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来宾市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及综合防控建议
1
作者 陆大星 胡顺 +7 位作者 周燕新 颜梅新 刘世平 李达 廖卫龙 高健 谭丽娟 卢显敏 《甘蔗糖业》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有效摸清广西来宾蔗区病虫害发生概况,提高本蔗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水平,本文采用了实地调查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影响来宾蔗区糖料蔗生产的病虫害有:甘蔗黑穗病、梢腐病和赤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甘蔗白条病和宿根... 为有效摸清广西来宾蔗区病虫害发生概况,提高本蔗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水平,本文采用了实地调查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影响来宾蔗区糖料蔗生产的病虫害有:甘蔗黑穗病、梢腐病和赤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甘蔗白条病和宿根矮化病等细菌性病害,甘蔗花叶病和黄叶病等病毒性病害;甘蔗螟虫、甘蔗绵蚜和甘蔗蓟马等地上害虫,突背蔗龟和蔗根土天牛等地下害虫。本文通过分析来宾蔗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和为害特点;结合本蔗区采用的抗病虫品种的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提出抗病虫品种选育进度较缓、病虫害发生预警监测不足、农业防治措施执行不到位、物理防治措施配合有欠缺、化学防治措施运用不科学、生物防治措施推广度较低和病虫害防治反应机制不全等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科学防控对策及措施,以期为本蔗区病虫害防控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其他蔗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穗病 螟虫 化学防治 生物防控 适期
下载PDF
甘蔗种茎发芽过程中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研究
2
作者 周慧文 闫海锋 +10 位作者 丘立杭 周忠凤 范业赓 陈荣发 邓宇驰 杨本鹏 吴转娣 李文凤 蔡文伟 何为中 吴建明 《中国糖料》 2024年第2期32-40,共9页
【目的】为了深入探究甘蔗发芽阶段的生理变化规律。【方法】研究甘蔗在不同发芽阶段中营养物质和激素含量等重要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甘蔗的发芽阶段一般需要11 d的时间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甘蔗的发芽速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 【目的】为了深入探究甘蔗发芽阶段的生理变化规律。【方法】研究甘蔗在不同发芽阶段中营养物质和激素含量等重要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甘蔗的发芽阶段一般需要11 d的时间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甘蔗的发芽速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发芽阶段,甘蔗内部的多种激素如脱落酸(ABA)、水杨酸(SA)、赤霉素(GA7)和吲哚乙酸(IAA)等与发芽时期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表明这些激素在甘蔗发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细胞分裂素类激素与发芽速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它们在发芽阶段的不同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研究还发现蔗糖和淀粉的含量随着发芽时期的推进而下降,而还原糖的含量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多种相关酶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表明在甘蔗发芽过程中,糖类的代谢和积累可能受到精细地调控,以满足发芽阶段不同时期的需求。【结论】甘蔗发芽需要11 d,在此期间,多种激素、糖代谢相关酶类和生理指标与甘蔗发芽进程和发芽速度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发芽 激素 糖类 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甘蔗及其近缘属参考基因组开发SSR标记及数据库
3
作者 匡博文 韦妳 +4 位作者 刘金典 陈美燕 毛兴洁 段维兴 杨细平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甘蔗基因组复杂,群体遗传学研究相对落后。目前,甘蔗参考基因组仍有待完善。利用甘蔗及其近缘属参考基因组开发甘蔗SSR标记及数据库有助于推动甘蔗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本研究基于3... 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是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甘蔗基因组复杂,群体遗传学研究相对落后。目前,甘蔗参考基因组仍有待完善。利用甘蔗及其近缘属参考基因组开发甘蔗SSR标记及数据库有助于推动甘蔗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本研究基于3个甘蔗种(割手密种、热带种和栽培种)和2个甘蔗近缘种(芒和高粱)的基因组进行SSR检测,统计各基因组SSR的数量和类型,挑选多态性好的SSR标记对104份甘蔗及近缘属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5个物种的基因组中共鉴定到了1,860,645个SSR,以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类型为主。基因组间SSR的共线性信息显示,甘蔗栽培种和其他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为:R570、热带种、割手密种、芒、高粱;基于SSR及InDels标记的甘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斑茅92-105最先被单独划分,割手密种为一个类群,大茎野生种和热带种分为一个类群,栽培种为一个类群。最后,围绕5个基因组鉴定的SSR以及引物等相关信息,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界面的甘蔗SSR数据库。本研究为甘蔗研究和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SSR标记 数据库 全基因重测序
