错案例 互补式案例教学 感染科 护士实习带教
下载PDF
广西汉族IL-10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HBV易感性及感染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承新 黄力毅 +2 位作者 唐芳 李庆妮 宣伟军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及后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256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59例,慢性乙型肝炎151例,慢性HBV携带46例,以52例健康...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及后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256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59例,慢性乙型肝炎151例,慢性HBV携带46例,以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肝硬化组、肝炎组、携带组与对照组的IL-10-592A/C位点AA、AC、CC基因型及A、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1082G/A位点GG、GA和AA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肝硬化组>肝炎组>携带组>对照组(P<0.05);各组IL-10-1082G/A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最高,其余依次为肝炎组、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HBV-DNA水平组的IL-10-592A/C、IL-10-1082G/A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1082G/A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汉族人群HBV易感性及其临床结局有关;而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广西汉族人群感染HBV后的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 疾病转归 广西 汉族
下载PDF
广西144例家族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庞裕 齐玉晶 +4 位作者 何志义 陈朝彦 张敏 杨敏 蔡双启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2-1247,共6页
背景2022年2月中国广西发现了家族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其临床特点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广西本土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病例的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22年2月4日-3月2日收治的本... 背景2022年2月中国广西发现了家族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其临床特点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广西本土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病例的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22年2月4日-3月2日收治的本土奥密克戎感染聚集病例144例,对其血清学、生化学结果和疫苗接种、住院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这些临床特征与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性。结果144例患者中,男性80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34.55±18.6)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型:轻型56例(38.9%),普通型86例(59.7%),重型2例(1.4%),无危重型。普通型患者乳酸脱氢酶[Md(IQR):185(165~219)U/L vs 172(152~207)U/L]、谷丙转氨酶[Md(IQR):20(15~31)U/L vs 16(11.8~21.2)U/L]、谷草转氨酶[Md(IQR):25(21~31)U/L vs 22(18~30)U/L]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患者,且年龄明显大于轻型[Md(IQR):35(21~47)岁vs 29(18~37)岁,P均<0.05]。接种3剂或2剂疫苗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接种1剂或未接种1剂的患者[(21.48±5.60)d和(22.22±6.15)d vs(26.36±5.07)d,P<0.05]。随访1个月,6%(8/144)患者偶有轻度咳嗽,其他无不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普通型感染有关,中老年人发生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是青少年的13.519倍(P<0.001)。结论奥密克戎本土聚集感染病例,肺部感染(普通型)患者年龄较大,生化反应较轻型强。中老人发生发展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风险较青少年高,接种多剂疫苗仍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密克戎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西汉族人群IL-10-819T/C及IFN-γ+874T/A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唐芳 周承新 +2 位作者 黄力毅 李庆妮 宣伟军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819T/C位点及干扰素γ(IFN-γ)基因+874T/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及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聚...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819T/C位点及干扰素γ(IFN-γ)基因+874T/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及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检测254例慢性HBV感染者(慢性HBV携带者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8例)以及健康对照组56例的IL-10基因819 T/C位点和IFN-γ基因+874T/A位点单个核苷酸多态性,观察其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携带者组IL-10-819T/C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IL-10-819T/C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及慢性乙型肝炎和对照组中IFN-γ基因+874T/A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者组与对照组中IFN-γ基因+874T/A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819 T等位基因与HBV感染后临床发展过程可能相关;IFN-γ+874T/A基因多态性可能在HBV感染后疾病的发展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白细胞介素10 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Γ
下载PDF
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滕春玲 张萍 欧林荣 《中外医疗》 2025年第6期126-129,共4页
