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鹏 陈璇 +4 位作者 杨章旗 颜培栋 陈虎 零天旺 陆绍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8-377,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生长影响,选择适宜的人工林经营措施提供参考。以2500,3300,4500,6000株/hm^(2)(分别记为M1、M2、M3和M4)4种造林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探究不同密度马... 为研究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生长影响,选择适宜的人工林经营措施提供参考。以2500,3300,4500,6000株/hm^(2)(分别记为M1、M2、M3和M4)4种造林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探究不同密度马尾松林枯落物输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枯落物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枯落物总蓄积量和持水量表现为M2密度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同时M2密度中枯落物碳、氮、磷、钾养分储量最大,以有机碳为主,占总储量的96.98%。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减少,枯落物层对土壤表层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土壤持水性、孔隙度、pH、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均在M2中最大,有机质和全氮呈现M4>M2>M3>M1,渗透性、全钾和速效钾在M1中最大。枯落物蓄积量和养分储量与土壤粉粒、持水性、孔隙度、有机质、全磷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显示,枯落物总蓄积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均具有显著正相关,而持水性对土壤化学性质具有显著负相关;土壤化学性质对林分蓄积量具有显著正相关,而枯落物养分储量对林分蓄积量具有显著负相关。综上,M2密度下马尾松林枯落物总蓄积量和养分储量较多,能够起到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持水性和孔隙度,并减少速效养分流失,促进根系伸展和延伸,是比较科学的马尾松营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枯落物 土壤理化性质 结构方程
下载PDF
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和红锥人工混交林水土流失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鹏 杨章旗 +1 位作者 颜培栋 吴东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目的】为探明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选择出适宜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混交模式,为红水河小流域混交林的营造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不同混交比例4∶1(... 【目的】为探明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选择出适宜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混交模式,为红水河小流域混交林的营造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红水河小流域马尾松红锥不同混交比例4∶1(M4H1)、6∶1(M6H1)、9∶1(M9H1)及马尾松纯林对照(10∶0,M10)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观测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和红锥人工林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结果】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不同混交比例林地水土流失、持水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随混交比例的增加呈“V”形变化,均在M9H1时最低;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效持水量和渗透性均在M9H1时最大,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而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混交密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M6H1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最大,M9H1中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最大,M4H1中全钾的含量最大,而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在M4H1中最小,显著低于M6H1和M10密度类型。林地的径流量和径流泥沙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和持水特性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子分析将2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4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不同混交比例林地的综合保水、保土和保肥能力以M9H1密度类型最大,其次是M6H1密度类型。【结论】在对森林综合能力评价的过程中,不应该仅考虑单一方面的影响,而应综合考虑林分的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功能,建议在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的同龄林种植过程中以9∶1的混交比例较为合适,其次为6∶1的混交比例,而应避免大面积营造马尾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和红锥混交林 地表径流 持水能力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铝胁迫下马尾松二代家系苗生长规律与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鹏 谭健晖 +5 位作者 杨章旗 罗群凤 凌金燕 陈虎 陈钊铭 贾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目的]铝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制约我国南方酸性土壤森林生产力水平。为探明酸铝环境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变异规律,筛选出适应酸性环境耐铝毒家系和敏感性家系,为马尾松耐铝胁迫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55个马... [目的]铝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制约我国南方酸性土壤森林生产力水平。为探明酸铝环境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变异规律,筛选出适应酸性环境耐铝毒家系和敏感性家系,为马尾松耐铝胁迫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55个马尾松二代优良家系(201~255)幼苗为材料,采用沙培方式研究酸性环境(pH=4.0)不同铝浓度(0、0.1、0.3、0.6、1.2、2.4 mmol·L^(−1))马尾松苗生长和根系形态变化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马尾松耐铝特性进行分等定级,筛选和鉴定马尾松幼苗耐铝优良家系。[结果]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家系间和铝浓度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铝浓度增加马尾松幼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0.6 mmol·L^(−1)铝浓度下最大,显著高于0、2.4 mmol·L^(−1)处理,而与0.3 mmol·L^(−1)处理无显著差异,其中根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变异系数较大,平均为30.79%,属中等变异,根系可作为马尾松幼苗适应酸铝环境敏感性器官。用上述10个指标计算家系间耐铝特性综合评价值(CEV)和系统聚类,筛选出强度耐铝型家系3个(占5.45%),中度耐铝型家系11个(占20%),一般耐铝型家系37个(占67.28%),铝敏感型家系4个(占7.27%)。[结论]适宜铝浓度能够促进马尾松生长,尤其是0.3~0.6 mmol·L^(−1)铝浓度下促进效果佳,筛选得到耐铝型和敏感型家系对马尾松耐铝性状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二代家系 铝胁迫 耐铝特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施肥对马尾松生长和产脂量及土壤地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鹏 颜培栋 +3 位作者 杨章旗 零天旺 陆绍浩 卢顺熙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18-25,共8页
为探明大量元素肥配施微肥和石灰对马尾松蓄积量、松脂产量及土壤地力的影响,探讨最佳施肥处理和肥料效应。于2017年,在广西横县镇龙林场对10年生马尾松材脂兼用林进行施肥试验(6个处理:T_(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石灰)、T_(2)(大量元素... 为探明大量元素肥配施微肥和石灰对马尾松蓄积量、松脂产量及土壤地力的影响,探讨最佳施肥处理和肥料效应。于2017年,在广西横县镇龙林场对10年生马尾松材脂兼用林进行施肥试验(6个处理:T_(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石灰)、T_(2)(大量元素+微量元素)、T_(3)(大量元素)、T_(4)(大量元素+石灰)、T_(5)(钙镁磷肥+石灰)、CK(不施肥)),施肥后连续3 a测定林木蓄积增长量及松脂产量,分析6种施肥处理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后2.5 a内能显著提高马尾松蓄积增长量和松脂产量,尤其是施肥后1.5 a内肥料效应最好,其中T_(1)处理效果最佳,蓄积量、松脂产量分别比CK分别提高34.53%、24.33%。马尾松蓄积增长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随施肥后时间的延长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并逐渐平稳趋势,肥料贡献率与之相反,尤其施肥后0.5 a和1.5 a间蓄积增长量的基础地力和肥料贡献率差异显著。松脂产量的基础地力和肥料贡献率在不同施肥处理呈不同变化趋势,施肥后3.5 a时T_(1)、T_(4)、T_(5)基础地力与肥料贡献率具有显著差异。施肥后马尾松蓄积增长量、松脂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显著高于CK,而施肥2.5 a后T_(1)、T_(4)、T_(5)处理变异系数明显增大,而稳定性指数明显减小。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以T_(1)处理最高,土壤pH、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以T_(5)处理最大。马尾松蓄积增长量和松脂产量与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马尾松生长量和产脂量,施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石灰能快速提高土壤基础地力,增产显著,而随着施肥后时间延长肥料贡献率和可持续能力下降显著,在施肥后2.5 a内效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施肥 蓄积量 产脂量 土壤地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