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15年间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明 谢敏 +3 位作者 丁美花 许文龙 黄思琦 高菲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3,共9页
为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001—2015年间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遥感监测防城港市15 a来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变特征。选用2001年、2008年和2015年获取的3期陆地卫星(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遥感数据,反演防城港市地表温度(la... 为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001—2015年间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遥感监测防城港市15 a来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变特征。选用2001年、2008年和2015年获取的3期陆地卫星(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遥感数据,反演防城港市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设置热岛强度及热岛比例指数2个评价指标,从热岛强度的时空分布和面积变化、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发展特征以及城市下垫面特性对热岛效应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防城港市热岛效应15 a间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防城港市各区市县建成区面积均呈迅速扩张的趋势;(2)城市热岛强度逐年增强,港口区强热岛区增幅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26.72%;(3)城市热岛比例指数逐年递增,东兴市最高,达到0.62;(4)城市绿地和水体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水体的作用距离和降温幅度均大于绿地,但防城港市建成区植被和水体的比例明显偏低。上述研究成果可为防城港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城港市 地表温度(LST) 热岛强度 城市热岛比例指数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日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研究
2
作者 何如 李广桃 +1 位作者 罗红磊 何洁琳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1期162-166,共5页
利用广西9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照观测数据、广西和14个市的森林覆盖率资料,运用Sufer空间插值、低频滤波、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广西日照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日照与森林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日照时数为1176 h~2217 h,... 利用广西9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照观测数据、广西和14个市的森林覆盖率资料,运用Sufer空间插值、低频滤波、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广西日照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日照与森林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日照时数为1176 h~2217 h,日照百分率为27%~50%。日照时数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幅为37.9 h/10 a;年变化具体表现为两个高峰期(1960年-1980年、2000年)和两个低谷期(1990年、2010年)。日照以夏季最充沛,冬季最少,一般在8月-9月最高,2月-3月最低。广西的日照呈现出南多北少、平原多于丘陵山地的特点。日照与森林覆盖率二者非线性关系,呈现动态变化,相互影响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 时空分布 森林覆盖率
下载PDF
广西环北部湾内陆城市气候承载力初探——以玉林、崇左市为例
3
作者 林宝亭 何洁琳 +2 位作者 李妍君 谢敏 秦川 《山地气象学报》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为研究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内陆边缘城市玉林、崇左的城市发展气候适应性。【方法】用气候自然影响因子、社会人为影响因子信息构建以逆向指数和正向指数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其中逆向指数包括气候天然容量、极端气候事件压力、... 【目的】为研究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中的内陆边缘城市玉林、崇左的城市发展气候适应性。【方法】用气候自然影响因子、社会人为影响因子信息构建以逆向指数和正向指数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其中逆向指数包括气候天然容量、极端气候事件压力、城市气候压力,而正向指数则主要关注城市协调发展能力,对2000—2021年2个城市的气候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22 a间,玉林气候承载力呈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崇左呈稳定发展态势,无明显变化,可见2个城市在发展进程中气候承载度仍有较大空间,但异常气候和极端事件会造成承载力的波动。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风速和年日照时数对气候天然容量影响较大;干旱、低温、暴雨是极端气候压力指数的关键因子;民用车辆拥有量和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对城市气候压力的增长起重要作用;环境保护投资比重和科技经费支出比重的加重对城市协调发展能力增长起主导作用。【结论】在城市发展中需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同时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承载力 定量评价 北部湾边缘城市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基于BCC-CSM2-MR模式的广西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4
作者 周秀华 何莉阳 +1 位作者 何洁琳 黄卓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4期75-83,共9页