下载PDF
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与鉴定评价
4
作者 宗文一 张保青 +9 位作者 张革民 黄玉新 杨翠芳 周珊 高轶静 熊发前 刘菁 陆衫羽 杨细平 段维兴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5,共12页
广西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丰富的野生甘蔗种质资源。2016—2023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组织考察队对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开展系统调查和收集工作,考察队在广西8个地级市18个县(市、区... 广西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丰富的野生甘蔗种质资源。2016—2023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组织考察队对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开展系统调查和收集工作,考察队在广西8个地级市18个县(市、区)43个乡镇共收集到河八王种质资源58份。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60.0~602.5 m,北纬23°08′02″~26°01′43″,东经107°08′01″~111°32′02″的区域;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20个描述型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2044之间,平均值为0.5557,其中曝光后节间颜色的多样性最高,木栓较低,而茎形、气根、水裂3个性状无多样性体现;不同收集地区的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040~0.4911之间,贺州最高,百色最低;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3%~53.6%,平均为34.8%;不同收集地区的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变异系数在29.4%~36.9%之间,河池最大,桂林最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8份广西河八王种质资源被分为六大类,与地理来源无密切关系,其中第Ⅰ类群中的材料综合性状较好,生物量和品质性状优良。本次考察收集扩充了广西甘蔗种质资源圃的资源数量,为甘蔗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优良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八王 甘蔗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鉴定评价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2013年广西甘蔗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翔 李杨瑞 +9 位作者 杨柳 邓宇驰 黄伟华 梁强 张荣华 陆国盈 韩世健 刘平武 李长宁 杨翠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3期260-268,共9页
为全面地了解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于2013年5月28日—6月3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南宁、河池、柳州、崇左、百色、来宾6个市的蔗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与2012年相比,2013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 为全面地了解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于2013年5月28日—6月3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南宁、河池、柳州、崇左、百色、来宾6个市的蔗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与2012年相比,2013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整体甘蔗出苗情况与2012年相当,新植蔗每公顷苗数比2012年减少了4千株,宿根蔗每公顷苗数比2012年减少了2千株左右;螟害枯心率整体降低,甘蔗黑穗病发病率高于2012年。随着种植成本增加,蔗农管理甘蔗的积极性下降。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加快甘蔗施肥大培土的田间管理进度,做好后期螟虫的防治工作,减少螟害节和枯梢率,调整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桂糖’系列优良甘蔗品种种植面积,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防控甘蔗其他虫害局部地区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苗情 新植 宿根
下载PDF
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生长情况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翔 黄伟华 +3 位作者 黄家雍 刘全跃 冯晓善 李晨辉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8-152,共5页
