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课堂”在典型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庆贤 王晓丽 +1 位作者 陈洪美 彭彪林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第7期97-98,共2页
通过分析典型工程材料课程传统实验课堂存在的问题,将"雨课堂"应用在典型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中,对传统课堂进行了有效改革,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大提升。
关键词 “雨课堂” 实验教学 传统课堂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沉积速率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慧娟 何正中 +3 位作者 胡金君 何贤文 彭崇 管永精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0-2126,共7页
沉积速率是确定沉积环境演变的重要指标,利用沉积速率讨论海岸带沉积环境是海洋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137)Cs和^(210)Pb双核素法来研究广西北部湾近海口的现代沉积速率,分析沉积速率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简单地探讨了这... 沉积速率是确定沉积环境演变的重要指标,利用沉积速率讨论海岸带沉积环境是海洋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137)Cs和^(210)Pb双核素法来研究广西北部湾近海口的现代沉积速率,分析沉积速率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简单地探讨了这两种核素在不同环境沉积环境中的可靠性。对广西北部湾典型沉积地区进行了仔细调查,采集并测量了南流江口和三娘湾湾内两个柱状沉积物中^(137)Cs和^(210)Pb_(ex)比活度,根据比活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利用^(137)Cs和^(210)Pb_(ex)计年法分析讨论了广西北部湾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南流江口(NLJ3柱状样)和三娘湾(SN2柱状样)的现代沉积速率分别为1.039±0.15 cm/a和0.458±0.04 cm/a。^(210)Pb法和^(137)Cs法在两个柱样中均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210Pb 分布特征 沉积速率 北部湾
下载PDF
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放射性元素/核素的分布、风险、源解析与环境研究启示
3
作者 许泽钺 刘鳗卿 +9 位作者 何贤文 周花珑 黄美琴 管永精 何华 刘志勇 郭凯行 卢颖 何佶蔓 韦湫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80,共16页
本研究对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Hg、Cr、Zn、As、Cd、Ni、Cu、Pb)和放射性核素(238 U、232 Th、210 Pb、239+240 Pu)进行全面分析,以评估其环境风险并考察其作为环境指示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除了局部地区的Cr浓度超出《海洋沉... 本研究对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Hg、Cr、Zn、As、Cd、Ni、Cu、Pb)和放射性核素(238 U、232 Th、210 Pb、239+240 Pu)进行全面分析,以评估其环境风险并考察其作为环境指示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除了局部地区的Cr浓度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的第一类指标外,其他重金属浓度均低于第一类指标。放射性核素的环境风险评估显示238 U和232 Th属于第二级(安全级别),而210 Pb和239+240 Pu尚缺乏评估标准。研究发现部分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核素呈现出“T”型分布,指向多样化的污染源和传输机制。结果显示放射性元素/核素在海洋环境监测和管理中具有独特的源相示踪潜力,海洋放射性研究可作为交叉学科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综合治理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放射性核素 环境风险评估 空间分布 环境研究启示
下载PDF
使用椭偏光谱研究氮化铝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林书玉 吴峰 +3 位作者 陈长清 梁毅 万玲玉 冯哲川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79,301,共5页
通过椭偏仪对生长在蓝宝石上的不同厚度氮化铝薄膜的变温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托克-洛伦兹模型对椭偏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精确得到了氮化铝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折射率n,消光系数k)等.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薄的氮化铝薄膜,厚... 通过椭偏仪对生长在蓝宝石上的不同厚度氮化铝薄膜的变温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托克-洛伦兹模型对椭偏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精确得到了氮化铝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折射率n,消光系数k)等.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薄的氮化铝薄膜,厚的氮化铝薄膜的折射率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氮化铝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和带隙会向低能端单调地移动(红移);厚度对带隙随温度改变的影响较小,对折射率则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椭偏仪 厚度 温度
下载PDF
平面变栅距光栅实像像散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敏 张卫平 +2 位作者 刘诣荣 唐雅玲 卢泉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63-668,共6页
为了探究平面变栅距光栅对物体成像时的像散情况,以自制光栅进行实验,研究物光经光栅衍射成像时子午像距和弧矢像距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具体研究了7片中心栅距相同、栅距变化不同的平面弧线型光栅的像散情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 为了探究平面变栅距光栅对物体成像时的像散情况,以自制光栅进行实验,研究物光经光栅衍射成像时子午像距和弧矢像距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具体研究了7片中心栅距相同、栅距变化不同的平面弧线型光栅的像散情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在波长、物距一定的情况下,成像时子午像距几乎不受栅距与入射角变化的影响;弧矢像距随入射角的改变呈准抛物线状变化,且随栅距分布式系数B的增大而减小;系数B是平面弧线形变栅距光栅消像散成像条件中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获得平面弧线型光栅对物体形成的消像散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变栅距光栅 衍射成像 像散
下载PDF
结合椭圆偏振光谱与傅里叶红外光谱的宽禁带半导体薄膜光学特性表征(英文)
6
作者 谢灯 丘志仁 +3 位作者 万玲玉 TIN Chin-che 梅霆 冯哲川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4-219,共6页
宽禁带半导体薄膜,包括碳化硅,氮化镓和氧化锌及其化合物以及异构体,带隙普遍在3.2eV以上,一阶声子特征峰在100至1500cm^(-1)之间。确定能带宽度和声子特征峰有很多方法,比如光致发光、拉曼散射、光学透射谱等,我们提出了一种结合椭圆... 宽禁带半导体薄膜,包括碳化硅,氮化镓和氧化锌及其化合物以及异构体,带隙普遍在3.2eV以上,一阶声子特征峰在100至1500cm^(-1)之间。确定能带宽度和声子特征峰有很多方法,比如光致发光、拉曼散射、光学透射谱等,我们提出了一种结合椭圆偏振光谱与红外傅里叶反射谱进行传输矩阵分析的方法,能够同时确定从紫外波段(约250nm)到远红外波段(约22000nm)的薄膜材料色散关系和膜厚。我们构建了基于谐振子的光学函数模型,并论证这个模型很适合用于模拟由各种不同波长入射光波造成的共振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偏振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传输矩阵方法