通过CMIP6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气候模式BCC-CSM2-MR产品和实况数据,检验评估模式对广西气候特征的模拟性能,并进行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21—2064年广西气候变化预估。结果表明,模式对广西气温降水及气候极端指数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气... 通过CMIP6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气候模式BCC-CSM2-MR产品和实况数据,检验评估模式对广西气候特征的模拟性能,并进行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21—2064年广西气候变化预估。结果表明,模式对广西气温降水及气候极端指数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气温模拟优于降水模拟,能模拟出气温径向分布型态及部分降水大值区域。不同排放情景预估显示,未来50a广西气温呈显著线性上升趋势,增温程度由西北部向东部和南部递增;降水量保持年代际振荡特征且略有增加,增幅大值区主要位于广西西北部。在21世纪中期SSP5-8.5情景下,各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将分别增加1.6~2.5℃和3%~21%;极端高温将加剧,极端低温指数偏高,极端降水指数增大。在21世纪近期SSP2-4.5情景下可能出现相对冬季干旱,而中期广西东北部可能经历较严重的极端低温时期,SSP5-8.5情景下广西西北部由极端降水带来的洪涝灾害可能性更大。总体上广西未来高温热浪事件增加、低温事件相对减少,但部分地区极端低温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存在强度更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CSM2-MR模式 气候变化预估 极端气候指数 广西
下载PDF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背景下气候服务能力建设探讨——以广西为例
5
作者 李强 何如 +1 位作者 何洁琳 莫妘捷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4期134-138,共5页
利用1971—2020年广西9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量、气温等观测资料,采用数据分析、实地调研、文献综述等方法,探讨广西极端灾害天气气候变化事实,以及极端降水和高温事件变化特征,分析国内气候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广西气象部... 利用1971—2020年广西9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量、气温等观测资料,采用数据分析、实地调研、文献综述等方法,探讨广西极端灾害天气气候变化事实,以及极端降水和高温事件变化特征,分析国内气候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广西气象部门气候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提升广西气候服务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气候服务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广西暴雨集中度智能气候预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覃卫坚 何莉阳 蔡悦幸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利用1961—2023年广西79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和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构建广西暴雨集中度计算方法,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粒子群-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暴雨集中度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广西存在以桂林和柳州两市... 利用1961—2023年广西79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和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构建广西暴雨集中度计算方法,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粒子群-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暴雨集中度气候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广西存在以桂林和柳州两市北部为中心的桂东北地区、以“东兰、巴马、凤山”为中心的桂西山区和沿海地区三个暴雨集中度高值区,暴雨集中度异常大小基本反映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的严重程度。经过2020—2023年气候预测试验,粒子群-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效果最好,其次为随机森林算法,第三是逐步回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集中度 集中期 粒子群-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算法
下载PDF
“20·6”广西持续性暴雨过程异常气候特征分析
7
作者 党国花 覃卫坚 欧春苗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利用广西9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ECP/NCAR高度场的再分析资料,对“20·6”广西持续性暴雨过程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欧亚中高纬呈“两槽一脊”环流形势,东亚大槽加深,冷空气南下活跃,有利于广西东北部强降水... 利用广西9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ECP/NCAR高度场的再分析资料,对“20·6”广西持续性暴雨过程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欧亚中高纬呈“两槽一脊”环流形势,东亚大槽加深,冷空气南下活跃,有利于广西东北部强降水发生和维持。(2)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南海夏季风活跃,打通来自印度洋和南海水汽通道。(3)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西脊点位置偏西,来自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风气流与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汇合,有利于强降水发生和维持。(4)此次过程前期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对流抑制带有明显向东移动,并稳定维持在西太平洋,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对流带活跃于印度洋,为广西暴雨发生带来丰富的水汽。以上条件有利于广西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发展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异常特征 副热带高压 MJO
下载PDF
2024年广西前汛期降水极端性气候背景分析
8
作者 朱秋宇 覃卫坚 +1 位作者 蔡悦幸 李妍君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4期45-49,共5页
2024年前汛期(4—6月)广西降雨量和暴雨日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风雹灾害近30 a最强,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利用1951年1月至2024年10月广西9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扩... 2024年前汛期(4—6月)广西降雨量和暴雨日数均为历史同期最多,风雹灾害近30 a最强,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天气事件。利用1951年1月至2024年10月广西9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扩展重建海表温度资料,利用气候异常度指数方法,分析2024年前汛期降水极端性环流和海温背景。结果表明,贝加尔湖至喀什湖区域的高度场异常偏高,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影响广西,导致降水量增多;赤道太平洋中部、赤道印度洋及南海西部的海温异常升高,促进对流活动增强,有利于向广西输送水汽,是2024年前汛期出现极端性降水的气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降水极端性 气候背景 气候异常度
