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最佳介入治疗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罗程 苗林 +2 位作者 王红 梁文武 杨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230-22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静脉溶栓成功后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116例外院静脉溶栓成功后转入我院的STEMI患者,于溶栓后2~24 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溶栓...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静脉溶栓成功后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116例外院静脉溶栓成功后转入我院的STEMI患者,于溶栓后2~24 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溶栓至PCI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介入(2~5 h)组58例,晚期介入(5~24 h)组58例。比两组一般资料、术后3 d和术后30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室舒张末径(LVDd)、术后30 d及1年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再梗、出血、再发心肌缺血、新发心衰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中发病至介入时间早期介入组(7.16±2.32)h和晚期介入组(16.02±7.1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 d和30 d的LVEF,早期介入组均较晚期介入组显著升高[(49.59±6.34)%vs.(46.55±7.14)%,P=0.017;(52.63±5.19)%vs.(49.57±5.72)%,P=0.003];术后3 d和术后30 d的LVDd,早期介入组均较晚期介入组显著减小(48.41±6.88)mm vs.(51.82±5.40)mm,P=0.004;(47.59±5.01)mm vs.(52.06±5.95)mm,P=0.001;术后30 d早期介入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再梗、再发心肌缺血、脑卒中、新发心衰)总发生率(19%)显著低于晚期介入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STEMI患者静脉溶栓成功后2~5 h内行PCI有利于心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1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及其与抗ANT抗体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帆 王红 +1 位作者 谭保平 吴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3-455,461,共4页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急性期不同时点白细胞介素21(IL-21)的表达及其与抗腺嘌呤核苷酸转位子(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抗体的相关性,探究其在VM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急性期不同时点白细胞介素21(IL-21)的表达及其与抗腺嘌呤核苷酸转位子(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抗体的相关性,探究其在VM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模型,腹腔注射等量PBS的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在注射的第0、1、2、3、4和6周,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IL-21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双夹心抗体法(ELISA)检测血清IL-21蛋白及抗ANT抗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MC小鼠心肌组织中IL-21mRNA及血清中IL-21自1周开始高表达,2周时达峰值,并维持高表达至6周,各时点表达量均高于相应时点的对照组(P<0.05)。血清中抗ANT抗体在第1周时开始升高,2周时达峰值,维持高水平表达至第6周,除0周时点外,VMC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21与抗ANT抗体存在相关性(r=0.88,P<0.01)。结论:IL-21在VMC小鼠心肌组织及外周血中高表达,并与血清抗ANT抗体呈正相关,提示IL-21参与VMC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白细胞介素21 抗腺苷嘌呤核苷酸转位子抗体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补救治疗的时机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柳平 马粉娜 谢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补救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根据溶栓失败后行补救PCI的不同时机,将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溶栓失败后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行PCI治疗)和对照组42例(继续保守治疗,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补救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根据溶栓失败后行补救PCI的不同时机,将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溶栓失败后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行PCI治疗)和对照组42例(继续保守治疗,再次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后转诊至上级医院行PCI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含量及左心室功能,并观察治疗后1年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死亡、再梗死、难治性心肌缺血、消化道出血等。结果治疗后3 d,2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T(c Tn T)、心肌钙蛋白I(c Tn I)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1)。治疗后1周,2组左心室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溶栓失败后立即行PCI治疗有助于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酶 左心室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聿峰 赖沙毅 +2 位作者 王红 楚罗湘 潘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其诊断预测价值。方法共2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符合CHD诊断标准的200例为CHD组,余98例为对照组,通过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EAT,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 目的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其诊断预测价值。方法共2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符合CHD诊断标准的200例为CHD组,余98例为对照组,通过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EAT,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EAT差异。结果 CHD组EAT大于对照组[(5.44±1.50)mm比(4.52±1.31)mm,P<0.01];EAT与CHD呈正相关(OR=1.598);EAT诊断CH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67,诊断敏感度59%,特异度82%,诊断切点值为5.06 mm;女性为0.71,诊断敏感度58%,特异度72%,诊断切点值为4.88 mm。结论 EAT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EAT可以作为CHD预测评估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 冠心病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国产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帆 赖沙毅 王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STEMI)直接PCI术病人95例,A组(45例)PCI术中给予国产替罗非班10μg/kg的负荷量,然后以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18 ...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STEMI)直接PCI术病人95例,A组(45例)PCI术中给予国产替罗非班10μg/kg的负荷量,然后以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18 h,B组(50例)术中不予替罗非班,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肝素泵入,对比给药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率及室壁运动记分(WMSI),围术期出血倾向。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ST段完全回落率明显优于B组(P<0.05),随访1月时,两组患者WMSI、EF均有改善,但A组的WMSI较B组改善更多(P<0.05),A组治疗期间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微循环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柳平 吴玉付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具有症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完全随机分成芪参益气滴丸组和对照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口...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具有症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完全随机分成芪参益气滴丸组和对照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芪参益气滴丸,服药时间0.5a,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两组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半年检查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心率震荡(HRT)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行6min步行试验(6-MWT)。对比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上述参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及六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更优,TS阳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显著增加抗心衰疗效,并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预防猝死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窦性心律震荡