目的分析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 目的分析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20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为期一个月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追踪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得分为(6.93±0.95)分,高于对照组的(5.67±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6,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追踪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HIV/AIDS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全程追踪护理模式 服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FIB-4和APRI评估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李小婷 胡伯斌 +6 位作者 刘宏宇 金超 蔡彩莲 王可杉 韦艳春 江建宁 苏明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24-2429,共6页
目的比较FIB-4和APRI在慢性HBV感染者晚期肝纤维化和疾病进展中的预测效能。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2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进行肝穿刺的慢性HBV感染者497例,其中回顾性研究404例,前瞻性研究75例。收集患者基线人口统... 目的比较FIB-4和APRI在慢性HBV感染者晚期肝纤维化和疾病进展中的预测效能。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2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进行肝穿刺的慢性HBV感染者497例,其中回顾性研究404例,前瞻性研究75例。收集患者基线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生化指标(ALT、AST)、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并计算FIB-4和APRI。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评估APRI和FIB-4预测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和疾病进展的能力。结果在回顾性分析中,与FIB-4<2.67相比,FIB-4在高范围值(≥2.67)诊断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患者占比较高(66.19%vs47.54%,χ^(2)=12.75,P<0.001)。FIB-4和APRI在F0~F4期的中位值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42.5、35.9,P值均<0.001)。在F0~F4各纤维化分期中,相同分期的FIB-4中位值均高于APRI(H=59.71,P<0.001)。FIB-4预测F3期的AUC值与AP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7 vs 0.65,Z=0.71,P=0.480),预测F4期的AUC值高于AP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2 vs 0.64,Z=10.50,P<0.001)。在前瞻性研究队列中,FIB-4和APRI在出现疾病进展(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中表现出随时间增加的趋势。FIB-4和APRI预测疾病进展(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718(95%CI:0.476~0.760)和0.555(95%CI:0.408~0.703);FIB-4预测疾病进展的准确率高于APRI(χ^(2)=12.44,P<0.001)。结论FIB-4和APRI均可作为评估晚期肝纤维化(F3和F4)以及预测疾病进展与否的依据,但FIB-4优于AP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纤维化 诊断
下载PDF
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Th1/Th2细胞相关因子与广西瑶族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卢庭婷 梁惠萍 +3 位作者 李致忠 黄兰 吴继周 陈婉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2-1267,共6页
目的:探讨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相应位点下Th1/Th2细胞相关因子IL-2、IL-4及IL-10对广西瑶族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为寻找广西瑶族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或拮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选取民族为瑶族的肝癌... 目的:探讨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相应位点下Th1/Th2细胞相关因子IL-2、IL-4及IL-10对广西瑶族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影响,为寻找广西瑶族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或拮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选取民族为瑶族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无癌家族成员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同性别、年龄±5岁配对方法),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并提取全血DNA,应用PCR-SSP的方法对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应用ELISA法检测IL-2、IL-4、IL-10的水平。结果:(1)广西瑶族肝癌高发家族组的HLA-DQB1*02/09等位基因表达频率高于无癌家族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HLA-DQB1*04/05/06/07/08等位基因表达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HLADQB1各等位基因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HBs Ag阳性组)及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HBs Ag阴性组)间的分布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3)广西瑶族肝癌高发家族成员组中Th2细胞相关因子IL-4、IL-10平均表达水平高于无癌家族成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IL-2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中HLA-DQB1*02阳性成员的IL-10平均表达水平高于HLA-DQB1*02阴性成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中HLA-DQB1*09阳性成员的IL-4平均表达水平高于HLA-DQB1*09阴性成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LA-DQB1*02/09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瑶族居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易感基因。(2)HLA-DQB1各等位基因与广西瑶族居民的HBV感染可能无显著相关性。(3)IL-4、IL-10表达水平失衡可能是广西瑶族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危险因素。