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德育工作“四四”模式探析——以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为例
1
作者 唐兴 《新闻潮》 2021年第3期12-16,共5页
文章以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年来的实践为例,阐述了在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宣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过程中,如何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要求,构建起卓越新闻... 文章以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年来的实践为例,阐述了在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宣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过程中,如何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要求,构建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德育工作的"四四"模式,即以"四真"标准要求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四用"原则培养学生树立心系人民思想情怀、以"四落"方式推动学院德育工作提质增效和以"四同"理念实现卓越人才培养全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德育工作 “四四”模式
原文传递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毕业作品选题实践与反思
2
作者 刘晓慧 钱文瑾 《全媒体探索》 2023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作品直接关系到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而选题作为首要环节十分重要。本文选取广西大学2016-2...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作品直接关系到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而选题作为首要环节十分重要。本文选取广西大学2016-2023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毕业作品的选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其选题具有内容丰富、紧跟实事热点以及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对照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展特色与愿景,反思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毕业作品选题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大学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毕业作品 选题
原文传递
边境县融媒体中心国际传播效能提升路径——以广西龙州县为例
3
作者 张明 詹偲婕 《全媒体探索》 2025年第2期38-40,共3页
边境县融媒体中心是开展周边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层力量,目前普遍面临资源分散、人才短缺、技术欠缺、传播渠道单一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国际传播效能。通过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节目、大力培养国际传播人才、鼓励... 边境县融媒体中心是开展周边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层力量,目前普遍面临资源分散、人才短缺、技术欠缺、传播渠道单一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国际传播效能。通过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节目、大力培养国际传播人才、鼓励边境民众参与传播、深化与各级各类媒体合作等策略,边境县融媒体中心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促进周边国家对中国文化和政策的理解与认同,为新时代国际传播格局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县 融媒体中心 国际传播 文化交流 传播效能
原文传递
新媒体时代广西主流媒体面向东盟的传播策略及优化路径
4
作者 杨名宜 章一帆 李书阅 《视听》 2025年第4期6-9,共4页
东盟不仅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做好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提升我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主流媒体责任重大。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边境地区,拥有独特的... 东盟不仅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做好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提升我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主流媒体责任重大。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边境地区,拥有独特的区域优势,是我国面向东盟国际传播的“关口”。近年来,广西主流媒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面向东盟的传播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南宁广播电视台的TikTok账号@AmazingNanning积极展现了正面、丰富的广西形象、中国形象。该账号具备一定的社交媒体传播意识,但仍存在着运营能力不足、与粉丝互动程度较低等问题。广西主流媒体需要加强平台建设,转变思维,以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东盟 广西主流媒体
下载PDF
颠覆客观:建构主义如何影响新闻与传播研究——以框架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庆林 蔡宗峪 《新闻论坛》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建构主义作为20世纪中后期社会学领域的主流思潮,深刻影响了新闻与传播研究,框架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兴起便是体现。建构主义强调人为目的性,关注沟通者与交流工具在现实建构中的作用。但这种人类中心的特点也导致其... 建构主义作为20世纪中后期社会学领域的主流思潮,深刻影响了新闻与传播研究,框架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兴起便是体现。建构主义强调人为目的性,关注沟通者与交流工具在现实建构中的作用。但这种人类中心的特点也导致其存在无法充分解释媒介史、消解真理稳定性并进而剥夺新闻合法性等局限性。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呈现重视交往和万物皆媒的特点,这要求基于建构主义立场使用相关理论也应该有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框架理论 话语分析理论
下载PDF
社交媒体逻辑对微信公众号新闻传播效果影响研究
6
