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基层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UCU)使用NIPPV辅助通气治疗的体会
1
作者 陆家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8期130-131,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间歇性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情况。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我院8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NCPAP及NIPPV;对比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间歇性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情况。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我院8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NCPAP及NIPPV;对比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2 h后,观察组患儿的p H值、PaO_2、PaCO_2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P<0.05)。结论与NCPAP相比,采用NIPPV治疗NRDS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性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氧合改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燕 潘新年 +2 位作者 杨广林 覃柳菊 陈瑜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4-856,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HFOV结合肺复张策略,实现经皮氧饱和度≥0.9。结果 20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h后,吸入氧体积分数由(0.72±0.17)降至(0.3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820,P&l...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HFOV结合肺复张策略,实现经皮氧饱和度≥0.9。结果 20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h后,吸入氧体积分数由(0.72±0.17)降至(0.3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820,P<0.05);氧合指数(OI)由(11.94±4.50)降至(2.73±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62,P<0.05);振荡压力幅度由(31.67±5.92)cmH2O逐渐降至(22.00±5.66)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4,P<0.05);平均气道压由(10.44±1.88)cmH2O降至(8.75±1.39)cmH2O,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0,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脑血流和氧合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程国强 邵肖梅 +1 位作者 刘先知 黄海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4-356,共3页
为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儿脑血流和脑氧合代谢的影响,应用近红外线光谱分析仪(NIRS)监测方法,将32例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低温组(17例)和常温组(15例),于生后6h内,低温组通过半导体水循环降温仪使鼻... 为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儿脑血流和脑氧合代谢的影响,应用近红外线光谱分析仪(NIRS)监测方法,将32例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低温组(17例)和常温组(15例),于生后6h内,低温组通过半导体水循环降温仪使鼻咽部温度维持在34℃左右,治疗72 h,常温组维持在36℃~37.5℃,其他治疗方法相同。通过NRIS连续监测脑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血红蛋白(△Hb)和总血红蛋白(tHb)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pH、PCO2、BE、SaO2、平均动脉压(MAP)和红细胞压积(Hct)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生后12、24、36、48和60 h,△HbO2常温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温组治疗前及生后12 h较对照组低(P<0.05),生后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24、36、48和60 h低温组△HbO2较常温组增高(P<0.05);△HbD与△HbO2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治疗前及生后12 h,低温组和常温组tHb较对照组低(P<0.05);以后各时间点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低温组△Hb与常温组比较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生儿HIBD存在脑血流和脑氧合障碍,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HIBD的脑血流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以改善脑氧合和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 脑血流 氧合代谢
下载PDF
目标性监测和干预对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冠新 廖丹 +6 位作者 赖细芬 潘新年 韦秋芬 李燕 唐英姿 梁英福 姚银莲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目的评价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对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我院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经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UVC)的新生儿进行CRBSI目标性监测,制定干预措施,如操作区... 目的评价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对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我院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经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UVC)的新生儿进行CRBSI目标性监测,制定干预措施,如操作区域使用最大的无菌屏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执行手卫生制度,加强导管护理,用皮肤消毒液(乙醇氯己定)进行导管接头护理,减少操作环节,避免交叉感染,每日评估保留置管的必要性等。结果置管集中在出生体重≤2 500 g的新生儿,置管者最低胎龄25周,最低出生体重680 g,导管留置时间7~46 d。2009年和2013年置管天数分别为48 d、1 119 d,静脉置管使用率分别为0.40%、3.65%,CRBSI发病率分别为83.33‰、8.04‰。干预后置管天数增加,静脉置管使用率增加(χ2=343.495,P〈0.001),CRBSI发病率降低(χ2=17.434,P〈0.001)。结论进行目标性监测和干预后,新生儿CRBSI日感染发病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目标性监测和干预 新生儿