下载PDF
基于X(X=Sc,Ce,Pr,Sm)单质原位球磨合成的NaAlH4储氢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志强 李俊峰 +1 位作者 黄存可 郭进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385-390,共6页
为改善铝氢化钠(NaAlH4)的储氢性能,以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X单质(X=Sc,Ce,Pr,Sm)、NaH和Al为反应物,基于预球磨和加氢球磨两步制备方法,原位合成被掺杂的NaAlH4。XRD分析结果显示NaAlH4合成效果很好,放氢也很彻底。吸放氢性能测试显示,添... 为改善铝氢化钠(NaAlH4)的储氢性能,以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X单质(X=Sc,Ce,Pr,Sm)、NaH和Al为反应物,基于预球磨和加氢球磨两步制备方法,原位合成被掺杂的NaAlH4。XRD分析结果显示NaAlH4合成效果很好,放氢也很彻底。吸放氢性能测试显示,添加Sc情况下首次放氢量最高(达5.2 wt%,达到理论容量的99%),并且有最好的吸氢动力学。添加稀土单质时的容量保持率都明显高于添加Sc的情况,其中添加Sm情况最好;添加Ce情况下起始放氢温度(90℃)最低,吸氢动力学是3种稀土元素中最好的,但其最大放氢量最低。这4种单质没有一种能在所有性能都位居最优。基于本文所采用低剂量单质掺杂剂原位合成的NaAlH4表现出良好的储氢性能,主要是因为球磨过程中单质添加剂能与基体产生反应,原位产物能与基体形成紧密耦合,甚至从体内激活基体,从而获得良好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氢化钠 储氢材料 配位氢化物 原位合成 催化效果 稀土元素
下载PD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energy analysis for pile-up dislocations at triple junction of grain boundary 被引量:1
8
作者 Ying-jun GAO Zong-ji HUANG +4 位作者 Qian-qian DENG Kun LIAO Yi-xuan LI Xiao-Ai YI Zhi-rong LU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5-63,共19页
An energy model for th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pile-ups of grain boundary dislocations(GBD)at the triple-junction of the grain boundary of ultrafine-grain materials was proposed.The energy of the pile-up of the G... An energy model for th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pile-ups of grain boundary dislocations(GBD)at the triple-junction of the grain boundary of ultrafine-grain materials was proposed.The energy of the pile-up of the GBD in the system was calculated by the energy model,the critical geometric and mechanical conditions for th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head dislocation of the pile-up were analyzed,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density of the dislocations and the angle between Burgers vectors of two decomposed dislocatio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mode of head dislocation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when the GBD is accumulated at triple junction,the head dislocation of the GBD is decomposed into two Burgers vectors of these dislocations unless the angle between the two vectors is less than 90°,and the increase of applied external stress can reduce the energy barrier of the dislocation decomposition.The mechanism that the ultrafine-grained metal material has both high strength and plasticity owing to th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ile-up of the GBD at the triple junction of the grain boundary is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e junction of grain boundary dislocation pile-up dislocation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energy model for pile-up ultrafine-grain materials
下载PDF
自加速光的调控及其新奇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志刚 许京军 +4 位作者 胡毅 宋道红 张泽 赵娟莹 梁毅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5-384,共20页
实现自弯曲光乃至自回旋光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与科幻的题材。近年来,艾里光束以及推广的自加速光束因其无衍射、自弯曲传输以及自愈等奇异特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这些光束的构想不仅得到了实验证实,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 实现自弯曲光乃至自回旋光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与科幻的题材。近年来,艾里光束以及推广的自加速光束因其无衍射、自弯曲传输以及自愈等奇异特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这些光束的构想不仅得到了实验证实,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操控微纳颗粒、等离子体通道和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电子加速、精密成像、湍流传输、引导放电等,这些应用前景使得自加速光倍受青睐,成为一个广泛关注和激动人心的前沿热点课题。本文简单综述了基于相位调制的自加速光束的研究进展,包括自加速光束的产生和传输特性,以及其在空域和时域的推广与调控,并着重介绍自加速光在若干领域的新奇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相位调制 自加速光 艾里光束 无衍射 自弯曲 自修复 光学操控
原文传递
天鹅座X-1中的恒星级黑洞的新测量
10
作者 王善钦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1-124,共4页
对恒星级黑洞的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学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过去几十年,天文学家通过对X射线双星的观测与来自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确定了一些恒星级黑洞并确定了它们的一些物理性质.最近,一个团队重新测定了X射线双星天鹅座X-1的精... 对恒星级黑洞的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学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过去几十年,天文学家通过对X射线双星的观测与来自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确定了一些恒星级黑洞并确定了它们的一些物理性质.最近,一个团队重新测定了X射线双星天鹅座X-1的精确距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中的黑洞V1357 Cyg的质量、自转及其他重要性质.这项新的研究表明V1357 Cyg的质量为(21.2±2.2)M⊙,是截至目前被发现的质量最大的位于X射线双星中的黑洞.它的质量挑战了当前的大质量双星演化模型.未来对类似的位于X射线双星中的黑洞的精确测量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恒星演化模型与恒星级黑洞物理性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级黑洞 X射线双星 恒星演化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