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翠 陈东亮 +3 位作者 陈晓英 雷明 郭晓云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6期966-970,共5页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发展中医药的特有野生生物资源和战略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至关重要。原位保存和离位保存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迄今为止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位保存方法。...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发展中医药的特有野生生物资源和战略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至关重要。原位保存和离位保存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迄今为止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位保存方法。本文从超低温保存的原理及优势、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保护剂的使用、化冻方法及药用植物超低温保存现状进行总结综述和展望,提出药用植物超低温保存研究应以遗传稳定性为首要考察指标并逐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种质资源 超低温保存 原理
下载PDF
药用植物穿心莲种质资源、育种及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林阳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34-40,共7页
穿心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市场对穿心莲需求量大幅增长,而遗传背景单一、地理分布狭窄及野生种质资源生境的破坏限制了穿心莲种质多样性,致使优良新品种选育滞后,加之农家品种自... 穿心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市场对穿心莲需求量大幅增长,而遗传背景单一、地理分布狭窄及野生种质资源生境的破坏限制了穿心莲种质多样性,致使优良新品种选育滞后,加之农家品种自交退化,严重阻碍了穿心莲规模化种植,导致穿心莲药材市场供不应求。笔者认为,可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通过种内杂交、诱变、小孢子培养及原生质体融合等生物学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扩大种质资源库,创造更多供选择的特殊变异基因基础,提高穿心莲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选择地理来源广泛、亲缘关系较远的种质为亲本,进行单交、复交、多交等多种方式的杂交育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此外,可有针对性地选育一些分支起点高、适宜机收的品种,尝试机械化播种、机械化采收,提高药用植物穿心莲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种质资源 育种 栽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广西肿节风种质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宝优 蓝祖栽 +3 位作者 姚绍嫦 唐美琼 凌征柱 韦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大宗药材肿节风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和伴生植物等进行调查,并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肿节风药材项下的质控标准对广西不同产地的肿节风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 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大宗药材肿节风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和伴生植物等进行调查,并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肿节风药材项下的质控标准对广西不同产地的肿节风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肿节风种质资源丰富,全区各地都有分布,尤以海拔60~1 306 m植被较好的沟谷或近水的阴湿林下最为丰富;肿节风喜温暖湿润的阴湿环境,对湿度要求较高,耐旱性较差,适应肥沃疏松的各种土壤;广西肿节风药材品质佳,质量好,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肿节风生境正不同程度地遭受人为破坏,资源量逐年减少,存在资源危机,亟待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种质资源 质量评价 广西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地枫皮的保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东亮 林杨 +4 位作者 黄宝优 钟楚 简少芬 缪剑华 韦坤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99-106,共8页
中药地枫皮分布区狭窄,野生资源蕴藏量少,因其生态环境脆弱及人类的过度采收濒临灭绝,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开展地枫皮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回归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对地枫皮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地枫皮的资源现状... 中药地枫皮分布区狭窄,野生资源蕴藏量少,因其生态环境脆弱及人类的过度采收濒临灭绝,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开展地枫皮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回归保育等方面的研究对地枫皮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地枫皮的资源现状及其迁地保育和回归保育研究进展,根据地枫皮的生长发育规律、野生原种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提出地枫皮回归保育策略,并展望地枫皮保育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枫皮 种质资源 迁地保育 回归保育
下载PDF
广西宁明县肿节风资源调查
5
作者 梁加荣 蓝祖栽 +1 位作者 陈慧雯 黄宝优 《大众科技》 2019年第5期24-27,共4页
为更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广西宁明县肿节风药材资源,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规定的调查程序和方法对宁明县境内肿节风的资源与分布现状、群落特征、产销情况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宁明县肿节风主要分布在桐棉乡、那楠乡... 为更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广西宁明县肿节风药材资源,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规定的调查程序和方法对宁明县境内肿节风的资源与分布现状、群落特征、产销情况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宁明县肿节风主要分布在桐棉乡、那楠乡、峙浪乡等地,分布范围在21°42′18.96′′~22°03′13.58′′N,107°27′27.43′′~107°27′39.17′′E之间,分布面积为1693.34km2,生于海拔162m^697m沟谷或山坡林下,空气相对湿度70%~80%。植被类型为针叶林、阔叶林,土壤类型为赤红壤、红壤,pH值5.7~6.6。调查发现,宁明县肿节风药材资源丰富,总蕴藏量约280907.8kg,但由于受开荒造林的影响,分布范围、面积逐年减少,建议加强保护宁明县肿节风野生资源的同时扩大人工种植规模,促使该县肿节风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资源调查 宁明县 广西
