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滨海文旅康养基地建设——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1
作者 田红灯 朱慧 +5 位作者 甘国娟 刘秀 韦海航 杨景竣 李进华 覃杰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92-196,共5页
中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及乡村振兴关键阶段,为探索文旅康养基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用SWOT方法对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旅康养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机遇和挑... 中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及乡村振兴关键阶段,为探索文旅康养基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用SWOT方法对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旅康养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机遇和挑战,就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发、完善文旅康养体系建设、加快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出了发展战略。在后疫情时代及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多方力量跨界协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海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滨海 文旅康养基地 乡村振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人工速生林木材尺寸稳定性改良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晓玲 何林韩 罗玉芬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0,118,共7页
高效、高质地利用人工速生材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人工速生林木材生长周期短,幼龄材比例较高,导致其通常存在尺寸稳定性差的缺陷,严重限制了人工林速生木材的实际应用。因此,提高人工速生林木材的尺寸稳定... 高效、高质地利用人工速生材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人工速生林木材生长周期短,幼龄材比例较高,导致其通常存在尺寸稳定性差的缺陷,严重限制了人工林速生木材的实际应用。因此,提高人工速生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是确保其在建筑、家具和其他工业应用中持久耐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主要的木材尺寸稳定性改良方法,包括高温热改性、表面涂层改性、化学改性和浸渍改性等;分析了现有木材尺寸稳定性改良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林速生材资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速生林木材 尺寸稳定性 改良 综述
下载PDF
广西柳州麻竹出笋规律及产量动态变化
3
作者 韦余成 郑云丽 +2 位作者 韦柳翠 徐振国 徐有文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2期50-53,58,共5页
以广西柳州市笋用麻竹林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分析麻竹笋出笋规律以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麻竹出笋时间可持续4个月左右;麻竹出笋数量与竹笋产量随时间变化均呈现为“少—多—少”的趋势,其中7月份出笋数量以及竹笋产量均达最... 以广西柳州市笋用麻竹林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分析麻竹笋出笋规律以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麻竹出笋时间可持续4个月左右;麻竹出笋数量与竹笋产量随时间变化均呈现为“少—多—少”的趋势,其中7月份出笋数量以及竹笋产量均达最大值,分别占总出笋量、总产量的41%和48%,其次是8月份,分别占38%、34%;不同采收高度的麻竹笋单株质量也均在7月达最大值。根据研究结果可将麻竹出笋期分为出笋初期(6月)、出笋盛期(7—8月)、出笋末期(9月)3个时期。试验结果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麻竹笋采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出笋规律 笋产量 广西柳州
下载PDF
连续施肥对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及其持效性研究
4
作者 崔瑞鑫 付军 +3 位作者 杨章旗 欧军 陈虎 李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1期141-146,共6页
为探明连续不同配方施肥对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及其肥料效应,并筛选适宜施肥处理。以8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为期3年的连续施肥试验,设置氮肥(T1)、磷肥(T2)、氮磷钾肥(T3)、氮磷钾肥+微肥+石灰(T4)、... 为探明连续不同配方施肥对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及其肥料效应,并筛选适宜施肥处理。以8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为期3年的连续施肥试验,设置氮肥(T1)、磷肥(T2)、氮磷钾肥(T3)、氮磷钾肥+微肥+石灰(T4)、有机无机复混+微肥+石灰(T5)和不施肥(CK)6个处理,基于连续3年生长测定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连续施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林生长量,尤其T5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T4处理对胸径生长量影响最大,与施肥前相比分别增加2.27 cm、3.21 cm、3.77 cm较CK增长量提高75.9%、80.3%、72.1%;对于树高生长量影响第1年以T1处理最大,与施肥前对比增加1.22 m较CK增长量提高110%,第2年以T5处理最大,与施肥前相比分别增加3.02 m较CK增长量提高52.5%,第3年以T2处理最大较CK增长量提高23.8%;对于单株材积的影响T5处理最大,与施肥前相比分别增加0.036 m3、0.070 m3、0.090 m3较CK增长量提高112.0%、75.0%、69.8%。马尾松蓄积增长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随时间延长T1、T3、T4、T5、CK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肥料贡献率与之相反。而T2处理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施肥后第2、3年马尾松蓄积增长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长期施肥处理显著高于CK,其中T4处理最高,但与T5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施加有机无机复混肥+微肥+石灰处理对于马尾松林生长增产显著,且肥料持续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长特性 持效性 连续施肥
