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布式的省级气象数据中心硬件监控告警系统
1
作者 刘洋 黄志 +2 位作者 徐娟 高鹏 陈旭辉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4年第7期41-46,共6页
随着气象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气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支持的力度不断增加,而气象业务的开展需要依赖各类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目前省级气象数据中心承载了多种气象业务,业务种类繁多,存在多种异构设备,缺乏有效的集中硬件监控告警系统,给... 随着气象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气象部门对信息化建设支持的力度不断增加,而气象业务的开展需要依赖各类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目前省级气象数据中心承载了多种气象业务,业务种类繁多,存在多种异构设备,缺乏有效的集中硬件监控告警系统,给业务运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此问题,本文分析多源复杂的气象数据环境中异构设备的差异及监控现状,设计“全流程”“集中化”“可视化”的综合硬件监控系统,采用Mycat+MySQL+Haproxy+Keepalived的技术架构,构建一个高可用、高性能和可扩展的分布式数据库集群,实现对硬件监控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自定义告警和可视化展示。目前,该系统已在甘肃省气象数据中心进行了业务使用,运行稳定,安全可靠,能够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定位系统故障,从而提高了硬件设备监控运维的效率,能够为社会用户提供高效的气象数据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硬件 监控 气象数据 可视化
下载PDF
广西气象信息网络业务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2
作者 任晓炜 梁苑苑 +1 位作者 陈婧霆 詹利群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4期88-93,共6页
回顾广西气象信息化发展历程,总结并凝练2015年以来广西气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推进"一池一网一平台"技术架构落地,建立并完善国省统一数据环境,初步构建全区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助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有力支撑精密监测... 回顾广西气象信息化发展历程,总结并凝练2015年以来广西气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推进"一池一网一平台"技术架构落地,建立并完善国省统一数据环境,初步构建全区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助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有力支撑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分析广西当前气象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未来应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数算一体"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推进业务系统"云+端"改造,促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推动广西气象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技术架构 数算一体 云+端
下载PDF
广西气象观测站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曾行吉 宋瑶 +1 位作者 罗永明 梅宁光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基于GIS等技术,设计统一站网信息数据结构,研发广西气象观测站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气象站网信息即席查询、统计分析、管理和异构站网信息同步功能,提供气象观测站网信息标准化、自动化和集约化数据共享与管理服务。该系统应用于大数据... 基于GIS等技术,设计统一站网信息数据结构,研发广西气象观测站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气象站网信息即席查询、统计分析、管理和异构站网信息同步功能,提供气象观测站网信息标准化、自动化和集约化数据共享与管理服务。该系统应用于大数据云平台站网信息维护,可有效降低出错率,减轻气象站网信息管理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站网信息 信息管理
下载PDF
广西区域自动气象站历史沿革现状分析
4
作者 俸玉端 李艳萍 +3 位作者 许嘉玲 韦销蔚 阮俊淞 李晓君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4期139-143,共5页
利用广西2965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分析区域自动气象站台站名称、区站号、台站位置、迁站、观测要素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台站名称、位置发生变化的比例分别为93.8%、57.9%,迁站占比21%,观测要素变更台站占比9.7%,区站... 利用广西2965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分析区域自动气象站台站名称、区站号、台站位置、迁站、观测要素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台站名称、位置发生变化的比例分别为93.8%、57.9%,迁站占比21%,观测要素变更台站占比9.7%,区站号变更占比0.4%。广西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发展历程中,存在台站名称错误、区站号使用混乱、台站位置错漏等问题,原因主要是管理流程不完善、观测方法不统一、概念不明确等,建议完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新建、迁移、撤销的审批流程,规范经度、纬度、测站海拔参数测量的方法,合理分配区站号,避免区站号的变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自动气象站 历史沿革 元数据
下载PDF
广西气象业务内网功能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5
作者 詹利群 任晓炜 +1 位作者 黄志 李涛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1期69-74,共6页
通过对广西气象业务内网系统建设的总体设计、功能规划以及首页动态布局管理、产品自动加工流水线、产品回写CIMISS流程、WebGIS可视化展示等关键技术实现和系统展示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广西气象业务内网系统的整体开发思路及具... 通过对广西气象业务内网系统建设的总体设计、功能规划以及首页动态布局管理、产品自动加工流水线、产品回写CIMISS流程、WebGIS可视化展示等关键技术实现和系统展示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广西气象业务内网系统的整体开发思路及具体实现。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广西省级气象数据和业务产品集约共享,形成国省两级互补,为省市县三级用户提供业务辅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务内网 功能 设计 实现
