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心脏造影观测缓慢性窦性心律失常患者右心耳放射解剖学指标
1
作者 李伟君 赵春丽 +4 位作者 邓金龙 韦有永 吴东峰 官晓晖 吴隐雄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 基于CT心脏造影对缓慢性窦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右心耳放射解剖学指标进行观测。方法招募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的缓慢性窦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临床无典型心血管疾病症... 目的 基于CT心脏造影对缓慢性窦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右心耳放射解剖学指标进行观测。方法招募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的缓慢性窦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临床无典型心血管疾病症状体检者20例以及因其他系统疾病需行心脏CT筛查排除心脏风险的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46例),其心电图无任何异常,心脏超声无明显结构和功能改变。两组均行128排CT心脏造影检查,应用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 Workstation软件测量右心耳的轴位角、矢状位角、冠状位距离、斜上下径、左右径、周长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右心耳轴位角为0.40~11.91(6.56±3.17)°,矢状位角为40.03~60.58(50.37±5.21)°,冠状位距离为4.75~8.89(6.96±1.08)cm,斜上下径为2.61~5.07(3.84±0.68)cm,左右径为1.87~4.18(3.01±0.59)cm,周长为10.31~14.27(12.38±0.92)cm。病例组右心耳的轴位角大于对照组,矢状位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右心耳放射解剖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中,病例组右心耳的轴位角大于对照组,矢状位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中,病例组右心耳的轴位角大于对照组,矢状位角、斜上下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岁者中,病例组右心耳的轴位角大于对照组,矢状位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岁者中,病例组右心耳的矢状位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T心脏造影可较为客观地对右心耳解剖学形态进行观测,对临床起搏器植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耳 CT心脏造影 起搏器植入 放射解剖学指标
下载PDF
我院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资源共享的实现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千里 陈俊 《中国医疗设备》 2010年第7期41-43,共3页
本文以我院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资源系统的构建分布及其应用为例,介绍应用DICOM标准模式,实现局域网内医学影像设备资源共享的方法。医学影像设备资源系统的应用简化了工作流程,充分利用了资源,取得了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极佳效果。
关键词 医学影像设备 局域网 DICOM3.O 放射科管理 资源共享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定量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早期左心房功能异常
3
作者 汤茜 黄涛 +1 位作者 谭盈盈 杨映霞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早期左心房功能障碍进行定量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12月80例本院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心脏磁共振基本参数、左心房功能参数。...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早期左心房功能障碍进行定量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12月80例本院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心脏磁共振基本参数、左心房功能参数。根据室壁厚度是否大于等于15 mm将患者分为临床组、亚临床组。对三组的临床和心脏磁共振参数进行系统性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组和亚临床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存储功能及导管功能的射血分数均明显减小(P<0.01)[总射血分数:(46.5±13.2)%和(48.4±12.9)%比(58.4±10.7)%,被动射血分数:(20.4±10.0)%和(21.7±9.4)%比(31.0±9.9)%]、应变[总应变:(31.0±11.5)%和(33.8±14.3)%比(41.7±11.5)%,被动应变:(15.3±8.3)%和(16.1±8.2)%比(22.3±8.0)%]及应变率[正向峰值应变率:(1.3±0.5)s-1和(1.4±0.7)s-1比(1.8±0.8)s-1,早期负向峰值应变率:(-0.8±0.6)s-1和(-1.0±1.2)s-1比(-1.4±0.9)s-1],但临床组与亚临床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组助力泵功能中的晚期负向峰值应变率较对照组及亚临床组减小(P<0.01)。相关分析显示左心房储血功能、导管功能与左心室心脏指数、最大室壁厚度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左心房存储及导管功能障碍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早期已存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在早期心房功能评估中展现出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磁共振 特征追踪技术 左心房应变
下载PDF
肥胖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性的脑MRI研究进展
4
作者 蒋春荣 梁玲艳 +2 位作者 刘思球 雷淼 邓德茂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4,186,共6页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也是全球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认知功能的六大关键领域包括复杂注意力、执行功能、学习与记忆、语言、感知运动控制以及社会认知。认知功能下降是一个常见且令人恐惧的问题,其诱因很多,国内外研究表明肥胖可...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也是全球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认知功能的六大关键领域包括复杂注意力、执行功能、学习与记忆、语言、感知运动控制以及社会认知。认知功能下降是一个常见且令人恐惧的问题,其诱因很多,国内外研究表明肥胖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涉及奖赏和动机、感觉运动、学习记忆以及认知控制等多个方面。肥胖可引起脑的结构、功能等改变,进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MRI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本综述分析了肥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概述其潜在机制;讨论并总结了肥胖引起认知功能下降的脑MRI特点,从脑结构、功能、代谢、血流灌注等方面揭示了其相关性,为今后预防和治疗肥胖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认知功能 磁共振成像 脑结构 脑功能
