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越冬稻螟种类及其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芊 龙丽萍 +6 位作者 吴锋 程学江 吴碧球 李成 黄所生 黄凤宽 凌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水稻螟虫在广西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明确广西稻螟的越冬情况及其空间分布型,了解水稻螟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其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桂西南和沿海地区,共27个市(县)进... 【目的】水稻螟虫在广西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明确广西稻螟的越冬情况及其空间分布型,了解水稻螟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其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桂西南和沿海地区,共27个市(县)进行越冬螟虫调查,并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将稻桩带回室内仔细剥查鉴定螟虫种类及数量,分析螟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本次越冬调查结果表明,广西越冬螟虫种类有大螟(Sesamia inferen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和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其中大螟和二化螟为优势种。三化螟主要分布在纬度23°-25°,其他螟虫在广西越冬未呈现明显规律。空间分布参数表明,除13、20和22号田块大螟呈均匀分布外,其他田块螟虫均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大部分田块螟虫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结论】在广西,越冬螟虫呈聚集分布,大螟和二化螟为田间越冬优势种群,台湾稻螟次之,三化螟零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螟虫 越冬 空间分布型 田间调查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鉴定
2
作者 黄金玲 覃丽萍 +3 位作者 刘志明 刘峥嵘 李红芳 陆秀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26-133,共8页
为了明确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分类地位,在广西14个市27个乡(镇)的171块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进行了采样调查,并进行致病线虫分离,根据2龄幼虫形态、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结合核糖体ITS区和28S rDNA D2D3区序... 为了明确广西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分类地位,在广西14个市27个乡(镇)的171块水稻产区稻-菜轮作田进行了采样调查,并进行致病线虫分离,根据2龄幼虫形态、雌虫会阴花纹特征等,结合核糖体ITS区和28S rDNA D2D3区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有64个田块发生根结线虫为害,水稻种植季根结线虫检出率为37.4%,蔬菜轮作季根结线虫检出率为25.7%。广西水稻根结线虫病病原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说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病在广西稻-菜轮作田发生已经相当普遍,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稻-菜轮作 水稻根结线虫 调查 鉴定
原文传递
我国主要芒果产区间座壳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3
作者 王睿 张玉杰 +5 位作者 孙文秀 唐利华 黄穗萍 郭堂勋 陈小林 李其利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壳属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ITS、HIS、TEF 1-α和TUB2)系统发育分析对其中28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8株代表菌株被鉴定为5个菌种:Diaporthe ueckerae、D.endophytica、D.tulliensis、D.yunnanensis和D.arecae,其中D.arecae是优势种,占比64%。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这些间座壳属菌株对芒果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且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间座壳属真菌引起的芒果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叶斑病 间座壳属 真菌鉴定 致病力
下载PDF
广西番茄花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鉴定
4
作者 李战彪 莫翠萍 +6 位作者 陈锦清 秦碧霞 崔丽贤 谢慧婷 蒋雅琴 汤亚飞 蔡健和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8期92-98,共7页
为明确引起广西番茄呈现褪绿斑驳和花叶症状的病毒病原,采集4个疑似病毒感染的番茄样品,利用小RNA深度测序、RT-PCR、序列分析、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等方法对样品进行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小RNA数据中的41条contigs分别被注... 为明确引起广西番茄呈现褪绿斑驳和花叶症状的病毒病原,采集4个疑似病毒感染的番茄样品,利用小RNA深度测序、RT-PCR、序列分析、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等方法对样品进行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小RNA数据中的41条contigs分别被注释为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和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RT-PCR证实了s RNA的结果,且所有样品均存在ToMV和To CV的复合侵染。通过拼接获得ToMV和ToCV RNA2的近全基因序列,ToMV近全基因序列为6383 bp,命名为ToMV-GX;ToCV RNA2的近全基因序列为8031 bp,命名为ToCV-GX。进化树分析发现,本研究获得的ToMV-GX与ToMV中国山西、内蒙古、呼和浩特3个分离物处于一个分支,说明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ToCV-GX与ToCV中国台湾、广东分离物处于一个大分支,说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上述结果证实,引起广西番茄呈现褪绿斑驳和花叶症状的病原是To MV和ToCV,本研究是ToMV和ToCV复合侵染广西番茄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花叶病毒 番茄褪绿病毒 广西 小RNA深度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侵染广西辣椒的两种单组分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分子特征
