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化模拟及微格教学用于皮肤科带教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家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2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模拟及微格教学模式在皮肤科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实习的96名皮肤治疗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即教师讲解、示教...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模拟及微格教学模式在皮肤科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实习的96名皮肤治疗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即教师讲解、示教,学生操作。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两组实习生均实习8周。比较8周后两组学员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于实习8周后统计两组教学评价调查结果。于实习第1周、第4周、第8周统计患者对两组实习生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评价调查满意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随着实习时间的推移,与第一周时相比,患者对实习生满意度评分逐渐提升(P<0.05),第1周时患者对两组实习生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第8周时患者对实验组实习生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患者模拟联合微格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皮肤科实习生临床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患者模拟 微格教学 皮肤科 实习 临床带教 满意度 教育
下载PDF
液氮冷冻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2
作者 杨燕珠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S2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液氮冷冻疗法 临床应用 皮肤科 接触法 冷冻时间 喷射法 组织冷冻 冷冻治疗 色素沉着 冷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皮肤科门诊患者足病情况调查
3
作者 梁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593-59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科 足部疾病 流行病学 真菌感染 足畸形 湿疹 银屑病
下载PDF
西替利嗪与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多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
4
作者 张蕊娜 吴明明 +5 位作者 王会名 顾军 方红 林有坤 朱慧兰 李邻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8期1989-1993,共5页
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西替利嗪与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面部皮炎(FD)、手湿疹以及特应性皮炎(AD),并且处方中含有西替利嗪或枸地氯雷他定的患者病历。记录治疗前与第14天随访时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 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西替利嗪与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面部皮炎(FD)、手湿疹以及特应性皮炎(AD),并且处方中含有西替利嗪或枸地氯雷他定的患者病历。记录治疗前与第14天随访时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湿疹患者自我检查评分量表(POEM),同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伴随疾病、合并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19例患者,其中FD 77例,手湿疹49例,AD 93例。西替利嗪与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其他治疗对3种皮炎/湿疹在改善EASI评分、IGA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有效(P<0.05)。与基线值相比,治疗后,FD患者中,西替利嗪组与枸地氯雷他定组EASI评分下降分别为0.50 (-0.67,-0.29),0.63 (-0.8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VAS评分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湿疹患者中,EASI、IGA、VAS评分下降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中,西替利嗪组与枸地氯雷他定组EASI评分下降分别为0.20 (-0.63,-0.04),0.63 (-0.78,-0.39),IGA评分下降分别为0.25 (-0.33,0.00),0.50 (-0.5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POEM评分下降情况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实世界中西替利嗪或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其他治疗可以改善3种皮炎/湿疹的严重程度及瘙痒。枸地氯雷他定相较于西替利嗪,在改善FD、AD的EASI评分方面占有优势,两种药物对FD、手湿疹、AD的止痒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湿疹 抗组胺药物 西替利嗪 枸地氯雷他定
下载PDF
广西银星竹鼠与人马尔尼菲青霉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吴易 李菊裳 梁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动物与人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关系。方法 收集 16只广西银星竹鼠进行真菌学研究。结果 从 15只竹鼠体内分离出与人类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菌一致的马尔尼菲青霉菌 ,阳性率达 93 .2 %。结论 野生竹鼠自然携带马尔尼菲... 目的 探讨动物与人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关系。方法 收集 16只广西银星竹鼠进行真菌学研究。结果 从 15只竹鼠体内分离出与人类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病原菌一致的马尔尼菲青霉菌 ,阳性率达 93 .2 %。结论 野生竹鼠自然携带马尔尼菲青霉菌 ,但无病态 ,其可能为该菌的贮存宿主。其分泌排泄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致人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银星竹鼠 人类 马尔尼菲青霉病 流行病学 动物 真菌病
下载PDF
经皮肤损伤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力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栋华 谭升顺 +1 位作者 梁伶 刘晓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4-326,358,共4页
目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经皮肤损伤途径感染小鼠致病力情况。方法将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人感染株孢子悬液分别注入鼠尾皮内,观察接种后发病情况,于第15,50 d分批处死、解剖。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导致小鼠皮肤感染发病率为100%,而85%... 目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经皮肤损伤途径感染小鼠致病力情况。方法将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人感染株孢子悬液分别注入鼠尾皮内,观察接种后发病情况,于第15,50 d分批处死、解剖。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导致小鼠皮肤感染发病率为100%,而85%小鼠皮损可自行消退痊愈,15%小鼠出现皮肤播散性感染;组织病理示:皮损处细胞性炎症反应在皮损中显著。从发病时间和早期病变严重程度比较,野生株致病力显著强于人感染株(P<0.05);但是从后期病变严重程度和自行痊愈率比较,野生株和人感染株致病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可以经皮肤损伤引起小鼠致病,其引起机体剧烈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是致病力重要因素之一;野生株和人感染株感染早期致病力有差异,预后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致病力 动物 模型
