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个广西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制浆造纸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智 胡拉 +8 位作者 应广东 徐慧兰 吴东山 陈虎 颜培栋 王跃 何水淋 陈杏娟 杨章旗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6,共8页
以5~15年生米老排、黑格和大叶栎为研究对象,7年生尾巨桉为对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树种和林龄样木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形态、制浆特性及造纸性能,综合评价了不同原料的制浆造纸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获得的3个速生阔叶树... 以5~15年生米老排、黑格和大叶栎为研究对象,7年生尾巨桉为对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树种和林龄样木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形态、制浆特性及造纸性能,综合评价了不同原料的制浆造纸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获得的3个速生阔叶树种纸张物理强度得分值(0.59~19.91)小于桉木(21.25),均为较优的制浆造纸原料。不同树种相比,米老排的纤维长度(1.53~1.70 mm)较大,但纸张整体强度指标未表现出明显优势;黑格的木材基本密度(0.442~0.586 g/cm3)较大,残碱量(10.0~13.8 g/L)和卡伯值(18.0~21.4)较高;大叶栎的木浆黏度(1 066~1 237 m L/g)较高,纸张整体强度指标也较优。不同林龄样木相比,5年生和12年生米老排、6年生黑格以及6~13年生大叶栎的制浆造纸综合性能较优,而13年生米老排、10年生黑格以及15年生大叶栎的纸张整体强度指标较低,表明3个速生阔叶树种适于培育短轮伐期纸浆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黑格 大叶栎 林龄 制浆造纸
下载PDF
广西三个乡土阔叶树种不同林龄木材旋切单板质量分析
2
作者 胡拉 徐慧兰 +3 位作者 陈虎 吴东山 颜培栋 杨章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0,共6页
为探讨广西乡土阔叶树种用于旋切单板的适用性,以5~15 a生米老排、黑格和大叶栎为研究材料,利用无卡轴旋切机将木段加工成单板,对比分析不同林龄样木的木材密度、单板出材率、单板外观质量以及板坯压缩率。结果显示:(1)与5~8 a生样木相... 为探讨广西乡土阔叶树种用于旋切单板的适用性,以5~15 a生米老排、黑格和大叶栎为研究材料,利用无卡轴旋切机将木段加工成单板,对比分析不同林龄样木的木材密度、单板出材率、单板外观质量以及板坯压缩率。结果显示:(1)与5~8 a生样木相比,10~15 a生样木气干密度平均值高8.9%~26.1%,单板厚度变异系数低7.3%~41.4%,单板长度方向翘曲率低4.5%~33.2%,板坯压缩率低27.5%~62.5%,单板表面缺陷分等值低4.1%~6.8%,具有材质优、单板均匀性和稳定性好以及原料利用率高等优势。(2)就10~15 a生样木而言,3个树种之间单板外观质量差异较小,单板表面缺陷分等值为2.8~3.4;黑格木材密度较高,平均值分别较米老排和大叶栎高出16.6%和16.1%;米老排单板出材率较高,平均值分别较黑格和大叶栎高出17.7%和23.7%。可得结论,10~15 a生的3种单板质量与7 a生尾巨桉单板相当,适于生产胶合板,表明广西乡土阔叶树种米老排、黑格和大叶栎可成为现有旋切单板的原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切单板 林龄 米老排 黑格 大叶栎
下载PDF
广西钦州湾红树林碳储量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何琴飞 郑威 +3 位作者 黄小荣 刘秀 申文辉 何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以广西钦州湾沿海红树林区域内的3种乡土红树植物及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现场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树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红树植物的生物量回归方程不同,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 以广西钦州湾沿海红树林区域内的3种乡土红树植物及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现场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树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红树植物的生物量回归方程不同,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总生物量方程表达式分别为W_t=a+bD^2、W_t=a+bDBH、W_t=a+bD^2H,且这些生物量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全植株的含碳比率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448、0.440、0.428,但不同红树植物不同组分的含碳比率存在一定差异,如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指标;(3)红树植物碳储量的大小顺序为桐花树(33.88 t/hm^2)>白骨壤(10.36 t/hm^2)>秋茄(3.72 t/hm^2),各组分的碳储量为树干>树根>多年生枝>树桩>树叶>幼枝>花果,地下与地上碳储量之比分别为0.27、0.22和0.42;(4)桐花树、白骨壤、秋茄3种红树林湿地的总碳储量分别为79.14、62.09、43.49 t/hm^2,其中红树林土壤碳储量高于红树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碳储量 含碳比率 生物量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广西红壤区林木根际溶磷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邓小军 颜权 +6 位作者 李海星 韩华 李武应 唐健 王会利 宋贤冲 覃祚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32,47,共6页
南方速生丰产林多为人工纯林,生态系统薄弱,林地产出多,施用大量的化肥,造成林地生态环境恶化,速效磷已成为南方红壤区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南方林木对土壤磷素的利用率,开发林木微生物肥料,利用以磷... 南方速生丰产林多为人工纯林,生态系统薄弱,林地产出多,施用大量的化肥,造成林地生态环境恶化,速效磷已成为南方红壤区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南方林木对土壤磷素的利用率,开发林木微生物肥料,利用以磷酸钙为磷源的难溶性无机盐培养基从南方不同红壤区林木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42株溶磷菌,获得其中6株高效菌株探讨其溶磷机理,并用测序技术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所筛选得到的6株D/d值大于1.2的菌株在液体发酵条件下均有明显的溶磷能力, L205菌株溶磷量最大达到203.04mg·L^-1。各菌株在发酵过程中pH值不断降低,从6.50~6.78降低到3.13~4.12,与其溶磷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16S rDNA序列测序确定L205的系统发育地位,发现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L205菌株具有很好的溶无机磷效果,在南方林业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同时也为南方速生丰产林的减肥增效扩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菌 筛选 土壤养分 广西 菌种鉴定 巨大芽孢杆菌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构建广西杉木核心种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魁鹏 陈仕昌 +7 位作者 程琳 贺锦锋 唐红亮 谭文婧 余代渊 王斌 莫宗恒 黄开勇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1-519,共9页