下载PDF
动态监测hs-CRP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5
作者 佘尚扬 李小妹 +6 位作者 韦秋芬 岳海英 曾尚娟 闫芳 胡雪桦 周春浪 唐玉群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超敏CRP(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12例出生1周内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的动态变化,其中90例为缓解组患儿,22例为加重组患儿,并以100例健康新生儿...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超敏CRP(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12例出生1周内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的动态变化,其中90例为缓解组患儿,22例为加重组患儿,并以10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缓解组患儿治疗前hs-CRP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5),治疗后逐渐下降,治疗(3~5)d后降到正常儿水平(P>0.05);加重组患儿治疗前hs-CRP低于正常儿组,治疗(3~5)d后,因病情加重,hs-CRP显著升高(P<0.05),治疗(7~10)d后炎症受控制,hs-CRP逐渐降低。结论:hs-CRP随着病情的缓解而下降,随着疾病的加重而上升。动态hs-CRP可作为临床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监测、疗效观察等良好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广 韩进天 陈蓓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686-2688,共3页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早期发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8~11月在该院住院的285例足月新生儿作回顾性分析。生后7天内胆红素水平(按其小时龄)达到全国新生儿学组推荐的光疗干预标准的17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为黄疸组,...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早期发生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8~11月在该院住院的285例足月新生儿作回顾性分析。生后7天内胆红素水平(按其小时龄)达到全国新生儿学组推荐的光疗干预标准的170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为黄疸组,同期该院产科出生未达光疗标准的11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出生体重、性别、有否窒息、生产方式等15项潜在的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黄疸组的窒息率、胎头吸引器助产率、3天内禁食(超过12h)率、G-6-PD缺陷发生率较对照高,而对照组非第一产率较黄疸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产期窒息(x3)、G-6-PD缺陷(x9)、产后最初3天禁食(x12)的偏回归系数是正值,而分娩胎次(x13)的偏回归系数是负值,黄疸发生的危险性=-0.31+1.200X3+1.216X9+2.193X12-0.637X13,回归方程的敏感性是66.3%,特异性是80.7%。结论:产后早期的禁食、围产期窒息、G-6-PD缺陷是新生儿早期出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是否与黄疸的发生有关有待进一步分析。而多次分娩可能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产妇所生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其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星 徐平 +1 位作者 夏红卫 潘新年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721-722,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妊娠糖尿病 产妇 神经行为评分 妊娠期糖尿病 高危儿 NBNA 特点 意义 母亲
下载PDF
不同宫内发育状况新生儿血清GH、IGF-1、IGFBP-3水平与出生体重、胎龄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广 潘革 吴曙粤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宫内发育状况新生儿在不同胎儿发育阶段血清生长因子(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变化,探讨适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GH、IGF-1、IGFBP-3分泌与胎儿体重和胎龄的相关规律。... 目的研究不同宫内发育状况新生儿在不同胎儿发育阶段血清生长因子(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变化,探讨适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GH、IGF-1、IGFBP-3分泌与胎儿体重和胎龄的相关规律。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不同胎龄出生的80例适于胎龄儿(AGA)和72例小于胎龄儿(SGA)的血清GH、IGF-1、IGFBP-3水平,并比较两组GH、IGF-1、IGFBP-3水平,分别对两组婴儿的GH、IGF-1、IGFBP-3水平与其出生体重、胎龄作直线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或曲线拟合。结果AGA组GH、IGF-1、IGFBP-3水平高于SGA组(P<0.01),同组男女婴之间GH、IGF-1、IGFBP-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A组婴儿的GH、IGF-1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0.05),而GH、IGF-1、IGFBP-3与胎龄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但呈三次函数(Cubic)的曲线分布规律(R2分别为0.64、0.63、0.54,P<0.01);SGA组婴儿的GH、IGF-1、IGFBP-3与出生体重无直线相关性(r分别为-0.18,0.01,-0.15,P分别为0.25,0.93,0.19),也不呈曲线分布(P>0.05),GH与胎龄负相关(r=-0.41,P=0.01),IGF-1、IGFBP-3与胎龄均无直线相关性,也不呈曲线分布(P>0.05)。结论AGA组婴儿的GH、IGF-1表现为胎龄和体重依赖性分泌,GH、IGF-1随出生体重的增长分泌增多,妊娠34周后GH、IGF-1、IGFBP-3的分泌量明显增多;SGA组婴儿GH随胎龄的增长分泌量下降,IGF-1、IGFBP-3无胎龄和体重依赖性特点,妊娠34周后GH、IGF-1、IGFBP-3无分泌高峰出现可能与宫内发育迟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胎龄 体重
下载PDF