下载PDF
闽楠不同种源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娟 谭文婧 +2 位作者 林建勇 刘雄盛 梁瑞龙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44-52,共9页
对闽楠11个种源一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生长节律均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趋势,生长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9月,个别种源的第2次生长高峰期出现在10月;地径生长则并未表现出典型的&quo... 对闽楠11个种源一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生长节律均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趋势,生长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9月,个别种源的第2次生长高峰期出现在10月;地径生长则并未表现出典型的"S"型生长规律,地径的2次生长高峰期均比苗高晚1个月;各种源苗高、地径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结合苗木的生长特性,闽楠11个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均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苗高速生期净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55%以上,地径速生期净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34%~4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1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存在显著差异。对各种源的苗高和地径进行聚类分析,可分成3类:第1类为速生种源,包括广西富川和广西资源;第2类为中生种源,包括贵州从江、贵州思南、湖北来凤、湖南祁阳、湖南永顺、江西崇义、江西井冈山、福建南平;第3类为慢生种源,如湖南沅陵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种源 苗期 生长节律 生长模型
下载PDF
三酸复合体系催化α-蒎烯合成松油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孟中磊 胡亿明 +2 位作者 温如斯 秦荣秀 周永红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以柠檬酸为代表的α-羟基羧酸与磷酸和以丙酸为代表的低碳链脂肪酸组成三酸复合催化体系,应用于α-蒎烯的催化水合制备松油醇。考察了溶剂种类、脂肪酸链长、α-羟基酸种类、催化剂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合反应的影响。... 以柠檬酸为代表的α-羟基羧酸与磷酸和以丙酸为代表的低碳链脂肪酸组成三酸复合催化体系,应用于α-蒎烯的催化水合制备松油醇。考察了溶剂种类、脂肪酸链长、α-羟基酸种类、催化剂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蒎烯、水、丙酸、柠檬酸、磷酸的质量比为1∶1∶2∶0.05∶0.1和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4 h的反应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松油醇GC含量和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9.0%、53.3%和54.9%。在同样条件下将α-蒎烯水合时产生的单环单萜烯类副产物加入起始原料一起反应,可以提高目标产物松油醇的选择性,当加入量为40%时,松油醇选择性可提高到76%。产物组成分析发现:产物中总松油醇GC含量为53.3%,总水合产物GC含量为57.1%,总丙酸酯GC含量为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松油醇 α-羟基羧酸 三酸复合体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7
作者 叶鸿飞 吴雪铭 +3 位作者 姚贵友 邓祥源 覃其云 唐健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为了研究适宜桉树人工林经营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指导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每年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0.75 kg/株、每年施用复合肥0.75 kg/株和不施肥对照,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 为了研究适宜桉树人工林经营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指导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每年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0.75 kg/株、每年施用复合肥0.75 kg/株和不施肥对照,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桉树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桉树树高、胸径、蓄积量的年均增长量均显著大于不施肥对照,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桉树树高、胸径、蓄积量的年均增长量无显著差异。每年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0.75 kg/株、每年施用复合肥0.75 kg/株在处理后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处理前。处理前后,每年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0.75 kg/株处理土壤综合肥力下降幅度较每年施用复合肥0.75 kg/株处理小,说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肥料总养分含量减少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并缓解土壤酸化,同时不影响桉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施肥 生长指标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双碳”目标视阈下林业科普的意义、挑战及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田红灯 朱慧 +5 位作者 甘国娟 刘秀 韦海航 杨景竣 李进华 覃杰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92-195,199,共5页