下载PDF
社区医疗放射检查设备的合理配置
5
作者 钟易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6期181-181,共1页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放射检查设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国家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立足调整现有资源。今年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我国的部分一、二级公立医院将被改造成为社区医疗机构,为城市社区居民和进城农民...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放射检查设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国家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立足调整现有资源。今年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我国的部分一、二级公立医院将被改造成为社区医疗机构,为城市社区居民和进城农民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现有的一、二级公立医院中,大部分放射科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X线屏一片检查设备。这些机器由于使用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 检查设备 放射科 合理配置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医疗机构 基本医疗服务
下载PDF
基于两种Dixon技术的乳腺磁共振T2WI序列图像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平平 陈燕清 +3 位作者 黄涛 官晓晖 陆虹宇 邓德茂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MRI T2WI序列中双回波快速水脂分离(Fast Dixon)技术与传统两点法水脂分离(Dixon)技术图像质量,探讨两种Dixon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同时行Fast Dixon... 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MRI T2WI序列中双回波快速水脂分离(Fast Dixon)技术与传统两点法水脂分离(Dixon)技术图像质量,探讨两种Dixon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同时行Fast Dixon(Fast Dixon组)与两点Dixon(两点Dixon组)两种脂肪抑制T2WI序列的41例乳腺MRI检查女性患者病例。综合分析两组图像的质量(包括总体图像质量、脂肪抑制质量、纤维腺体组织与实性病灶的清晰度及在腋窝、胸壁、皮肤区域的运动伪影大小);计算病灶、腋窝、胸肌、正常实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及病灶实质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采用Kendall’s W系数评估观察者间主观评分数据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观察者间图像质量客观定量评价参数的一致性。计数资料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主观评价:两名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或极好(Kendall’s W=0.773~0.928,P<0.001);两种Dixon技术均可获得均匀一致的脂肪抑制图像质量(P>0.05);Fast Dixon组在腋窝、胸壁、皮肤区域运动伪影更小,总体图像质量较两点Dixon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纤维腺体组织及病灶的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两名观察者观测值计算所得SNR和CNR具有极好的一致性(ICC=0.897~0.936,P<0.001);Fast Dixon组在病灶、正常实质、胸肌及腋窝的SNR优于两点Dixon组(P<0.05);两组病灶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两点Dixon技术相比,Fast Dixon技术既可获得均匀一致的脂肪抑制图像,同时运动伪影较少,显著改善乳腺周围区域的图像质量,提升乳腺MRI T2WI序列总体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相关疾病 脂肪抑制 运动伪影 图像质量 水脂分离技术 T2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内听道重复畸形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春梅 陆思萌 +3 位作者 余水莲 雷淼 李永新 杨本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分析内听道重复畸形(duplic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DIAC)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畸形的认识,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术前依据。方法回顾性观察20例(24耳)DIAC患者内耳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资料,测量并分析病变... 目的分析内听道重复畸形(duplic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DIAC)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畸形的认识,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术前依据。方法回顾性观察20例(24耳)DIAC患者内耳多层螺旋CT(MSCT)及MRI资料,测量并分析病变组与对照组内听道及蜗神经孔宽度。结果DIAC均为内听道狭窄及合并其他颞骨畸形。MSCT示21耳、MRI水成像示16耳内听道由骨性分隔成双管。MRI水成像示前庭蜗神经纤细。病变、对照组内听道宽度及蜗神经孔宽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6例(8耳)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DIAC均显示内听道狭窄,MSCT所示骨性分隔为其特征性征象,MRI水成像示前庭蜗神经发育不良,联合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可为本病诊断和人工听觉植入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内听道 内听道重复畸形
下载PDF
心脏延迟增强MRI不同TI值对心肌梗死诊断效能的影响
8
