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5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表型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贵龙 何浩宁 +4 位作者 匡博文 罗灵 蒋正杰 玉明茂 杨细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4-531,共8页
【目的】对比385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特征,为挖掘和利用广西蔗区的优良甘蔗种质资源及选育适应性强的甘蔗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桶栽方式种植385份来源于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和台湾地区及美国的甘蔗种质资源,在甘蔗... 【目的】对比385份甘蔗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特征,为挖掘和利用广西蔗区的优良甘蔗种质资源及选育适应性强的甘蔗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桶栽方式种植385份来源于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和台湾地区及美国的甘蔗种质资源,在甘蔗成熟期早期对有效茎数、茎径、叶长、叶宽和锤度等5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差异分析及相关分析,综合评价其表型性状表现,筛选出适应性强的优良甘蔗种质资源。【结果】不同地区来源的甘蔗种质在5个表型性状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演进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广东和云南及美国甘蔗种质的锤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世代4或世代5达到最高值;我国广西和云南及美国甘蔗种质的叶长都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叶长与锤度、有效茎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而与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叶宽与叶长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锤度与有效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茎径呈显著负相关。根据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365份甘蔗种质材料分为11个类群,其中,桂糖23号、桂糖32号、桂糖37号、桂糖44号等14份甘蔗种质被划分为第Ⅴ类群,在锤度、茎径和有效茎数等表型性状上的综合表现远优于其他类群。【结论】供试的385种甘蔗种质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基础,叶片性状和产糖量构成因素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产糖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共筛选出14份早熟甘蔗种质,包括桂糖23号、桂糖32号、桂糖37号、桂糖44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下载PDF
OsRPTA18参与调控水稻叶片倾角的功能
2
作者 何丹丹 舒亚洲 +9 位作者 周海连 吴松果 魏晓双 杨明冲 李波 吴正丹 韩世健 杨娟 王继斌 王令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34-1947,共14页
RPTA(regulatory particle triple-A ATPase)家族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激素调控和逆境胁迫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一共鉴定到33个OsRPTA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了其基因位置、基因结构、motif组成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信息。随后,利用水稻CRE... RPTA(regulatory particle triple-A ATPase)家族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激素调控和逆境胁迫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一共鉴定到33个OsRPTA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了其基因位置、基因结构、motif组成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信息。随后,利用水稻CREP数据库下载的数据,分析了OsRPTA基因家族成员的全生育期组织表达模式。发现大部分OsRPTA基因在穗、胚乳和愈伤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β-D-葡萄糖苷酸酶(GUS)染色进一步显示,基因成员OsRPTA18主要在叶枕、根、叶、叶鞘、茎节、内稃和外稃的维管束等部位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RPTA1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获得了突变体材料osrpta18-1和osrpta18-2。与中花11相比,突变体植株的株高、叶倾角变小,粒宽和千粒重降低。组织切片结果表明,突变体osrpta18旗叶倾角变小是由于叶枕近轴面厚壁细胞增殖,导致近轴面与远轴面细胞和维管束的不对称性减弱。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水稻RPTA基因家族功能,并为利用OsRPTA18基因培育理想株型的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PTA基因家族 叶枕 叶倾角
下载PDF
猪源hnRNPA1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3
作者 王文锋 高跃美 +4 位作者 金奕欣 张丽媛 宋丹丹 罗廷荣 李晓宁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26-3435,共10页
【目的】克隆猪源异质性核糖核蛋白A1(hnRNPA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探究猪源hnRNPA1蛋白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PK-15细胞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此为模板,采用Snap... 【目的】克隆猪源异质性核糖核蛋白A1(hnRNPA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探究猪源hnRNPA1蛋白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PK-15细胞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此为模板,采用SnapeGene设计hnRNPA1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PCR扩增获得hnRNPA1基因CDS序列。通过ProtParam、ExPASy-ProtScale、TMHMM-1.0、SignalP-6.0、SPOMA、SWISS-MODEL和NetPhos 3.1等预测hnRNPA1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及磷酸化位点。构建pcDNA3.0-hnRNPA1-Flag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ing和免疫荧光染色试验检测hnRNP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情况、hnRNPA1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成功克隆猪源hnRNPA1基因CDS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nRNPA1基因CDS序列全长963 bp,编码320个氨基酸残基,hnRNPA1蛋白分子量约为35 kD,理论等电点(pI)为9.27,脂肪系数为38.34,不稳定系数为43.87(大于40.00),蛋白结构相对不稳定,总平均亲水性指数(GRAVY)为-0.879,属于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二级结构由α-螺旋(16.56%)、无规则卷曲(72.50%)和延伸链(10.94%)组成,存在48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hnRNPA1-Flag转染HEK-293T细胞后能成功表达hnRNPA1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nRNPA1蛋白主要在胞质中表达。【结论】成功克隆猪源hnRNPA1基因CDS序列。猪源hnRNPA1蛋白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成功构建pcDNA3.0-hnRNPA1-Flag真核表达载体,hnRNPA1蛋白主要在胞质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RNPA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载体构建