下载PDF
广西肿节风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姚绍嫦 蓝祖栽 +1 位作者 唐美琼 凌征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76-79,共4页
研究测定了广西区内18个肿节风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因子中化学性状和矿质元素含量与相应肿节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并对之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土壤因子对肿节风有效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主导因子。结果显示,异嗪皮啶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 研究测定了广西区内18个肿节风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因子中化学性状和矿质元素含量与相应肿节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并对之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土壤因子对肿节风有效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主导因子。结果显示,异嗪皮啶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迷迭香酸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速效氮、Ca对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供应有利于提高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有效成分 土壤因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几种姜黄属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莹 彭玉德 +4 位作者 余丽莹 陈晓英 潘春柳 蓝祖栽 黄雪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43-149,共7页
为了解几种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对姜黄属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COR,USA),对几种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姜黄属植物进行光合日变化、光强度-光合速率曲线和CO_(... 为了解几种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对姜黄属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COR,USA),对几种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姜黄属植物进行光合日变化、光强度-光合速率曲线和CO_(2)-光合速率曲线等光合指标测定,并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几种供试姜黄属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参数、光响应参数和CO_(2)响应参数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 n)日变化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均未出现“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大小为姜黄>广西莪术>顶花莪术>川郁金>温郁金>大莪术>郁金,且各植物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亦存在显著性差异;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光补偿点(LCP)均小于45μmol/(m^(2)·s),差异不显著,而光饱和点(LSP)在350~1350μmol/(m^(2)·s)之间,差异较大;CO_(2)饱和净光合速率均在14~23μmol/(m^(2)·s)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羧化效率、CO_(2)饱和点和CO_(2)补偿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供试7种姜黄属植物均具有较强的耐阴特性,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对强光也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不同植物对光适应范围以及对强光利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结合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适当调控其生长环境因子,根据每种植物对光照适应性采取适当遮阴或向阳措施,并适当增加环境中CO_(2)浓度,进一步提高其光合利用效率和增加药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属 光合特性 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 CO_(2)响应曲线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槲蕨离体培养的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韦莹 张占江 +3 位作者 李翠 黄宝优 韦坤华 黄雪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909-5911,共3页
以不同来源的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孢子、块茎、叶片为试验材料,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2,4-D、NAA、IBA等激素,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槲蕨离体培养的效应。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2,4-D对槲蕨愈伤组织诱导有良好的... 以不同来源的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孢子、块茎、叶片为试验材料,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2,4-D、NAA、IBA等激素,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槲蕨离体培养的效应。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2,4-D对槲蕨愈伤组织诱导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愈伤组织较大、嫩绿、质量好,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激素组合为1.0 mg/L 6-BA+1.0 mg/L 2,4-D,诱导率为53.3%;最佳分化培养基为1.0 mg/L 6-BA+0.5 mg/L KT,分化率为75.0%;继代增殖中6-BA与NAA配比有较好的效果,最适增殖培养基为2.0mg/L 6-BA+0.5 mg/L NAA,最高增殖倍数可达2.25倍;最佳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 MS+0.5 mg/L NAA+0.3 mg/L 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 离体培养 效应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素对黑果菝葜组织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一诺 韦莹 +2 位作者 秦双双 李翠 韦坤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73-1776,共4页