hs-CRP与血细胞参数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佘尚扬 李小妹 +6 位作者 韦秋芬 胡雪桦 周春浪 闫芳 唐玉群 曾尚娟 李颖丰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评估hs-CRP与血细胞参数(WBC、GR%、PLT)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败血症组患儿(49例),肺炎组患儿(37例)治疗前、治疗(3~5)d、治疗(7~10)d后hs-CRP、WBC、GR%、PLT各参数值,以10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h... 目的:评估hs-CRP与血细胞参数(WBC、GR%、PLT)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败血症组患儿(49例),肺炎组患儿(37例)治疗前、治疗(3~5)d、治疗(7~10)d后hs-CRP、WBC、GR%、PLT各参数值,以10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hs-CRP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WBC对照组与疾病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疾病组间无差异,(P>0.05);GR%败血症组与肺炎组、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肺炎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PLT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绘制疾病组各参数随治疗时间变化曲线,hs-CRP、WBC、GR%随治疗呈下降趋势,以败血症组hs-CRP表现明显,PLT随治疗呈上升趋势。应用ROC曲线求各参数对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败血症组hs-CRP诊断价值最高(敏感性79.6%、特异性74.0%、阳性预测值75.4%、阴性预测值78.4),败血症组WBC、GR%、PLT评估值略高于肺炎组,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68%。结论:hs-CRP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但低值不能排除新生儿败血症;hs-CRP作为新生儿肺炎早期诊断指标存在一定局限性;WBC、GR%、PLT作为新生儿败血症及肺炎早期诊断指标具有局限性;hs-CRP、WBC、GR%、PLT均可应用于新生儿败血症及肺炎疗效观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血细胞参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7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蒙丹华 阮毅燕 潘新年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神经及脑干功能的影响,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7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按血清间接胆红素(UCB)水平分为A组(168耳,UCB<342μmol/L)及B组(182耳,UCB≥342μmol/L),检测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神经及脑干功能的影响,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7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按血清间接胆红素(UCB)水平分为A组(168耳,UCB<342μmol/L)及B组(182耳,UCB≥342μmol/L),检测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比较两组Ⅴ波反应阈及BAEP结果。结果 17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350耳有106耳(30.29%)Ⅴ波反应阈升高,118耳(33.71%)BAEP异常。A组患儿听力损害占18.45%,但程度较轻,BAEP异常者占21.43%,主要表现为Ⅰ~Ⅴ异常,Ⅲ~Ⅴ异常。B组患儿听力损害占41.21%,重度损害显著增多,BAEP异常者占45.05%,BAEP异常表现为各波的缺失、波幅低、潜伏期及波间潜伏期延长。A、B两组间各波异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对新生儿听力和脑干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早期进行BAEP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氧气联合赛肤润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英姿 廖桂姨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675-1676,共2页
目的观察氧气联合赛肤润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方法用氧气、赛肤润治疗新生儿红臀30例,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观察红臀消失的时间。结果显效10例,均为轻度红臀;有效17例,其中10例重度Ⅰ期红臀,7例重度Ⅱ期红臀;无效3例均为重度Ⅲ期... 目的观察氧气联合赛肤润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方法用氧气、赛肤润治疗新生儿红臀30例,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观察红臀消失的时间。结果显效10例,均为轻度红臀;有效17例,其中10例重度Ⅰ期红臀,7例重度Ⅱ期红臀;无效3例均为重度Ⅲ期红臀。结论氧气联合赛肤润治疗新生儿红臀疗效可靠,方法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红臀 氧气 赛肤润
下载PDF
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2
作者 冯艳华 姚银莲 廖桂姨 《护理学报》 2009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50例住院足月新生儿按入住床号分为3组:未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组和配方奶吸吮组,每组50例,选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头皮静脉穿刺前1 min至穿刺... 目的探讨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50例住院足月新生儿按入住床号分为3组:未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组和配方奶吸吮组,每组50例,选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头皮静脉穿刺前1 min至穿刺结束非营养性吸吮组新生儿给予安慰奶头吸吮,配方奶吸吮组新生儿给予配方奶吸吮,未干预组新生儿不给予干预,分别于头皮静脉穿刺前2 min、穿刺时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疼痛刺激时未干预组疼痛评分与其余两组的疼痛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和配方奶吸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非营养性吸吮和给予配方奶吸吮均能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穿刺 疼痛 吸吮
下载PDF