下载PDF
一个中国汉族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家系的单倍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舒伟 林有坤 +8 位作者 华荣 罗彦彦 方玲 许淑茹 何娜 马军 胡启平 李晓龙 袁志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1-436,共6页
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家系的遗传方式,文章对一个中国汉族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Mucocutaneous venous malformations,VMCM)家系进行了临床诊断。家系中连续5代都有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约1: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患者皮肤、... 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家系的遗传方式,文章对一个中国汉族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Mucocutaneous venous malformations,VMCM)家系进行了临床诊断。家系中连续5代都有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约1: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患者皮肤、口腔粘膜、舌头以及四肢等处可见蓝紫色、突出皮面、质硬、压之不褪色的瘤体,组织病理学显示,静脉血管的管腔极不规则,部分管壁存在缺失,部分管壁明显增厚。患者无消化道出血史,无心脏和脑部异常,临床诊断为VMCM。为了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单倍型分析,采集了家族中26人的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并设计微卫星引物进行了连锁和单倍型分析。两点间连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D9S1121处有最大LOD值为Z=5.38(θ=0.00),单倍型分析的结果提示,致病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短臂上D9S1121和D9S161之间约7 cM的范围内。文章首次报道了中国汉族VMCM家系,其致病基因定位定位于9p,与已报道的欧洲家系相同。用4个微卫星标记D9S1121、D9S 169、D9S161和D9S248确定了该家系致病基因的单倍型,为不同种族和人群VMCM疾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VMCM) 汉族 单倍型
下载PDF
皮肤病患者长期激素治疗合并院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和防治 被引量:5
8
作者 谭美乐 李建民 苏尚焙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386-1387,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病 激素 真菌感染 易感因素
下载PDF
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文军 梁伶 +5 位作者 刘栋华 苏家光 严煜林 林有坤 潘尚领 罗佐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别对52例SLE壮族患者和70名壮族健康人,45例SLE汉族患者和60名汉族健康人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研...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分别对52例SLE壮族患者和70名壮族健康人,45例SLE汉族患者和60名汉族健康人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研究。结果:壮族SLE患者HLA-DRB11401及DRB116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RR=0.2813,χ2=5.0024,P=0.0252及RR=0.3889,χ2=3.9527,P=0.0466),患者组和对照组均未检出HLA-DRB108、DRB111和DRB113等位基因;汉族SLE患者HLA-DRB115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RR=2.5333,χ2=8.4006,P=0.0037),患者组未检出HLA-DRB111、DRB113等位基因,对照组亦未检出HLA-DRB113等位基因。结论:提示HLA-DRB11401及DRB116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壮族人SLE的保护基因,未发现易感基因。提示HLA-DRB115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人SLE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壮族 汉族 广西 HLA-DRB1等位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广西地区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文军 梁伶 +3 位作者 苏家光 刘栋华 潘尚领 罗佐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36-338,共3页
目的 :探讨广西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与白细胞抗原 DRB1 (HL A - DRB1 )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方法 ,对 4 5例广西汉族 SL E患者和 6 0例广西汉族健康人的 HL A- DRB1基因进行检测。结... 目的 :探讨广西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与白细胞抗原 DRB1 (HL A - DRB1 )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方法 ,对 4 5例广西汉族 SL E患者和 6 0例广西汉族健康人的 HL A- DRB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SL E患者 HL A- DRB1 * 1 5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RR=2 .5 33333,χ2 =8.4 0 0 6 ,P =0 .0 0 37) ,患者组未检出HL A- DRB1 * 0 1、DRB1 * 1 1、DRB1 * 1 3等位基因 ,对照组未检出 HL A - DRB1 * 1 3等位基因。结论 :HL A- DRB1 * 1 5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汉族人 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广西 汉族 白细胞抗原DRB1 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11例头癣患者皮肤镜特点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家光 温斯健 +2 位作者 李文宇 黄家灿 郑文军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镜下逗号发、螺旋状发、营养不良发头癣特征性表现规律,找出皮肤镜初步鉴别犬小孢子菌和断发毛癣菌方法。方法选取2019—2021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首诊真菌涂片为阳性的11例头癣患者,对其皮肤镜特点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皮肤镜下逗号发、螺旋状发、营养不良发头癣特征性表现规律,找出皮肤镜初步鉴别犬小孢子菌和断发毛癣菌方法。方法选取2019—2021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首诊真菌涂片为阳性的11例头癣患者,对其皮肤镜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犬小孢子菌感染的白癣患者中逗号发100%,营养不良发80%,无螺旋状发;在断发毛癣菌感染的头癣中,逗号发和螺旋状发100%,营养不良发66%。如白癣患者同时出现营养不良发,逗号发和螺旋状发提示断发毛癣菌感染的可能(χ^(2)=8.00,P=0.180);如只出现营养不良发,逗号发提示犬小孢子菌感染的可能。结论螺旋状发对于犬小孢子菌和断发毛癣菌鉴别具有特异性,在头癣患者真菌培养前,皮肤镜对头癣中犬小孢子菌和断发毛癣菌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逗号发 螺旋状发 营养不良发 皮肤镜
下载PDF
皮肤性病学临床实习带教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京平 梁铭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54-255,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实习 兴趣 个性心理特征 皮肤性病学 实习生
下载PDF
乳腺癌皮肤转移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伶 蒋一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2,共2页
