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1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几点思考——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外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姜明 李玉凤 +3 位作者 陈凤洁 张卓然 莫燕华 菅瑞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7期309-310,共2页
新时代背景下,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探索高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范式并进行推广示范,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充分剖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由“送培”到“联培”再到“合作共赢”的过程。提出了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探索高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范式并进行推广示范,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充分剖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由“送培”到“联培”再到“合作共赢”的过程。提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关键在于“人的合作”,核心在于“合作共赢”的联合培养理念。以此推动校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联合培养 运行机制 质量保障体系
下载PDF
地方师范院校林业专业硕士点建设初探——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姜明 莫燕华 +1 位作者 张卓然 陈凤洁 《科技风》 2020年第12期213-214,共2页
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林业生态建设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林业专业硕士点的建设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了突出优势特色、补充方向短板,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加强研究生联合培... 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林业生态建设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林业专业硕士点的建设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了突出优势特色、补充方向短板,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等途径等初步思路,以期为地方师范院校林业专业硕士点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专业硕士 联合培养模式 合作交流
下载PDF
高师大学生信息商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3
作者 杨小华 兰利访 +2 位作者 童翔 杨小坚 杨华 《现代情报》 2009年第12期174-177,共4页
基于对信息商概念及其测度指标的认识,对广西师范大学400名大学生的信息商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的信息商处于正向发展的过程。高师院校应该在教育观念、课程改革和评价标准方面培育大学生信息商,高师大学生也应该... 基于对信息商概念及其测度指标的认识,对广西师范大学400名大学生的信息商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的信息商处于正向发展的过程。高师院校应该在教育观念、课程改革和评价标准方面培育大学生信息商,高师大学生也应该自觉实践,提升其信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商 大学生 高师院校 信息学 情报学
下载PDF
植物生态学课程改革探析——以广西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勇 盘远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第4期99-101,共3页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分析植物生态学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如何提高植物生态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深入探讨及改革。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实验
下载PDF
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园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艳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1期235-238,共4页
对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园的 5种不同类型人工农田夏季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及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相似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孔目、直翅目和等翅目是这 5种人工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的垂直... 对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园的 5种不同类型人工农田夏季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及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相似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孔目、直翅目和等翅目是这 5种人工农田大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特点是表层多于底层 ,表聚现象明显。人工桔树林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最大 ,人工小叶女贞田丰富度指数最高。人工菜地的优势度最高。人工果园和人工菜地的相似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园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研究型生命科学教学在师范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琼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5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对本科师范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教育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师范生创新人才的这一命题,提出生命科学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创新教学理念和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生命科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并列举了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的... 对本科师范学生进行科学创新教育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师范生创新人才的这一命题,提出生命科学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创新教学理念和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生命科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并列举了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的一些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项目驱动 师范生 生命科学教学