目的:建立黑果菝葜Smilax glauco-china Warb.的组织培养繁殖体系。方法:以黑果菝葜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MS、1/2MS为基本培养基,利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素多因素组合(6-BA、NAA、IAA和IBA)对黑果菝葜初代诱导、继代增殖及诱... 目的:建立黑果菝葜Smilax glauco-china Warb.的组织培养繁殖体系。方法:以黑果菝葜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MS、1/2MS为基本培养基,利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素多因素组合(6-BA、NAA、IAA和IBA)对黑果菝葜初代诱导、继代增殖及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黑果菝葜最佳的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5 mg/L+IBA 0.3 mg/L+NAA 0.2 mg/L;利于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1.0 mg/L+IAA 0.3 mg/L,增殖倍数为6.3;最佳的诱导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2.0 mg/L+IBA 0.2 mg/L+AC 1.0 g/L,生根率达到70%。结论:建立了黑果菝葜的组织培养繁殖体系,可为人工种植提供健壮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菝葜 组织培养 植物生长调节素 继代增殖 生根培养
原文传递
植物生长调节素对西南凤尾蕨组织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一诺 韦莹 +4 位作者 李翠 李林轩 肖冬 王晓峰 韦坤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2117-2119,共3页
以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的成熟孢子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素对西南凤尾蕨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激素配比对西南凤尾蕨的组织培养影响不同,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 以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的成熟孢子为外植体,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素对西南凤尾蕨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激素配比对西南凤尾蕨的组织培养影响不同,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2.0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1.0 mg/L+AC 1.0 g/L,最高增殖倍数为7.05倍;最适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NAA 0.5 mg/L,生根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植物生长调节素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人参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2 位作者 简少芬 韦坤华 缪剑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人参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增大,野生人参遭到过度开采,加之对其生境破坏,其种质资源数量锐减,人工栽培人参的品质下降及品种混杂等问题日益突出;而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及改良的材料来源,是提高人参药材产质量及其产业化发... 人参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增大,野生人参遭到过度开采,加之对其生境破坏,其种质资源数量锐减,人工栽培人参的品质下降及品种混杂等问题日益突出;而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及改良的材料来源,是提高人参药材产质量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为合理、有效开发利用人参种质资源,促进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从资源的分类、分布、遗传多样性和保育,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国内外人参种质资源及育种相关研究进展;指出人参品种选育方法仅局限于传统的集团选育和系统选育,育种效率低,且野生资源的保育力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应借助复杂的"泛组学"研究技术及先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等大力开展分子育种研究,以弥补当前育种方法的不足,并提高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效率;且应加大野生人参种质的保育执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种质资源 育种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穿心莲氮吸收、分配和内酯成分积累的影响
12
作者 简少芬 林杨 +2 位作者 万斯 钟楚 刘寒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76-2088,共13页
为了明确药用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利用特征及其与穿心莲内酯成分积累的关系,以硝态氮(NN)、铵态氮(AN)、酰胺态氮(UN)和氨基酸态氮(GN)为单一氮源,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和生理生化分析,研究了氮素形态对... 为了明确药用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利用特征及其与穿心莲内酯成分积累的关系,以硝态氮(NN)、铵态氮(AN)、酰胺态氮(UN)和氨基酸态氮(GN)为单一氮源,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和生理生化分析,研究了氮素形态对穿心莲不同生长时期(快速生长期、拔节期、现蕾期、开花期)氮素吸收、分配和穿心莲内酯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叶片和根中氮含量随生长时期逐渐下降,NN处理氮含量较低。(2)穿心莲氮吸收速率在营养生长期较高,生殖生长期急速下降,穿心莲对AN、UN和GN的吸收速率较高。(3)现蕾期叶片氮分配比例减少,茎氮分配比例增加,与NN处理相比,该时期AN、UN和GN处理降低了叶片氮分配比例,而提高了茎和根氮分配比例。(4)快速生长期NN处理的光合作用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较低,叶片氮在羧化系统和生物能学组分中的分配比例也较低;UN和AN处理分别在现蕾期和开花期降低了叶片氮在羧化系统中的分配。(5)AN、UN和GN提高了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降低了现蕾期和开花期14-去氧穿心莲内酯含量,不同氮素形态对新穿心莲内酯的影响较小。(6)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含量与叶、茎、根氮含量,氮吸收速率及叶和根中氮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而与茎中氮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14-去氧穿心莲内酯则相反。综上认为,营养生长期是穿心莲氮吸收的主要时期,穿心莲能更好地利用铵态氮、酰胺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并通过优化氮分配促进穿心莲内酯成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氮吸收 氮分配 穿心莲内酯 穿心莲