5
作者 李金哲 汤亚飞 +6 位作者 莫翠萍 罗婉笛 陈锦清 蔡健和 邓清超 章松柏 李战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03-2710,共8页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百色市辣椒呈现叶片上卷、皱缩等症状的病毒病原,并对各病毒分离物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辣椒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百色市采集4份疑似被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感染的辣椒样品,利用PC...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百色市辣椒呈现叶片上卷、皱缩等症状的病毒病原,并对各病毒分离物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辣椒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百色市采集4份疑似被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感染的辣椒样品,利用PCR、分段克隆、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疑似样品进行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PCR结果显示,4个样品中均能扩增出约570 bp目标PCR条带,将PCR产物直接送样测序,所得序列进行blastn分析发现,4条序列分别与已登录GenBank的TYLCV和PaLCuCNV各分离物的序列具有较高的核苷酸相似性,证实所采集的辣椒植株受到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参考已登录GenBank的TYLCV(GenBank登录号:MG904859和KY783940)、PaLCuCNV(GenBank登录号:KU892661和MW779523)的序列设计2对背靠背引物,随机选择2份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序列测定,将所得PCR产物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上,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从2份阳性样品中共获得3条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将所得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发现其中2条序列与已登录GenBank的部分TYLCV分离物的核苷酸相似性达到91%以上,1条序列与已登录GenBank的部分PaLCuCNV分离物核苷酸相似性在91%以上。根据双生病毒的分类标准,确定侵染广西辣椒的双生病毒为TYLCV和PaLCuCNV的不同分离物。进化树分析发现,TYLCV广西辣椒分离物BS66-1与TYLCVSG1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MT969010,寄主为番茄)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TYLCV广西辣椒分离物BS67-1则与TYLCV GX和TYLCV BS3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MW389934、MT375610,寄主均为番茄)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PaLCuCNV广西辣椒分离物BS66-2则与PaLCuCNV GX01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MW779523,寄主为番茄)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侵染广西辣椒呈现叶片上卷、皱缩等症状的病原为TYLCV和PaLCuCNV,本研究为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广西辣椒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辣椒 序列分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
下载PDF
广西贺州市稻纵卷叶螟监测方法效果评价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黎达境 江雨唯 +1 位作者 陆秀红 吴碧球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了解最近几年广西贺州市稻纵卷叶螟田间发生动态,探寻适合贺州市的稻纵卷叶螟监测方法,笔者在2020—2022年采用田间赶蛾法进行了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监测试验,并测试了田间赶蛾法、性诱法、灯诱法三种方法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在监测... 为了解最近几年广西贺州市稻纵卷叶螟田间发生动态,探寻适合贺州市的稻纵卷叶螟监测方法,笔者在2020—2022年采用田间赶蛾法进行了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监测试验,并测试了田间赶蛾法、性诱法、灯诱法三种方法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在监测期内,202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最重,2021年次之,2022年最轻,5月下旬至6月初为发生高峰期,发生严重程度与当年气候条件紧密相关。三种监测方法中,田间赶蛾法捕获的虫量最大,但峰次少且峰值不明显;性诱法诱捕稻纵卷叶螟虫量较多且峰次多,峰值明显,诱捕峰期与田间虫量高峰期基本吻合;灯诱法诱捕的虫量最少且峰次少、峰值不明显。因此,建议贺州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性诱法或性诱法结合田间赶蛾法监测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利于提高测报效果的准确性及时效性,也符合发展智慧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监测方法 种群动态