下载PDF
基于等保2.0的广西气象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邓力涌 梁苑苑 张小琼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3期99-103,共5页
结合广西气象部门的信息网络安全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的广西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策略,通过对策略的具体实施和应用,气象网络各安全域边界的主动防御能力、安全管理区的态势感知及溯源能力、大数据云平台终端安全防... 结合广西气象部门的信息网络安全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的广西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策略,通过对策略的具体实施和应用,气象网络各安全域边界的主动防御能力、安全管理区的态势感知及溯源能力、大数据云平台终端安全防护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安全 等级保护2.0 安全防护策略 气象网络
下载PDF
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崇智 李有华 王振国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2期87-92,共6页
基于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发布的2016—2020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资料,运用分类统计方法,对预警信号发布时间、类别、等级、发布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雷电、暴雨、大风、高温、大雾... 基于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发布的2016—2020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资料,运用分类统计方法,对预警信号发布时间、类别、等级、发布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雷电、暴雨、大风、高温、大雾是广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多集中于黄色和橙色预警等级,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最多的暴雨灾害,占所发红色预警信号的97%;预警落区主要分布在桂东北、桂西北,预警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信号 气象灾害 信息发布原则
下载PDF
广西气象融媒体服务云平台系统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8
作者 袁丽军 李有华 谢晓琳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4期133-138,共6页
为解决气象媒体服务资源共享困难、科普宣传针对性不强、服务产品制作效率不高、基层公众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EChart数据可视化等信息技术,建设广西气象融媒体服务云平台,实现气象信息一次采集、多次加工、多元生... 为解决气象媒体服务资源共享困难、科普宣传针对性不强、服务产品制作效率不高、基层公众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EChart数据可视化等信息技术,建设广西气象融媒体服务云平台,实现气象信息一次采集、多次加工、多元生成、融媒体分发、全区共享,进一步提升全区气象融媒体发布能力及防灾减灾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大数据 资源共享 EChart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小时梯度观测数据的广西元宝山降水特征分析
9
作者 廖胜石 卓健 +1 位作者 陆甲 零绍珑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利用广西元宝山山地梯度气象观测系统2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21—2022年逐时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元宝山及其周边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元宝山年平均降水量接近2700 mm,呈东高西低分布,降水大值区集中在迎风坡,迎风坡年降水量比... 利用广西元宝山山地梯度气象观测系统2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21—2022年逐时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元宝山及其周边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元宝山年平均降水量接近2700 mm,呈东高西低分布,降水大值区集中在迎风坡,迎风坡年降水量比背风坡多近900 mm;降水日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月降水量呈单峰特征,5—7月为降水集中期,在山南、迎风坡和背风坡6月降水量最大,占全年降水28%以上,山北则是5月最大;日降水峰值主要发生在凌晨04—05时,白天降水不活跃,16—17时达到谷值。元宝山上年暴雨日数为9.5~18.5 d,主要出现在5—7月,4个区域暴雨日数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高海拔区域暴雨日数多于低海拔区域;迎风坡和山南暴雨强度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元宝山上出现短时强降水次数每年为10~32次;山上和山下各区域短时强降水的开始、结束月份和持续时间均有较大差异;短时强降水集中发生在凌晨,且随海拔高度升高而略有推迟,发生最多的区域是迎风坡;各区域的短时强降水强度相差不大,均为30 mm·h^(-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观测 地形 逐时降水
下载PDF
基于天镜的气象信息服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张小琼 梁苑苑 邓力涌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2期98-102,共5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运维服务流程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针对用户请求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托天镜·广西省级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服务流程管理(ITSM)模块和统一标准接口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管理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运维服务流程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针对用户请求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托天镜·广西省级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服务流程管理(ITSM)模块和统一标准接口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研究。系统引入ITIL规范和DevOps思想,分析服务流程应用场景,建立服务流程模型,对接发布天镜服务门户,同时设计开发服务工单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构建流程可视化的气象信息服务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访问所有服务的统一信息入口,实现服务工单流转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为运维管理人员提供实时掌握工单动态的平台,确保服务流程管理的持续性、完整性,逐步推进气象信息服务流程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为服务流程管理的研判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镜 气象信息服务管理系统 ITIL DevOps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MOID的广西气象数据服务应用研究