为了解和掌握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中期生长情况,于2013年9月9日至9月11日对百色、崇左、来宾3个主要蔗区进行调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长势总体情况与2012年相当,综合3个蔗... 为了解和掌握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中期生长情况,于2013年9月9日至9月11日对百色、崇左、来宾3个主要蔗区进行调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长势总体情况与2012年相当,综合3个蔗区数据,新植蔗有效茎数增加了2 955株/hm2,宿根蔗有效茎数与2012年基本持平;新植蔗平均株高降低了7cm,宿根蔗平均株高增加了24cm;新植蔗茎径平均增加0.06cm,宿根蔗茎径平均减少0.01cm;螟害枯心率和黑穗病自然发病率均略少于往年。2013/2014年榨季全区甘蔗产量预计与上榨季基本持平。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现代甘蔗种植技术培训,加强糖业相关管理部门对恶劣天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积极调整甘蔗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桂糖系列优良甘蔗品种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生长情况 新植蔗 宿根蔗
原文传递
次氯酸钠在甘蔗开放式组培苗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松 刘欣 +7 位作者 刘红坚 刘俊仙 余坤兴 卢曼曼 淡明 刘丽敏 何毅波 张伟珍 《中国糖料》 2016年第6期3-6,共4页
以常规组培方式获得的新台糖22号无菌继代苗为材料。将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加入到培养基中。研究次氯酸钠在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有效浓度,以及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浓度在800mg/L以上可有效抑制培养... 以常规组培方式获得的新台糖22号无菌继代苗为材料。将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加入到培养基中。研究次氯酸钠在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有效浓度,以及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浓度在800mg/L以上可有效抑制培养基的污染,组培苗的增殖系数以900~1000mg/L较好.生根效果以1000-1100mg/L为佳。结论:在甘蔗开放式培养中。次氯酸钠的浓度以1000mg/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次氯酸钠 开放式组织培养
下载PDF
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松 刘红坚 +5 位作者 刘欣 刘俊仙 余坤兴 卢曼曼 刘丽敏 何毅波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1-3,共3页
以浓度为1000mg/L次氯酸钠为抑菌剂,在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条件下,对MS培养基中的无机盐、蔗糖、激素等因素进行调整试验,观察甘蔗腋芽诱导分化芽数、增殖情况等。结果表明:(1)在抑菌剂作用下,污染率高低与无机盐浓度、6-BA浓度... 以浓度为1000mg/L次氯酸钠为抑菌剂,在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条件下,对MS培养基中的无机盐、蔗糖、激素等因素进行调整试验,观察甘蔗腋芽诱导分化芽数、增殖情况等。结果表明:(1)在抑菌剂作用下,污染率高低与无机盐浓度、6-BA浓度高低不呈相关性,但污染率随蔗糖浓度的提高而提高;(2)无机盐浓度、蔗糖浓度高低对甘蔗腋芽诱导分化有影响,规律性不明显;甘蔗腋芽诱导分化率随6-BA浓度的提高而提高;(3)无机盐、6-BA、蔗糖等因素随浓度的增加对芽的繁殖有促进作用。可见,在MS+BA1.5-2.0mg/L+NAA0.1mg/L+蔗糖30‰+次氯酸钠1000mg/L的培养基中,腋芽繁殖速度较快,可在甘蔗开放式组织培养中使用;但腋芽增殖速度与组培苗素质仍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开放式组培 快繁技术
下载PDF
减轻甘蔗组织培养中酚污染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红坚 刘丽敏 +6 位作者 淡明 卢曼曼 刘俊仙 李松 游建华 余坤兴 刘欣 《甘蔗糖业》 2014年第1期8-11,共4页
本文对桂糖32号茎尖芽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接种初期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或柠檬酸,甘蔗嫩梢在水中浸泡不同的时间,茎尖芽接种前适当干旱,培养基中采用不同激素浓度等。试验结果表明:①培养初期加入40~50mg/L的... 本文对桂糖32号茎尖芽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接种初期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或柠檬酸,甘蔗嫩梢在水中浸泡不同的时间,茎尖芽接种前适当干旱,培养基中采用不同激素浓度等。试验结果表明:①培养初期加入40~50mg/L的抗坏血酸能大大减轻甘蔗茎尖芽的酚害;②培养基中加入柠檬酸对减轻茎尖芽的酚害不明显;③在水中切片,浸泡45min,减轻甘蔗嫩梢切片的酚害作用明显,有利于诱导质量好的愈伤组织;④接种前的材料经过3~5天的干旱也能减轻茎尖芽的酚害,提高茎尖芽的成活率;⑤茎尖芽在培养初期,激素浓度越低,酚害越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轻 甘蔗 组织培养 酚害
下载PDF
不同分蘖特性甘蔗品种生产力差异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业赓 丘立杭 +7 位作者 陈荣发 周慧文 李燕娇 闫海锋 罗含敏 周忠凤 邓宇驰 吴建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3,共9页
