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凝血指标、血栓弹力图构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及其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国健 吴文强 +2 位作者 廖阳东 王晓刚 陆春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73-680,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评估工具,以便及时准确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3家医... 目的:探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评估工具,以便及时准确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3家医院388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人群(n=271)和验证人群(n=117),统计输血不良反应、人口学特征、凝血指标、血栓弹力图,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区分度,校准曲线分析模型准确度,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有效性。结果:(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2%(35/388);(2)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输血史、过敏史、血小板储存时间、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最终强度(MA)是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3)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列线图预测模型,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4、0.914,与实际观察结果之间有很好相关性,且净获益率较好;(4)依据模型中位评分(4分)将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分为高危人群(≥4分)和低危人群(<4分),高危人群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7.39%)高于低危人群(4.97%,P<0.05)。结论:基于输血史、过敏史、血小板储存时间、FIB、APTT、PT、MA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帮助医护人员实现风险预警前移,采取个体化精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输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端粒逆转录酶基因多态性与贺州汉族长寿人群的关联研究
2
作者 陈国宁 罗锦英 +3 位作者 罗显森 莫蓓馨 陆莹 王晓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贺州汉族长寿人群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位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贺州汉族人群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对照组30例,长寿组28例,应用测序法对TERT基因的rs2075786和rs2736100两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 目的探讨贺州汉族长寿人群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位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贺州汉族人群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对照组30例,长寿组28例,应用测序法对TERT基因的rs2075786和rs2736100两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研究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位点构建的单倍体与长寿的关联性。结果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两位点在两组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构建的单倍体与贺州汉族长寿人群无关联(P>0.05)。结论未发现TERT基因rs2075786和rs2736100位点与贺州汉族长寿人群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逆转录酶 汉族 长寿 rs2075786 rs2736100
下载PDF
PON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3
作者 陈坤 王晓刚 黄志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153-1159,共7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基因(PON1基因)rs854560、rs757158两位点与广西地区女性人群乳腺癌(BC)的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地区64例无血缘关系并排除癌症家族史的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排除其他肿瘤和遗传病的女性BC患者入组(B...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基因(PON1基因)rs854560、rs757158两位点与广西地区女性人群乳腺癌(BC)的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选取广西地区64例无血缘关系并排除癌症家族史的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排除其他肿瘤和遗传病的女性BC患者入组(BC组)。所有参与者清晨空腹采集2 mL EDTA-K2抗凝静脉血样本,从两组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全基因组DNA。检测两组的PON1基因rs854560和rs757158 SNP位点。比较两组间的PON1基因rs854560和rs757158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性,通过校正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民族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的易感与保护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用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95%CI)表示患病的相对风险性,并运用SHEsis在线软件对各组中PON1两个SNP位点进行单倍型构建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C组年龄、饮酒、吸烟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体质量指数、民族构成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PON1基因rs854560和rs75715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两组间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N1基因rs854560和rs75715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BC无相关性(P>0.05),且构建的单倍型AT增加1.662倍BC患病风险(P<0.05)。结论:年龄、饮酒、吸烟是BC的危险因素,PON1基因rs854560、rs757158两位点与广西地区女性人群BC及各分子分型之间的患病风险均无关联,PON1基因rs854560和rs757158两位点构建的单倍体AT与BC的发病风险有关,单倍体AT增加BC的患病风险,单倍体AT可能是导致广西地区女性人群BC患病风险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对氧磷酶1 基因多态性 单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