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后方复合体对腰椎爆裂骨折术后稳定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健 彭小忠 +1 位作者 杨智贤 武振国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术式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椎板开窗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术)和对照组(椎板切开减压术)各40例。观察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5~54岁...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术式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椎板开窗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术)和对照组(椎板切开减压术)各40例。观察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为(31.5±5.1)岁。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为(35.5±2.1)岁。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比较,ODI评分、椎体高度比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椎管内占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生活质量得分各维度显示,除疼痛评分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观察组在术前、术后的神经系统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患者脊髓损伤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椎板开窗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术比传统方法有更强的脊柱稳定性,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手术方法对患者损伤小、植入骨量少、手术出血少、神经功能恢复好、经济费用少,尤其对于无明显脊神经损伤或损伤较轻微患者,是一种值得继续探讨与推广的新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开窗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术式 腰椎爆裂性骨折 稳定性
下载PDF
O型臂导航辅助经皮内镜下Key-hole术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潘才成 覃梁圣 +3 位作者 黄珩 贺庆 肖侃侃 卓祥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3-529,共7页
目的:评价O型臂导航辅助经皮内镜下Key-hole术式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O型臂导航辅助经皮内镜下Key-hole术式治疗的单节段CSR患... 目的:评价O型臂导航辅助经皮内镜下Key-hole术式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O型臂导航辅助经皮内镜下Key-hole术式治疗的单节段CSR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4.05±10.67岁(32~71岁);C5/6节段8例,C6/7节段13例,C7/T1节段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疼痛和功能评定,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进行X线片、CT及MRI检查,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下颈椎曲度(cervical spinal angle,CSA)及侧块关节平面切除率(facet resection rate,FRR)。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36.85±5.83个月(25~44个月)。手术时间为120.32±33.92mins(76~209mins),术中出血量为14.86±12.67ml(2~50ml),术后住院时间为4.05±1.70d(2~9d)。手术并发症3例,其中1例术中C7神经根损伤致右肱三头肌肌力明显下降至2级,末次随访时肌力恢复至5级;1例术中发生椎动脉钳夹损伤出血,即刻使用凝胶海绵填塞止血,术后影像学显示无血肿形成,未诉特殊不适;1例术后出现轻度神经放射痛,经药物治疗后改善。与术前相比,术后3d、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及NDI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分优1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5.5%。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DH分别为4.40±0.97mm、4.31±0.92mm及4.26±1.01mm,CSA分别为5.70°±16.94°、8.43°±15.59°及11.44°±13.80°,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DH及CSA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RR为(27.12±16.62)%。结论:O型臂导航辅助经皮内镜下Key-hole术式治疗CSR安全有效,具有工作套管精准置入,降低手术损伤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O型臂导航 脊柱内镜 Key-hole术式
原文传递
改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覃梁圣 黄珩 +4 位作者 潘才成 陈媛媛 肖侃侃 贺庆 卓祥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43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5月我院对12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 目的:探讨改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5月我院对12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PEID治疗,其中男65例,女58例;年龄16-83岁(44.43±12.67岁).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5.96±21.87min,术中出血量为5.93±3.15ml.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6.5%.复发3例,复发率为2.4%.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16.49±7.30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5.29±1.71、2.89±0.75和0.59±0.72(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DI分别为(61.14±13.93)%、(7.47±10.46)%,末次随访ODI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100例,良2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7.6%(120/123).结论: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能够保留黄韧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良椎板间隙入路 黄韧带 微创
原文传递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脊柱畸形围术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韦涵渝 彭小忠 +1 位作者 武振国 杨智贤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74-75,共2页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脊柱畸形的围术期并发症。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的146例脊柱畸形患者,其中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者30例,分析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6~30个月随...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脊柱畸形的围术期并发症。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的146例脊柱畸形患者,其中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者30例,分析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6~30个月随访,并发症为:椎弓根螺钉置入椎管、截骨端合拢压迫或牵拉神经、截骨处残留骨块压迫神经、急性脊髓损伤、感染、断钉及脱帽、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交界性后突、切口延迟愈合、螺钉切割、局部呼吸异常、皮下血肿、硬脊膜损伤。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脊柱畸形具有明显效果,但往往伴有神经损伤、出血、硬膜损伤、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脊柱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