下载PDF
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7
作者 罗婷 黄甫昭 +4 位作者 李健星 陆芳 文淑均 阮枰臻 李先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全钙(Ca)和全镁(Mg)含量及其比值随恢复进程波动变化。灌草丛阶段叶片C和P含量最高(469.84和1.21 g·kg^(-1)),且C∶K和N∶K最大(134.64和5.67);原生乔木林阶段叶片N、K和Mg含量最高(20.52、6.76和5.69 g·kg﹣1),且K∶P最大(5.83);次生乔木林阶段叶片Ca含量最高(34.05 g·kg^(-1)),且C∶P和N∶P最大(510.98和18.25);灌木林阶段叶片C∶N最大(34.61)。灌草丛阶段土壤C和N含量最高(114.25和4.26 g·kg^(-1)),且C∶N、C∶P、C∶K、N∶P和N∶K最大(27.00、170.98、13.75、6.37和0.52);原生乔木林阶段土壤P和Ca含量最高(1.03和6.42 g·kg^(-1));灌木林阶段土壤K含量最高(8.98 g·kg^(-1)),且K∶P最大(12.96);次生乔木林阶段土壤Mg含量最高(11.53 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C含量与土壤C、N、P、Ca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叶片N、Mg含量与土壤K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叶片Ca含量与土壤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各恢复阶段植物生长均受磷限制,灌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氮限制,灌草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钾限制,因此,建议在该区域植被恢复和管理中适当增施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地区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下载PDF
BOPP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应用——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学为例
8
作者 谭美善 周岐海 《广西教育》 2024年第5期132-135,共4页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的主动建构,BOPPPS教学模式十分注重教学中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与探索。将BOPPPS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教师需关注导入、学...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的主动建构,BOPPPS教学模式十分注重教学中对知识的自主构建与探索。将BOPPPS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教师需关注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以及总结等BOPPPS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教学模式 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学研究——以细胞膜结构的探索为例
9
作者 郝琦蕾 甘萍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要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观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暂时性,科学知识的实证性,科学的社会文化嵌入性,科学研究的主观性,科学研究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需要观察与推理以及理论与定律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 要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观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暂时性,科学知识的实证性,科学的社会文化嵌入性,科学研究的主观性,科学研究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需要观察与推理以及理论与定律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从而促进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科学史 科学本质观 论证式教学 细胞膜的结构
下载PDF
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师大生科院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军伟 贾运锋 +1 位作者 梁士楚 杨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32期18-18,共1页
联合培养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各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既满足了社会发展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培养质量。本文通过阐述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各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既满足了社会发展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培养质量。本文通过阐述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情况,以期给其他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研究生联合培养 实践 广西师范大学
下载PDF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铭 黄林娟 +2 位作者 黄贵 刘昕宇 薛跃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31-2844,共14页