为深入发掘和筛选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检测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864份杉木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对比分析不同构建方法的差异,并采用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法验证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结果表... 为深入发掘和筛选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检测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864份杉木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对比分析不同构建方法的差异,并采用t检验和主坐标分析法验证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1)2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9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Na)为8.8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3.13,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31,平均无效等位基因频率(Fna)为0.0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0。(2)相较其他构建方法,采用M策略的Core Finder软件是构建广西杉木核心种质的有效方法,筛选出的80份核心种质具较好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SSR标记 M策略 核心种质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与地形因子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菲 蒋燚 +5 位作者 韦烁星 张家昌 王勇 黄荣林 姜英 刘雄盛 《广西林业科学》 2017年第1期59-64,共6页
选择广西6个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种植点,设置标准地进行林木生长指标测定,以5株优势木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坡向、坡位、坡度对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江南油杉人工林在阳坡的生长优于... 选择广西6个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种植点,设置标准地进行林木生长指标测定,以5株优势木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坡向、坡位、坡度对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江南油杉人工林在阳坡的生长优于阴坡;在下坡的生长优于中坡,在上坡的生长为三种坡位中最低;在斜坡的生长水平优于平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地形因子 坡向 坡位 坡度
下载PDF
基于森林气候与土壤类型的广西人工林土壤分区及其肥力演变 被引量:8
7
作者 石媛媛 赵隽宇 +4 位作者 宋贤冲 潘波 覃其云 邓小军 赵泽洪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63-569,共7页
为给广西人工林土壤管理和施肥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保证林业产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土壤类型、广西森林气候分区及土壤养分特征等林地土壤环境数据,对广西人工林土壤进行分区及区域化肥力评价。首次将广西人工林地分为7个区,分别... 为给广西人工林土壤管理和施肥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保证林业产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土壤类型、广西森林气候分区及土壤养分特征等林地土壤环境数据,对广西人工林土壤进行分区及区域化肥力评价。首次将广西人工林地分为7个区,分别为北热带季雨林赤红壤西区、北热带季雨林赤红壤东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赤红壤区、半湿润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西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东区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石灰(岩)土区。区域化肥力评价结果显示,各区域土壤pH均值比历史均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红壤东区下降幅度最大(17.14%);各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均比历史均值高,其中南亚热带赤红壤区上升幅度最大(59.63%);各分区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值均比历史均值高,其中南亚热带赤红壤区碱解氮含量上升幅度最大(103.89%),半湿润红壤区和赤红壤西区有效磷含量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160.29%和155.41%;大部分区域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值比历史均值高,高纬度两个分区(红壤东区和红壤西区)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106.89%和12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GIS 土壤养分 肥力评价
下载PDF
基于用材林型江南油杉优树选择方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荣林 蒋燚 +1 位作者 刘菲 刘雄盛 《广西林业科学》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对广西10个县(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分析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共初选优树110株(其中天然林59株、人工林51株),优势木550株(其中天然林...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对广西10个县(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分析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共初选优树110株(其中天然林59株、人工林51株),优势木550株(其中天然林295株、人工林25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了江南油杉天然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3%、110%、161%。江南油杉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4%、110%、166%。利用此标准,对初选110株优树进行复选,最终在江南油杉天然林中选择出Ⅰ级优树22株,Ⅱ级优树17株。在江南油杉人工林选择出江南油杉Ⅰ级优树20株,Ⅱ优树9株。