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5年广西某医院P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萌 李泰阶 郭世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38-440,共3页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加强PICU感染控制工作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加强PICU感染控制工作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03株,对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间本院P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部分来源于痰标本,占51.46%。药敏结果显示:从PICU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其他种类抗菌药物高,对亚胺培南与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13%、19.44%;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分别为3.88%、5.8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产生程度不同的耐药性,应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遏制耐药性上升势头的同时,大力做好医院院内的院感控制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和传播,有利于保护PICU的儿童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重症监护室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科研成果融入临床检验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林 向利群 林发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2766-2767,共2页
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教育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科研创新能力,则是临床检验实习教学的基本任务。该文阐明了科研成果融入临床检验实习教学的必要性,将血细胞分析中有关检验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 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教育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科研创新能力,则是临床检验实习教学的基本任务。该文阐明了科研成果融入临床检验实习教学的必要性,将血细胞分析中有关检验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实习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 科研成果 实习 教学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检验本科生染色体检验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雨 刘波 +4 位作者 伍惠玲 黄珊 赵慧函 齐运伟 韦利强 《科教文汇》 2021年第14期113-115,共3页
为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检验本科生染色体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选取医学检验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雨课堂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分别进行染色体检验实习教学,通过对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的比较,发现雨课堂... 为探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检验本科生染色体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选取医学检验本科实习生,随机分为雨课堂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分别进行染色体检验实习教学,通过对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的比较,发现雨课堂教学法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在随后的教学实践中,雨课堂教学法可以在逐步完善后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实习教学 探索
下载PDF
PBL-Sandwich混合教学模式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莉 徐涓娟 +3 位作者 邓燕 莫翠菊 张福勇 曹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2138-2141,共4页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Sandwich混合教学模式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2019年进入该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习的82例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的42例实习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Sandwich混合教学模式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2019年进入该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习的82例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的42例实习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2019年的40例实习生作为试验组,采用PBL-Sandwich混合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评价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放调查问卷82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其中试验组39份,对照组41份,有效回收率为97.56%(80/82)。试验组在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和教学方法实施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Sandwich混合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实习生学习兴趣,培养实习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Sandwich教学 分子生物学 实习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带教方式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隋靖喆 石鹏 +1 位作者 王健 李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022-1024,共3页
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检验在智慧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本科实习的临床带教工作是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然而目前实习带教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临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临床... 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检验在智慧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本科实习的临床带教工作是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然而目前实习带教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临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缺乏有效的临床沟通以及创新科研能力指导,因此如何培养出更加适应医学检验专业飞速发展需求的全方位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本科实习生免疫学检验实习带教的医教研综合培养方式,通过开展医学生思政教育、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多措并举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实验操作技能锻炼、科研能力入门培养等方式,探索培养医德兼修、技能突出、创新引领的医学人才带教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 实习 临床带教 思政教育 岗前培训
下载PDF
