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红黏土热物理特性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曾召田 赵艳林 +3 位作者 吕海波 徐云山 李其林 蔡於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52-258,134,共8页
结合矿物组成分析,通过室内试验对广西4种红黏土的热物理特性从土质学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红黏土的热特性参数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土体干密度保持不变,红黏土的热导率、比热容随体积含水率的增加而线性递增;... 结合矿物组成分析,通过室内试验对广西4种红黏土的热物理特性从土质学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红黏土的热特性参数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土体干密度保持不变,红黏土的热导率、比热容随体积含水率的增加而线性递增;热导率变化曲线存在临界含水率点,土体含水率低于该点时,热导率呈线性急剧增加,反之,热导率增长缓慢,趋于稳定;热扩散率以临界含水率点为界,先随含水率的增大而递增,到达临界含水率后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递减,整体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当土体含水率保持不变,红黏土的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均随干密度的增加而线性递增;红黏土矿物成分中的石英含量对土体的热导率具有显著影响,石英含量与热导率的增长速率呈正相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热物理特性 影响因素 热导率 矿物成分 体积含水率
原文传递
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现场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19
2
作者 孔令伟 陈建斌 +2 位作者 郭爱国 赵艳林 吕海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5-1073,共9页
在广西南宁地区建立了缓坡、陡坡与坡面种草3种类型膨胀土边坡的原位监测系统。采用小型气象站、土壤含水率TDR系统、烘干法、温度传感器、测斜管和沉降板跟踪测试了边坡含水率、温度、变形等随气候变化的演化规律。认为降雨是膨胀土边... 在广西南宁地区建立了缓坡、陡坡与坡面种草3种类型膨胀土边坡的原位监测系统。采用小型气象站、土壤含水率TDR系统、烘干法、温度传感器、测斜管和沉降板跟踪测试了边坡含水率、温度、变形等随气候变化的演化规律。认为降雨是膨胀土边坡发生灾变的最直接的外在因素,蒸发效应是边坡灾变的重要前提条件,而风速、净辐射量、气温和相对湿度是间接影响因素;土温变化可间接反映边坡不同位置的含水率变化性状;边坡变形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体,坡中变形最大,其次是坡顶,坡脚处变形最小,陡坡在大气作用下发生了渐进性破坏;草皮覆盖有利于保持边坡表层土体水分、降低坡面冲刷和径流量、抑制边坡变形,且对土温有很好的削峰填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大气 现场响应试验 气象站 蒸发量
下载PDF
膨胀土强度干湿循环试验研究 被引量:181
3
作者 吕海波 曾召田 +1 位作者 赵艳林 卢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797-3802,共6页
通过南宁地区原状膨胀土干湿循环试验,探讨了膨胀土抗剪强度与含水率、循环次数、循环幅度等循环控制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抗剪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衰减,最终趋于稳定,强度稳定值与稳定时所需循环次数均随含水率变化幅... 通过南宁地区原状膨胀土干湿循环试验,探讨了膨胀土抗剪强度与含水率、循环次数、循环幅度等循环控制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抗剪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衰减,最终趋于稳定,强度稳定值与稳定时所需循环次数均随含水率变化幅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此基础上,利用压汞试验测定了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中的孔径分布,发现干湿循环对土的粒间联结产生不可逆的削弱,使得土体形成更大的孔隙空间,在高含水率时主要表现为集聚体间孔体积增加,在低含水率时集聚体内孔体积增加,从而降低土的抗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抗剪强度 干湿循环 压汞试验
下载PDF
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孔径分布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45
4
作者 曾召田 吕海波 +1 位作者 赵艳林 王志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2-328,共7页
采用压汞法对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孔隙大小分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土的总孔隙体积、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等微结构参数均递增;分析了试验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其一是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试样的体积收... 采用压汞法对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孔隙大小分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土的总孔隙体积、孔隙率和平均孔径等微结构参数均递增;分析了试验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其一是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试样的体积收缩,其二是孔隙形状和测试压力有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合理修正。结合毛细管模型,利用修正的孔径分布曲线推算了膨胀土干湿循环过程中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分析了干湿循环过程中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以含水率28%为分界点,含水率大于该值时基质吸力随循环次数N的增加而线性递增,含水率小于该值时基质吸力随循环次数N的增加而线性递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质吸力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为解释膨胀土力学特性的干湿循环效应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干湿循环 孔径分布 压汞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海水拌养珊瑚混凝土抗压龄期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5
作者 赵艳林 韩超 +1 位作者 张栓柱 葛若东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5,共3页
