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户籍人群中G-6-PD缺陷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仕娟 李崇建 卓永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16-416,共1页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le dehydrogenase, G- 6-PD) 是磷酸戊糖旁路上的第1个关键酶,它在红细胞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生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 数据收集 流行病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2016-2018年钦州市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鲍金圭 李崇建 +3 位作者 江慧 柳明波 李仕娟 梁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4期3592-3595,共4页
目的分析2016-2018年该院住院患儿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及其变化,为钦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6-2018年该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粪便标本778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 目的分析2016-2018年该院住院患儿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及其变化,为钦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6-2018年该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粪便标本778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CA6和CA10的检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月份肠道病毒型的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016-2018年各年收治的患儿数分别为266、319、193例,病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72%、89.34%、89.12%。其中2016年以EV71型为主,2017年以CA6为主,2018年以CA16为主。各型肠道病毒阳性患儿的构成比在不同年份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主要为4岁以下儿童,1~<2岁儿童高发。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在5-7月以及9-10月。手足口病感染率每年从4月份开始上升,11月份下降,呈现夏秋季节流行特征。结论2016-2018年钦州市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为EV71、CA6及CA16型。持续检测病原体的变化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柯萨奇病毒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丙二醛联合尿酸检验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瑞军 李祟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期136-136,145,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丙二醛联合尿酸检验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测定所有被检者的血清胆红素、...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丙二醛联合尿酸检验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测定所有被检者的血清胆红素、丙二醛和尿酸,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经过检测发现,其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健康组,丙二醛和尿酸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红素、丙二醛和尿酸,有助于医生辅助诊断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 丙二醛 尿酸 冠心病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熊彪 邹尤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892-893,共2页
目的通过外周血 T 细胞亚群和 NK 细胞活性的检测,研究大肠癌患者免疫状况及其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90例大肠癌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的外周血进行 T 细胞业群和 NK 细胞活性的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 CD3^+、CD4^+比例、C... 目的通过外周血 T 细胞亚群和 NK 细胞活性的检测,研究大肠癌患者免疫状况及其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90例大肠癌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的外周血进行 T 细胞业群和 NK 细胞活性的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 CD3^+、CD4^+比例、CD4^+/CD8^+比值下降且 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CD8^+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随着 Dukes 分级的增加这种变化更加显著。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随病情进展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杀伤细胞 天然
下载PDF
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体液中HBV-DNA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仕娟 钟冬梅 +1 位作者 李崇建 黄瑞军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经体液传播的相关临床检验学依据。方法通过ELISA方法筛选出23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同时阳性即大三阳患者,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经体液传播的相关临床检验学依据。方法通过ELISA方法筛选出23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同时阳性即大三阳患者,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以及尿液中HBV-DNA的含量结果230例大三阳患者中120例同时测其血清和尿液中HBV-DNA含量,阳性率都为100%;80例同时测其血清和唾液中HBV-DNA含量,阳性率都为100%;30例同时测其血清和母初乳中HBV-DNA含量,阳性率都为100%结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患者唾液、尿液及母初乳中的HBV-DNA含量高低同血液中HBV-DNA的含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为乙型肝炎是通过唾液、乳汁及尿液进行传播的理论提供了临床检验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三大阳 聚合酶链反应 HBV—DNA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6期2002-2003,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肺炎支原体(MP)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测表现及治疗护理情况,进行了回溯式总结与分析对比,分别使用明胶颗粒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冷凝集试验法(CAT)进行检测。结果 139例呼吸道... 目的探讨研究肺炎支原体(MP)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测表现及治疗护理情况,进行了回溯式总结与分析对比,分别使用明胶颗粒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冷凝集试验法(CAT)进行检测。结果 1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96例患儿可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经明胶颗粒法、ELISA、CAT进行检测后所得到的阳性标本数、诊断灵敏度对比,可见明胶颗粒法的诊断灵敏度最好为93.8%,显著高于另两种方法的灵敏度;而对于非支原体肺炎的43例患儿,CAT的诊断特异度最高,但3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胶颗粒法对于检测MP-IgM具备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尚可的优势,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肺炎支原体的首选方案。ELISA较CAT存在价格低廉、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于后者的特点,因此临床上可以考虑将ELISA法用于初检筛选,或者检测联用的方法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酶联免疫 分析 明胶颗粒法 冷凝集试验
下载PDF
两种核酸提取方法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柳明波 李锡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2期2982-2983,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对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8份HCV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同时用两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CV-RNA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这两种方法...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检测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对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8份HCV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同时用两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CV-RNA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这两种方法分别是用二氧化硅微粒法提取RNA和纯化柱法提取RNA。结果 128份HCV抗体阳性的血清中二氧化硅微粒法HCV-RNA阳性率41.41%,纯化柱法HCVRNA阳性率59.38%,纯化柱法优于二氧化硅微粒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5)。49份HCV抗体阳性的血清中ALT异常,且ALT浓度变化与纯化柱法HCV-RNA水平呈正相关性(r=0.95,P<0.05)。结论血清HCV-RNA检测对丙型肝炎诊断和病情监测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纯化柱法提取RNA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阮学雨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8期96-97,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发热并伴有全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标本混掺于专用的接种水中,接种于鉴定板上面,并运用科学的细菌鉴定方法以及药敏... 目的研究并探讨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发热并伴有全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标本混掺于专用的接种水中,接种于鉴定板上面,并运用科学的细菌鉴定方法以及药敏试验来为其进行鉴定(直接法),并将运用此种鉴定方式得出的相关数据与转种之后取得纯菌落上机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常规法)得出的相关结论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两种方式在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方面的符合率。结果 100例血培养标本直接上机与转菌落上机的临床鉴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上机以及纯菌落上机的药敏符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直接法检验的时间较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直接法来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的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其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与常规法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运用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诊断时间,从而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阳性标本 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多项实验室指标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鲍金圭 檀润先 +3 位作者 梁朝莹 周成萍 高淑莲 熊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2993-2995,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ACI患者(发病时间小于或等于72h)288例作为梗...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ACI患者(发病时间小于或等于72h)288例作为梗死组,根据患者头颅CT和(或)MRI表现分为以下4个亚组:大梗死组46例,中梗死组97例,小梗死组106例及腔隙性梗死组39例;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对象的血清Hcy、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D-D、FIB及全血hs-CRP水平。结果梗死组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及饮酒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梗死组Hcy、D-D、FIB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HO、HDL-C及LDL-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腔隙性梗死组(P<0.05);大梗死组血浆D-D及FIB水平高于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及腔隙性梗死组(P<0.05);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全血hs-CRP水平高于小梗死组及腔隙性梗死组(P<0.05)。结论 Hcy、D-D、FIB及hs-CRP水平上升可能是广西北部湾地区人群ACI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以上4个指标对AC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