新生儿双胞胎结节性硬化症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燕 韦秋芬 +1 位作者 潘新年 郭晓芳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92-39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母亲孕产史:18岁,孕30+1周,G2P1,孕期未见异常,2013年11月2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因'双胎妊娠,宫内感染'行剖宫产手术产下双胞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羊水、胎盘和脐带未见异常。家族史无特殊描述。因双... 1病例资料患儿母亲孕产史:18岁,孕30+1周,G2P1,孕期未见异常,2013年11月2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因'双胎妊娠,宫内感染'行剖宫产手术产下双胞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羊水、胎盘和脐带未见异常。家族史无特殊描述。因双胞胎早产入院观察。图1为双胞胎之大和之小临床诊断治疗经过的时间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羊膜囊 双胎妊娠 宫内感染 孕产史 剖宫产手术 绒毛膜 室管膜 编码外显子 惊厥发作
下载PDF
非感染因素对早产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志新 郭婕 +3 位作者 许靖 武荣 花少栋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164-169,共6页
目的研究非感染因素对早产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中心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胎龄为33~36周、出生时间小于12小时、无胎膜早破因素的非感染性疾病早产儿为研究... 目的研究非感染因素对早产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中心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胎龄为33~36周、出生时间小于12小时、无胎膜早破因素的非感染性疾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即采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及降钙素原检查。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包括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窒息及对照组单纯早产儿。动态监测各组患儿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降钙素原等指标,并比较各组患儿降钙素原浓度,通过统计分析各组早产新生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以研究不同非感染性疾病对其血清降钙素原浓度的影响。结果 1同目前文献推荐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0.5 ng/ml)相比,早产新生儿生后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有生理性升高(1.07±0.76)ng/ml。2 ICH组(2.12±0.99)ng/ml、NRDS组(2.28±1.09)ng/ml、新生儿窒息组(3.64±3.17)ng/ml降钙素原水平较对照组(1.07±0.76)ng/ml均升高(F=10.462,P<0.05)。不同程度的ICH间降钙素原差异无显著性(F=0.173,P=0.950);Ⅱ级、Ⅲ级NRDS降钙素原水平较Ⅰ级NRDS升高(F=5.475,P=0.010);重度窒息组降钙素原水平较轻度窒息组明显升高(t=5.245,P=0.003)。结论早产儿生后降钙素原浓度有生理性升高。降钙素原受多种因素影响,ICH、NRDS、新生儿窒息可导致早产新生儿降钙素原浓度升高,在早产新生儿中不能单纯依靠降钙素原水平评价早产儿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婴儿 新生 降钙素原 感染 标志物
下载PDF
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艳华 雷雨云 廖桂姨 《护理学报》 2010年第22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在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值的差异,寻找新生儿理想的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部位。方法 36例新生儿均先后在手掌、足背、前臂、耳垂4个不同部位监测血氧饱和度,各部位监测相隔3~5 min。获取4个不同部位的SpO2值后,按照... 目的观察在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值的差异,寻找新生儿理想的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部位。方法 36例新生儿均先后在手掌、足背、前臂、耳垂4个不同部位监测血氧饱和度,各部位监测相隔3~5 min。获取4个不同部位的SpO2值后,按照动脉血标本采集方法采集新生儿桡动脉血并立即送检,测量并记录PaO2、SaO2值。结果 4个部位监测的Sp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pO2与SaO2均数之差的绝对值均小于对应的等效界值。结论手掌、足背、前臂、耳垂可代替手指、脚趾作为新生儿SpO2的监测部位,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皮血氧饱和度 监测部位 护理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蒙丹华 韦秋芬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9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收集新生儿病房收治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48例,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对其病原菌、药敏等临...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收集新生儿病房收治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48例,按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对其病原菌、药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以早产儿为主,致病菌以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晚发型败血症以足月儿为主,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的胎龄与检出的革兰氏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性以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泰能最为敏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应根据其发病类型、血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病原菌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无创NIPPV联合咖啡因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撤机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闭宏娟 梁燕婷 韦秋芬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6期894-8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茶碱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撤离有创呼吸机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该院新生儿监护室孕周小于或等于32周诊... 