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的多样性,能更好的理解草本层对天坑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中不同发育时期天坑(初期、中期和后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位变化... 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的多样性,能更好的理解草本层对天坑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中不同发育时期天坑(初期、中期和后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天坑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西大石围天坑群调查样地共记录到草本植物34科71属98种,以鳞毛蕨科、荨麻科、凤尾蕨科、菊科和禾本科为主。(2)后期天坑草本植物的Pielou′s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高于初期天坑(P<0.05),表明随着天坑发育到后期,草本层物种数逐渐增多,物种分布更为均匀。(3)随着天坑的发育,草本层喜阴植物重要值下降,喜阳、半阴植物重要值上升,喜阳植物逐渐取代喜阴植物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草本层将经历喜阴植物—喜阴、半阴植物—喜阳植物的三个生态型转变过程。(4)各发育时期优势草本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平均值均<0.5,表明天坑不同发育时期对草本植物的生态位影响较小,各时期草本层总体呈现生态分化明显、种间竞争较弱的特点。(5)各发育时期优势草本生态位重叠值大、相对高度差小的种对数中,不同生态习性的种对数占比不同,中期天坑种对数远高于初期和后期天坑,表明不同发育时期中不同生态习性的草本对光能的竞争程度存在差异,中期天坑草本植物对光能竞争最为激烈。综上所述,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各发育时期草本层生态分化明显、群落结构稳定,后期天坑草本多样性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 草本植物 喀斯特天坑 大石围天坑群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高山湿地植物区系特征与群落演替进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歆怡 谢强 +4 位作者 丁丽琼 谢振兴 陆祖正 谢彦军 余炳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6-857,共12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广西猫儿山高山湿地湿生草本植物到木本植物阶段的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演替度和径级结构进行分析,探究植物区系特征与群落演替进程与趋势。结果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36种,隶属于62科103属,单属科、单种属所占比例大。...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广西猫儿山高山湿地湿生草本植物到木本植物阶段的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演替度和径级结构进行分析,探究植物区系特征与群落演替进程与趋势。结果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36种,隶属于62科103属,单属科、单种属所占比例大。物种组成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属的地理分布兼具热带、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特征,包含中国特有分布的3个属及特有树种铁杉,多样性程度较高。铁杉湿地很少见,该区域的铁杉湿地却保持得非常原始,保护意义重大。植物种类数量一般会随着演替进程先增加后减少,在演替中后期出现最大值,植物种类丰富度高低并不能很准确地衡量群落的演替程度。根据重要值划分植物群系,比较各演替度,推测出该区域湿生草本植物到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顺序为笄石菖草丛→条穗薹草草丛→尾叶悬钩子灌丛→中华槭灌丛→华西箭竹灌丛→针阔混交林铁杉群落→常绿阔叶林褐叶青冈+山桂花群落→常绿落叶混交林吴茱萸五加林群落,为自然条件下的正向演替。演替的最终结果会形成顶级群落。分析乔木群落优势种的径级结构,在乔木群落阶段演替进程中,各优势种群落发展趋势为铁杉群落波动较大,褐叶青冈和山桂花为稳定群落,以吴茱萸五加为主要落叶树种的种群发展有衰退趋势。故猫儿山高山湿地自然植被还处在进展演替中,未形成最终稳定的森林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特征 多样性 群落演替 高山湿地 猫儿山
下载PDF
广西地不容和地枫皮内生真菌对罗汉果土传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蓓蓓 邓业成 +3 位作者 卢丹丹 汤夏安 邓志勇 骆海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了探索更加科学环保的防治罗汉果土传病害的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3株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和4株地枫皮内生真菌对3种罗汉果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不同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7... 为了探索更加科学环保的防治罗汉果土传病害的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3株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和4株地枫皮内生真菌对3种罗汉果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不同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7株内生真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6种植物内生真菌[除DFP-G-5(Chaetomium globosum)外]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较好,有效中浓度(EC_(50))为0.1208~2.9117 g/L;这6种植物内生真菌的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一般,EC_(50)为0.2708~9.1413 g/L;4种植物内生菌DBR-5(Nigrospora sp.)、DFP-G-5、DFP-G-7(Fusarium nematophilum)、DFP-P-7.1的发酵液萃余物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一般,EC_(50)为1.4881~9.4313 g/L。另外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5对病原菌的毒力最高,其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罗汉果白绢病菌(Athelia rolfsii)BJB以及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GFB-G15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_(50)值分别为0.1208 g/L和0.2708 g/L。上述结果表明,6种植物内生真菌在防治罗汉果土传病害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地枫皮 罗汉果 内生真菌 发酵产物 抑菌活性 土传病害
下载PDF
狭域物种广西秋海棠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琼月 刘长秋 +2 位作者 陆奇丰 邓涛 蔡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2-438,共7页