下载PDF
P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延迟时间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维芊 赖沙毅 +2 位作者 谢剑 楚罗湘 阮海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99-90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症状发作至采取不同再灌注治疗方式各个环节的时间延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我院急诊科救治的、发病时间≤12h、并行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431例,分别记录如下时间:...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症状发作至采取不同再灌注治疗方式各个环节的时间延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我院急诊科救治的、发病时间≤12h、并行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431例,分别记录如下时间:院前延迟、门—知情同意时间延迟、确定再灌注方案—溶栓开始/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发病—治疗开始时间以及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结果:431例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治疗各环节中位数时间记录如下:院前延迟、门—知情同意时间延迟、确定再灌注方案—溶栓开始/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发病—治疗开始时间依次为:静脉溶栓组(109.66±47.82)min、(25.43±5.25)min、(5.03±0.40)min、(132.09±12.47)min,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组(102.52±46.21)min、(36.25±10.29)min、(55.67±19.53)min、(186.37±20.55)min。患者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是入院后延迟的主要因素;能够完成院前心电图—知情谈话—电话启动导管室组的21例患者平均D-to-B时间为62min,明显短于其余PPCI组患者的94min。结论:院前延迟在发病—治疗开始时间中起主要作用,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较长,执行院前心电图—知情谈话—电话启动导管室,对于急性STEMI患者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再灌注 延迟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聿峰 楚罗湘 +2 位作者 谢剑 谭小强 潘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2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冠脉造影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SPSS 17.0软件进...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2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冠脉造影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266例按非冠心病(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分三组,分别为91例、79例、96例,比较三组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结果 心外膜脂肪组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Kendall&#39;8 r=0.132,P=0.004,Spearman&#39;s r=0.171,P=0.003);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3,v=2,P=0.001).结论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对照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 冠状动脉狭窄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柳平 韦柠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57-458,共2页
目的研究脉压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影响。方法收集50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脉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脉压<65mmHg患者相比,脉压≥65mmHg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 目的研究脉压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影响。方法收集501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脉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脉压<65mmHg患者相比,脉压≥65mmHg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脉压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用于指导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高血压 原发性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意外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6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玉付 李醒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6-1007,共2页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当两者合并时更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回顾分析16例风心二狭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体会,以减少漏误诊。1临...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当两者合并时更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本文回顾分析16例风心二狭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体会,以减少漏误诊。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06年5月确诊风心二狭合并甲亢病例,女12例,男4例,年龄38~60岁,平均(47.5±6.6)岁。病程为1个月~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诊治分析 甲亢患者 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娟 谢剑 +2 位作者 吕桂芬 王红 赖沙毅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4期778-779,共2页
目的 :研究本院 10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91年至 2 0 0 0年间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收治的 2 2 3例 AMI患者分成 1991年至 1995年 (A组 )和 1996年至 2 0 0 0年 (B组 )两组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 :研究本院 10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91年至 2 0 0 0年间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收治的 2 2 3例 AMI患者分成 1991年至 1995年 (A组 )和 1996年至 2 0 0 0年 (B组 )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病死率由 2 4. 76 %下降到 12 . 71% (P <0 . 0 5 ) ;静脉溶栓率从 19. 0 4%上升至 6 0 . 0 2 % (P <0 .0 1) ,溶栓再通率由 30 . 5 0 %升高至 5 7. 0 5 % (P <0 . 0 1) ;急性左心衰发生率由 2 4. 76 %降至 19. 49% (P <0 . 0 1) ,VF/VT发生率由 19. 0 4升高至 35 . 0 9% (P <0 . 0 1) ;AMI发病前的既往疾病中高血压由 2 8. 5 7%上升至 41. 5 3% (P <0.0 1) ,高脂血症由 15 .2 4%升至 2 5 .42 % (P <0 .0 1) ,糖尿病 (DM)由 3.81%升至 12 .71% (P <0 .0 1)。结论 :10年间对 AMI病人开展早期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 ,使 AMI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 ,但近 5年 AMI发病前既往疾病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 病死率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对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月华 伍海芬 何立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3-84,共2页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电极移位是心脏起搏器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于手术后1~2天内发生。传统的护理方法是让病人术后绝对卧床7天,病人卧床期间会出现腹胀,便秘,食欲减退、尿潴留、肩背肌僵硬、肺部感染、血栓形成或拴塞等症状...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电极移位是心脏起搏器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于手术后1~2天内发生。传统的护理方法是让病人术后绝对卧床7天,病人卧床期间会出现腹胀,便秘,食欲减退、尿潴留、肩背肌僵硬、肺部感染、血栓形成或拴塞等症状,因此对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探讨,采取固定病人术侧肩肘关节的方法,术后4 h取半卧位,12 h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后90例无1例发生电极移位,其他并发症状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4天,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早期康复护理
