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Copeptin和PCT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堑 农村立 韦秋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2-117,189,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和肽素(Copeptin)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纳入2019年2月~202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195例慢性肝病单感染HBV患者作为HBV...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和肽素(Copeptin)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纳入2019年2月~202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195例慢性肝病单感染HBV患者作为HBV组,并选择同一期间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HBV组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17例(CHB组),CHB相关肝硬化(LC)患者78例(LC组),对所有参与患者进行临床指标分析,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Copeptin和PCT表达水平。METAVIR评分系统评估CHB组中接受肝活检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Child-Pugh分级评估LC患者的肝功能障碍程度。比较Copeptin,PCT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和肝功能的关系。ROC曲线评估肝纤维化诊断生物标志物。结果HBV组血清Copeptin(2.39±0.73 ng/ml vs 1.19±0.39ng/ml)和PCT(2.11±0.69 ng/ml vs 0.97±0.31 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1.912,12.108,均P<0.05),并且与CHB组比较,LC组血清Copeptin(3.18±0.96 ng/ml vs 1.87±0.58 ng/ml)和PCT(2.87±0.92 ng/ml vs 1.61±0.53 ng/ml)表达水平增加(t=11.871,12.111,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opeptin和PCT表达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和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7~9.116,均P<0.05)。血清Copeptin和PCT表达水平及其他无创方法[肝脏硬度(LSM),AST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和纤维化-4(FIB-4)指数]区分CHB患者发生F0~F1期与F2~F3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889,0.790,0.765和0.672,而以上五项指标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962。Copeptin和PCT区分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及总有效率高于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酶、层黏连蛋白)。结论血清Copeptin和PCT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高表达,能够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和肽素 降钙素原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农村立 郭堑 +2 位作者 韦秋芳 黄金丽 彭雪寒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2期1784-1786,共3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47例肝衰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电解...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47例肝衰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电解质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清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肌酐、血尿素、C-反应蛋白和血氨水平明显下降,血清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及其国际化标准比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血浆置换是一种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下载PDF
DPMAS序贯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30
3
作者 农村立 郭堑 +2 位作者 韦秋芳 黄金丽 彭雪寒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DPMAS序贯PE治疗)和对照组(采用PE治疗)。随访12周,观察...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序贯血浆置换(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DPMAS序贯PE治疗)和对照组(采用PE治疗)。随访1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人工肝治疗次数、血浆用量和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次数、血浆用量、住院时间和生存率分别为(2.27±0.76)次vs.(2.96±1.05)次(t=0.139,P=0.004),(3 515.15±1 856.10)mLvs.(7 080.65±2 875.46)mL(t=2.479,P=0.000),(33.64±10.97)d vs.(43.45±11.30)d(t=0.029,P=0.001)和81.82%vs.80.64%(χ2=0.184,P=0.831)。存活患者中,观察组的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在2周、4周的随访观察中分别下降了49.84%和52.07%,较对照组的29.74%和46.08%更有优势。结论 DPMAS序贯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