11
作者 宋瑶 李莹 曾行吉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3期109-113,共5页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完善,气象数据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数据安全保障面临挑战。文中分析广西气象数据服务现状,以广西气象数字档案馆为例,就数据服务工作中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的应用和实现进行探讨,为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提升共享服务效率...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完善,气象数据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数据安全保障面临挑战。文中分析广西气象数据服务现状,以广西气象数字档案馆为例,就数据服务工作中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的应用和实现进行探讨,为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提升共享服务效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标识符 气象数据服务 标识管理系统
下载PDF
决策气象服务材料中降雨预报评分系统研发及应用
12
作者 罗小莉 覃天信 +2 位作者 李有华 李广桃 王娟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基于语料库和分词技术形成一套与决策气象服务相关的“关键词”词库,建立一套评分技术方法,从而研发出一套“降雨预报评分系统”,实现一个决策气象服务材料中降雨预报的自动客观定量评价体系,解决备受关注的强降雨预报评价问题。
关键词 决策气象服务 降雨 词库 评分办法 客观定量
下载PDF
四种融合降水产品在广西适用性评估
13
作者 卓健 任晓炜 +2 位作者 黄珩 白龙 邓悦 《河南科学》 2024年第5期705-713,共9页
基于2022年汛期广西陆面的降水资料,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中国区域多源融合实况分析产品(RT1、RT2和NRT)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的二源融合降水产品(GXPAS)等四种融合降水产品进行适用性评估,评估指标为统计误差和技巧评分.非独... 基于2022年汛期广西陆面的降水资料,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中国区域多源融合实况分析产品(RT1、RT2和NRT)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的二源融合降水产品(GXPAS)等四种融合降水产品进行适用性评估,评估指标为统计误差和技巧评分.非独立检验结果表明,融合降水产品与自动站点吻合度高,在观测或估测有降水的情况下,表现最优的NRT产品有89.73%样本实况值等于观测值.独立检验结果表明,GXPAS综合表现稍优,特别是小时雨强[10,20)mm·h^(-1)区间.用最近邻法分析自动站与其邻近自动站的统计误差,分析得出在广西区域,水平距离自动站超过0.01°的位置,融合降水产品优于使用附近自动站观测数据.融合降水产品适用在无观测站区域或自动站数据未能及时上传时,作为降水的“真值”开展业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降水产品 广西陆面 检验评估 独立检验
下载PDF
基于“天擎”的气象微视频专题库设计与实现
14
作者 宋瑶 李涛 +1 位作者 黄志 谭斐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4期123-127,共5页
针对广西气象部门“天擎”应用教学覆盖面窄、质量欠佳的现状,分析微视频资源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价值,探讨基于“天擎”系统构建气象微视频专题库的可行性。基于天擎存储资源,通过数据湖完成视频文件的集中存储与标准化管理,使用MUSIC... 针对广西气象部门“天擎”应用教学覆盖面窄、质量欠佳的现状,分析微视频资源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价值,探讨基于“天擎”系统构建气象微视频专题库的可行性。基于天擎存储资源,通过数据湖完成视频文件的集中存储与标准化管理,使用MUSIC接口满足共享众创需求,基于HTML5设计WEB展示页面,实现视频库资源的集中展示与在线浏览,为广西气象部门用户自主学习提供更新及时、实用先进的教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擎” 微视频 数据湖
下载PDF
CLDAS短波辐射实况产品在广西的适用性评估
15
作者 苏传程 陈燕丽 +5 位作者 任晓炜 邓悦 张俊兵 黄洁 何启玄 李叶晴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4期68-74,共7页
以广西地区2011—2020年的三个辐射站(南宁、北海、桂林)数据为基准,进行多时空尺度的评估检验。结果表明(:1)在季节尺度上产品与观测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季节变化特征,夏秋季整体偏差较小。(2)在日尺度上,产品日变化特征一致性较好... 以广西地区2011—2020年的三个辐射站(南宁、北海、桂林)数据为基准,进行多时空尺度的评估检验。结果表明(:1)在季节尺度上产品与观测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季节变化特征,夏秋季整体偏差较小。(2)在日尺度上,产品日变化特征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均超过0.89,RMSE的范围为42.78~52.4 W·m^(-2)。(3)在小时尺度上,产品呈现纺锤型分布,季节和日变化特征明显,误差指标较好。综合而言,该产品能较好表征辐射随时间变化的能力,可作为研究广西太阳辐射活动的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AS 地表短波入射辐射 卫星反演 评估检验
下载PDF
粒子群—神经网络法在广西寒露风日数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覃卫坚 陆虹 +2 位作者 黄志 周美丽 谢敏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6期158-162,共5页
利用1951—2013年广西90个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指数、美国大气海洋局气候预测中心60项指数资料及1979—2013年美国大气海洋局海温和陆地雪盖资料、美国冰雪数据中心的两极海冰资料,通过相关分析获得广西寒露风日数的... 利用1951—2013年广西90个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指数、美国大气海洋局气候预测中心60项指数资料及1979—2013年美国大气海洋局海温和陆地雪盖资料、美国冰雪数据中心的两极海冰资料,通过相关分析获得广西寒露风日数的影响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和粒子群—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广西寒露风日数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广西寒露风日数与前1 a的4—10月北极海冰、前1 a的9月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等因子相关显著,均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利用筛选的因子进行5 a独立样本预报检验,逐步回归方法绝对误差约为6 d,相对误差为1.1倍左右,其中F=4时逐步回归预测误差最小;粒子群—神经网络采用24个因子的预报误差最小,5 a平均的绝对误差为4.9 d,平均相对误差为76%,预报误差随着采用预报因子数减少而增大。粒子群—神经网络较逐步回归5 a预报平均精确度提高了28%,误差降低了1 d,预报效果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露风 粒子群算法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海温、雪盖的影响广西热带气旋频数的气候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覃卫坚 黄志 李耀先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3期1-5,32,共6页