(4)IL-10表达水平失衡可能与HLADQB1*02等位基因的携带有关,而IL-4表达水平失衡可能与HLA-DQB1*09等位基因的携带有关,它们之间共同作用可能与广西瑶族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发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B1 Th1/Th2细胞相关因子 原发性肝癌 家族聚集性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感染途径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自然病程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奕 苏明华 +5 位作者 江建宁 陈旭 韦智 伍菲菲 刘志红 滕春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91-1794,179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不同感染途径的临床特点及自然病程。方法收集2010-2016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为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统称为进展肝炎组(DH组),其余为慢性肝炎组(H组)。结果 (1)共...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不同感染途径的临床特点及自然病程。方法收集2010-2016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为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统称为进展肝炎组(DH组),其余为慢性肝炎组(H组)。结果 (1)共收集CHC患者198例,其中输血感染115例,非输血感染83例。(2)2003年前以输血感染为主,2003年后以非输血感染为主。(3)共124例测基因分型,1b型66例(53.2%),3b型15例(12.1%),6a型16例(12.9%),3a型11例(8.9%),1a型10例(8.1%),2a型4例(3.2%),6a或6b型2例(1.6%)。输血感染以1b型为主,非输血感染以3b、6a为主。(4)病程进展:感染到首次诊断CHC的时间为(17.36±7.46)年。输血、非输血感染到确诊CHC的时间为(18.90±7.49)年、(14.00±6.2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输血感染病程特点:感染进展至肝硬化时间平均(18.77±5.29)年,至肝癌平均(20.00±1.63)年。慢性肝炎组与进展肝炎组的TBIL、DBIL、IBIL、ALB、GLO、A/G、TBA、ALP、PA、CHE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C患者2003年前输血感染为主,2003年后以静脉药瘾、性接触感染途径为主。输血感染基因型以1b型为主,非输血感染3b、6a为主。CHC进展为肝硬化的平均时间为18年,至肝癌的平均时间约为20年,疾病进展后出现肝功能损害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感染途径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基因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明月 苏明华 +7 位作者 江建宁 廖柏明 韦智 陈旭 刘志红 韦麒 滕春玲 何丽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3534-3538,共5页
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HCV基因型与干扰素的应答关系密切,HCV基因型的分布随地理位置变化而不同。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HCV感染者与HC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 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HCV基因型与干扰素的应答关系密切,HCV基因型的分布随地理位置变化而不同。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HCV感染者与HC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230例HCV RNA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记录患者HCV传播途径,包括输血、静脉药瘾、性途径、其他(如文身、打耳洞、口腔治疗等)、不明原因等。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HCV NS5B区段后,将得到的PCR终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已注册的标准株全基因序列比对出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分析传播途径与HCV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NS5B区段PCR终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目的条带为377 bp,电泳条带显示较清晰。230例样本中222例成功扩增并得出HCV基因型分型:1a亚型27例(12.16%),1b亚型102例(45.95%),2a亚型11例(4.95%),3a亚型15例(6.76%),3b亚型29例(13.06%),6a亚型34例(15.32%),6d亚型1例(0.45%),6e亚型1例(0.45%),混合型(1b+6c)2例(0.90%)。经输血途径传播者93例,经静脉药瘾途径传播者56例,经性途径传播者21例,经其他途径传播者36例,经不明原因途径传播者16例。经其他途径传播者HCV基因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输血、静脉药瘾、性途径传播者HCV基因型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输血途径以1型多见;静脉药瘾途径以1型、3型、6型多见;性途径以1型、3型多见。结论随着传播途径的改变,HCV基因型的分布也发生变化,其中经输血途径传播的HCV基因型以1b亚型为主;静脉药瘾途径以1a、3b、6a亚型为主;性途径以1a、3b亚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疾病传播 传染性 基因型
下载PDF
HLA-DRB1*03/04等位基因与广西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莎莎 吴继周 +4 位作者 吴健林 刘芳 胡蝶飞 宁秋悦 庞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探讨HLA-DRB1*03/04等位基因与广西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为寻找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或抗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采取性别、年龄±5岁配对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选取肝癌高发家族成员、肝癌单发家族成员和无癌家族... 目的:探讨HLA-DRB1*03/04等位基因与广西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为寻找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或抗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采取性别、年龄±5岁配对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选取肝癌高发家族成员、肝癌单发家族成员和无癌家族成员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外周全血提取DNA,应用PCR-SSP方法对HLA-DRB1*03/04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HLA-DRB1*03在肝癌高发家族组的表达频率(16.7%)稍高于肝癌单发家族组(12.7%)及无癌家族组(16.0%),该等位基因在3组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2=1.074,P=0.584);HLA-DRB1*04在肝癌高发家族组的表达频率(14.7%)稍高于肝癌单发家族组(5.3%)及无癌家族组(7.3%),其在3组间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2=8.748,P=0.013).结论:HLA-DRB1*04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肝癌高发区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性存在相关性;而HLA-DRB1*03等位基因则与之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03 04 等位基因 原发性肝癌 家族聚集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区热点突变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仁芳 吴继周 +2 位作者 万裴琦 吴健林 宁秋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62-3765,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突变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的相关性。