作者 徐增展 谢雨婕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4年第2期214-228,共15页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很多新闻机构进行新闻发布和传播的重要渠道。但微信公众号的新闻生产方式和信息传播机制具有独特的特点,受到了社交媒体逻辑和媒体逻辑的交互影响。本文通过对“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很多新闻机构进行新闻发布和传播的重要渠道。但微信公众号的新闻生产方式和信息传播机制具有独特的特点,受到了社交媒体逻辑和媒体逻辑的交互影响。本文通过对“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421篇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借鉴“启发-系统”模型构建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模型,将“环境因素”“报道内容”及“报道策略”纳入模型中,使用分层回归的方法验证模型。分析发现,媒体属性对传播效果有显著影响,社交媒体逻辑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是有限的,报道策略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更大。社交媒体逻辑和媒体逻辑相互作用,新闻媒体对社交媒体逻辑的接纳和对专业规范的遵循程度都处于动态变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逻辑 微信公众号 传播效果 启发-系统模型 分层回归
下载PDF
地方外宣媒体如何有效对东盟国家传播脱贫经验
7
作者 张明 虞世杰 《视听》 2025年第5期75-78,共4页
对东盟部分欠发达国家进行脱贫经验的传播,广西应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的传播合力。广西地方外宣媒体“北部湾在线”在不同新媒体平台发布以脱贫经验为主题的内容,在进行脱贫经验讲述的过程中注重交流互鉴及激发共情,具有开放性生产... 对东盟部分欠发达国家进行脱贫经验的传播,广西应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的传播合力。广西地方外宣媒体“北部湾在线”在不同新媒体平台发布以脱贫经验为主题的内容,在进行脱贫经验讲述的过程中注重交流互鉴及激发共情,具有开放性生产、垂直性输出和普适化表达的特点,但脱贫经验的故事未得到充分讲述。对东盟国家传播脱贫经验,应从原创性、精准性和社交性等方面发力,尝试焕发新媒体矩阵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真正激活与东盟国家有效交流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外宣媒体 东盟国家 乡村脱贫 新媒体矩阵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晒”在阳光下的公益--以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活动为例
8
作者 杨颖 《传播力研究》 2021年第7期179-180,共2页
高校“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是由共青团中央主导的一项专项公益性支教活动。基于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通过媒介渠道向大众传递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理念和价值传递出去,以此倡导形成一种价值观的认同。公益传播对当下树... 高校“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是由共青团中央主导的一项专项公益性支教活动。基于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通过媒介渠道向大众传递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理念和价值传递出去,以此倡导形成一种价值观的认同。公益传播对当下树立大学生的德育观念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为例,通过亲身经历在支教地开展的公益活动中的具体公益事例,对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公众号、微博结合公益传播方式、渠道、传播效果及价值意义进行研究,以现代公益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从而展示自媒体下“晒”在阳光下的公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传播 研究生支教团 自媒体 志愿服务
下载PDF
传播仪式观下少数民族节庆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基于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的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尹伊美 《视听》 2024年第5期143-146,共4页
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认为,传播就是一个创造、修改和转变共享文化的过程,人们在文化共享的过程中产生文化认同。在传播的仪式观下,可以将广西“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视为符号与意义交织的传播过程。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认为,传播就是一个创造、修改和转变共享文化的过程,人们在文化共享的过程中产生文化认同。在传播的仪式观下,可以将广西“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视为符号与意义交织的传播过程。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通过共通的仪式符号呈现、共享的仪式情景和共同的仪式信仰价值,加深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自我认同,唤醒集体记忆,激发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 广西“壮族三月三” 节庆活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媒体构建与壮族文化传播: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报道研究
10
作者 黄紫玥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对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性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是壮族传统节日,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社会的发展和新的传播技术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媒体在民...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对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性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是壮族传统节日,是壮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社会的发展和新的传播技术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民族节庆报道时,能够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本研究通过定量研究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广西媒体关于广西壮族“三月三”节庆专题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媒体时代广西媒体“三月三”系列报道内容特征,探究媒体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实践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月三” 壮族文化 节日报道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下载PDF