下载PDF
1971—2023年广西冰雹日数和范围的气候特征分析
9
作者 张惠景 秦川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利用广西8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3年逐日冰雹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低通滤波、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广西冰雹日数和范围的变化特征,定义广西冰雹过程及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冰雹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1971—2023年... 利用广西8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3年逐日冰雹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低通滤波、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广西冰雹日数和范围的变化特征,定义广西冰雹过程及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冰雹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1971—2023年,广西年冰雹日数和冰雹站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春、冬季冰雹日数和冰雹站数呈减少趋势,夏、秋季呈增加趋势。(2)广西年冰雹日数和冰雹站数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在20世纪70年代先降后升,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波动下降,21世纪10年代后有所回升。年代际尺度上,冰雹日数存在12~16 a的变化周期,冰雹站数存在10~16 a和16~20 a的变化周期。(3)广西冰雹过程综合指数排在前十位的过程有6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有1次,其余3次发生在21世纪10年代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日数 冰雹范围 气候特征 冰雹过程综合指数
下载PDF
近60年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0
作者 黄雪松 陈燕丽 +5 位作者 莫伟华 范航清 刘文爱 孙明 谢敏 徐圣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26-5033,共8页
利用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6个市(县)的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气象资料以及海平面资料,分析近60年来该生态区基本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红树林的影响,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红树植物可能造成的... 利用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6个市(县)的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气象资料以及海平面资料,分析近60年来该生态区基本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红树林的影响,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红树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高温日数增多,低温日数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多数市(县)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霜冻日数减少;热带气旋影响个数减少但平均强度呈微弱增大趋势;大风日数减少;海平面呈缓慢上升趋势。根据RegCM4区域气候模式预估,未来40年(2021—2060年),在RCP4.5情景下,相对于参照时段(1986—2005年),该生态区年平均气温将上升0.9—1.4℃,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升高,高温日数增多、低温日数减少;年降水量将增多1%—2%;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多;霜冻日数减少;预计未来30年,广西沿海的海平面较2019年上升40—160mm。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的升高以及冬季低温日数和霜冻日数的减少将有利于热带红树植物的北扩;夏季高温导致的蒸发加剧及夏秋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多,可能加剧红树林病虫害。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海平面上升和人为影响等多重作用会对红树林分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红树林生态退化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60年 广西北部湾 红树林生态区 气候变化 气候影响
下载PDF
广东仁化县与广西容县沙田柚气候生态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敏妍 黄翠银 +4 位作者 张羽 罗晓玲 王华 史丽 杜尧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96-2503,共8页
【目的】对比广东仁化县与沙田柚原产地广西容县在沙田柚种植中的农业气候相似性,分析广东仁化县种植沙田柚的生态气候条件优劣,为提升沙田柚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容县和广东仁化县两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2—2018年... 【目的】对比广东仁化县与沙田柚原产地广西容县在沙田柚种植中的农业气候相似性,分析广东仁化县种植沙田柚的生态气候条件优劣,为提升沙田柚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容县和广东仁化县两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2—201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农业气候相似程度的诊断方法,对影响沙田柚生长和品质的气候生态条件进行分析;应用欧氏距离计算两县间的气候相似距离系数,分析广东仁化县种植沙田柚的生态气候条件优劣。【结果】在广东仁化县和广西容县的生态气候条件中,年极端最高气温、≥10.0℃年积温、日平均气温≥10.0℃天数两地均能很好地满足沙田柚的生长需求;年平均气温仁化县适宜沙田柚的生长,容县会出现偏高的不利影响;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仁化县更适宜沙田柚生长,其中,容县会出现偏高的不利影响,仁化县则偶尔出现偏低的不利影响;年极端最低气温容县适宜沙田柚生长,仁化县会出现偏低的不利影响;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容县略优于仁化县,其中,仁化县会出现偏低的不利影响,容县则会出现偏高的不利影响。仁化县与容县间沙田柚主要生长期气候因子欧氏距离系数的均权综合系数为0.68,为3级相似。【结论】广东仁化县的生态气候条件能满足沙田柚的生长需求,可引种和驯化种植沙田柚,但在种植中要注意防御年度最低气温和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偏低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柚 农业气候相似程度诊断 欧氏距离 气候生态条件 广东仁化县 广西容县