下载PDF
冠脉介入和溶栓前后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聿峰 叶涛 谭小强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40-140,共1页
QT离散度(QTd)增加被认为是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预测指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6h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再通后均可缩短QTd,但两者对QT离散度影响有何差别,目前未见有关报道。
关键词 冠脉介入 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高龄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谭保平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高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介入治疗的特点。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高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40例,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糖尿病组以多支病变、...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高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介入治疗的特点。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高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40例,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糖尿病组以多支病变、C型病变、弥漫性病变为主,而非糖尿病组以单支病变、B型病变。两组患者在病变支数和病交类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介入治疗显示,糖尿病组患者需要支架后扩张、支架重叠、平均病交长度、术前参考血管直径、每个病变支架长度、平均每台手术时间、术中无复流现象,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大,程度重,介入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柳平 马粉娜 谢剑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D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并与静脉溶栓临床效果及预后比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 h内溶栓为A组,3~6 h溶栓为B组,〉6~12 h溶栓为C组,未溶栓及早期... 目的:观察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D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并与静脉溶栓临床效果及预后比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 h内溶栓为A组,3~6 h溶栓为B组,〉6~12 h溶栓为C组,未溶栓及早期PCI治疗且于7~10 d行DPCI者为D组,每组30例。比较4组患者的疗效及6个月后心脏不良事件。结果:A组、B组、D组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C组,A组、B组、D组的出血率和反复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延迟PCI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溶栓组,尤其与溶栓时机较晚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CI同样使失去溶栓时机或不能早期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经皮延迟冠脉介入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并发抑郁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柳平 韦柠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260例UAP患者行PCI术后填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按评分分为两组:非抑郁组、抑郁组,随访半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UAP患者PCI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抑郁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260例UAP患者行PCI术后填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按评分分为两组:非抑郁组、抑郁组,随访半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UAP患者PCI术后并发抑郁发生率为30%,抑郁组心血管事件(UAP,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动过速,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50.38±10.12)%∶(58.13±12.28)%],6min步行距离[(213±5.60)m∶(280±10.32)m]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均<0.05)。结论:抑郁影响PCI术后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抑郁症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68例永久起搏器动态心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靖 兰海照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5期389-389,共1页
目的 为了解永久起搏器工作状态和发现各种可能的心律失常。方法 记录和分析 68例起搏器动态心电图(DCG)。结果 ① 94%的起搏器功能良好 ,但存在T波误感知、肌电干扰误感知及室性融合搏动和伪室性融合波等心电现象 ;②5 2 %存在起搏... 目的 为了解永久起搏器工作状态和发现各种可能的心律失常。方法 记录和分析 68例起搏器动态心电图(DCG)。结果 ① 94%的起搏器功能良好 ,但存在T波误感知、肌电干扰误感知及室性融合搏动和伪室性融合波等心电现象 ;②5 2 %存在起搏器引起或作为媒介的各种心律失常 ,部分患者出现室房传导及起搏器介入心动过速者等起搏器综合征 ;③ 47%检出与起搏无关的自身心律失常。结论 植入永久型起搏器的患者 ,定期的DCG检测 ,可系统的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及各种心律失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检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兰海照 赖沙毅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同时对89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Holter检出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快速室性心...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同时对89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Holter检出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严重程度有关,以心功能D级患者发生率高。同时在冠心病心衰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结论: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只有连续动态心电图观察才能反映心律失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急诊介入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谭保平 《内科》 2011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30例)和静脉组(30例),介入组采用对梗死相关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治疗,静脉组按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30例)和静脉组(30例),介入组采用对梗死相关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治疗,静脉组按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溶栓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ST回落情况、再通率、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介入组与静脉组比较,ST回落明显迅速,病死率、再通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均明显优于静脉组。结论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A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静脉溶栓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华珍 谢剑 +1 位作者 吴玉付 陈聿峰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6期761-763,766,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8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单纯药物治疗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观...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8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单纯药物治疗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心肌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YHA分级提高Ⅰ-Ⅱ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射血分数提高(P〈0.05)。治疗组心肌灌注显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移植 终末期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