下载PDF
火龙果溃疡病对果皮组织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姚姿婷 梁洲勇 +4 位作者 赵燕灵 韦小妹 赵渊 邹承武 朱桂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9-2161,共13页
水果果皮组织的微生物群落有助于提高水果品质和抗病性,但关于火龙果果皮内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报道比较缺乏。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火龙果健康幼果与溃疡病发生初期的罹病果果皮组织内生微生物群... 水果果皮组织的微生物群落有助于提高水果品质和抗病性,但关于火龙果果皮内生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报道比较缺乏。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火龙果健康幼果与溃疡病发生初期的罹病果果皮组织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预测其群落功能,以了解溃疡病发生初期火龙果果皮内生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在火龙果青果期,健康果和罹病果果皮之间的内生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健康果果皮的内生微生物中,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异球菌门(Deinococcota)、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未鉴定门(unclassified_k__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溃疡病发生初期,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异球菌门的细菌和子囊菌门的真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下降,脱硫杆菌门的细菌和真菌未鉴定门的真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上升。随着菌群比例变化,罹病果皮内生细菌的化学异养、需氧化学异养、甲基营养以及甲醇氧化功能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内生细菌的潜在致病性类群比例显著提高,内生真菌的腐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和病理-共生营养型的比例显著下降,未知营养型的内生真菌比例显著上升。研究结果提供了火龙果果皮内生微生物的生物信息,为揭示火龙果内生微生物在溃疡病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利用内生有益微生物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溃疡病 果皮组织 内生细菌 内生真菌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病遗传资源与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建松 周炼 +3 位作者 张师睿 杨武 秦碧霞 赵均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43-51,共9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SRBSDVD)是依靠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传播介体,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SRBSDVD)是依靠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传播介体,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该病害于2001年在我国华南地区首次被发现,随后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白背飞虱迁飞性强、种群数量大、传毒持久等特点,导致化学农药防虫治病效果并不理想,至今还未有可持续和绿色控制SRBSDVD的手段。根据病原病毒的爆发性及其传播介体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预计该病害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很有可能再次暴发流行。因此,当前生产上急需培育出能够抵御SRBSDVD的抗性水稻品种。本文综述了SRBSDVD的发病规律、抗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估、抗病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精确定位,以及这些抗性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沉默(RNAi)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加快SRBSDVD抗病品种的选育,可为今后有效控制SRBSDVD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白背飞虱 水稻病毒病害 抗性基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转录因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陆秀红 黄金玲 +2 位作者 覃丽萍 刘峥嵘 刘志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明确番茄接种根结线虫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利用RNA-seq对未接种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6、12、24和48 h的番茄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 为明确番茄接种根结线虫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利用RNA-seq对未接种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6、12、24和48 h的番茄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6、12、24和48 h分别有350、390、580、1154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分别为11、11、19、50个。这些转录因子属于15个家族,其中数量最多的为MYB家族和bHLH家族(均为20个),其次是ERF家族19个、WRKY家族15个、bZIP家族9个。南方根结线虫侵染过程差异表达最明显的主要为ERF、WRKY、MYB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其中Solyc03g005520、Solyc02g094270和Solyc09g066350显著上调,接种后48 h log2FC分别为9.16、6.49和6.33;Solyc02g079280、Solyc12g100140和Solyc04g072460显著下调,接种后48 h log2FC分别为-2.60、-1.72和-1.70。qRT-PCR验证结果显示,6个随机选取基因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ERF、WRKY、MYB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可能参与番茄与南方根结线虫互作,在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转录因子 南方根结线虫 线虫侵染 QRT-PCR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4株生防菌株的诱变改良及抑菌机制初探