下载PDF
宿根矮化病菌诱导甘蔗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SCoT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明辉 张保青 +4 位作者 宋修鹏 陈虎 杨丽涛 李杨瑞 陈保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9-1126,共8页
宿根矮化病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甘蔗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究甘蔗在该病胁迫下的抗病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健康植株为材料,利用含有宿根矮化病病原菌的蔗汁诱导其抗性,分别在接种后2、4、6、8和10d取样,构建宿根矮化病... 宿根矮化病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甘蔗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探究甘蔗在该病胁迫下的抗病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健康植株为材料,利用含有宿根矮化病病原菌的蔗汁诱导其抗性,分别在接种后2、4、6、8和10d取样,构建宿根矮化病侵染处理与对照的RNA混合池,利用cDNA-SCoT法进行差异显示研究。结果表明,80条SCoT引物扩增出500多条带,长度在100~1800bp之间。从中筛选出30个差异明显的条带,测序后序列拼接,获得22条高质量的EST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对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能量代谢、防卫反应、信号转导、蛋白质类代谢等方面。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显示,油菜素内酯合成蛋白、NBS-LRR类抗性蛋白、茉莉酸诱导蛋白、α-微管蛋白、ABA胁迫成熟蛋白、富含脯氨酸蛋白、翻译起始因子eif-2b α亚族等可能参与了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菌互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宿根矮化病 cDNA-SCoT 差异基因
下载PDF
高山石斛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一诺 黄雪彦 +4 位作者 李磊 缪剑华 肖冬 蓝祖栽 韦坤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2,共3页
以高山石斛(Dendrobium infundibulum Lindl.)成熟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素对高山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山石斛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0.2 mg/L+NAA 1.0 mg/L;继代增殖中,6-BA... 以高山石斛(Dendrobium infundibulum Lindl.)成熟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素对高山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山石斛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6-BA0.2 mg/L+NAA 1.0 mg/L;继代增殖中,6-BA、NAA、KT等激素的配合使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利于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1.0 mg/L+KT 0.5 mg/L+活性炭1.0 g/L;最佳的生根壮苗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 2.0 mg/L+香蕉汁10%,此时苗的根系长而粗壮,芽苗叶色翠绿,平均根长2.79 cm,生根率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石斛 组织培养 继代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下载PDF
水牛Novel-miR-57对Bcap-37和BMECs细胞DOK4基因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小艳 李雅辉 +6 位作者 鲍正潘 陈秋萍 李胜 周宇 邓凯 石德顺 刘庆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目的】筛选Novel-miR-57调控靶基因,并明确其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及生物功能,为揭示水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的分化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iRscan预测Novel-miR-57二级结构;以自编软件Ensembl(v80)注释的水牛mRNA截取3'-... 【目的】筛选Novel-miR-57调控靶基因,并明确其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及生物功能,为揭示水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的分化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iRscan预测Novel-miR-57二级结构;以自编软件Ensembl(v80)注释的水牛mRNA截取3'-非翻译区(3'-UTR)作为预测数据库,采用Miranda(v3.3a)对Novel-miR-57进行靶基因预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重点靶基因。以化学合成的Novel-miR-57模拟物Mimics和抑制剂Inhibitor,分别转染人类乳腺癌细胞(Bcap-37)及BMECs细胞,以验证Novel-miR-57与靶基因的表达相关性。【结果】Novel-miR-57前体序列形成7个茎环结构,成熟序列位于第1、2和3个茎环结构间,其结合自由能为-53.70 kcal/mol。以结合自由能低于-20.00 kcal/mol为标准,最终筛选出34个可能的靶基因,共与42条KEGG信号通路存在关联,其富集的信号通路主要有代谢通路(ID:bta01100)、PI3K-Akt信号通路(ID:bta04151)、MAPK信号通路(ID:bta04010)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ID:bta04060)等;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发现DLX3、CANCNG3、DOK4、NFKBID、C17orf53、RTN1和FBXO10等7个靶基因在非泌乳期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泌乳期(P<0.01),二者间相差100.0倍以上,且与NovelmiR-57的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7个靶基因中仅DOK4基因与Novel-miR-57的表达具相关性,以200 nmol/L Inhibitor转染B-cap37细胞能显著提高DOK4基因表达(P<0.05,下同),添加100 nmol/L Mimics则显著抑制DOK4基因表达。以100 nmol/L Mimics转染BMECs细胞,Novel-miR-57和DOK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而以200 nmol/L Inhibitor转染BMECs细胞,Novel-miR-57和DOK4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显著抑制。【结论】Novel-miR-57含有7个茎环结构,且其成熟序列位于第1~3个茎环上。Novel-miR-57过表达可下调Bcap-37细胞DOK4基因表达或上调BMECs细胞DOK4基因表达,即Novel-miR-57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因乳腺细胞生理状态不同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Novel-miR-57 靶基因 BMECs细胞 Bcap-37细胞 调控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