为分析不同分蘖力特性甘蔗品种的生产力差异及内在关联,为合理促进甘蔗分蘖及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提供参考,选用分蘖强的桂糖29号、分蘖中等的桂糖42号和分蘖弱的桂糖03-2112共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2年新植试验... 为分析不同分蘖力特性甘蔗品种的生产力差异及内在关联,为合理促进甘蔗分蘖及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提供参考,选用分蘖强的桂糖29号、分蘖中等的桂糖42号和分蘖弱的桂糖03-2112共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2年新植试验,测定不同甘蔗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探讨不同分蘖特性甘蔗品种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因素,并分析它们在产量形成中的相互关系。2年试验结果表明,甘蔗的分蘖力与分蘖率成正比,强、中、弱品种间的分蘖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间的有效茎数也表现出相似的结果,分蘖力强的桂糖29号的有效茎数比分蘖力弱的桂糖03-2112多20 575条·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通过甘蔗品质分析发现,分蘖强的桂糖29号和分蘖中等的桂糖42号的蔗糖分显著高于桂糖03-2112,这3个品种的主茎蔗糖分均高于分蘖茎,其中,2019年3个品种的主茎蔗糖分显著高于分蘖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甘蔗产量形成过程中,分蘖率和出苗率对产量的贡献是独立的;单位面积甘蔗有效茎数与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分蘖力品种的株高和茎径与分蘖率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分蘖率与蔗糖分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甘蔗产量形成过程中,品种的出苗和分蘖率没有内在关联,分蘖力强的甘蔗品种具有高分蘖率,促进分蘖成茎可以获得较多的有效茎数,但分蘖力中等和弱的品种在产量形成中具有明显的株高和茎径优势;可见,不同分蘖力的甘蔗品种可通过协调主苗和分蘖苗情况,综合重要产量性状的生长发育,形成合理的主茎和分蘖茎比例,从而实现甘蔗高产。该研究结果为构建健壮个体和高产群体、发挥 甘蔗分蘖的生产力、实现稳产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蘖 生产力差异 相关性
下载PDF
甘蔗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荣发 范业赓 +7 位作者 丘立杭 周慧文 黄杏 周忠凤 闫海锋 翁梦苓 李杨瑞 吴建明 《甘蔗糖业》 2021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明确无人机喷施自主研发的新型增产增糖剂对甘蔗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2019年在6个试验点开展试验,以当前广西主栽品种桂糖42号和柳城05-136为试验材料,设置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为处理组(T)、清水喷施为对照组(CK... 为明确无人机喷施自主研发的新型增产增糖剂对甘蔗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2019年在6个试验点开展试验,以当前广西主栽品种桂糖42号和柳城05-136为试验材料,设置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为处理组(T)、清水喷施为对照组(CK)。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喷施增产增糖剂后甘蔗株高、单茎重、产量和节间数较对照分别提高8.32%、8.76%、11.99%和3.25%;无人机喷施新型增产增糖剂后甘蔗糖分、蔗汁重力纯度比对照分别高了0.78、2.57个百分点(绝对值),蔗汁还原糖分比对照低了0.1个百分点。无人机喷施增产增糖剂后能显著提高甘蔗株高、产量和糖分,降低蔗汁还原糖分和提高蔗汁重力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增产增糖剂 产量性状 甘蔗品质
下载PDF
浅议广西农垦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初旺 张仲宾 +6 位作者 何姗珊 曾媛 经艳 蒋柱辉 梁朝旭 李松 李鸣 《甘蔗糖业》 2023年第4期47-52,共6页
以广西农垦集团甘蔗生产为例,解决机械化收割问题,打通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广西蔗区甘蔗机械化收割率很低,占收割总面积不足5%,甘蔗收割主要以人工砍收为主。通过对比全程机械化和人工作业在耕、种、管和收中每个生产环节的差异,分... 以广西农垦集团甘蔗生产为例,解决机械化收割问题,打通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广西蔗区甘蔗机械化收割率很低,占收割总面积不足5%,甘蔗收割主要以人工砍收为主。通过对比全程机械化和人工作业在耕、种、管和收中每个生产环节的差异,分析了甘蔗全程机械化作业和人工作业之间的经济效益差异。结果表明:广西农垦每年新植甘蔗0.53万hm^(2),机械化种植较人工节约240万元;按甘蔗种植总面积1.73万hm^(2)计算,追肥和培土机械化较人工施肥节约1040万元/年、杀虫和除草较人工节约910万元/年;按平均每年甘蔗产量180万t计算,机械化收割较人工砍收节约5400万元。针对蔗农和糖厂对机械化收割的疑惑和难点,提出要加强宣传机械化收割的重要性,让蔗农和糖厂转变观念,接受和使用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尤其是机械化收割;建议糖厂改造和提升榨糖工艺,提高对机械化收割甘蔗的除杂、清净技术改造;将一步法工艺改造为二步法,以提高糖厂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农垦集团 甘蔗生产 全程机械化 机械化收割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韦金菊 宋修鹏 +3 位作者 魏春燕 张小秋 黄伟华 颜梅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81-88,共8页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对我国乃至世界甘蔗生产和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子水平上甘...