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氨茶碱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撤离有创呼吸机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该院新生儿监护室孕周小于或等于32周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70例,撤机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NIPPV联合咖啡因治疗,对照组给予NCPAP联合氨茶碱治疗,并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治疗组撤离有创呼吸机后1、12 h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2),而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0)。(2)并发症: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联合咖啡因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儿撤机拔管后,可以改善患儿的血气氧合指标,且重新上机例数较氨茶碱对照组少,从而提高了撤机成功率,但不会升高NEC、BPD、ROP病死率,对于减轻有创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障碍 正压呼吸 经鼻双水平气道通气 早产儿 咖啡因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颅内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晓燕 《右江医学》 2012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有效性及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 52例确诊PPHN患儿在机械通气下,将NO气源连接于呼吸机输出环路内(湿化器前),治疗前后动态监测患儿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血压、...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有效性及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 52例确诊PPHN患儿在机械通气下,将NO气源连接于呼吸机输出环路内(湿化器前),治疗前后动态监测患儿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血压、凝血功能,治疗前及吸入NO 72小时后头颅B超检查。结果 52例PPHN患儿吸入NO治疗48小时后肺部氧合得到改善。OI由(25.783±17.022)降至(5.071±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4,P<0.01);平均气道压(MAP)由(14.030±1.302)cmH2O降至(9.563±1.302)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8,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49.96±20.775)mmHg上升至(112.20±38.9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4,P<0.01)。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PT和APTT治疗48小时后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凝血功能监测均在正常范围。52例患儿治疗前有8例合并脑出血,NO治疗72小时后复查头颅B超示增加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P=0.604)。47例患儿治疗有效,2例无效,3例死亡。结论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有效的,能快速改善氧合;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增加颅内出血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颅内出血
下载PDF
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黄疸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丽君 黄为民 +7 位作者 崔其亮 邱国莹 杨传忠 叶素芬 钟丹妮 陈虹 韦秋芬 许靖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的影响及不良反应,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东广西5家三甲医院收治的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根据是否... 目的通过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的影响及不良反应,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广东广西5家三甲医院收治的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根据是否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分为单纯蓝光治疗组(n=189)和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n=210)。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观察前、茵栀黄治疗72 h经皮测胆红素水平、经皮测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及总光疗时间。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观察前比较,治疗72 h单纯蓝光治疗组和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经皮测胆红素水平均降低,两组经皮测胆红素水平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光疗时间短于单纯蓝光治疗组(P<0.05);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组有29.52%的患儿出现大便次数增加(>5次/d),该比率明显高于光疗组(P<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应用于G6PD缺乏症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治疗可缩短光疗时间,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腹泻,尚未发现其它严重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口服液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黄疸
下载PDF
新生儿4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三体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闭宏娟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5期1364-1364,共1页
患儿,男,出生5天,因出生后气促5天,呼吸停止1次,于2011年10月31日入院,系孕1产1,孕37+3周顺产出生,出生体质量2 700g,无胎膜早破,胎盘完整,脐带无绕颈,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因新生儿肺炎在当地医院治疗,经抗感染后病情尚稳定,无明显... 患儿,男,出生5天,因出生后气促5天,呼吸停止1次,于2011年10月31日入院,系孕1产1,孕37+3周顺产出生,出生体质量2 700g,无胎膜早破,胎盘完整,脐带无绕颈,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因新生儿肺炎在当地医院治疗,经抗感染后病情尚稳定,无明显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染色体畸变 易位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