该标准适用于广西江南油杉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江南油杉优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优树选择 评价标准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森林群落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谭一波 田红灯 +1 位作者 郑威 王绍能 《广西林业科学》 2017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探索土壤物理性质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和森林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儿山海拔梯度上常绿阔... 探索土壤物理性质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和森林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儿山海拔梯度上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矮林等典型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0~60 cm层土壤容重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局部有所波动。除常绿阔叶人工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外,其他森林土壤容重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则表现各异。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0~10 cm层变化最为剧烈。土壤含水量、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垂直变化规律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RDA结果显示,海拔和植被类型是影响猫儿山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共解释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的46.1%。海拔通过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进而影响林下土壤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海拔 土壤物理性质 冗余分析(RDA)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水青冈天然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贤冲 田红灯 +3 位作者 谭一波 叶建平 王会利 曹继钊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3期366-370,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对猫儿山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天然林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的干凋落物储量分别为1.02、1.07、2.28 t/hm2。不同分解层...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泡法对猫儿山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天然林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全分解层的干凋落物储量分别为1.02、1.07、2.28 t/hm2。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在整个浸泡试验过程中均表现为全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持水率表现为半分解层>未分解层>全分解层。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分解层的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 青冈天然林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下载PDF
广西雅长林场林地养分空间分布及肥力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媛媛 郑党斌 +4 位作者 岑祖明 陆星任 韩俊学 张宏旺 唐健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
为全面了解区域林地综合肥力状况,以广西雅长林场为研究区,采用网格化布点方式采集89个土样,通过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指数和法计算综合指数,对研究区林地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土壤整体呈酸... 为全面了解区域林地综合肥力状况,以广西雅长林场为研究区,采用网格化布点方式采集89个土样,通过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指数和法计算综合指数,对研究区林地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土壤整体呈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中等水平,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效锰、有效硼含量为低水平,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含量较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很低。林地土壤肥力综合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那成分场、九龙分场和雅庭分场的小部分区域综合肥力较高,益来分场、九龙分场、雅长分场、雅庭分场和那成分场的小部分区域综合肥力中等,东明分场、新寨分场、花坪分场、果麻分场、二沟分场和雅庭分场的小部分区域综合肥力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雅长林场高质量经营营林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统计分析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肥力评价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改良人工林马尾松尺寸稳定性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玲 陈松武 +3 位作者 何林韩 黄海英 王浏浏 罗玉芬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马尾松是广西地区重要的人工林资源之一,但其尺寸稳定性较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木材工业中的使用。本研究选用基于SiO_(2)的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进行改良,探讨了浸渍时间对马尾松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 马尾松是广西地区重要的人工林资源之一,但其尺寸稳定性较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木材工业中的使用。本研究选用基于SiO_(2)的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进行改良,探讨了浸渍时间对马尾松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揭示了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的改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 h溶胶浸渍处理的改性马尾松尺寸稳定性最好,相较于未处理的马尾松,浸渍6 h的改性马尾松的浸渍率为5%,60 h吸水质量增加率由34.7%降低至28.2%,60 h吸湿体积膨胀率由16.5%降低至11.1%,72 h抗老化性能由18.02的色差值降低为11.9。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机理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形成玻璃层状及膨胀结构可以阻挡水分的进入;其二,通过氢键及化学键的形式与细胞壁进行结合,以起到永久的润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尺寸稳定性 溶胶-凝胶法 SiO_(2)