林业科普是传播“双碳”理念的有效途径,推进林业科普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基于“双碳”目标下林业发展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分析了林业科普意义及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双碳”目标下融合品牌、平台、机制、队伍、改革... 林业科普是传播“双碳”理念的有效途径,推进林业科普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基于“双碳”目标下林业发展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分析了林业科普意义及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双碳”目标下融合品牌、平台、机制、队伍、改革、阵地“六位一体”的林业科普发展策略。旨在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以林业科普推动“双碳”科技创新,实现林业科技创新与林业科普两翼高效协同发展,为科学制定“双碳”目标行动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林业科普 气候变化 生态文明理念
下载PDF
不同种源江南油杉幼林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风帆 王勇 +4 位作者 黄鑫浩 刘晓蔚 刘雄盛 蒋雨桐 蒋燚 《绿色科技》 2018年第7期1-5,共5页
通过对广西林科院老虎岭试验基地内4个种源江南油杉幼林生长量和土壤环境的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种源江南油杉幼林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差异,探讨了江南油杉幼林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个种源江南油杉幼林间地径和苗高差异均... 通过对广西林科院老虎岭试验基地内4个种源江南油杉幼林生长量和土壤环境的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种源江南油杉幼林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差异,探讨了江南油杉幼林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个种源江南油杉幼林间地径和苗高差异均不显著。0~20cm土层内不同种源间土壤pH值和全氮含量差异显著,20~40cm土层内不同种源间所有土壤指标均差异不显著。同一种源的不同土层间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微生物量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江南油杉幼林地径与20~40cm土层内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江南油杉幼林苗高与20~40cm土层内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对老虎岭试验基地江南油杉幼林经营管理时,应注重20~40cm土层内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增加,以促进江南油杉幼林健康快速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幼林 生长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闽楠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文婧 李娟 +3 位作者 林建勇 姜英 刘雄盛 梁瑞龙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2期48-54,共7页
为研究不同产地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来源于6个省区的12个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闽楠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的种源差异,苗期生长性状与种源产地气候... 为研究不同产地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来源于6个省区的12个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闽楠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的种源差异,苗期生长性状与种源产地气候或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地径、地下生物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观测性状与无霜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2个种源可划分为优、良、中、差4类,其中广西、贵州种源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显示:闽楠各种源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地理隔离导致幼苗的生长性状变异丰富,西南地区种源普遍生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种源 地理变异
下载PDF
木质基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林韩 刘晓玲 +2 位作者 陈松武 罗玉芬 王浏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25-531,共7页
木材作为一种来源广泛、廉价且可再生的生物质多孔材料,其天然的三维分级孔隙网络不仅能够有效地吸附相变材料,而且为相变材料的多功能化应用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讨论了各种木质基复合相变材料基本功能强化的方法;综述了... 木材作为一种来源广泛、廉价且可再生的生物质多孔材料,其天然的三维分级孔隙网络不仅能够有效地吸附相变材料,而且为相变材料的多功能化应用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讨论了各种木质基复合相变材料基本功能强化的方法;综述了木质基复合相变材料在光热转换、磁热转换、显色改良、透明化及超疏水等方向的多元化应用现状。最后指出,对于基体与相变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更加绿色高效地提升封装效率方法及材料的实际调温节能应用效果等仍需进一步探究,木质基复合相变材料在电-热储存、红外隐身、农药释放及荧光发射等领域的应用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复合材料 多孔介质 生物质
原文传递