方法:从广西肝癌高发及无癌家族中配对选取HBs Ag阳性成员各10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CP区并测序分析。结果:BCP区突变发生在前5位的热点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突变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的相关性。方法:从广西肝癌高发及无癌家族中配对选取HBs Ag阳性成员各10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BCP区并测序分析。结果:BCP区突变发生在前5位的热点位点为T1762、A1764、G1775、V1753、G1803。单因素分析:HBV DNA≥105copies/m L、T1762、A1764和V1753突变均与肝癌高发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HBV DNA≥105copies/m L和A1764突变是肝癌高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BV DNA水平、BCP区突变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本核心启动子 突变 肝细胞癌 家族聚集性
下载PDF
PD-1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韦麒 苏明华 +2 位作者 江建宁 刘志红 马韵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的相关性,探讨PD-1在慢性HBV感染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对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肝组织活检,肝组织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以HE...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的相关性,探讨PD-1在慢性HBV感染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对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肝组织活检,肝组织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以HE染色评判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和肝纤维化程度(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肝组织中PD-1的表达,以红色为阳性表达区域,每张切片在高倍镜下(400×)选取5个不连续视野进行图像采集,采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测量分析,以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值表示PD-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PD-1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8(P<0.001)、0.700(P<0.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0~G4级组间,PD-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S2期与S3期、S3期与S4期间PD-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纤维化分期之间PD-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组织内的PD-1表达水平与CHB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发生、进展呈正相关。测定PD-1的IOD值有助于辅助评判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可以作为评判肝炎病理情况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1 肝炎病毒 乙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238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鹏 万裴琦 +4 位作者 周承新 唐芳 宣伟军 吴继周 黄力毅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288-1290,1294,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238(TNF-α-238)基因多态性与HBV慢性感染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132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4例,肝炎肝硬化28例和慢性...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238(TNF-α-238)基因多态性与HBV慢性感染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132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4例,肝炎肝硬化28例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0例)以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TNF-α-238基因多态性,观察其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NF-α-238 G/A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与TNF-α-238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肝炎 基因多态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启动子 238位点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IL-2、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志清 吴健林 +3 位作者 吴继周 周冬生 唐灵 陶赞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组,SH)18例,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组,SH)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LC)2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CB)48例(其中重度17例、中度21例、轻度10例)]血清IL-2、IL-10的水平。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统计软件对3组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IL-2、IL-10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重肝组血清IL-2、IL-10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重肝组与肝硬化组血清IL-2、IL-10的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36.88-33.72、-67.00-95.14。慢重肝组血清IL-2水平与慢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与慢乙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重肝组与慢乙肝组血清IL-2、IL-10的95%CI分别为:-13.52-50.42、22.59-169.43。肝硬化组血清IL-2水平与慢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与慢乙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慢乙肝组血清IL-2、IL-10的95%CI分别为:-7.98-48.05、17.61-146.27。结论IL-2对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类型影响不大。而IL-10可能对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类型有影响,且血清IL-10水平的升高在炎症损伤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类型 IL-2 IL-10 检测