10
作者 杨迪 杜婵娟 +5 位作者 张晋 潘连富 蒋尚伯 李春雨 邓国仙 付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9-1669,共11页
香蕉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严重阻碍了香蕉产业的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因其绿色环保、持久抗病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热点之一。防病高效、作用机制多样的生防菌株是香蕉枯萎病生物防... 香蕉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严重阻碍了香蕉产业的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因其绿色环保、持久抗病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热点之一。防病高效、作用机制多样的生防菌株是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已获得的4株不同种类的生防菌进行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得到了具有良好防效的诱变菌株,抑菌活性最高提升186.24%,防治效果最高提升46.54%。对得到的4株诱变株的防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菌株Ba62v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同时还可以诱导香蕉苗中SOD活性;菌株Blz02v对香蕉苗具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同时可以诱导香蕉苗的POD和SOD活性;菌株Bc11v对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同时可诱导香蕉苗的PPO、CAT和SOD活性;菌株Pt05v对病菌的产孢抑制率最高,同时可诱导香蕉苗的POD、PPO和SOD活性。4株生防菌诱变株对病原菌和寄主的主要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存在复配增效的生防潜力,为今后抗病复合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菌株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生物防治 诱变改良 生防机制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品种甘蔗及筒轴茅的取食选择及生长适应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芊 覃江梅 +7 位作者 黄小凤 钟勇 李成 吴碧球 黄所生 黄凤宽 凌炎 龙丽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4,共6页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甘蔗和筒轴茅的取食偏好及生长适应性。【方法】通过取食选择性试验和构建试验种群生命表,以2个糖蔗品种(‘桂糖42号’和‘台糖22号’)、2个果蔗品种(‘桂果蔗1号’和‘黄皮果蔗’)及蔗...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甘蔗和筒轴茅的取食偏好及生长适应性。【方法】通过取食选择性试验和构建试验种群生命表,以2个糖蔗品种(‘桂糖42号’和‘台糖22号’)、2个果蔗品种(‘桂果蔗1号’和‘黄皮果蔗’)及蔗田常见杂草筒轴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品种甘蔗及筒轴茅的取食选择及生长适应性。【结果】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在糖蔗和果蔗间更趋向取食果蔗,其中在‘桂果蔗1号’上的取食选择率大多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在‘桂果蔗1号’和筒轴茅上选择取食时,对筒轴茅有显著的趋向性。草地贪夜蛾幼虫期存活率在筒轴茅上最高,为66%;其次为‘桂果蔗1号’,存活率为12%;在其余品种甘蔗上,低龄幼虫时就已全部死亡。草地贪夜蛾在筒轴茅上能够完成生活史,试验种群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6和1.52。【结论】相对于甘蔗,草地贪夜蛾更嗜好取食筒轴茅,并且对筒轴茅有更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甘蔗 筒轴茅 取食选择 适应性
下载PDF
2023年桂东南和桂南稻区稻粉虱发生概况及原因浅析
12
作者 黄所生 程学江 +7 位作者 周明 李成 凌炎 黄芊 孙祖雄 龙丽萍 黄凤宽 吴碧球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7,共5页
采用随机踏查法调查广西桂东南和桂南9县市、11个乡镇36块常规稻田、23块杂交稻田(包括8个杂交稻品种和7个常规稻品种)共计59块晚稻田稻粉虱发生分布情况,结果发现该虫在广西桂南和桂东南稻区普遍发生,局部发生重,田间水稻处于成熟期,... 采用随机踏查法调查广西桂东南和桂南9县市、11个乡镇36块常规稻田、23块杂交稻田(包括8个杂交稻品种和7个常规稻品种)共计59块晚稻田稻粉虱发生分布情况,结果发现该虫在广西桂南和桂东南稻区普遍发生,局部发生重,田间水稻处于成熟期,稻粉虱成、若虫均有,但以若虫为主。通过平行跳跃取样法调查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北海市合浦县党江镇和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晚稻田稻粉虱发生为害程度,结果表明稻粉虱的发生为害程度主要与水稻播期和管理水平有关,稻粉虱在播期晚、管理水平差的稻田发生重,而播期早、管理水平好的稻田发生轻。2023年广西桂东南和桂南暖冬干旱、春季夏初温高雨少、夏秋温湿度适宜等气候条件利于稻粉虱越冬和生长发育,大面积种植优质抗虫性差的品种、水稻混作种植、田间管理粗放及缺乏有效地防控措施是稻粉虱在广西桂东南和桂南稻区重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粉虱 为害情况 发生原因
原文传递
不同李树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评价
13