轻基质配比对蚬木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海坤 黄志玲 +1 位作者 彭玉华 曹艳云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筛选适宜蚬木容器苗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为其容器苗的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椰糠、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为原料,按照9∶1∶0∶0、8∶2∶0∶0、7∶3∶0∶0、8∶1∶0.5∶0.5、7∶1∶1∶1、6∶1∶1.5∶1.5的体积比配制基质(L_(1)~L_... [目的]筛选适宜蚬木容器苗生长的育苗基质配方,为其容器苗的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椰糠、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为原料,按照9∶1∶0∶0、8∶2∶0∶0、7∶3∶0∶0、8∶1∶0.5∶0.5、7∶1∶1∶1、6∶1∶1.5∶1.5的体积比配制基质(L_(1)~L_(6)),分别以椰糠(CK_(1))、黄心土(CK_(2))和椰糠+3.0 kg·m^(-3)缓释肥(CK 3)为对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测定不同配比基质处理下蚬木容器苗的生长指标、叶面积和SPAD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与隶属函数值计算。[结果](1)L_(1)~L_(6)处理基质的干容重为0.128~0.192 g·cm^(-3),总孔隙度为81.207%~86.497%,pH值为6.530~6.995,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介于1.135~4.830、0.121~0.274和4.512~6.709 g·kg^(-1)之间,均适合蚬木生长。(2)2021年3月L_(1)~L_(6)处理平均苗高为28.58~32.29 cm,平均地径为5.02~5.32 mm,各处理苗木的生长总体上优于CK_(1)和CK_(2)。(3)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木地下部分鲜物质量、地下部分干物质量、一级侧根数与基质干容重、湿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pH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一级侧根数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处理下苗木质量平均得分依次为:L_(6)>L_(2)>CK 3>L_(1)>CK_(1)>L_(3)>L_(4)>L_(5)>CK_(2)。[结论]比较隶属函数值评分结果,并综合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苗木生长的影响,选择椰糠∶泥炭土∶珍珠岩∶蛭石为6∶1∶1.5∶1.5和8∶2∶0∶0的配比基质(L_(6)和L_(2)处理)作为蚬木容器苗的最适宜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蚬木 容器苗 轻基质 生长指标
下载PDF
马尾松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转录组测序分析
13
作者 张晓宁 徐展武 +5 位作者 张烨 覃子海 魏秋兰 林东 肖玉菲 刘海龙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9,87,共8页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TM)6000平台对超低温保存前后的马尾松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得51.79 Gb的过滤数据,冻存前后共鉴定到2 1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23个上调,1 299个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16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显著富集到3...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TM)6000平台对超低温保存前后的马尾松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得51.79 Gb的过滤数据,冻存前后共鉴定到2 1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23个上调,1 299个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16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显著富集到33个GO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表明,169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79条代谢通路。根据KO和KEGG结果,从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植物MAPK信号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转录因子通路上的基因中,筛选出19个差异表达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子 超低温保存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垂直结构对桂西北干热河谷木本植物枝叶关系的影响
14
作者 韦海航 张莉苑 +7 位作者 杨景竣 卢志锋 田红灯 李进华 樊东函 覃杰 刘佳哲 王智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077,共7页
【目的】探索桂西北干热河谷木本植物枝叶大小关系在垂直结构上的变化规律,为桂西北干热河谷地区植物保护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雅长林场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标准化主轴估计法和相关分析... 【目的】探索桂西北干热河谷木本植物枝叶大小关系在垂直结构上的变化规律,为桂西北干热河谷地区植物保护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雅长林场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标准化主轴估计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林层木本植物枝叶的性状大小差异、枝叶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及相关关系。【结果】不同林层木本植物大部分枝叶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随着林层的升高,枝条鲜质量、枝条干质量、小枝直径、总叶面积、叶片鲜质量、叶片干质量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枝条相对含水量、分梢密度、单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比叶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林层木本植物小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均呈显著正向的异速生长关系,与分梢密度呈显著负向的异速生长关系,均存在共同斜率,且回归方程截距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垂直结构变化未能改变木本植物枝条大小与枝条数量和叶面积的生物量权衡关系,但可显著改变枝叶性状资源配置比例,其中,高林层木本植物单位面积小枝上所支持的小枝数量更少,所支撑的总叶面积更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垂直结构变化对木本植物枝叶性状间相关性影响显著,相较于上层林,下层和中层林木本植物枝叶性状间的相关性更紧密。【结论】垂直结构变化未对木本植物枝叶性状间的权衡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但对枝叶的生物量配置方式影响显著,上层林木本植物单位面积小枝上具有更高的叶面积,而下层林木本植物单位面积枝条上所支撑的小枝数量更多,这是桂西北干热河谷木本植物适应异质环境所采取的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枝叶关系 垂直结构 异速生长 干热河谷