RCEP传播策略探析:基于广西主流媒体的实践
11
作者 蒋珊珊 《科技传播》 2024年第9期124-126,共3页
RCEP的生效将对广西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广西主流媒体有必要将RCEP的相关内容及其带来的成就、影响告知民众。然而,由于RCEP作为经济协定,其专业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给普通受众的理解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广西主流媒体应重点从... RCEP的生效将对广西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广西主流媒体有必要将RCEP的相关内容及其带来的成就、影响告知民众。然而,由于RCEP作为经济协定,其专业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给普通受众的理解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广西主流媒体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从群众视角出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RCEP内容;二是坚持传播手段的创新,提高传播效果;三是加强对外传播,扩大RCEP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推动RCEP内容在广西的传播,推进RCEP红利的更好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政策传播 主流媒体
下载PDF
广西大学生对个体工商户微博营销的接触和使用情况调查——以广西大学为例
12
作者 邓婕 江宇 《文化与传播》 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
许多高校附近的奶茶店、小吃店、甜品店等个体工商户为了吸引大学生顾客,纷纷为自己的品牌和店铺开设了微博,并开展了各种微博营销活动。大学生微博用户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接触这些个体工商户的微博营销,他们选择利用其中一... 许多高校附近的奶茶店、小吃店、甜品店等个体工商户为了吸引大学生顾客,纷纷为自己的品牌和店铺开设了微博,并开展了各种微博营销活动。大学生微博用户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接触这些个体工商户的微博营销,他们选择利用其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参考,来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行为。本文以广西大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西大学生对个体工商户微博营销的接触和使用情况,并分析总结他们的使用行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大学生 个体工商户 微博营销
下载PDF
深耕东盟,传播中国声音:地方媒体区域国际传播的路径探索
13
作者 麦蕊 《视听》 2025年第1期20-22,共3页
地方媒体在我国的对外传播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作为广西地区的主流媒体,积极推进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广西云通过推出各类国际传播内容,并与东盟各国媒体进行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了广西的国际影响力。然... 地方媒体在我国的对外传播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作为广西地区的主流媒体,积极推进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广西云通过推出各类国际传播内容,并与东盟各国媒体进行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了广西的国际影响力。然而,广西云在对外传播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导致自身在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上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中,广西云应继续深化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为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全面发展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云 东盟 主流媒体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东南亚华文媒体中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基于《南洋商报》2022-2023年有关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14
作者 王仕勇 沈清远 《新闻论坛》 2025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研究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南洋商报》中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有关的报道文本,分析了《南洋商报》报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的话语策略。研究发现其在报道中总体上构建了中国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本研究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南洋商报》中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有关的报道文本,分析了《南洋商报》报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的话语策略。研究发现其在报道中总体上构建了中国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促进东盟经济发展以及避免国际争端的积极形象,但《南洋商报》的有关报道在肯定了该倡议的积极成果的同时,也呈现了一些潜在顾虑。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结合我国国际传播实践,进一步为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策略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批评话语分析 华文媒体 《南洋商报》
下载PDF
国际的新闻驯化:基于《纽约时报》对华为相关报道的分析
15
作者 李路怡 《科技传播》 2025年第1期90-93,99,共5页
以《纽约时报》对华为的相关报道为分析样本,梳理其报道特点,探究其中呈现的国际“新闻驯化”的操作实践,为提高我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形象和科技报道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提供借鉴。研究发现,该报对华为相关报道的国际“新闻驯化”有四个实践... 以《纽约时报》对华为的相关报道为分析样本,梳理其报道特点,探究其中呈现的国际“新闻驯化”的操作实践,为提高我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形象和科技报道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提供借鉴。研究发现,该报对华为相关报道的国际“新闻驯化”有四个实践路径:一是对华为相关议题进行预设和引导,塑造华为“威胁他国安全”的形象;二是采用亲民的报道视角,强调美国国家利益;三是利用美国官方态度和权威观点,影响受众认知;四是提及他国观点和做法,传递美国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新闻 新闻驯化 华为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崇左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实践与探索