为了检验广西秋海棠(Begonia guangxiensis)的交配系统和该物种是否依赖原生境的特殊传粉昆虫进行传粉及其能否在人工生境中实现有性繁殖,展开了广西秋海棠的单花花期观察、花部特征测定、授粉、访花者观察及种子萌发测定等试验。结果显... 为了检验广西秋海棠(Begonia guangxiensis)的交配系统和该物种是否依赖原生境的特殊传粉昆虫进行传粉及其能否在人工生境中实现有性繁殖,展开了广西秋海棠的单花花期观察、花部特征测定、授粉、访花者观察及种子萌发测定等试验。结果显示:广西秋海棠具有较长的单花花期,不同生境下的花冠大小表现出一定差异;自交和异交之间座果率及种子萌发率和两生境之间的自然对照座果均无显著差异;访花者包括蜂类(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与萃熊蜂(Bombus eximius))和食蚜蝇(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与刺腿食蚜蝇(Ischiodon scutellaris)),不同生境和不同年份访花者组成有差异。以上结果一致表明,自交亲和的广西秋海棠依赖传粉者进行有性繁殖,但并不依赖某种特殊类型传粉者,而是具有较泛化的传粉系统,因此在非自然生境中也能成功进行有性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秋海棠 狭域物种 单性同株 传粉生物学 交配系统 单花花期
下载PDF
广西天坑森林物种多样性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小菲 余林兰 +4 位作者 陈铭 刘昕宇 黄贵 黄林娟 薛跃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4-514,共11页
为研究天坑负地形生境土壤酶活性、养分和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和内在联系,该文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天坑森林为研究区,基于天坑坑内—坑口—坑外群落多样性调查和土壤生境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究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为研究天坑负地形生境土壤酶活性、养分和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和内在联系,该文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天坑森林为研究区,基于天坑坑内—坑口—坑外群落多样性调查和土壤生境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究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坑内木本植物有21种31属20科,坑口木本植物有91种58属58科,坑外木本植物有47种30属30科,天坑坑内Margalef指数和Patrick指数显著低于天坑坑口和坑外生境,沿天坑坑内—坑口—坑外生境变化,物种分布总体较为均匀,但物种数量增多。(2)天坑坑外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坑内和坑口生境,坑内的土壤全镁、土壤全磷和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坑口和坑外生境,坑外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坑口和坑内生境,表明天坑坑内土壤磷含量较高,但土壤酶活性总体偏低。(3)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强。综上表明,天坑生境对物种多样性、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较大,土壤速效磷、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含水量、土壤脲酶、土壤全镁和土壤全磷是影响天坑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该研究为喀斯特地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与重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天坑森林 土壤磷含量
下载PDF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卫宁 罗柳娟 +3 位作者 农素芸 黄锡强 刘演 黄俞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2-2195,共14页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滇黔桂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错地带,是古北极与古热带两大植物区系交接过渡的中心地带,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摸清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历...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滇黔桂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错地带,是古北极与古热带两大植物区系交接过渡的中心地带,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摸清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历史文献整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该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 735种,包括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18种、种子植物1 517种,具有较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组成以及较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分。(2)该区共有中国特有植物486种、广西特有植物56种、岩溶特有植物262种,具有显著的植物特有性。(3)该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8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3种、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4种、受威胁植物108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植物144种,具有较高程度的植物珍稀濒危性。综上表明,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岩溶植物基因库,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该研究结果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植物保护和利用以及其他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论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岩溶植物区系 珍稀种质资源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Ⅵ——兰科4新记录属和13新记录种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雪奎 覃营 +1 位作者 谢高 刘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6-1015,共10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气候湿润,生境复杂,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该文报道广西兰科植物13个新记录种,即旗唇兰[Kuhlhasseltia yakushimensis(Yamamoto)Ormerod]、紫茎兰(Risleya atropurpurea King&Pantl.)、指柱兰(Stigmato...