作者 张苗苗 孙文秀 +4 位作者 唐利华 黄穗萍 郭堂勋 陈小林 李其利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6-870,共5页
李是重要的落叶果树,其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李的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酸甜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李产业规模不断上升。中国栽培李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2]),是李栽培面... 李是重要的落叶果树,其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李的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且酸甜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李产业规模不断上升。中国栽培李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2]),是李栽培面积和产量最高的国家^([3]),各省几乎均有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果树 李树 抗性评价 炭疽病 营养成分 栽培面积 北美洲
原文传递
芒果炭疽病病原亚洲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sianum)特异性PCR检测
14
作者 鲁萌萌 唐利华 +5 位作者 黄穗萍 陈小林 郭堂勋 马立安 陆建勋 李其利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8-647,共10页
亚洲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sianum)是一种能引发芒果炭疽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建立一种能快速诊断该病原菌所引起的芒果炭疽病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炭疽菌的全基因组DNA序列,获得了1条C.asianum特异性序列,设计并筛选得... 亚洲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sianum)是一种能引发芒果炭疽病的优势病原菌。为建立一种能快速诊断该病原菌所引起的芒果炭疽病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炭疽菌的全基因组DNA序列,获得了1条C.asianum特异性序列,设计并筛选得到1对特异性引物:caf1(5′-CCGTCAGACGGAATTATCAGC-3′)和car1(5′-CCGATCCTGTCTTTGAAATGG-3′)。结果表明,引物caf1/car1可以从C.asianum中扩增出长度为419 bp的特异性目标条带,灵敏度可达到1 pg·μL-1。利用该引物能够从人工接种C.asianum YN55-1的芒果叶片以及田间发生炭疽病的芒果叶片样品中快速稳定地检测出长度为419 bp的目标条带。本研究建立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为C.asianum导致的芒果炭疽病的田间监测和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 PCR检测 亚洲炭疽菌
原文传递
引起李树叶斑病的首都叶点霉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萌萌 马立安 +4 位作者 唐利华 黄穗萍 陈小林 郭堂勋 李其利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6-989,共4页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是多年生落叶果树,在我国分布甚广,品种繁多,我国也是李树种植面积和年产量最大的国家[1]。近年来,随着李树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果农的栽培和管理模式简单粗放,导致各种病虫害的滋生,严重影响李树果实的质量...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是多年生落叶果树,在我国分布甚广,品种繁多,我国也是李树种植面积和年产量最大的国家[1]。近年来,随着李树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果农的栽培和管理模式简单粗放,导致各种病虫害的滋生,严重影响李树果实的质量和产量,制约了李产业的发展[2]。2021年8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桂林市和荔浦市的果园里均发现了不同严重程度的李树叶斑病,发病率为20%~35%。该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褪绿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病斑,后期病斑不断扩大,病斑表面散生黑色小颗粒(图1-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树 落叶果树 叶斑病 褪绿 叶点霉 简单粗放 病虫害 管理模式
原文传递
引起李树叶枯病的镰刀菌种类鉴定
16
作者 鲁萌萌 马立安 +4 位作者 唐利华 陈小林 郭堂勋 黄穗萍 李其利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3-716,共4页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属于蔷薇科李属落叶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我国是李种植面积和年产量最大的国家[1]。近年来,随着李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叶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2];发病初期,在叶尖或叶缘形成褪绿的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灰褐色不...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属于蔷薇科李属落叶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我国是李种植面积和年产量最大的国家[1]。近年来,随着李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叶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2];发病初期,在叶尖或叶缘形成褪绿的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灰褐色不规则病斑,后期叶片出现大面积深褐色病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脱落(图1-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M leaf blight Fusarium sulawesiense F.pernambucanum F.citr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