下载PDF
斑皮柠檬桉不同种源光合特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庆兰 蒋钰渝 +6 位作者 李昌荣 邓紫宇 项东云 陈健波 郭东强 周维 卢晨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1-887,共7页
以斑皮柠檬桉10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其光响应曲线和特定光强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光饱和点最大的2个种源19694和20756达到1 700μmol.m^(-2).s^(-1),最小的是种源20883,光饱和点为1 333.33μmol.m^(-2).s^(-1)。种源19666... 以斑皮柠檬桉10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其光响应曲线和特定光强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光饱和点最大的2个种源19694和20756达到1 700μmol.m^(-2).s^(-1),最小的是种源20883,光饱和点为1 333.33μmol.m^(-2).s^(-1)。种源19666、19691和20883光补偿点最低,低于14.0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19664、19665和20787光补偿点超过40μmol.m^(-2).s^(-1),对弱光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差,种源19691、19694和19666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较低,对光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大。光强为1 500μmol.m^(-2).s^(-1)时,10个种源的斑皮柠檬桉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和蒸腾速率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光合特征参数与种源地地理信息的相关关系均未到达显著水平;种源19694、19665和20756属于高净光合速率较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类型,种源19691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类型;种源19666和20883属于低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类型;相关分析表明,经度、纬度和海拔对斑皮柠檬桉的光合特征参数均未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种源斑皮柠檬桉的光合作用差异性,以便在造林时根据环境、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皮柠檬桉 种源 光响应曲线 光合参数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黑木相思幼林生长及蓄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玉华 黄志玲 +3 位作者 郝海坤 何琴飞 曹艳云 谭长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索黑木相思人工林的最佳造林密度,为其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2500、1667、1333株·hm^(-2))的黑木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并探讨了林分保存率及蓄积量的变... [目的]探索黑木相思人工林的最佳造林密度,为其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2500、1667、1333株·hm^(-2))的黑木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并探讨了林分保存率及蓄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造林密度总体上对黑木相思幼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显著,对保存率影响不显著。6年生黑木相思人工林平均树高随造林密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以1667株·hm^(-2)林分(18.35 m)最大;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均随造林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其中1333株·hm^(-2)林分平均胸径(14.91 cm)和单株材积(0.1045 m^(3))最大、大径材(>14径级)分布百分比(46.30%)最大、保存率(99.33%)最高;林分蓄积量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增大,其中2500株·hm^(-2)林分蓄积量(211.287 m^(3)·hm^(-2))最大。[结论]营造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宜选择2500株·hm^(-2)的造林密度,培育大、中径级材以1333株·hm^(-2)造林密度为宜。可根据经营目的,以2500株·hm^(-2)的初始密度造林,之后再进行间伐抚育,以实现黑木相思树种经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相思 人工林 造林密度 生长量 径级结构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大百合鳞茎诱导出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玉菲 陈博雯 +3 位作者 覃子海 覃玉凤 晏巢 刘海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25-28,共4页