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气候湿润,生境复杂,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该文报道广西兰科植物13个新记录种,即旗唇兰[Kuhlhasseltia yakushimensis(Yamamoto)Ormerod]、紫茎兰(Risleya atropurpurea King&Pantl.)、指柱兰(Stigmatodactylus sikokianus Maxim.ex Makino)、二尾兰(Vrydagzynea nuda Bl.)、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 Z.J.Liu&L.J.Chen)、拟泰国卷瓣兰(Bulbophyllum nipondhii Seidenf.)、南岭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nanlingensis H.Z.Tian&F.W.Xing)、垂叶斑叶兰(Goodyera pendula Maxim.)、四腺翻唇兰(Hetaeria anomala Lindl.)、褐花羊耳蒜(Liparis brunnea Ormerod)、聚叶钗子股(Luisia appressifolia Aver.)、峨眉竹茎兰(Tropidia emeishanica K.Y.Lang)、芳线柱兰[Zeuxine nervosa(Lindl.)Trimen],其中,旗唇兰属(Kuhlhasseltia J.J.Smith)、紫茎兰属(Risleya King&Pantl.)、指柱兰属(Stigmatodactylus Maxim.ex Makino)、二尾兰属(Vrydagzynea Bl.)为广西新记录属,广西兰科植物至此记载到128属472种4变种。文中提供了新记录物种的引证标本、地理分布和特征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广西 兰科 物种多样性 监测样地
下载PDF
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广西海伦兜兰遗传多样性研究
18
作者 朱舒靖 邹蓉 +4 位作者 柴胜丰 唐健民 唐凤鸾 陈泰国 韦霄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0-1067,共8页
海伦兜兰(Paphiopedilum helenae)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海伦兜兰的5个居群(71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海伦兜兰(Paphiopedilum helenae)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海伦兜兰的5个居群(71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海伦兜兰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0%-100%,期望杂合度(H_(e))平均值为0.451,香农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801。海伦兜兰绝大多数(93%)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仅有7%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变异,基因流(N_(m))平均值为4.916。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并未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靖西市(JX)和龙州县下冻镇春秀村(LZ)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应作为海伦兜兰重点保护单元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兜兰 EST-SSR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基于SSR的广西同色兜兰和带叶兜兰遗传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朱显亮 朱舒靖 +3 位作者 邹蓉 唐健民 罗亚进 韦霄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8-1078,共11页
评估四季开花型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和春季开花型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探究不同开花习性兜兰属物种间的遗传分化,为兜兰的可持续利用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10个多态性EST-SS... 评估四季开花型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和春季开花型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探究不同开花习性兜兰属物种间的遗传分化,为兜兰的可持续利用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10个多态性EST-SSR位点对12个同色兜兰和带叶兜兰种群的231个个体分型,开展遗传多样性、瓶颈效应、系统发育、遗传结构、遗传分化、距离隔离和环境隔离分析。结果表明,同色兜兰种群的大多数遗传多样性指标都显著(P<0.05)低于带叶兜兰;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两者来自种群间的变异都较少,且带叶兜兰来自个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同色兜兰。在同色兜兰的两个种群中检测到显著(P<0.05)瓶颈效应,而在带叶兜兰全部种群中均未检测到。群体水平的非加权平均(UPGMA)树和个体水平的邻接(NJ)树均显示同色兜兰和带叶兜兰间系统发育关系相对较近,并各自聚为一支。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分析结果均支持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此外,遗传分化系数(F_(ST))证实两个物种间的种群分化已达到较高水平。狭窄的自然分布和过去的种群瓶颈可能导致了同色兜兰的部分遗传多样性丧失。地理隔离是驱动同色兜兰和带叶兜兰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而环境隔离的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色兜兰 带叶兜兰 遗传分化 种群瓶颈 地理隔离 EST-SSR
下载PDF
广西维管植物五新记录属
20
作者 农素芸 陆昭岑 +1 位作者 陈海玲 许为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96-2202,共7页
该文报道了广西维管植物5个新记录属和种,即双角草属(Diodia L.)、伏金腰箭属(Calyptocarpus Less.)、兔儿伞属(Syneilesis Maxim.)、凤头黍属(Acroceras Stapf)和落芒草属(Piptatherum P.Beauv.),以及隶属于该5属的双角草(Diodia virgi... 该文报道了广西维管植物5个新记录属和种,即双角草属(Diodia L.)、伏金腰箭属(Calyptocarpus Less.)、兔儿伞属(Syneilesis Maxim.)、凤头黍属(Acroceras Stapf)和落芒草属(Piptatherum P.Beauv.),以及隶属于该5属的双角草(Diodia virginiana L.)、金腰箭舅(Calyptocarpus vialis Less.)、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Bunge) Maxim.]、山鸡谷草[Acroceras tonkinense(Balansa) C.E.Hubbard ex Bor]和钝颖落芒草(Piptatherum kuoi S.M.Phillips&Z.L.Wu)。其中双角草和金腰箭舅为归化种,文中提供了2个新归化种的形态描述和照片,并对其入侵性给予了评估;兔儿伞、山鸡谷草和钝颖落芒草为本土植物,提供了其特征集要描述和照片,并对其生物地理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植物区系 新记录属 归化种 禾本科 菊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