下载PDF
1959—2008年广西西江流域洪涝气候特征 被引量:23
12
作者 何慧 陆虹 欧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3期134-138,共5页
利用1959—2008年西江流域气象测站降水资料、西江干流及其支流年最高水位资料,建立逐年洪涝发生站次序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西江干流发生洪涝的频率比各支流大,各支流的中下游发生洪涝频率比上游大;西江流域洪涝... 利用1959—2008年西江流域气象测站降水资料、西江干流及其支流年最高水位资料,建立逐年洪涝发生站次序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西江干流发生洪涝的频率比各支流大,各支流的中下游发生洪涝频率比上游大;西江流域洪涝的发生站次具有较显著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特征,主要突变发生在1967年和1993年;近16a洪涝发生频率显著偏多,流域性大洪涝基本集中在这一时期。了解西江流域洪涝变化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洪涝灾害评估和预测水平,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时空特征 演变规律 阶段性 突变
下载PDF
广西气候区划 被引量:42
13
作者 况雪源 苏志 涂方旭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研究过去有关广西气候区划的成果和196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以稳定通过10℃期间的积温6900℃和8000℃等积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带的指标,以2-4月降水量300mm,200mm等雨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9℃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区的指标,制作新的广西气候区... 研究过去有关广西气候区划的成果和196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以稳定通过10℃期间的积温6900℃和8000℃等积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带的指标,以2-4月降水量300mm,200mm等雨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9℃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区的指标,制作新的广西气候区划,并评述各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广西气候划分为3个气候带,9个气候区。3个气候带自北向南分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各气候区命名为:中亚热带东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东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桂中气候区、中亚热带西南部气候区、南亚热带东部气候区、南亚热带中部气候区、南亚热带西部气候区、沿海北热带气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区划 气候带 气候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西金花茶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梅丽 廖雪萍 +3 位作者 罗燕英 苏永秀 李政 梁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期163-168,共6页
广西是世界上金花茶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了探讨金花茶气候适宜种植区域,为金花茶种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金花茶对生态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金花茶分布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气候资料及... 广西是世界上金花茶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了探讨金花茶气候适宜种植区域,为金花茶种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金花茶对生态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确定了影响广西金花茶分布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广西9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气候资料及台站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区划指标进行小网格推算,得出了广西不同地理背景下1 km×l km网格点上有关的气候要素值,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多层复合等方法,对广西金花茶进行气候生态适宜区的划分。结果表明:金花茶生长的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分布在广西南部,其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沿海一带,左、右江河谷部分区域,以及桂东南和桂西南海拔较低的地区;不适宜区分布在广西北部以及南部海拔较高的山区;并对各适宜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种植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金花茶 气候生态适应性 区划 广西
下载PDF
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被引量:45
15
作者 李秀存 苏志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气候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子,对旅游圣地的旅游气候指标进行定量评估,无论是对旅游部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爱好者选择旅游时间和地点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选取广西81个站点1966~1995年夏季(7月)的平... 气候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子,对旅游圣地的旅游气候指标进行定量评估,无论是对旅游部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爱好者选择旅游时间和地点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选取广西81个站点1966~1995年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以集合论为基础,采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对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是:(1)广西夏季最舒适的地方分布在桂东北、桂西北、桂西山区;(2)最不舒适的是左、右江河谷、浔江平原、南宁盆地、柳州盆地及钦州湾沿海;(3)桂中、桂西、桂东气候较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旅游 舒适度 模糊评判 广西 旅游业发展
