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诱导氧化应激反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周颖 陈忠伟 +14 位作者 段群棚 程珂 林昌华 许艺兰 张胜斌 覃国喜 许心婷 杨讯业 秦毅斌 赵硕 全琛宇 陈婷婷 徐悦 何颖 卢冰霞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为了明确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是否会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并初步揭示相关机制,试验分别用5×10^(6),1×10^(7),2×10^(7),5×10^(7)CCU/mL Mhp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 为了明确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是否会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并初步揭示相关机制,试验分别用5×10^(6),1×10^(7),2×10^(7),5×10^(7)CCU/mL Mhp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以未感染Mhp的细胞为对照,并分别于第6,12,18,24,36小时收集细胞,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还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根据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选择氧化应激水平最明显的感染浓度和时间点,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氧化应激通路相关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oxidoreductase-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上述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比较,4个浓度的Mhp感染细胞中ROS水平在第6,12,18,24,36小时均显著升高(P<0.05);5×10^(6)CCU/mL Mhp感染细胞的NO浓度仅在第24小时显著升高(P<0.05),1×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的NO浓度在第6,12,18小时显著升高(P<0.05),2×10^(7)CCU/mL和5×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的NO浓度在第6,12,18,24小时显著升高(P<0.05);5×10~(6)CCU/mL Mhp感染细胞的MDA含量仅在第36小时显著升高(P<0.05),1×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的MDA含量在第24,36小时显著升高(P<0.05),2×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的MDA含量在第6,12,18,36小时显著升高(P<0.05),5×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的MDA含量在第6,18,24小时显著升高(P<0.05);5×10^(6)CCU/mL Mhp感染细胞的iNOS活性在第6,12,24,36小时显著升高(P<0.05),1×10^(7)CCU/mL Mhp感染细胞iNOS活性在第6,12,18,24,36小时均显著升高,2×10^(7),5×10^(7)CCU/mL Mhp感染细胞iNOS活性在第12,18,24,36小时显著升高(P<0.05);4个浓度Mhp感染细胞的T-SOD活性在第6,12,24,36小时均差异不显著(P>0.05);2×10^(7)CCU/mL Mhp感染细胞第18小时Nrf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Keap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NQO1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HO-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说明Mhp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后可能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活性氧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血红素加氧酶-1
原文传递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2D7的制备与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宁 赵平 +12 位作者 刘思雨 赵硕 陈忠伟 何颖 欧阳康 卢冰霞 蒋家霞 郭旋 林昌华 赵武 黄伟坚 秦毅斌 赵凌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为获得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N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扩增PDCoV-N基因,构建表达质粒,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后... 为获得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N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扩增PDCoV-N基因,构建表达质粒,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后获得PDCoV-N重组蛋白,将其进行纯化后再免疫小鼠,制备针对PDCoV-N蛋白的mAb,并进行了抗体的效价测定、免疫荧光(IFA)、Western blot、亚类的鉴定、mAb特异性的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ColdⅡ-PDCoV-N重组原核表达质粒,SDS-PAGE显示重组N蛋白成功表达,分子质量约为38 kDa;经小鼠免疫、细胞融合、亚克隆筛选获得1株分泌PDCoV-N蛋白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的腹水经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的效价为2.048×10^(6)。IFA、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该mAb可以与PDCoV-N蛋白及全病毒特异性结合,亚类鉴定其亚型为IgG1,轻链为κ链。该mAb只与PDCoV反应,而与其他猪肠道病毒无交叉反应,表明本研究制备的mAb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成功制备了PDCoV-N蛋白的mAb,为进一步研究PDCoV的生物学特性和诊断试剂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N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3
作者 卢冰霞 肖婷 +11 位作者 段群棚 梁龙华 覃国喜 秦毅斌 蒋家霞 许艺兰 林昌华 张胜斌 许心婷 周英宁 陈忠伟 何颖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18,共7页