CBL教学法联合微信平台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张小莲 徐涓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0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微信平台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103名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微信平台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103名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带教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试验组(n=5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CBL教学法联合微信平台。实习结束后,采用出科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调查评价2组实习生教学效果。结果出科考核成绩显示,试验组专业基础知识成绩、临床案例分析成绩和临床操作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44.67±2.12)分vs.(43.13±1.84)分、(39.35±2.61)分vs.(35.04±2.02)分、(43.69±2.24)分vs.(40.46±2.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授课内容、带教形式、知识点掌握、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法联合微信平台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培养临床思维,并获得了较高的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法 微信平台 传统教学模式 临床免疫学检验 实习教学 本科生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血清AFP、CA19-9、CEA联合检验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李伟 韦桂喜 +2 位作者 任珊 覃玉妹 林发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62-265,共4页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予AFP、CA19-9、CEA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院(2023年1月-12月)肝硬化患者(76例)及肝癌患者(76例),均行AFP、CA19-9、CEA检验,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AFP、CA19-9、CEA较肝硬化组高,P&...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予AFP、CA19-9、CEA联合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院(2023年1月-12月)肝硬化患者(76例)及肝癌患者(76例),均行AFP、CA19-9、CEA检验,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AFP、CA19-9、CEA较肝硬化组高,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较单一AFP、CA19-9、CEA检测高,P<0.05。结论 这三种标志物的联合检验,表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在早期阶段,联合检验的效果显著提高,能够有效降低漏诊率,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 诊断
下载PDF
基于BOPPPS理念的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福勇 刘燕琼 +3 位作者 桂滢 黄珊 齐运伟 陈华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3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 探索基于BOPPPS理念的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2020—2023届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20—2021... 目的 探索基于BOPPPS理念的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2020—2023届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20—2021届的53名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2022—2023届的49名实习生为干预组,实施基于BOPPPS理念的CBL混合式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采取教学质量考核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教学质量考核总成绩[(77.82±5.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9.08±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学习目标明确与重点难点突出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目标明确、有助于促进主动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感到学习压力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BOPPPS教学理念的C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教学中可以进行广泛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 BOPPPS理念 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外科ICU与内科ICU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研究
9
作者 李秋香 金静 +4 位作者 梁宏洁 黄鑫 林青 蒋诚传 李泰阶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43-550,共8页
目的分析外科ICU和内科ICU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及菌株之间的亲缘性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从某三甲医院外科ICU和内科ICU分离鉴定的CRKP非重复菌株,采用自动仪器法对菌株进行药... 目的分析外科ICU和内科ICU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及菌株之间的亲缘性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从某三甲医院外科ICU和内科ICU分离鉴定的CRKP非重复菌株,采用自动仪器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mCIM联合eCIM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并通过PCR技术联合DNA测序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收集15株CRKP菌株,其中外科ICU 8株,内科ICU 7株。CRKP菌株对临床多数抗菌药物表现高耐药性,仅对替加环素表现较高敏感性。mCIM联合eCIM试验并经PCR验证,共有14株CRKP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7株单纯携带KPC⁃2基因,主要来源于内科ICU;5株单纯携带NDM⁃5基因,来源于外科ICU;1株携带KPC⁃2基因合并少见金属酶基因来源于内科ICU;1株携带NDM⁃1基因合并OXA⁃181基因来源于外科ICU。MLST结果显示,医院ICU分离的CRKP菌株为ST11、ST15、ST163个序列型别。内科ICU优势序列为ST11(6/6),全部携带KPC⁃2基因;外科ICU优势序列为ST15(5/8),主要携带NDM⁃5基因。结论医院外科ICU和内科ICU分离的CRKP菌株耐药性高,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和优势流行菌株存在差异。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流行病学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和防控策略,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和流行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重症监护室 耐药性 碳青霉烯酶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南宁某医科大学住校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缨 李艳文 石焕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864-2866,共3页
目的了解南宁市某医科大学住校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现状,为大学生面部蠕形螨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自愿调查原则随机抽取南宁市某医科大学住校生进行蠕形螨病原学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1 149名受检大学生中查出209例面部有蠕形螨感染... 目的了解南宁市某医科大学住校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现状,为大学生面部蠕形螨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自愿调查原则随机抽取南宁市某医科大学住校生进行蠕形螨病原学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1 149名受检大学生中查出209例面部有蠕形螨感染,总感染率为18.19%,均为轻度感染。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居多(占54.07%);鼻尖部检出率最低(占11.48%);蠕形螨的感染率与大学生的城乡差异无关(P>0.05),与性别、卫生习惯、面部皮肤类型及皮肤疾患、宿舍居住环境有关(P<0.01)。结论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自我防护,是预防蠕形螨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蠕形螨 感染率
原文传递
探究缺铁性贫血经血液检验进行诊断鉴别的准确性
11
作者 巫春乐 赖立川 秦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85-189,共5页