乳腺癌皮肤转移1例梁伶①蒋一强②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较少见,我们遇见1例乳腺癌致毛细管扩张型皮肤转移,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8岁,农民。1990年6月发现左乳晕皮下有一小指头大小无痛性硬块,未在意。以后硬块逐渐增大,... 乳腺癌皮肤转移1例梁伶①蒋一强②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较少见,我们遇见1例乳腺癌致毛细管扩张型皮肤转移,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8岁,农民。1990年6月发现左乳晕皮下有一小指头大小无痛性硬块,未在意。以后硬块逐渐增大,自觉疼痛,无溃破及渗液等现象,亦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皮肤转移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广西地区壮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与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郑文军 林有坤 +3 位作者 潘尚领 温斯健 李辉 陈文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9-370,共2页
寻常性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和免疫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疾病的关联和基因扫描技术均证实... 寻常性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和免疫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疾病的关联和基因扫描技术均证实多个基因特别是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某些位点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并存在种族、地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 壮族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壮、汉族白癜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15
作者 吴易 何钠 +5 位作者 梁伶 林有坤 严煜林 曹存巍 韦高 蒙金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壮、汉族白癜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白癜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铜、锌、钙、铁、镁离子含量。结果:广西汉族白癜患者与汉族正常人群相比锌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壮、汉族白癜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白癜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铜、锌、钙、铁、镁离子含量。结果:广西汉族白癜患者与汉族正常人群相比锌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广西汉族白癜患者与广西壮族白癜患者相比锌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广西汉族白癜患者与广西壮族白癜患者相比钙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壮两族血清铜、铁、镁离子含量无明显性差异。结论:广西汉族白癜患者锌含量偏低,可能与本病有关。广西壮族白癜患者血清锌含量正常。广西汉族白癜患者与广西壮族白癜患者相比钙含量偏低,可能与本病无关,只说明广西壮、汉两族钙含量的差异。铜含量对汉、壮两族白癜患者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汉族 白癜 微量元素
下载PDF
转移抑制基因nm23-H_1表达与皮肤癌关系的研究
16
作者 曹存巍 马韵 邓卓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771-772,共2页
目的:研究有或无转移性皮肤癌nm23-H1的表达可否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查38例基底细胞癌及7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比较其nm23-H1过表达率。结果:基底细胞癌过表达率71%(30/38),无转移鳞癌过表达率68%(26/44),... 目的:研究有或无转移性皮肤癌nm23-H1的表达可否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查38例基底细胞癌及7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比较其nm23-H1过表达率。结果:基底细胞癌过表达率71%(30/38),无转移鳞癌过表达率68%(26/44),有转移鳞癌为0.8%(1/12)。但阴茎鳞癌nm23-H1过表达并不降低转移率。结论:抑制转移基因nm23-H1)过表达与皮肤癌转移呈反相关,差别有显著意义,可作为判断预后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皮肤癌 预后指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皮肤性病学见习带教体会
17
作者 苏家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S2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见习带教 带教老师 临床见习 皮肤病 红斑狼疮 教学工作 用药剂型 性传播疾病 使用原则
下载PDF
皮肤性病外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8
作者 吴易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外语教学 外国留学生 见习课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病皮肤损害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弦 刘栋华 罗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了解马尔尼菲青霉病皮肤损害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75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皮肤损害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及表现形式和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 39例出现皮肤损害,主要... 目的了解马尔尼菲青霉病皮肤损害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75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皮肤损害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及表现形式和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 39例出现皮肤损害,主要位于躯干上部和颜面部。HIV阴性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CD4+T细胞平均计数为(520.52±262.56)×106/L;多数表现为结节;组织病理见肉芽肿样病变。HIV阳性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CD4+T细胞平均计数(25.65±12.23)×106/L;多数表现为水肿性脐窝状丘疹,伴中央坏死;组织病理见坏死样改变。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病皮肤损害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形式与免疫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病 皮肤损害 组织病理 分析
原文传递
特殊类型淋巴瘤的皮肤表现1例
20
作者 韦高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123-123,共1页
特殊类型淋巴瘤的皮肤表现1例韦高(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南宁530021)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全身性淋巴结病,伴有多种皮肤损害,现将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55岁,于1995年5月在无明... 特殊类型淋巴瘤的皮肤表现1例韦高(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南宁530021)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全身性淋巴结病,伴有多种皮肤损害,现将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55岁,于1995年5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颈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皮肤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