利用1979-2012年美国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海温和陆地雪盖资料、美国国家冰雪研究中心(NSIDC)的两极海冰资料,使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影响广西热带气旋频数... 利用1979-2012年美国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海温和陆地雪盖资料、美国国家冰雪研究中心(NSIDC)的两极海冰资料,使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影响广西热带气旋频数的气候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气候变化来看,影响广西热带气旋数量在50年代~70年代前期为偏多期,7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为正常期,90年代后期~10年代为偏少期,历年变化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与各个影响因子相关来看,影响广西热带气旋数量与海温同步关系比较好,而随时间间隔越长相关越差,其中与同年赤道太平洋海温指数大部为反相关,与全球海温相关最显著的区域为日本和格陵兰岛的以南洋面.影响广西热带气旋数量与两极海冰的相关不显著,而与前一年1月北美雪盖的相关显著.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影响广西热带气旋气候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雪盖 广西 热带气旋 气候预测模型
下载PDF
Morlet小波分析在广西春季降水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覃卫坚 廖雪萍 +1 位作者 丘平球 唐炳莉 《贵州气象》 2007年第6期5-8,共4页
利用广西6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3年的降水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了桂东北、桂东南和桂西地区春季(2—4月)降水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普遍存在着2 a、4 a和8 a周期振荡信号,各信号频率分布的时间域及其强度也存在着差异,短周期强于长周... 利用广西6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3年的降水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了桂东北、桂东南和桂西地区春季(2—4月)降水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普遍存在着2 a、4 a和8 a周期振荡信号,各信号频率分布的时间域及其强度也存在着差异,短周期强于长周期。广西春季降水长期变化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LET小波分析 春季 降水变化
下载PDF
1961—2020年广西冬季旅游高影响天气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艳兰 李妍君 +1 位作者 丘平珠 秦川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2期45-51,共7页
利用广西9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冬季逐日气温、降水量、结冰、雾、霾、大风等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广西冬季旅游高影响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广西冬季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暖冬、强暖冬呈明显增多趋势;结... 利用广西9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冬季逐日气温、降水量、结冰、雾、霾、大风等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广西冬季旅游高影响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广西冬季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暖冬、强暖冬呈明显增多趋势;结冰和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日降水量≥25mm和≥50mm的日数呈波动上升变化。全区型寒潮、强冷空气过程频次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呈减少趋势,21世纪00年代以后增多;近10a雾和霾日数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旅游 高影响天气 气候变暖
下载PDF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监控告警系统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洋 黄志 +2 位作者 徐娟 唐建新 卢伟萍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3年第3期86-94,共9页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简称“天擎”)作为省级气象业务的核心系统,需要保持7×24小时不间断的稳定、高效运行.针对“天擎”系统运行模块多、处理任务多且复杂,传统的人工监控模式监控效率低且无法及时发现业务中存在的故障等问题,本文采...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简称“天擎”)作为省级气象业务的核心系统,需要保持7×24小时不间断的稳定、高效运行.针对“天擎”系统运行模块多、处理任务多且复杂,传统的人工监控模式监控效率低且无法及时发现业务中存在的故障等问题,本文采用Java、Python和Bash shell语言开发了基于企业微信的“天擎”业务全流程监控告警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天擎”各个模块业务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综合状态信息等进行采集并格式化为监控告警信息,最终通过企业微信推送至运维人员,实现了对“天擎”各业务运行模块运行状态的快捷感知.系统业务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稳定,能够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定位系统故障并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在“天擎”数据监控和运行保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大数据 监控告警 PYTHON 网络爬虫 消息队列 微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