探究缺铁性贫血经血液检验进行诊断鉴别的准确性。将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对照组三组受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以探究诊断鉴别的准确性。方法 总计三组数据共600例,每组200例,测定两组患者红细胞各项指标及血清铁指标,主要有:... 探究缺铁性贫血经血液检验进行诊断鉴别的准确性。将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对照组三组受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以探究诊断鉴别的准确性。方法 总计三组数据共600例,每组200例,测定两组患者红细胞各项指标及血清铁指标,主要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同时还要检查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并评价其在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地中海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在红细胞参数和血清铁指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3),但在两者之间,缺铁性贫血组的红细胞参数和血清铁参数均显著低于地中海贫血组(p<0.003)。在诊断效能上,缺铁性贫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7%和94.41%,准确度为92.92%;地中海贫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3.75%,准确度为91.67%。结论 通过对红细胞、血清铁参数的比较,有助于区分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通过血液检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液检验 诊断鉴别 红细胞参数
下载PDF
广西壮族聚集区武鸣区女性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特征
12
作者 唐晓萍 李泰阶 何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98-103,共6页
分析广西壮族聚集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4月在南宁市武鸣区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并且自费进行HPV分型检测的11165例女性,... 分析广西壮族聚集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4月在南宁市武鸣区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并且自费进行HPV分型检测的11165例女性,通过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后利用荧光PCR和膜杂交法的方法进行检测HPV21种亚型,最后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HPV的亚型分布及不同年龄组女性HPV感染情况。结果 11165例女性中检出HPV阳性者有1918例,总感染率17.18%,其中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20岁44.00%、21-30岁17.78%、31-40岁16.36%、41-50岁16.12%、51-60岁19.84%、≧60岁30.00%。HPV阳性全部为高危型1307例,占比68.25%;低危型224例,占比11.70%;高低危混合387例,占比20.17%。统计数据显示,HPV单一型别感染率13.71%,二重型别感染率2.79%,三重及以上型别感染率0.67%。HPV高危亚型感染率前5位分别为52、16、58、51、53型,其感染率占比分别是25.41%、9.93%、9.67%、7.84%、6.53%。而低危亚型感染的前3位分别为44、81、42型分别占比3.85%、3.40%、3.07%。结论 广西壮族聚集区来院就诊人员的宫颈HPV的主要感染特点为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感染率的年龄分布呈V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率
下载PDF
LBL+TBL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莫武宁 李山 +5 位作者 林发全 秦雪 杨峥 黄春妮 秦美玲 庞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为提高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质量,探讨LBL+T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LBL+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研究中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LBL+TBL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目的为提高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质量,探讨LBL+T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LBL+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研究中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LBL+TBL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科研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及学习效率等。结论 LBL教学法目前仍为必要的基础教学方法,加强TBL教学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LBL+TBL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血液学 检验 LBL TBL 教学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仿真模拟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在自身抗体检验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健 徐涓娟 +3 位作者 隋靖喆 张小莲 齐运伟 李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在自身抗体检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教学组和仿真模拟联合翻转课堂教学组,每组各35名。自身抗...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在自身抗体检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教学组和仿真模拟联合翻转课堂教学组,每组各35名。自身抗体检验实习结束后,采用出科考核和问卷调查表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两组学生出科考核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教师对仿真模拟联合翻转课堂教学组带教教师对教学效果各项指标的评价均优于传统教学组,仿真模拟联合翻转课程教学组学生对教学效果各项指标的评价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真模拟联合翻转课堂教学能提高自身抗体检验项目实习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该方法在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检验 仿真模拟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
下载PDF
广西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分布与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唐维 苏明华 +5 位作者 江建宁 刘志红 韦智 晏双龙 覃锦耀 滕春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0-1306,共7页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探讨HCV基因型与民族、性别、年龄、感染途径及HCV RNA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地区137例HCV RNA阳性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逆转录巢式PCR(RT nested-PCR)法扩增H...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探讨HCV基因型与民族、性别、年龄、感染途径及HCV RNA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广西地区137例HCV RNA阳性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逆转录巢式PCR(RT nested-PCR)法扩增HCV NS5B区段,对PCR终产物纯化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标准株全基因序列比对,共同构建HCV NS5B区段系统进化树.结果:广西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58.4%),其次是6a型(12.4%),3b型(10.2%),1a型(7.3%),2a型(7.3%),3a型(4.4%).分析表明,HCV基因型与民族、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感染途径及HCV-RNA载量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构建HCV NS5B区段系统进化树能得到准确的HCV基因型和亚型;广西地区至少存在7种HCV基因亚型,以1b型为主,6a型和3b型次之;较国内早期的研究报道,1b型的流行率似乎有下降趋势,而6a型的流行率似乎逐步上升;3型与6a型多见于有静脉药瘾史的年轻患者;随着感染途径的变迁,HCV基因型的分布也将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区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系统进化树 相关因素
下载PDF