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对我国乃至世界甘蔗生产和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分子水平上甘蔗鞭黑粉菌致病机理和甘蔗抗病机理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深入的机理研究为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目前,选育和推广抗黑穗病新品种是防治甘蔗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我国在抗病育种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综述了甘蔗黑穗病发生与危害、病原特征、遗传多样性、致病机理、抗病育种及防治对策,并对甘蔗黑穗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 甘蔗鞭黑粉菌 遗传多样性 致病机理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甘蔗白条病及其病原菌黄单胞杆菌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春燕 宋修鹏 +5 位作者 张小秋 韦金菊 黄玉新 李德伟 覃振强 张保青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26,共8页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在全球主要甘蔗种植国家或地区普遍发生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造成很大损失。主要综述白条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系统侵染甘蔗后的病症表现、发生和危...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在全球主要甘蔗种植国家或地区普遍发生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造成很大损失。主要综述白条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系统侵染甘蔗后的病症表现、发生和危害、病原的鉴定及检测技术、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以及病原菌的致病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中尚未解决的研究难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白条病 病原菌 白条黄单胞杆菌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防控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在甘蔗分子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含敏 熊发前 +7 位作者 丘立杭 刘菁 段维兴 高轶静 覃夏燕 吴建明 李杨瑞 刘俊仙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3,共9页
分子设计育种在农作物品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甘蔗基因组庞大且高度杂合,染色体呈非整倍性,导致其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十分缓慢。为加快甘蔗育种进程,提高其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简述了甘蔗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现状及其瓶... 分子设计育种在农作物品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甘蔗基因组庞大且高度杂合,染色体呈非整倍性,导致其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十分缓慢。为加快甘蔗育种进程,提高其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简述了甘蔗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现状及其瓶颈,并总结了应用于甘蔗的分子标记种类及其问题,阐明分子标记在甘蔗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作用,进而从甘蔗产量和糖分性状相关QTL的定位、主要抗病基因(抗褐锈病基因、抗黑穗病和抗黄斑病基因)的定位及其在抗病分子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关联分析方法在甘蔗重要性状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对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综述。最后对甘蔗重要性状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为甘蔗分子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分子标记 分子育种 QTL定位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广西甘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冬梅 黄冬梅 +8 位作者 张小秋 颜梅新 王泽平 覃振强 雷敬超 苏柳颖 陆衫羽 张保青 宋修鹏 《甘蔗糖业》 2021年第3期26-31,共6页
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广西的支柱产业。而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给甘蔗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广西蔗区主要病害(黑穗病、梢腐病)发生严重且遭受新病害白条病的威胁,全区螟虫发生严重而其它虫害区域性发生为害,近年来受到草地贪夜蛾入... 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广西的支柱产业。而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给甘蔗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广西蔗区主要病害(黑穗病、梢腐病)发生严重且遭受新病害白条病的威胁,全区螟虫发生严重而其它虫害区域性发生为害,近年来受到草地贪夜蛾入侵为害。蔗区虫害的发生常诱导病害发生,且病虫害发生受到广西区内气候的影响。因此,需从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着手,在各阶段全面做好病虫害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甘蔗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甘蔗二点螟室内人工继代饲养方法研究
17
作者 魏吉利 潘雪红 +3 位作者 商显坤 黄诚华 李傲梅 马永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5-1462,共8页