下载PDF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与实际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承标 何志远 庞庭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55-359,共5页
运用Lieth法估算广西森林气候生产潜力 ,并结合实测生物量进行研究表明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显示TSPt(2 2 .5 8t·hm-2 ·a-1) >TSPn(18.90t·hm-2 ·a-1) >TSPv(17.99t·hm-2 ·a-1) ;其产量的地域... 运用Lieth法估算广西森林气候生产潜力 ,并结合实测生物量进行研究表明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显示TSPt(2 2 .5 8t·hm-2 ·a-1) >TSPn(18.90t·hm-2 ·a-1) >TSPv(17.99t·hm-2 ·a-1) ;其产量的地域分布为TSPt 和TSPv 显示桂南 >桂中 >桂北 ;而TSPn 则显示桂北 >桂南 >桂中。广西森林主要树种的实际生产力均值为 6 .4 5t·hm-2 ·a-1,分别占TSPt、TSPn、TSPv 估测值的 2 8.6 %、34.1%、35 .9% ;实际光能利用率均值为 0 .30 % ,仅占理论估测值的 37.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气候 可能生产力 实际生产力 广西 经济产量
下载PDF
广西气候带的划分 被引量:11
17
作者 涂方旭 苏志 刘任业 《广西科学》 CAS 1997年第3期196-201,共6页
根据有关文献和气候资料的分析,将广西划分为3个气候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以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指标,稳定通过10℃的积温8000℃可以作为北热带与南亚热带的分界线;而积温6900℃则可以作为南亚热带与中亚... 根据有关文献和气候资料的分析,将广西划分为3个气候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以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指标,稳定通过10℃的积温8000℃可以作为北热带与南亚热带的分界线;而积温6900℃则可以作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线。根据这一指标,广西北热带北界大约经过防城港市的那桐北、马路北、防城港、北海市的北海北、山口北一线;南亚热带北界从贺州市信都附近经平南北、武宣、宾阳、上林、马山、都安、巴马至田林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分 北热带 南亚热带 广西 气候带
下载PDF
广西气候变化事实 被引量:51
18
作者 何洁琳 谢敏 +3 位作者 黄卓 李艳兰 黄雪松 周美丽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年第3期11-15,共5页
利用1961-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广西气温、降水及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等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得到广西气候变化的事实为:气温明显升高,城市升温更显著;高温热浪明显增多,低温冷害减少,但极端冷害影响严重;降水两极分化,极端强降水频... 利用1961-201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广西气温、降水及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等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得到广西气候变化的事实为:气温明显升高,城市升温更显著;高温热浪明显增多,低温冷害减少,但极端冷害影响严重;降水两极分化,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旱涝灾害加剧;热带气旋影响个数减少,但强台风的影响严重;极端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下载PDF
广西冬季冻害气候变化的多尺度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秀存 易燕明 苏志 《热带地理》 2003年第2期123-125,133,共4页
利用广西88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0年冬季冻害站数资料,通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开展、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MHAT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冬季冻害的时空特征、变化趋势、突变、周期性。得出结论:广西冬季冻害主要有2种分布型态:(1)... 利用广西88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0年冬季冻害站数资料,通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开展、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MHAT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冬季冻害的时空特征、变化趋势、突变、周期性。得出结论:广西冬季冻害主要有2种分布型态:(1)全区偏多(少)型;(2)桂东北及部分江、河流域偏多,其余偏少型。冻害站数呈减少趋势,在1985~1987年前后出现突变点,其变化周期不明显,但年际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冬季 冻害 气候变化 自然正交函数 周期性 年际变化 农业
下载PDF
广西气温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覃卫坚 李耀先 覃志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315-18318,共4页
使用1951~2008年广西8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观测资料,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广西气候变暖的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最显著,其次为秋季和夏季气温,最不显著的是春季气温;增温最大的是冬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50年平均增高0.6... 使用1951~2008年广西8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观测资料,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广西气候变暖的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最显著,其次为秋季和夏季气温,最不显著的是春季气温;增温最大的是冬季和秋季。年平均气温50年平均增高0.6℃,趋势很显著。春季和夏季气温50年平均增高均为0.4℃,春季趋势不显著,而夏季趋势显著。秋季和冬季气温50年平均增高分别为0.8和1.0℃,2个季节大部分地区趋势均显著。高温日数变化除了全州、忻城等少数地区有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有增多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高温日数50年平均增多了2.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气温 气候趋势 蒙特卡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