下载PDF
广西海南风吹楠群落区系组成、结构与特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蒋迎红 项文化 +2 位作者 蒋燚 何应会 林建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2,共9页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对广西5个海南风吹楠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6 100 m2样地中,维管束植物共261种,隶属于94科196属,其中热带分布的科、属均占绝对优势,海南风吹楠群落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海南风吹楠群落以草本植... 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对广西5个海南风吹楠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6 100 m2样地中,维管束植物共261种,隶属于94科196属,其中热带分布的科、属均占绝对优势,海南风吹楠群落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海南风吹楠群落以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所占比例为38.3%,草本植物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与林分郁闭度和灌木植物覆盖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群落的层间植物种类丰富,占16.7%。乔木层以常绿树种占优势,优势科主要有大戟科、肉豆蔻科、梧桐科、云实科、桑科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风吹楠 群落特征 植物区系 濒危植物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滨海文旅康养基地建设——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14
作者 田红灯 朱慧 +5 位作者 甘国娟 刘秀 韦海航 杨景竣 李进华 覃杰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92-196,共5页
中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及乡村振兴关键阶段,为探索文旅康养基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用SWOT方法对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旅康养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机遇和挑... 中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及乡村振兴关键阶段,为探索文旅康养基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用SWOT方法对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旅康养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机遇和挑战,就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发、完善文旅康养体系建设、加快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出了发展战略。在后疫情时代及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多方力量跨界协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海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滨海 文旅康养基地 乡村振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广西不同林龄和区域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平 李鹏 +3 位作者 杨章旗 颜培栋 唐生森 吴东山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200,共9页
为探明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机理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广西4个典型区域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 为探明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机理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广西4个典型区域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比较不同区域各林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OC、TN和C/N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21%、27%和22%,属弱变异,在不同林龄和区域中其值比较稳定。林龄、区域及其交互作用对SOC、TN、TP、C/P、N/P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P<0.05)。SOC、TN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在成熟林阶段最低;SOC含量在幼龄林阶段最高,TN含量在近熟林阶段最高。土壤TP含量在中龄林阶段最低,且随林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C/N、C/P、N/P平均值均在成熟林中最高,且显著高于近熟林和过熟林(P<0.05);土壤C/P、N/P平均值随林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华山地区SOC、TN和TP含量最低,而土壤C/N、C/P、N/P平均值最高。天洪岭地区土壤C/N平均值最低,镇龙地区土壤C/P、N/P平均值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N与TN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C/P与TN、TP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N/P与SOC、TP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P显著正相关。总体来说,广西马尾松人工林主要受到P限制,且在速生阶段比较明显。为保证马尾松人工林发育,在马尾松速生阶段可适当施加P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不同林龄 区域 相关性
下载PDF
人工速生林木材尺寸稳定性改良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晓玲 何林韩 罗玉芬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0,118,共7页
高效、高质地利用人工速生材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人工速生林木材生长周期短,幼龄材比例较高,导致其通常存在尺寸稳定性差的缺陷,严重限制了人工林速生木材的实际应用。因此,提高人工速生林木材的尺寸稳定... 高效、高质地利用人工速生材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人工速生林木材生长周期短,幼龄材比例较高,导致其通常存在尺寸稳定性差的缺陷,严重限制了人工林速生木材的实际应用。因此,提高人工速生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是确保其在建筑、家具和其他工业应用中持久耐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主要的木材尺寸稳定性改良方法,包括高温热改性、表面涂层改性、化学改性和浸渍改性等;分析了现有木材尺寸稳定性改良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人工林速生材资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速生林木材 尺寸稳定性 改良 综述