作者 陆虹宇 杨映霞 +3 位作者 黄涛 蒋平平 崔盟 林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通过与TI值为300 ms的常规相位敏感反转恢复(PSIR)序列进行比较,探讨调整TI值为左室血池过零时PSIR序列心脏延迟增强MRI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方法:将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 目的:通过与TI值为300 ms的常规相位敏感反转恢复(PSIR)序列进行比较,探讨调整TI值为左室血池过零时PSIR序列心脏延迟增强MRI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方法:将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静脉注射Gd-DTPA后10 min分别采用300 ms和血液过零时的TI值行PSIR序列延迟增强(LGE)扫描,扫描平面包括两腔心、四腔心及通过病变区的短轴位。测量并比较2种TI值LGE图像上正常心肌、心肌疤痕与心腔内血液的SNR、CNR和信号强度(SI)的差异及心肌梗死范围的差异。结果:调整TI后LGE图像上心肌疤痕区域与左心室血池的CNR[24.58(16.80,48.51)vs.11.83(5.04,22.73),Z=-6.87,P<0.05]更高,并能显示更大的梗死面积[4.20(2.10,7.55)mm^(2) vs.3.45(1.40,6.15)mm^(2),Z=-6.65,P<0.05],且有更高的疤痕-血池信号强度差[366.80(258.75,432.60)vs.175.90(73.30,259.35),Z=-8.13,P<0.05],更低的正常心肌-血池信号强度差[284.70(196.05,405.20)vs.511.20(394.55,636.70),Z=-8.07,P<0.01]。结论:调整TI后的PSIR序列心脏延迟增强扫描可以有效抑制心腔内血池信号,提高心肌疤痕与血池的对比,而且心内膜下和乳头肌的强化更明显而显示更清晰,从而可提高对梗死区域内心肌活性的检测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 磁共振成像 延迟强化 反转时间
下载PDF
肺腺癌气腔播散影像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林苗苗 李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77-179,共3页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气腔播散(STAS)是肺癌的一种新型的播散方式。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实性成分越多,直径越大意味着出现STAS机率越大。本文拟从STAS发生机制、病理诊断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肺癌 气腔播散 放射学 诊断
下载PDF
艾灸治疗中枢调节机制的fMRI研究进展
10
作者 韦懿宸 梁玲艳 +4 位作者 黎晓程 张清萍 段高雄 刘颖 邓德茂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38-740,751,共4页
艾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且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有待明确。fMRI作为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已应用于艾灸治疗中枢调节机制的研究,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数量有限。就艾灸治疗中枢调节机制的fMRI研究... 艾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且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有待明确。fMRI作为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已应用于艾灸治疗中枢调节机制的研究,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数量有限。就艾灸治疗中枢调节机制的fMRI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功能磁共振成像 综述
下载PDF
改变体位联合CT靶扫描对特殊部位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观察
11
作者 黄夏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改变体位联合CT靶扫描对特殊部位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检查采取的不同体位分为生理通气体位组与常规仰卧位组,各30例。常规仰卧位组... 目的:分析改变体位联合CT靶扫描对特殊部位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检查采取的不同体位分为生理通气体位组与常规仰卧位组,各30例。常规仰卧位组采用常规体位CT靶扫描,生理通气体位组采用改变体位联合CT靶扫描。对比两组量化参数(结节密度、肺密度、肌肉密度)、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及诊断满意度。结果:生理通气体位组结节密度、肺密度均高于常规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通气体位组肺野充气膨胀程度、运动伪影严重程度、坠积效应评分均高于常规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通气体位组背景噪声低于常规仰卧位组,肺野信噪比、肺野对比噪声高于常规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通气体位组患者对图像质量、诊断效率、诊断准确度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通气体位联合CT靶扫描应用于特殊部位肺结节检查中,可减轻对结节密度的影响,能提高扫描图像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体位 CT靶扫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2
作者 林家威 徐胜 +6 位作者 黄顺荣 钟晓刚 周小燕 麦威 秦千子 冯泽荣 吴东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84-1587,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利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出胃周围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淋巴结短径、淋巴结CT值、淋巴结短长径比值、门静脉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利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出胃周围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淋巴结短径、淋巴结CT值、淋巴结短长径比值、门静脉期与平扫期CT值之差等参数分析确定对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价值的指标。结果:淋巴结门脉期CT值≥65 Hu、淋巴结短径≥6mm、淋巴结短长径比≥0.6、淋巴结门静脉期与平扫期CT值差≥35 Hu,以上4项中有两项符合要求判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50%,有三项符合要求判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75%。结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综合应用淋巴结的各项指标参数,可以对胃癌胃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作出比较可靠的判断,为术前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胃癌 淋巴结
下载PDF
肺栓塞患者治疗后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变化与血栓近期溶解的关系 被引量:18
13