PBL联合思维导图在临床检验实习血栓与止血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阳茂春 陈春伟 谢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在检验医学生血栓与止血实习教学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作用。方法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检验医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50人,2016级高职专科学生36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在检验医学生血栓与止血实习教学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作用。方法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检验医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50人,2016级高职专科学生36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包括2015级本科生25人及2016级高职专科生18人;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通过理论考核及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专科班与本科班的考核成绩分别为(75.4±1.5)分和(87.0±1.4)分,均高于对照组专科班与本科班的考核成绩[分别为(69.4±1.8)、(79.0±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有学生对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调查评价均为良好。结论在血栓与止血实习教学中,采用PB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思维导图 临床检验 血栓与止血 实习教学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霞梅 曹昭 +1 位作者 张福勇 李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4期3798-3800,共3页
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医学教育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常规PBL教学需要师生面对面交流,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微信作为移... 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医学教育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常规PBL教学需要师生面对面交流,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微信作为移动学习平台可突破常规PBL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微信平台与PBL教学有益互补,在检验实习教学应用中发现,PBL联合微信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还实现了教学相长,在检验实习教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 医学检验 实习教学
下载PDF
广西、湖南、云南三地钉螺Cytb基因序列变异和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睿 黎学铭 +2 位作者 胡缨 牛安欧 胡文庆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钉螺与云南、湖南钉螺Cyt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收集广西靖西、云南洱源和湖南岳阳三地钉螺,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线粒体Cytb基因并测序。用Clustal W(1.82)软件对所测得的Cytb基因序列进行排序,用MEG... 目的分析广西钉螺与云南、湖南钉螺Cyt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收集广西靖西、云南洱源和湖南岳阳三地钉螺,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线粒体Cytb基因并测序。用Clustal W(1.82)软件对所测得的Cytb基因序列进行排序,用MEGA3.1计算其碱基组成、转换及颠换;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同时结合三地钉螺分布和孳生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R扩增获得Cytb基因大小为580 bp。三地钉螺Cytb基因序列富含碱基A和T,A+T平均含量为61.2%,表现出较强的碱基组成偏倚。三地钉螺Cytb基因578 bp的同源序列中检测到165个变异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28.5%。其中广西钉螺与湖南钉螺Cytb基因序列的变异位点为17个,约占2.94%;广西钉螺与云南钉螺Cytb基因序列的变异位点为160个,约占27.7%。广西钉螺与湖南、云南钉螺Cytb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1、0.405。采用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广西钉螺与湖南钉螺同属一个支系,云南钉螺单独形成另一支系。结论广西钉螺与云南钉螺存在较大基因差异,进化速率较大,保守性较小,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广西钉螺与湖南钉螺基因差异较小,相对保守,进化速率不太大,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CYTB基因 遗传多态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2016-2018年广西肝吸虫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舒宏 江宗蔚 +3 位作者 黄文成 覃湘玲 曹昭 黄军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2期2127-2128,共2页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胆管内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健康的人畜共患病,是胆管癌的明确致癌因素[1],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辽宁和黑龙江等省份[2],主要是通过食用未经煮熟或生食含有华支睾吸...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胆管内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健康的人畜共患病,是胆管癌的明确致癌因素[1],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辽宁和黑龙江等省份[2],主要是通过食用未经煮熟或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随着社会和信息的发展,人员的流动性更加频繁,食品的来源和饮食文化更趋多样性,肝吸虫感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且发病率逐步上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居民,尤其是南宁市周边地区有食用“鱼生”的习惯,导致肝吸虫感染率较高。为了调查广西肝吸虫的最新感染情况,为制定肝吸虫病的预防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来我院就诊且检测肝吸虫IgG抗体的患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肝吸虫病 感染状况 流行病学特征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囊蚴 感染情况 人畜共患病
下载PDF
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对G^-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振光 李萌 +4 位作者 杨玉芳 覃巧 杨莎莎 黄小理 刘新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41-742,共2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G-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单药时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 目的: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G-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单药时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棋盘法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以上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并计算联合指数(FIC)。结果: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合用,对大肠杆菌的FIC分别为0.53、0.75、0.75,0.5<FIC≤1,即两种药物合用,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相加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FIC分别为2、1.84、2,1<FIC≤2,即两种药物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为无关作用。结论: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合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分别为相加、无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桃花水提物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联合抗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