下载PDF
牛大力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韦莹 马小军 +3 位作者 董青松 韦坤华 李翠 白隆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499-5502,共4页
分别以野生牛大力(Milletia speciosa)成熟种子、带芽茎段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及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效果。结果表明,1 g/L HgCl2对牛大力种子和带芽茎段分别消毒10 min和15 min效果最好;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5 mg/L ... 分别以野生牛大力(Milletia speciosa)成熟种子、带芽茎段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及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效果。结果表明,1 g/L HgCl2对牛大力种子和带芽茎段分别消毒10 min和15 min效果最好;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5 mg/L 6-BA+0.5 mg/L NAA+0.3 mg/L IBA,种子和带芽茎段外植体的最高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95.8%和45.8%;最适合不定芽分化的激素组合为2.0 mg/L 6-BA+0.5mg/L NAA,最高分化率为58.3%;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1.5 mg/L NAA+1.0 mg/L IBA,生根率高达70.8%;最佳移栽基质为等体积混合的黄土、泥炭和河沙,移栽90 d后成活率为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Milletia speciosa) 离体培养 种子 带芽茎段 愈伤组织 移栽
下载PDF
优化体系下岩黄连组培苗与实生苗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翠 郭晓云 +4 位作者 陈晓英 李林轩 韦莹 韦坤华 张占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46-1549,共4页
目的: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优化体系下岩黄连组培苗和实生苗营养器官进行解剖结构研究,为岩黄连组培苗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为节约型工厂化生产岩黄连奠定基础。方法:以岩黄连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以B5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 目的: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优化体系下岩黄连组培苗和实生苗营养器官进行解剖结构研究,为岩黄连组培苗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为节约型工厂化生产岩黄连奠定基础。方法:以岩黄连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以B5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多因素组合(6-BA、IAA、2,4-D、IBA、AC)对岩黄连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壮苗生根的影响;并对培养30 d岩黄连组培苗和50 d实生苗营养器官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愈伤组织和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B5+6-BA 1.0 mg/L+IAA 0.2 mg/L+2,4-D 0.2 mg/L,外植体经20 d诱导培养可分化成簇状不定芽;1/2MS+6-BA 0.6 mg/L+IBA 0.2 mg/L+IAA 0.2 mg/L+AC 0.5 g/L培养基最利于不定芽壮苗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解剖结构对比研究表明实生苗叶片的栅栏组织较厚且排列规则,海绵组织疏松,组培苗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疏松;实生苗茎较组培苗茎基本组织比例增加,木质化程度高;根部结构差别较大,根的次生结构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成,实生苗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分化较好。结论:组培快繁优化体系下生根培养30 d的岩黄连组培苗和50 d实生苗的叶片解剖结构差异不大,根、茎不及实生苗发达,此优化体系下岩黄连繁殖速度快、再生率高,可在短时间提供大量的岩黄连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黄连 优化体系 实生苗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罗汉果无籽果实变小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莫长明 付伟 +3 位作者 邢爱佳 马小军 罗宏 唐其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罗汉果无籽果实变小的原因。方法:以三倍体F050和二倍体F049雌性株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三倍体与二倍体果实膨大动态、基因表达和细胞发育差异比较研究。结果:授粉后20 d左右,三倍体果实停止膨大,比二倍体果实提早约10 d;授粉后20... 目的:探讨罗汉果无籽果实变小的原因。方法:以三倍体F050和二倍体F049雌性株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三倍体与二倍体果实膨大动态、基因表达和细胞发育差异比较研究。结果:授粉后20 d左右,三倍体果实停止膨大,比二倍体果实提早约10 d;授粉后20 d,三倍体果实aux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果实,ipt、cyt-p450、spds和cycB、cycD1、cycD3、cdkA、cdkB、exp、xth基因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二倍体果实;三倍体果实多数果肉细胞发育停滞在小型细胞阶段。结论:三倍体无籽果实变小,是其受精不良而胚败育,内源IAA和CTK、GA、SPDS合成严重缺乏,造成调控细胞分裂与膨大蛋白基因的表达受抑制,从而果肉细胞不能正常分裂与膨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果实膨大 生长物质 基因表达 细胞发育
原文传递
短瓣石竹茎段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韦莹 黄浩 +4 位作者 董青松 闫志刚 吴庆华 胡秋月 黄宝成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10-1812,共3页