为了研究海水拌养珊瑚混凝土抗压龄期强度,设计了50组标准试块进行抗压试验,通过对不同龄期(3、7、14、21、28d)试件的强度回归分析得出的各龄期相对抗压强度和龄期的关系。在工程实践中,可以通过3、7d早期强度较准确地预测28d抗压强度。
关键词 珊瑚混凝土 抗压强度 预测 龄期
下载PDF
胀缩性土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吕海波 曾召田 +1 位作者 葛若东 赵艳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5-620,638,共7页
抗拉强度是黏性土重要的力学指标之一。自行研制了简易土工拉伸仪,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制样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具有胀缩性的武鸣红黏土和百色膨胀土分别进行试验,探讨了其抗拉强度与干密度、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等影响因素的关系,... 抗拉强度是黏性土重要的力学指标之一。自行研制了简易土工拉伸仪,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制样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具有胀缩性的武鸣红黏土和百色膨胀土分别进行试验,探讨了其抗拉强度与干密度、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土的抗拉强度-含水率曲线在饱和度接近66%时出现峰值,该峰值对应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峰值两侧呈指数关系变化,抗拉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受土中水的形态影响。抗拉强度随干密度的增加而线性递增,增加幅度显著。抗拉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衰减,1~2次循环时,强度衰减幅度最大,但3次循环后,趋向于一稳定值,稳定值为初始值的20%左右,土体干、湿循环后抗拉强度降低是微结构劣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缩性土 抗拉强度 单轴拉伸试验 干湿循环
原文传递
广西红黏土矿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吕海波 曾召田 +2 位作者 尹国强 赵艳林 吕海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1-656,共6页
黏土矿物成分对其工程力学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目前,在黏土矿物种类鉴定方面已有一些成熟的方法技术,而对黏土的矿物成分定量分析尚没有成熟的方法。本文基于X射线衍射试验、全化学元素分析、Bogue法和K值法,对广西武鸣、桂林两地红黏... 黏土矿物成分对其工程力学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目前,在黏土矿物种类鉴定方面已有一些成熟的方法技术,而对黏土的矿物成分定量分析尚没有成熟的方法。本文基于X射线衍射试验、全化学元素分析、Bogue法和K值法,对广西武鸣、桂林两地红黏土的矿物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桂林、武鸣两地红黏土的主要矿物均为高岭石、三水铝石、针铁矿,桂林红黏土还含有一定量的石英。(2)武鸣红黏土的矿物成分及其含量依次为:高岭石(74.0%)、三水铝石(12.53%)、针铁矿(<2mm,2.22%)、针铁矿(>2mm,8.37%)。(3)桂林红黏土的矿物成分及其含量依次为:高岭石(56.59%)、三水铝石(11.44%)、针铁矿(15.61%)、石英(1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矿物成分 X射线衍射 定量分析
下载PDF
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及工程实例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曾召田 吕海波 +2 位作者 尹闯 谢超 周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1,共3页
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加固软弱地基的常用方法,已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CFG桩对地基土具有挤密加固和置换作用;通过设置柔性褥垫层,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充分发挥,显著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在此基... 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加固软弱地基的常用方法,已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CFG桩对地基土具有挤密加固和置换作用;通过设置柔性褥垫层,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充分发挥,显著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柳州市一建筑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对CFG桩的设计计算、施工工艺和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本工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的合理性,可为同类工程实践提供相关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 复合地基 加固机理 工程应用
下载PDF
时域反射法测量膨胀土含水量试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吕海波 赵艳林 陈川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68-2574,共7页
通过对探管式TDR仪现场测量膨胀土含水量误差来源的分析,认为膨胀土的黏性以及土体收缩时产生的土与管壁之间的间隙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种类型的室内试验进行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膨胀土的黏性大,土中结合水含量... 通过对探管式TDR仪现场测量膨胀土含水量误差来源的分析,认为膨胀土的黏性以及土体收缩时产生的土与管壁之间的间隙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种类型的室内试验进行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膨胀土的黏性大,土中结合水含量高、介电常数小,因此TDR仪测得的体积含水量θ比烘干法得到的θw低,但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通过线性拟合获得满意的标定效果;由土体收缩产生的间隙分为环管壁间隙和径向间隙两种,环管壁间隙对含水量测量影响较大,只要存在1mm的间隙,可导致低估40%的体积含水量,且误差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径向间隙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在试验尺寸范围内,最大误差不超过5%,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TDR探头测量敏感度随测量距离增大而迅速衰减。最后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并提出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膨胀土 含水量 时域反射法
下载PDF