为了评估5种市售的猪支原体肺炎(MPS)灭活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试验将规模猪场300头3日龄体重接近的仔猪随机分为5个免疫接种疫苗组[以猪肺炎支原体(Mhp)J株为疫苗株的猪支原体肺炎灭活苗A组,以P-5722-3株为疫苗株的猪支原体肺炎灭活苗B... 为了评估5种市售的猪支原体肺炎(MPS)灭活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试验将规模猪场300头3日龄体重接近的仔猪随机分为5个免疫接种疫苗组[以猪肺炎支原体(Mhp)J株为疫苗株的猪支原体肺炎灭活苗A组,以P-5722-3株为疫苗株的猪支原体肺炎灭活苗B组,以P-5722-3株为疫苗株的猪支原体肺炎灭活苗C组,以SY株为疫苗株的猪支原体肺炎灭活苗D组,以NJ株为疫苗株的猪支原体肺炎灭活苗E组]和1个对照组,所有猪只于3,30,90,120,150日龄采血,175日龄解剖观察测定肺脏病变情况并进行Mhp抗原检测;测定猪群的体重、平均日增重、Mhp血清抗体水平、肺脏病变评分和肺组织Mhp阳性率,评价5种MPS灭活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各疫苗组出栏重和平均日增重均较对照组有提高,其中3~27日龄仔猪阶段,D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疫苗组较对照组肺脏病变程度减轻,降低幅度为8.3%~38.8%,其中D组降低幅度最大。各疫苗组之间Mhp阳性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A、C、D组猪只Mhp阳性感染率低于对照组,D组最低(为68.0%);3日龄开始,各组试验猪Mhp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至120日龄时降至最低。150日龄时,除D组Mhp抗体阳性率为0外,其他各组均出现Mhp抗体转阳的情况。说明5种疫苗对防止猪群感染Mhp或减轻症状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D组MPS灭活苗(SY株)免疫效果更好,能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减轻肺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 猪肺炎支原体 灭活疫苗 生长性能 肺脏评分
原文传递
H9亚型禽流感病毒M1蛋白原核表达及免疫效果初步研究
4
作者 李小凤 谢芝勋 +11 位作者 阮志华 李孟 李丹 张民秀 谢志勤 罗思思 韦悠 谢丽基 曾婷婷 张艳芳 黄娇玲 王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旨在原核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M1蛋白,初步探究其免疫效果,为研制AIV疫苗奠定基础。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ET-32a-M1,诱导表达,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情况,将重组蛋白免疫接种小鼠,通过测定血清中IgG抗体效价,脾细胞培养上清多细胞... 旨在原核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M1蛋白,初步探究其免疫效果,为研制AIV疫苗奠定基础。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ET-32a-M1,诱导表达,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情况,将重组蛋白免疫接种小鼠,通过测定血清中IgG抗体效价,脾细胞培养上清多细胞因子分泌情况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M1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存在,Western blot结果可见特异性条带。免疫接种小鼠后,血清产生IgG抗体,抗体效价为1∶30000。小鼠脾细胞上清液IL-2、IL-4、IL-6与对照组相比较,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抑制IL-1β、IL-5、IL-13、IL-12p70、IL-18、GM-CMF、IFN-γ、TNF-α分泌。结果表明,M1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禽流感疫苗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M1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效果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TaqMan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颖 赵硕 +10 位作者 覃国喜 梁龙华 肖婷 陈忠伟 卢冰霞 秦毅斌 林昌华 张胜斌 段群棚 胡庭俊 何颖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为建立一种可快捷鉴别检测猪肺炎支原体(Mhp)和猪鼻支原体(Mhr)的方法,针对Mhp的183基因和Mhr的p37基因保守片段,分别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Mhp和Mhr的TaqMan双重荧光PCR方法,并评价其特异性、敏感... 为建立一种可快捷鉴别检测猪肺炎支原体(Mhp)和猪鼻支原体(Mhr)的方法,针对Mhp的183基因和Mhr的p37基因保守片段,分别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Mhp和Mhr的TaqMan双重荧光PCR方法,并评价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检测其他常见猪呼吸系统病原不发生交叉反应;对标准品pMD18-T-Mhp-183、pMD18-T-Mhr-P37的最低检测限分别达45.2 copies/μL和29.7 copies/μL,比普通PCR检测灵敏度提高10^(3)~10^(4)倍;该方法检测结果的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用该方法检测145份广西自治区内临床样品,从中检出82份Mhp和9份Mhr阳性样品。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快速检测及实验室Mhp和Mhr的鉴定,可为Mhp和Mhr在猪群中的早期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猪鼻支原体 TaqMan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1株牛源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益生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钟舒红 彭红艳 +7 位作者 李军 石艳 白慧丽 李常挺 马春霞 吴翠兰 兰美益 彭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自牛瘤胃内容物的1株肠球菌GXNN20210320-4进行分类学鉴定,并通过生长性能测定,动物安全性试验、耐受性试验及体外抑菌试验等评价该菌的益生特性,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及开发成益...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自牛瘤胃内容物的1株肠球菌GXNN20210320-4进行分类学鉴定,并通过生长性能测定,动物安全性试验、耐受性试验及体外抑菌试验等评价该菌的益生特性,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及开发成益生菌制剂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结果显示,肠球菌GXNN20210320-4为屎肠球菌,该菌从4 h开始进入对数增长期并持续至14 h,生长繁殖速度较快,生长周期短,适合工业化生产。小鼠安全性试验显示,屎肠球菌GXNN20210320-4不是致病性微生物,对于动物可能是安全的。在模拟人工胃液(pH值=3.0)和模拟人工肠液(pH值=6.8)中孵育3 h后屎肠球菌GXNN20210320-4存活率分别为76.85%、80.26%,在0.3%胆盐浓度下孵育1、3 h的存活率分别为83.15%、70.74%,在0.5%胆盐浓度下孵育1、3 h的存活率分别为57.97%、46.78%,说明屎肠球菌GXNN20210320-4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该菌株能够经受胃肠道消化液的抑制而发挥作用。屎肠球菌GXNN20210320-4在60℃水浴中孵育15 min后仍有82.35%的菌株存活率,80℃水浴中孵育15 min后活菌数为0,表明屎肠球菌GXNN20210320-4可耐受60℃高温,而不能长时间耐受80℃的高温。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屎肠球菌GXNN20210320-4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好。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牛源屎肠球菌GXNN20210320-4生长性能良好,对动物无致病性,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和抑菌作用,可作为益生菌株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分离鉴定 益生特性 抑菌作用 益生菌