以大百合中层鳞茎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激素配比、蔗糖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百合鳞茎诱导出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百合鳞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作为基本培养基,前4周采用暗培养,以MS+6-BA 5.0 mg/L+NAA0.1 mg/L+蔗糖45 g/L为培养基... 以大百合中层鳞茎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激素配比、蔗糖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百合鳞茎诱导出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百合鳞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作为基本培养基,前4周采用暗培养,以MS+6-BA 5.0 mg/L+NAA0.1 mg/L+蔗糖45 g/L为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之后采用光培养,以MS+6-BA 0.5 mg/L+IBA 0.5 mg/L+蔗糖15 g/L为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可使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88.89%,出芽率达到93.82%,平均出芽数达到12.3,能够诱导产生大量材料,有利于大百合组培快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百合 鳞茎诱导 出芽 组培快繁
下载PDF
枫香C4H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雄盛 尹国平 +3 位作者 肖玉菲 王仁杰 黄荣林 王勇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45-52,共8页
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4H)是花色素苷合成过程第二步中的重要酶。以变色期枫香叶片为试验材料,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枫香叶片RNA-Seq数据库中筛选的C4H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C4H核苷酸序列,命名为... 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4H)是花色素苷合成过程第二步中的重要酶。以变色期枫香叶片为试验材料,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枫香叶片RNA-Seq数据库中筛选的C4H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C4H核苷酸序列,命名为LfC4Hb;将基因上传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枫香C4H基因的登录号(OL871170),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枫香LfC4Hb基因长度为1 551 bp,包含一个1 51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5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LfC4Hb基因编码的蛋白包含一个p450家族蛋白的结构域,分子量为58.00 kDa,理论等电点为9.13,为亲水性的不稳定蛋白质,定位在内质网,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不含有跨膜结构域,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LfC4Hb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与莲同源性最高(94.5%);进化分析结果表明,LfC4Hb与青脆枝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本研究成功克隆了枫香C4H基因,并分析了LfC4Hb的蛋白质结构功能,对下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枫香叶色调控及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 肉桂酸-4-羟基化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江南油杉苗期在低锰环境下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菲 蒋燚 +6 位作者 姜英 刘雄盛 黄荣林 宋倩 韦铄星 黄云 蒋琳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1期35-41,共7页
采用Hoagland营养液+MnCl2·4H2O为胁迫溶液,以用营养液培育的幼苗作为对照,设置T1中度低锰(20%营养液)和T2重度低锰(5%营养液)作为胁迫处理。分别在第10 d和第20 d取样,进行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生物量和生理特性等指标的测定,以探... 采用Hoagland营养液+MnCl2·4H2O为胁迫溶液,以用营养液培育的幼苗作为对照,设置T1中度低锰(20%营养液)和T2重度低锰(5%营养液)作为胁迫处理。分别在第10 d和第20 d取样,进行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生物量和生理特性等指标的测定,以探索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苗期在低锰环境下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降低,江南油杉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锰浓度的降低,株高和地径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逐渐下降,细胞受损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叶绿素总含量逐渐降低;脯氨酸含量在短时间内随锰浓度降低呈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增加,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在短时间内随锰浓度降低呈上升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增加,含量逐渐下降;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响应 低锰 江南油杉 幼苗
下载PDF
微波干燥对尾巨桉木材物理性质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媛 朱芸 +3 位作者 许翠娟 卢翠香 周维 陈健波 《桉树科技》 2020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研究以5 a生尾巨桉木材为对象,分别对微波真空干燥和常规加热干燥后尾巨桉木材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测定指标包括木材密度、干缩性、湿胀性、吸水性。结果表明:尾巨桉木材气干密度为0.4777 g·cm-3,属2级;常规干燥处理材... 本研究以5 a生尾巨桉木材为对象,分别对微波真空干燥和常规加热干燥后尾巨桉木材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测定指标包括木材密度、干缩性、湿胀性、吸水性。结果表明:尾巨桉木材气干密度为0.4777 g·cm-3,属2级;常规干燥处理材的气干差异干缩与全干差异干缩值均高于微波干燥处理材,微波真空干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木材的差异干缩;微波干燥处理材吸水率均高于常规干燥处理材,微波干燥提高了速生桉木材的吸水性;微波真空干燥降低了木材湿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干燥 尾巨桉 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