浅层地能开采中土体的热湿迁移机制及力学性状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艳林 曾召田 +1 位作者 吕海波 葛若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227,共6页
浅层地能的开采是与岩土介质相关的能量交换过程。本文从岩土工程应用的角度,简述了浅层地能开采中与岩土体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3个主要的科学问题,即换热过程岩土体... 浅层地能的开采是与岩土介质相关的能量交换过程。本文从岩土工程应用的角度,简述了浅层地能开采中与岩土体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在此基础上,凝练出了3个主要的科学问题,即换热过程岩土体热湿迁移机理、岩土层地质构造对热交换的影响以及热交换对岩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并对它们的具体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文的分析成果对于掌握浅层地能开采对土体力学性状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能 热湿迁移 力学性状 岩土介质
下载PDF
基于CT技术的碳化混凝土损伤细观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茂军 赵军 +1 位作者 王根伟 吴丽琴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碳化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对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试件进行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扫描,对CT数、CT数差值、CT数方差与应力水平关联图进... 为了从细观角度了解碳化混凝土损伤演化特征,对碳化龄期分别为0、28、56、77、90 d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并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对试件进行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扫描,对CT数、CT数差值、CT数方差与应力水平关联图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CT数变化与试件的损伤演化过程有很好的相关性,试件不同部位CT数的离散性反映出了混凝土的非均质性;CT数曲线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以及CT数方差曲线的先下降后上升过程,均对应着试件在压力试验过程中首先在压力作用下密实度提高,随后微裂纹扩展直至破坏的变化过程。另外,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CT数差值的最大值由12.1 HU逐渐下降至5.4 HU,反映出了碳化作用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而塑性下降的特点。研究结果不仅是对常规力学实验的补充,而且也能够对常规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混凝土 碳化 损伤
下载PDF
制冷工况下水平埋管换热器运行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召田 唐双慧 +2 位作者 赵艳林 徐云山 吕海波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2,共7页
通过夏季工况的地源热泵运行试验,对运行过程中水平埋管的换热性能参数、试验场地周围气象因素和换热过程中土体的温湿度变化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探讨了地源热泵运行过程中水平埋管换热器热交换性能及其周围土壤的温、湿度场变化规律。... 通过夏季工况的地源热泵运行试验,对运行过程中水平埋管的换热性能参数、试验场地周围气象因素和换热过程中土体的温湿度变化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探讨了地源热泵运行过程中水平埋管换热器热交换性能及其周围土壤的温、湿度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源热泵间隙运行有利于土壤温度场的恢复,随着停机时间的增加,水平埋管与周围土壤的热交换能力明显提高;气候变化对水平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场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埋深的递减,土壤温度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明显;水平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随着与埋管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影响半径为1.0m左右;热交换对水平埋管周围土壤湿度场的影响不明显,但大气降雨引起的地表水入渗对土壤湿度场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水平埋管换热器 热交换性能 土壤温湿度场 水分迁移
下载PDF
碳化水泥砂浆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尹红宇 吕海波 赵艳林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7-99,共3页
利用压汞试验对不同碳化程度水泥砂浆孔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砂浆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碳化使水泥砂浆总孔隙率降低,孔径细化,凝胶孔的孔隙体积分形维数降低;而生成的碳酸钙在大孔、毛细孔中沉积,大孔、毛细孔的体积分... 利用压汞试验对不同碳化程度水泥砂浆孔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砂浆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碳化使水泥砂浆总孔隙率降低,孔径细化,凝胶孔的孔隙体积分形维数降低;而生成的碳酸钙在大孔、毛细孔中沉积,大孔、毛细孔的体积分形维数增大。因此,分形维数能表达碳化对混凝土材料孔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砂浆 碳化 体积分形维数
下载PDF
干湿交替环境下膨胀土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曾召田 刘发标 +2 位作者 吕海波 于连顺 徐云山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72-76,共5页
干湿交替环境下,膨胀土具有反复湿胀干缩变形的特性,容易引起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破坏。以南宁地区的击实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揭示膨胀土在干湿交替环境中的变形规律,探讨了体积变形参数、初始切线模量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并对试... 干湿交替环境下,膨胀土具有反复湿胀干缩变形的特性,容易引起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破坏。以南宁地区的击实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揭示膨胀土在干湿交替环境中的变形规律,探讨了体积变形参数、初始切线模量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并对试样绝对残余体变率与初始切线模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绝对残余体变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递增,但相对残余体变率却逐渐减小,体积变形量稳定时所需循环次数均随含水率变化幅度的增加而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膨胀土 变形试验 残余体变率 初始切线模量