目的:建立短瓣石竹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方法:以短瓣石竹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增殖、壮苗生根及驯化移栽等组织培养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短瓣石竹离体培养再... 目的:建立短瓣石竹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方法:以短瓣石竹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增殖、壮苗生根及驯化移栽等组织培养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短瓣石竹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茎段诱导最佳培养基为6-BA 1.0 mg/L+NAA 0.1 mg/L;在试管苗繁殖培养中,应同时添加6-BA、NAA和IAA,较好的激素配比为6-BA 1.0 mg/L+NAA 0.5 mg/L+IAA0.3 mg/L,短瓣石竹培养30 d繁殖系数为6.1;在壮苗培养中,激素组合为6-BA 0.8 mg/L+NAA 1.0 mg/L效果较为理想,培养30 d二次繁殖系数为2.9;生根壮苗培养基以1/2MS+IBA 0.1 mg/L+NAA 1.0 mg/L效果最好,组培苗生根率为100%;以珍珠岩∶泥炭土∶黄土(1∶1∶1)作为移栽基质效果最好,30 d移栽成活率为89.41%以上。结论:筛选出各个组织培养阶段的最佳激素组合,总结出短瓣石竹幼苗快速繁殖的方法,促进短瓣石竹离体再生技术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瓣石竹 茎段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原文传递
中华石蝴蝶组织培养及试管开花诱导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一诺 李翠 +4 位作者 肖冬 李林轩 韦莹 王晓峰 韦坤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100,共3页
以中华石蝴蝶(Petrocosmea sinensis Oliv.)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多因素组合对中华石蝴蝶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并诱导获得的无菌苗在试管中开花。结果显示,不同的生长调节剂配比对中华石蝴蝶继... 以中华石蝴蝶(Petrocosmea sinensis Oliv.)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多因素组合对中华石蝴蝶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并诱导获得的无菌苗在试管中开花。结果显示,不同的生长调节剂配比对中华石蝴蝶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影响不同,MS+1.0 mg/L 6-BA+0.2 mg/L NAA+0.1 mg/L IAA利于芽继代增殖,MS+0.5 mg/L IBA+0.1 mg/L NAA+1.0 g/L活性炭适于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MS+0.2 mg/L6-BA+0.2 mg/L NAA利于试管苗开花,持续继代可抑制中华石蝴蝶的试管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石蝴蝶 组织培养 继代增殖 生根培养 试管开花
下载PDF
牛耳枫主要病害的初步鉴定及其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威 胡凤云 +3 位作者 黄雪彦 叶云峰 刘丽辉 蒋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3,共3页
通过野外及种植基地的调查,对牛耳枫上发生的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和初步鉴定,共发现2种危害较严重的病害,分别鉴定为牛耳枫枯梢病致病菌镰刀菌属(Fusarium sp.)、炭疽病病原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针对这2种病害做了田间药剂... 通过野外及种植基地的调查,对牛耳枫上发生的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和初步鉴定,共发现2种危害较严重的病害,分别鉴定为牛耳枫枯梢病致病菌镰刀菌属(Fusarium sp.)、炭疽病病原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针对这2种病害做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对枯梢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为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对炭疽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为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耳枫 病害 化学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滇重楼种子形态及发芽特性的产地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艳霞 黄燕芬 柯芳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145-148,共4页
对20个产地滇重楼种子的形态和发芽特性进行研究并聚类分析,为划分种子质量和确定优良种源的引种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份滇重楼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千粒质量分别为6.373 mm、4.271 mm、44.54 g,种子质量与大小显著相关;新鲜种... 对20个产地滇重楼种子的形态和发芽特性进行研究并聚类分析,为划分种子质量和确定优良种源的引种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份滇重楼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千粒质量分别为6.373 mm、4.271 mm、44.54 g,种子质量与大小显著相关;新鲜种子8个月的发芽率仅为11.4%,低温层积种子在15℃/25℃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为69.8%,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P <0.05)。聚类分析表明,20个产地的滇重楼种子划分为3类,第1类来源于贵州六盘水和云南文山,特点是籽粒小、发芽率低;第2类主要来源于广西百色、云南文山,特点是籽粒大、发芽率中等水平;第3类产地包括云南西北部和中部,特点是籽粒中等大小、种子发芽率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种子 发芽率 层积
下载PDF
高山石斛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一诺 黄雪彦 +4 位作者 李磊 缪剑华 肖冬 蓝祖栽 韦坤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2,共3页
以高山石斛(Dendrobium infundibulum Lindl.)成熟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素对高山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山石斛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0.2 mg/L+NAA 1.0 mg/L;继代增殖中,6-BA... 以高山石斛(Dendrobium infundibulum Lindl.)成熟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素对高山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山石斛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0.2 mg/L+NAA 1.0 mg/L;继代增殖中,6-BA、NAA、KT等激素的配合使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利于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1.0 mg/L+KT 0.5 mg/L+活性炭1.0 g/L;最佳的生根壮苗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 2.0 mg/L+香蕉汁10%,此时苗的根系长而粗壮,芽苗叶色翠绿,平均根长2.79 cm,生根率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石斛 组织培养 继代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