下载PDF
广西柳州不同地区麻竹笋外观性状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冬冬 梁绍煜 +4 位作者 韦云生 黄柳芝 朱秀芬 黄锈贤 徐振国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第4期61-64,共4页
调查分析了广西柳州市4个麻竹主产区(柳北区、柳南区、鱼峰区、柳城县)的笋外观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笋个体的长度、基径及质量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柳城县的笋个体长度最大,平均为58.98 cm,柳南区的笋个体基... 调查分析了广西柳州市4个麻竹主产区(柳北区、柳南区、鱼峰区、柳城县)的笋外观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笋个体的长度、基径及质量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柳城县的笋个体长度最大,平均为58.98 cm,柳南区的笋个体基径和质量均表现最好,平均分别为13.90 cm和3140.52 g;笋个体质量与其长度和基径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基径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930)。总体而言,柳南区的麻竹笋外观品质优于其他3个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笋形态 外观性状 广西柳州
下载PDF
大花序桉心边材变异规律和候选基因挖掘研究
18
作者 赵海文 王平 +5 位作者 翁启杰 李建凡 赵玉清 陈莹莹 李昌荣 李发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为探究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心材比例差异显著的不同家系间心边材变异规律,挖掘心材变异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珍贵用材树种高效培育及育种利用提供基因资源。以18 a生的2个心材比例差异显著的大花序桉家系为材料(家系1和2),各制... 为探究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心材比例差异显著的不同家系间心边材变异规律,挖掘心材变异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珍贵用材树种高效培育及育种利用提供基因资源。以18 a生的2个心材比例差异显著的大花序桉家系为材料(家系1和2),各制作解析木3株,沿着树干以1 m为区间分段截取圆盘,测量东西和南北2个方向的带皮直径、去皮直径、总年轮数、边材年轮数、边材直径,并开展心材和边材径向和轴向分析。同时利用各解析木胸径处初生木质部样品进行DNA混池测序,发掘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的SNP位点并挖掘相关功能基因。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边材宽度和心材半径的方位变异中家系2大于家系1,平均差值分别为0.7和5.5 cm,在随树高的变异中,家系1和2的心材半径和心材年轮数的下降速率分别为0.40和0.64及0.43和0.36。两家系间基本密度差异显著,家系1为0.80~0.82 g/cm^(3),家系2为0.75~0.78 g/cm^(3)。基本密度与树高、横截面半径和心材半径呈显著负相关,与顺纹抗拉强度、弦面硬度和部分力学性质呈显著正相关。利用DNA混池测序共筛选到两家系间基因频率显著差异的SNP位点1842个,SNP注释分析表明位于基因间、上游区域、下游、外显子和内含子区域的SNP位点分别为55.8%、18.3%、16.3%、5.1%和4.4%。基因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发现SNP位点区域的基因主要与植物细胞分裂、植物细胞膜和植物蛋白激酶相关。通过大花序桉心材比例差异大的两家系间解析木径向和轴向分析,探讨了它们的心边材变异规律,结合DNA混池测序,挖掘了心材变异相关的SNP位点并筛选出一些木材形成相关候选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单核苷酸多态性 年轮 心材 边材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枫香叶片变红机理研究
19
作者 王仁杰 刘雄盛 +7 位作者 李梦婷 黄荣林 梁惠子 姜英 陈风帆 蒋燚 尹国平 王勇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514-522,共9页
为了解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叶片变红机制,以枫香全绿(S1)、半红(S2)和全红(S3)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叶色参数值及叶绿素、原花青素、黄酮和花青素苷类多酚化合物含量;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原花青素、黄酮和花青素苷类多酚化合... 为了解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叶片变红机制,以枫香全绿(S1)、半红(S2)和全红(S3)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叶色参数值及叶绿素、原花青素、黄酮和花青素苷类多酚化合物含量;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原花青素、黄酮和花青素苷类多酚化合物在枫香叶片变红中起上调作用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随枫香叶片变红,叶绿素含量下降,花青素苷类多酚化合物含量增加。共鉴定出4种原花青素、8种黄酮和36种花青素苷。S1与S3叶片间起上调作用的差异代谢物有18种,差异性化合物有12种。S1与S2叶片间起上调作用的差异代谢物有14种,差异性化合物有7种。S2与S3叶片间起上调作用的差异代谢物有12种,差异性化合物有5种。花青素苷多酚类化合物是使叶片变红的主要化合物;原花青素B2、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二氢杨梅黄酮是使叶片变红的辅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 代谢组学 叶绿素 花青素苷 枫香
下载PDF
广西柳州麻竹出笋规律及产量动态变化
20
作者 韦余成 郑云丽 +2 位作者 韦柳翠 徐振国 徐有文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2期50-53,58,共5页
以广西柳州市笋用麻竹林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分析麻竹笋出笋规律以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麻竹出笋时间可持续4个月左右;麻竹出笋数量与竹笋产量随时间变化均呈现为“少—多—少”的趋势,其中7月份出笋数量以及竹笋产量均达最... 以广西柳州市笋用麻竹林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分析麻竹笋出笋规律以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麻竹出笋时间可持续4个月左右;麻竹出笋数量与竹笋产量随时间变化均呈现为“少—多—少”的趋势,其中7月份出笋数量以及竹笋产量均达最大值,分别占总出笋量、总产量的41%和48%,其次是8月份,分别占38%、34%;不同采收高度的麻竹笋单株质量也均在7月达最大值。根据研究结果可将麻竹出笋期分为出笋初期(6月)、出笋盛期(7—8月)、出笋末期(9月)3个时期。试验结果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麻竹笋采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出笋规律 笋产量 广西柳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