作者 冯宗莲 秦志强 +7 位作者 许承琼 覃少佳 梁世廉 陈桂荣 刘航 王毅 周怀海 梁秋妹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治疗后14d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规律及与血栓近期溶解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4家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PE患者,入院后进行溶... 目的探讨肺栓塞(PE)患者治疗后14d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规律及与血栓近期溶解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4家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PE患者,入院后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于治疗前24h内和治疗后14d行CT肺动脉造影(CTPA),以Mastora评分计算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评估血栓负荷。治疗前及治疗后1、2、3、5、7和14d测定血浆Fib、D-二聚体和FDP水平,分析其变化规律及与PAO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2例PE患者。PE患者Fib于治疗3d达峰值(g/L:4.24±1.45比3.83±1.56),随后逐渐下降,与二次方曲线模型拟合度最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5);D-二聚体和FDP治疗后持续下降,治疗后14d达最低[D-二聚体(mg/L):1.58±1.38比8.84±6.35,FDP(mg/L):4.23±3.63比23.41±16.54],与三次方曲线模型拟合度最高(F值分别为32.190和34.326,均P=0.000)。治疗前和治疗后14dPAOI变化量[(18.77±14.22)%]与Fib变化量[(1.20±0.93)g/L]无相关性(r值为-0.194,P=0.219),与D-二聚体变化量[(7.29±7.10)mg/L]和FDP变化量[(19.29±18.67)mg/L]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6和0.460,P分别为0.020和0.002)。结论PE治疗后D-二聚体和FDP水平持续下降提示血栓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阻塞指数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超声、磁共振联合评价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病变 被引量:12
14
作者 钟维章 马隆佰 +4 位作者 李吕力 王小燕 李晓峰 陈渊 梁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5-407,共3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流成像(MRA)对急性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流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NASCET法计算狭窄率。结...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流成像(MRA)对急性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流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NASCET法计算狭窄率。结果以DSA诊断为金标准,32例128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88.33%,特异性94.59%,准确性89.84%,Kappa=0.65;MRA诊断的敏感性62.96%,特异性100%,准确性84.38%,Kappa=0.59;超声联合MRA诊断的敏感性为90.74%,特异性94.59%,准确性92.97%,Kappa=0.84。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MRA,适用于人群初选检查。超声联合MRA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但不能完全取代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比较影像学
下载PDF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252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纯刚 邓洪强 +3 位作者 吴东波 潘云 郑超 吴鸿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59-360,共2页
目的:总结空气灌肠整复术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我们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肠套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小儿肠套叠252例,其中经空气灌肠证实246例为... 目的:总结空气灌肠整复术在小儿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我们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肠套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小儿肠套叠252例,其中经空气灌肠证实246例为肠套叠,6例未见明显套头,整复成功231例(93.9%),整复过程中出现肠穿孔1例(0.4%),呕吐39例(15.48%),反流误吸1例(0.4%),15例(6.1%)整复失败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成功率高,相对安全,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灌肠过程中应注意防范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空气 灌肠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和高千伏胸部数字X线在肺癌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黄江华 雍大德 李传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比较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高千伏胸部数字x线(DR)技术对肺癌筛选的效果。方法肺癌高危患者180例,同时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高千伏胸部DR技术进行肺癌筛选,比较两种方法对肺部结节的检出情况和对肺癌的筛选结果。结果低剂量螺旋C... 目的比较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高千伏胸部数字x线(DR)技术对肺癌筛选的效果。方法肺癌高危患者180例,同时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高千伏胸部DR技术进行肺癌筛选,比较两种方法对肺部结节的检出情况和对肺癌的筛选结果。结果低剂量螺旋CT对≤5mm肺部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千伏胸部DR(P〈0.05),两种方法对于6~10、11~20、〉20mm肺部结节检出率相似(P〉0.05);低剂量螺旋CT的肺部结节总检出率为17.22%(31/180),明显高于高千伏胸部DR的6.67%(12/180)(P〈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肺癌检出率为16.67%(30/180),明显高于高千伏胸部DR的6.11%(11/180)(P〈0.05);在部分病例中高千伏胸部DR未见左肺小结节,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清晰显示左肺舌段近心脏左后方存在分叶状结节。