下载PDF
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赵武 银慧慧 +7 位作者 冯林川 汪艳华 颜国庆 陆晶山 姜源明 曾雪颜 邓明中 刘伟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7,共5页
旨在研究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产蛋量、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育雏数和饲料消耗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6月龄银王鸽配对种鸽960对,随机分为非育雏模式组(R0)、哺育2只模式组(R2)、哺育3只模式组(R3)、哺育4只模式组(R4),每组6个重复... 旨在研究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产蛋量、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育雏数和饲料消耗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6月龄银王鸽配对种鸽960对,随机分为非育雏模式组(R0)、哺育2只模式组(R2)、哺育3只模式组(R3)、哺育4只模式组(R4),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对,试验时间6.5年。结果显示:每对种鸽每年的产蛋量,R0组高于各育雏组(P<0.05),R2组高于R3和R4组,R2、R3和R4组均在2岁最高;R2育雏模式产蛋适宜期为1~6岁,而R3和R4育雏模式产蛋适宜期缩短为1~5岁。1~5岁期间各育雏组与R0组的种蛋受精率差异不显著(P>0.05),6~7岁期间R2组种蛋受精率高于R3和R4组(P<0.05)。各组种蛋的孵化率相对稳定,保持在94.3%~95.2%之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2、R3、R4组1~6岁平均每年种鸽的育雏数分别为(17.079±0.665)、(22.412±0.804)和(28.768±0.923)只,组间差异显著(P<0.05)。R2、R3和R4组育成乳鸽每年的饲料消耗量分别为(3.37±0.14)、(3.08±0.13)和(2.81±0.12)kg/只,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生产性能存在一定影响,R3和R4育雏模式能提高乳鸽产量,降低饲料消耗量,缩短种鸽的种用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育雏模式 产蛋量 育雏率 饲料转化率
下载PDF
鸽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致病性分析
8
作者 黄运福 颜国庆 +8 位作者 唐作顺 兰天艳 曾雪颜 银慧慧 赵武 姜源明 俸祥仁 刘伟 彭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0-75,共6页
[目的]为肉鸽养殖中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以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病死鸽肝脏组织、腹泻鸽肛拭子和死胚鸽蛋中各分离到1株大肠杆... [目的]为肉鸽养殖中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以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病死鸽肝脏组织、腹泻鸽肛拭子和死胚鸽蛋中各分离到1株大肠杆菌,分别命名为E.coli-SW、E.coli-FX、E.coli-SP;3株大肠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他15种药物耐药,能检测到TEM、aacC2、aacC4、qnrA、sul1、sul2、floR和tetA耐药基因;3株大肠杆菌均能致死小鼠,E.coli-SW和E.coli-FX检测到fyuA和irp2毒力基因,而E.coli-SP未检测到毒力基因。[结论]分离的3株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和一定的致病性,可为当地鸽源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致病性
下载PDF
阿卡斑病毒G1蛋白原核表达及其主要抗原结构域的抗原性分析
9
作者 杨清 蔡畅 +9 位作者 韦献新 韦珊珊 陆晨阳 林俊 覃绍敏 陈凤莲 吴健敏 欧长波 欧阳康 马玲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5期423-433,共11页
【目的】阿卡斑病(Akabane,AKA)是由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牛、羊的虫媒性传染病,是我国进口牛、羊必检的疫病之一。本研究旨在制备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G1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并分析G1蛋白主要... 【目的】阿卡斑病(Akabane,AKA)是由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牛、羊的虫媒性传染病,是我国进口牛、羊必检的疫病之一。本研究旨在制备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G1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并分析G1蛋白主要结构域的抗原性,为建立AKAV检测方法以及研究AKAV G1蛋白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AKAV G1蛋白,并以此为免疫原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IFA、Western blot和中和试验,检测G1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根据抗原表位分析,确定G1b(Thr189-Val397)为G1蛋白主要抗原结构域,通过真核表达系统表达G1b,Western blot验证G1b的抗原性。【结果】成功表达约101.1 kDa目的蛋白G1,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512 000,中和效价达1︰251.19,具有较好的反应性和中和活性,可特异性识别G1蛋白。重组G1b蛋白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G1b蛋白可以被G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成功获得表达良好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的重组AKAV G1蛋白,诱导机体产生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效价高、具有较高的中和活性;证实G1b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为建立AKAV检测方法,进而深入探索AKAV感染和致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斑病毒 G1蛋白 生物信息学 多克隆抗体 抗原结构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