下载PDF
TGF-β1rs1800469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及肝癌家族聚集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覃玲 吴继周 +4 位作者 吴健林 万裴琦 韦颖华 宁秋悦 庞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TGF-β1rs1800469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及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方法:以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高发家族成员114名为实验组,采取年龄±5岁、性别、民族及HBsAg配对法选取无癌家族成员114名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 目的:探讨TGF-β1rs1800469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及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方法:以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高发家族成员114名为实验组,采取年龄±5岁、性别、民族及HBsAg配对法选取无癌家族成员114名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TGF-β1rs1800469位点上的基因型CC、TC、TT,等位基因T、C进行分析.结果:TGF-β1rs1800469等位基因T、C的频率和基因型CC、TC、TT在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和无癌家族成员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TGF-β1rs1800469等位基因T、C的频率和基因型TC、TT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阴性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基因型CC在两组间的分布存在差别(P<0.05).结论:TGF-β1rs1800469等位基因T、C和基因型CC、TC、TT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危险性似无明显相关性;TGF-β1r s1800469基因型CC可能会增加HBV感染危险性,而TGF-β1rs1800469等位基因T、C的频率和基因型TC、TT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多态性 基因频率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家族聚集性
下载PDF
小窝蛋白1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邹俊 李杰 陈茂伟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8期1654-1656,共3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细胞 细胞质膜微囊蛋白
下载PDF
HLA-DRB1*11、14等位基因对广西乙肝相关性肝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红玉 吴继周 +4 位作者 吴健林 庞裕 蒋春燕 覃玲 韦柯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2672-2677,共6页
目的:探讨HLA-DRB1*11、14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广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相关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1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 目的:探讨HLA-DRB1*11、14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广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相关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1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方法检测HLA-DRB1*11、14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HBV感染相关性肝病的关系.结果:在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ASC)、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 cinoma,HCC)组中,HLA-DRB1*11的基因频率分别为4.0%、8.6%、18.9%、5.0%,与正常组(7.3%)比较,LC组P=0.009;HLA-DRB1*14的基因频率分别是36.0%、30.7%、32.2%、35.0%,与正常组(19.3%)比较,P值分别为0.016、0.025、0.024、0.035.结论:(1)HLA-DRB1*14是ASC、CHB、LC、HCC的易感基因;(2)HLA-DRB1*11是乙肝肝硬化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11、14 等位基因 乙肝相关性肝病
下载PDF
HLA-DRB1*08/16等位基因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芳 李国坚 +6 位作者 吴继周 吴健林 陈务卿 马莎莎 胡蝶飞 宁秋悦 庞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2854-2859,共6页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HLA-DRB1*08/16等位基因与广西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家族聚集性的关系.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配对选择肝癌高发家族成员、无癌家族成员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HLA-DRB1*08/16等位基因与广西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家族聚集性的关系.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配对选择肝癌高发家族成员、无癌家族成员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 r i m e r,P C R-S S P)检测研究对象中H L ADRB1*08/16等位基因的频率,分析其与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系.结果:(1)HLA-DRB1*08等位基因在肝癌高发家族成员组携带率(6.0%)及无癌家族成员组的携带率(5.5%)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0.046,P=0.830),而HLA-DRB1*16等位基因在肝癌高发家族成员组携带率(24%)明显高于无癌家族成员组(15.5%),该基因在两组中分布有显著差异(2=4.559,P=0.033);(2)随着高发家族中肝癌患者人数的增加,HLA-DRB1*08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无差别(5.4%vs 6.5%,2=0.120,P=0.729),而HLA-DRB1*16等位基因的表达频率明显升高(17.2%vs 29.9%,2=4.401,P=0.036).结论:HLA-DRB1*08可能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无明显关系,HLA-DRB1*16可能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08 16 肝细胞肝癌 家族聚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