结论在临床肺癌筛选中,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肺部结节检出率和肺癌检出率较高千伏胸部DR技术更高,且图像更清晰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低剂量 螺旋CT 高千伏胸部数字X线 诊断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外周性病变78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郭永忠 秦志强 +3 位作者 吕劲 龙胜泽 王毅 王作泉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外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78例肺部外周性病变患者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统计其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8例均获取足够合格的组织标本,穿刺...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外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78例肺部外周性病变患者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统计其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8例均获取足够合格的组织标本,穿刺成功率100%;72例经穿刺得以确诊,总确诊率92.3%(72/78),其中恶性病变52例,50例为穿刺证实;良性病变26例,其中穿刺证实22例。未能确诊的6例,其中3例经手术后证实恶性病变2例、结核1例,另3例经试验性治疗后诊断为良性病变。并发症3例均为气胸。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肺部病变诊断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并发症少、诊断准确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图像模拟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官晓晖 李传 黄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035-2038,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功能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FFRCT检查的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分析FFRCT对功能型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结果本组110例共有病变血管209支,FFRCT≤0.8的血管73...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功能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FFRCT检查的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分析FFRCT对功能型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结果本组110例共有病变血管209支,FFRCT≤0.8的血管73支(34.93%),血管狭窄<50%的病变血管27支(12.92%)。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血管狭窄≥50%的病变血管169支(80.86%),FFRCT≤0.8的血管66支(31.58%),血管狭窄<50%的病变血管40支(19.14%)。FFRCT诊断患者水平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5%、96.15%、93.10%、92.59%及96.43%;FFRCT诊断血管水平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分别为91.87%、83.56%、96.32%、92.42%以及91.61%。在患者水平中FFRCT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13;在血管方面FFRCT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的ROC曲线AUC=0.788。结论冠状动脉CTA图像模拟的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功能性心肌缺血
下载PDF
寰前节间动脉CTA影像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一朴 马隆佰 +1 位作者 余水莲 黄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寰前节间动脉(PIA)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头颈CTA诊断为PI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PIA患者中Ⅰ型6例,4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Ⅱ型4例,2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1例为双侧... 目的:探讨寰前节间动脉(PIA)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头颈CTA诊断为PI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PIA患者中Ⅰ型6例,4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Ⅱ型4例,2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左侧,1例为双侧。6例PIA伴单侧椎动脉发育不良,2例PIA伴同侧椎动脉缺如,1例Ⅰ型PIA伴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例Ⅱ型PIA伴双侧颈内动脉缺如。结论:CTA能快速清楚地显示PIA走行及其合并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畸形情况,能准确评价PIA血管变异特点,为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血管 寰前节间动脉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 基底动脉
下载PDF
基础病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岭 李吕力 +1 位作者 马龙佰 李瑶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基础疾病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594例ACI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资料,对其发生产生影响的基础疾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其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基础疾病中... 目的探讨基础疾病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594例ACI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资料,对其发生产生影响的基础疾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其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基础疾病中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肺部疾病与肾脏疾病是ACI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较准确分析出ACI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急性脑梗死 基础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