本文研究了甘蔗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室内饲养方法,旨在为防治药剂筛选和农药毒理学实验,以及开展对甘蔗二点螟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深入研究提供发育良好的试虫。用玉米棒在室内继代饲养甘蔗二点螟,在第1、4、7、10代观... 本文研究了甘蔗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室内饲养方法,旨在为防治药剂筛选和农药毒理学实验,以及开展对甘蔗二点螟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深入研究提供发育良好的试虫。用玉米棒在室内继代饲养甘蔗二点螟,在第1、4、7、10代观察主要生长发育指标,评价其饲养效果,并在第5代与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饲养进行对比,观察各生长发育指标及生命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玉米棒饲养二点螟在第1、4、7、10代的孵化率和羽化率均在80%以上,幼虫存活率各代均在40%~60%之间,单雌产卵量在25~50粒之间;玉米棒饲养的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单雌产卵量均高于用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饲养;玉米棒饲养的种群净增殖力R_(0)(26.17)、内禀增长率r_(m)(0.08)及周限增长率λ(1.09)均高于甘蔗苗+甘蔗茎段、玉米棒+甘蔗茎切片,且世代发育历期T(38.8)短,增加了世代数。因此,用玉米棒饲养二点螟,其多项发育指标优于甘蔗饲养,且饲养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在室内大量且继代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二点螟 继代饲养 生命表参数
下载PDF
无人机作业参数对伸长期甘蔗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慧文 闫海锋 +8 位作者 丘立杭 范业赓 周忠凤 罗霆 邓宇驰 张小秋 梁永检 陈荣发 吴建明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26,共6页
为优化无人机喷施甘蔗的作业参数,试验开展了四旋翼电动无人机喷施对伸长期甘蔗雾滴沉积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设置五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化学调控剂种类、作业高度、飞行速度、喷药量和助剂种类对甘蔗冠层雾滴沉积量和雾滴均匀性... 为优化无人机喷施甘蔗的作业参数,试验开展了四旋翼电动无人机喷施对伸长期甘蔗雾滴沉积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设置五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化学调控剂种类、作业高度、飞行速度、喷药量和助剂种类对甘蔗冠层雾滴沉积量和雾滴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雾滴沉积量的因素按主次顺序依次为助剂种类、飞行速度、喷药量、作业高度和化学调控剂种类;影响雾滴均匀性的因素按主次顺序依次为助剂种类、飞行速度和作业高度。无人机最佳作业参数中化学调控剂喷药量为30L/hm^(2),作业高度为4m,飞行速度为6m/s,使用加加力有机硅农用专业喷雾助剂。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在甘蔗上进行高效作业的发展奠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无人机 作业参数 雾滴沉积量 雾滴均匀性
原文传递
广西甘蔗品种(系)2019年区试柳城点新植试验初报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春云 王伦旺 +4 位作者 韦建敏 汤飞红 韦文平 宁德林 邓宇驰 《中国种业》 2021年第1期79-82,共4页
2019年在柳州市柳城县进行了广西甘蔗品种区域新植试验,结果表明桂糖11-2011、桂糖11-1081、桂糖10-612、桂糖12-96甘蔗品种(系)均表现为高产高糖、出苗和分蘖好、有效茎多、易剥叶/易脱叶、黑穗病和螟害危害轻。其中桂糖11-2011表现最... 2019年在柳州市柳城县进行了广西甘蔗品种区域新植试验,结果表明桂糖11-2011、桂糖11-1081、桂糖10-612、桂糖12-96甘蔗品种(系)均表现为高产高糖、出苗和分蘖好、有效茎多、易剥叶/易脱叶、黑穗病和螟害危害轻。其中桂糖11-2011表现最突出,还具有中大茎、株高较高等诸多优良特性;桂糖11-1081表现为中大茎、株高中等、高抗倒伏;桂糖10-612表现为中大茎、株高较高、抗倒伏性中等;桂糖12-96茎径略细,株高、抗倒伏表现中等。除桂糖11-1081外,其他3个品种(系)均有中等程度的梢腐病危害。此外,桂糖10-612和桂糖13-532品种(系)的纤维分含量高,可进一步试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系) 区域试验 柳城 新植
下载PDF
甘蔗螟虫卵寄生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雪红 魏吉利 +1 位作者 商显坤 黄诚华 《广西糖业》 2019年第6期14-19,共6页
蔗螟虫种类多,世代重叠严重,钻蛀为害,隐蔽性强,是蔗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其危害成为甘蔗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甘蔗螟虫连年爆发,保护和提高自然天敌种群,已成为农作物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黑卵蜂和赤眼... 蔗螟虫种类多,世代重叠严重,钻蛀为害,隐蔽性强,是蔗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其危害成为甘蔗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甘蔗螟虫连年爆发,保护和提高自然天敌种群,已成为农作物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黑卵蜂和赤眼蜂作为蔗螟卵寄生蜂,是广西蔗区甘蔗螟虫的优势天敌种群,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尤其赤眼蜂被广泛应用。文章从甘蔗螟虫主要种类和为害特点、蔗螟天敌卵寄生蜂种类、分布和发生动态、卵寄生蜂应用现状及其前景,总结现存问题并提出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赤眼蜂 黑卵蜂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