下载PDF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地点选择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海波 杨军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36-38,共3页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根据广西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南宁地质概况,分析了实习地点选择所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技术要求,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工程地质学 实习 选点
下载PDF
武鸣红黏土轴向压裂与单轴拉伸抗拉强度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召田 徐云山 +2 位作者 唐双慧 莫红艳 张锦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25-29,共5页
针对红黏土抗拉特性正确认识的不足,通过轴向压裂法和单轴拉伸法分别测定了武鸣红黏土的抗拉强度,并对比分析了两种试验方法及其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均能有效测定红黏土的抗拉强度,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二者各有优缺点,在... 针对红黏土抗拉特性正确认识的不足,通过轴向压裂法和单轴拉伸法分别测定了武鸣红黏土的抗拉强度,并对比分析了两种试验方法及其测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均能有效测定红黏土的抗拉强度,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二者各有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武鸣红黏土抗拉强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可为正确认识红黏土的抗拉特性及裂缝处理方案设计提供合理的抗拉强度指标和相应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抗拉强度 轴向压裂试验 单轴拉伸试验
下载PDF
硫酸盐侵蚀砂浆力学性能的声发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红宇 文红宇 +1 位作者 吕海波 赵艳林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39,共4页
采用声发射技术研究不同硫酸盐侵蚀程度下砂浆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全过程,分析砂浆受硫酸盐侵蚀后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不同侵蚀期下各水灰比砂浆产生声发射信号的特点,声发射撞击数与相对应力水平的关系。发现侵蚀期越长的试件Hits数值... 采用声发射技术研究不同硫酸盐侵蚀程度下砂浆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全过程,分析砂浆受硫酸盐侵蚀后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不同侵蚀期下各水灰比砂浆产生声发射信号的特点,声发射撞击数与相对应力水平的关系。发现侵蚀期越长的试件Hits数值较小,同等应力水平下水灰比小的试块声发射信号更加显著;随着侵蚀期增加声发射撞击数减少,表明硫酸盐侵蚀使声发射活性降低;水灰比大的试块在加载初期声发射活性增加明显,随后较水灰比小的增加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浆 硫酸盐侵蚀 声发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膨润土作为缓冲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8
作者 范皓然 张佳佳 +1 位作者 陈皓 范广 《重庆建筑》 2015年第3期50-52,共3页
高放废物处置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国核能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膨润土因为其优异的性能被作为理想的缓冲/回填材料。该文从缓冲/回填材料的各项性质方面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高放废物 膨润土 缓冲/回填材料
下载PDF
高庙子膨润土在高温高压下的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皓 吕海波 陈正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8-33,共6页
高庙子膨润土是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库的首选缓冲/回填材料,将长期在高温(100℃左右)高压(数十兆帕)条件下工作。为了探讨高庙子膨润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强度特性,使用高温高压土工三轴仪,共做了81个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系统研究了干密度... 高庙子膨润土是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库的首选缓冲/回填材料,将长期在高温(100℃左右)高压(数十兆帕)条件下工作。为了探讨高庙子膨润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强度特性,使用高温高压土工三轴仪,共做了81个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系统研究了干密度、围压、温度和含水率对其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围压和干密度对高庙子膨润土的破坏形态的影响很大;(2)高庙子膨润土的强度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温度和干密度对其强度的影响比较复杂,干密度较低时,偏应力–轴向应变曲线的位置随温度升高而上移;但干密度较高时的情况则完全相反;(3)分别建立了高庙子膨润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干密度、含水率和温度变化的公式。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分析缓冲材料的热–水–力耦合性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庙子膨润土 高温高压土工三轴仪 强度特性 强度参数 干密度 含水率
原文传递
混凝土材料声发射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承德 刘茂军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总结了混凝土材料声发射技术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对混凝土材料声发射机理、声发射参数与力学参数间的关系、声发射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混凝土材料的凯塞效应以及新的理论与方法在声发射领域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关键词 混凝土 声发射 参数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