16
作者 黄绍康 蒋凌昊 刘丽 《新闻论坛》 2025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以崇左广播电视台为例,深入探讨了边疆城市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崇左广播电视台通过优化新闻内容制作、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创新等策略,不断提升其国际传播能力与影响力。文章分析了崇左广播... 本文以崇左广播电视台为例,深入探讨了边疆城市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崇左广播电视台通过优化新闻内容制作、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创新等策略,不断提升其国际传播能力与影响力。文章分析了崇左广播电视台在内容创新、平台构建、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旨在展示其如何有效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国际理解与友谊。本文也指出了边疆城市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短板和优势,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为其他媒体机构在国际传播领域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城市 主流媒体 国际传播 实践 探索
下载PDF
广西台面向东盟周边合作传播的实践和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庆林 万卉英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47,共3页
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通过合作传播的方式拍摄了一系列面向东盟的专题纪录片,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对外传播的特色之路。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广西广播电视台做好面向东盟周边传播中的实践经验及启示,旨在为中国电视节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近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台通过合作传播的方式拍摄了一系列面向东盟的专题纪录片,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对外传播的特色之路。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广西广播电视台做好面向东盟周边传播中的实践经验及启示,旨在为中国电视节目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广播电视台 东盟 纪录片 周边传播
下载PDF
从集体记忆到文化认同:一种非遗文化的传播路径解读--基于广西钦州坭兴陶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明 邵慧 宁艳纳 《文化与传播》 2021年第1期77-80,共4页
从集体记忆到文化认同是钦州坭兴陶文化传播的必经过程。本文通过观察研究发现,钦州坭兴陶是建构起钦州地方集体记忆的文化纽带,它通过传承人的“延展记忆”和“口述记忆”“景观记忆”“仪式记忆”以及“媒体记忆”构建了坭兴集体记忆... 从集体记忆到文化认同是钦州坭兴陶文化传播的必经过程。本文通过观察研究发现,钦州坭兴陶是建构起钦州地方集体记忆的文化纽带,它通过传承人的“延展记忆”和“口述记忆”“景观记忆”“仪式记忆”以及“媒体记忆”构建了坭兴集体记忆,搭建了一个文化认同的空间,旨在较大范围内传播坭兴文化,重塑历史记忆,建构文化认同。在一个万物皆媒、万众皆媒的时代,如何以非遗的文化传播为导向,使非遗文化更有效地传播,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文化认同 钦州坭兴陶 传播路径
下载PDF
交往与传播:马克思与现代传播学的相遇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庆林 杨方泽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1,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论对现代传播学所讨论的传播问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从“交往”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人类传播的本质,其内在逻辑(即交往发展的内在必然性)与当代传播实践的发展深度契合,成为分析当代新媒体传播的结构、特征及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论对现代传播学所讨论的传播问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从“交往”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人类传播的本质,其内在逻辑(即交往发展的内在必然性)与当代传播实践的发展深度契合,成为分析当代新媒体传播的结构、特征及影响的极具穿透力的重要理论工具。中国传播学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为指导,在本土传播经验和世界传播科技发展的双重维度下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论 传播学研究 内在逻辑 中国传播学
下载PDF
热点科学事件的网络传播——基于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的行为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然 丁骋 《东南传播》 2013年第4期34-36,共3页
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科学事件入手,比较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科学事件上的行为差异,以此探究科学事件在我国互联网上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作为科学事件网络传播的主体,普通网民和网络新闻媒体在主要议程与分析框架上存在较... 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科学事件入手,比较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科学事件上的行为差异,以此探究科学事件在我国互联网上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作为科学事件网络传播的主体,普通网民和网络新闻媒体在主要议程与分析框架上存在较大差异。网络新闻媒体的议程影响公众对科学事件及其重要性的认知和判断,但作用有限。公众参与科学传播很大程度上仍受限于议题与其切身利益的相关性,参与科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针对同一科学事件,网民与网络新闻媒体在关注的主题以及传播功能框架的选择上均存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科学事件 传播特征 科学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