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能力建设到文化赋权:以2016年度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杨丹妮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6-22,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及文化发展的总体部署下进行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际框架下不断提升履约能力和开展符合当前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及文化发展的总体部署下进行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际框架下不断提升履约能力和开展符合当前保护实践的创新之举。作为一项旨在通过教育方式传承而推行的教育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要取得长久而持续的效果,需要形成相关政策和培训体系的系统化、长期化和规范化,实现在高校教育体制中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跨省合作机制,构建有利于传承人群接受继续教育和教育部门认可的国民教育学历文凭进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群
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文化权利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传承保护的文化治理经验--以广西三江侗戏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韦茈伊
杨丹妮
吴美莲
《歌海》
2021年第5期79-84,共6页
侗戏是跨省区分布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在离开初创地贵州传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之后获得新的艺术创新和本土化再造,得到整体性的活态传承保护,形成多渠道传承发展格局,群众自觉参与侗戏保护的意识显著增强。广西三江侗戏的传承保护之路...
侗戏是跨省区分布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在离开初创地贵州传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之后获得新的艺术创新和本土化再造,得到整体性的活态传承保护,形成多渠道传承发展格局,群众自觉参与侗戏保护的意识显著增强。广西三江侗戏的传承保护之路也是侗族地区在戏曲领域进行文化治理的地方经验和剧种贡献,它为新时代如何探索少数民族剧种保护传承方面提供了个案经验和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戏
三江
传承保护
文化治理
区域协同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西特色乐器修造传承模式的新路径——写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进行之际
3
作者
黄羽
《歌海》
2019年第4期65-67,共3页
乐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材料运用和修造技艺直接影响民间音乐的呈现和发展走向。这就需要乐器制造者不断对乐器制作工艺进行科学总结和改良研发,加大对工艺流程和生产制作环节的关注与重视,从源头上保证对民间音乐的物态保存和技术更新。...
乐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材料运用和修造技艺直接影响民间音乐的呈现和发展走向。这就需要乐器制造者不断对乐器制作工艺进行科学总结和改良研发,加大对工艺流程和生产制作环节的关注与重视,从源头上保证对民间音乐的物态保存和技术更新。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所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 年度资助项目“广西特色乐器制作工艺人才培养”是对国家《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践要求的回应和努力。本项目旨在对广西特色乐器制作工艺人才进行专业培养,使其既能熟悉广西特色乐器制作的古法工艺,同时又具备对广西特色乐器进行合理改良等创新能力,满足广西民间音乐传承的需要,体现广西乐器的独特音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乐器
乐器制作
工艺振兴
国家艺术基金
民族乐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视角下的龙州壮族天琴女性禁忌破除
被引量:
2
4
作者
杨丹妮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3,共7页
女性禁忌是将女性作为禁忌对象加以防范或限制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禁制。龙州县金龙镇一带壮族民间长期流传着“传男不传女”的壮族天琴女性禁忌,而这一少数民族乐器禁忌的破除需要在尊重当地社区、群体和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意愿的前提下,经...
女性禁忌是将女性作为禁忌对象加以防范或限制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禁制。龙州县金龙镇一带壮族民间长期流传着“传男不传女”的壮族天琴女性禁忌,而这一少数民族乐器禁忌的破除需要在尊重当地社区、群体和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意愿的前提下,经过多元行动方的透明的对话、协商而达成,并对多元行动方及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规范与准则约定,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中倡导的社区中心作用、相互尊重、互相欣赏、能力提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理念。不同性别角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共同在场”,符合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主流理念,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定位下的社会禁锢思想,有效促进两性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伦理原则
性别平等
龙州壮族天琴
女性禁忌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能力建设到文化赋权:以2016年度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杨丹妮
机构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部
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6-22,共7页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2016-2017年专项调研课题"广西经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调研报告"
文摘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及文化发展的总体部署下进行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际框架下不断提升履约能力和开展符合当前保护实践的创新之举。作为一项旨在通过教育方式传承而推行的教育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要取得长久而持续的效果,需要形成相关政策和培训体系的系统化、长期化和规范化,实现在高校教育体制中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跨省合作机制,构建有利于传承人群接受继续教育和教育部门认可的国民教育学历文凭进阶体系。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群
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文化权利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传承保护的文化治理经验--以广西三江侗戏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韦茈伊
杨丹妮
吴美莲
机构
三江侗族自治县
文化
馆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部
三江侗族自治县
文化
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出处
《歌海》
2021年第5期79-84,共6页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调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侗戏是跨省区分布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在离开初创地贵州传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之后获得新的艺术创新和本土化再造,得到整体性的活态传承保护,形成多渠道传承发展格局,群众自觉参与侗戏保护的意识显著增强。广西三江侗戏的传承保护之路也是侗族地区在戏曲领域进行文化治理的地方经验和剧种贡献,它为新时代如何探索少数民族剧种保护传承方面提供了个案经验和生动例证。
关键词
侗戏
三江
传承保护
文化治理
区域协同发展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西特色乐器修造传承模式的新路径——写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进行之际
3
作者
黄羽
机构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部
出处
《歌海》
2019年第4期65-67,共3页
基金
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19年度资助项目“广西特色乐器制作工艺人才培养”阶段性成果
文摘
乐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材料运用和修造技艺直接影响民间音乐的呈现和发展走向。这就需要乐器制造者不断对乐器制作工艺进行科学总结和改良研发,加大对工艺流程和生产制作环节的关注与重视,从源头上保证对民间音乐的物态保存和技术更新。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所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 年度资助项目“广西特色乐器制作工艺人才培养”是对国家《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践要求的回应和努力。本项目旨在对广西特色乐器制作工艺人才进行专业培养,使其既能熟悉广西特色乐器制作的古法工艺,同时又具备对广西特色乐器进行合理改良等创新能力,满足广西民间音乐传承的需要,体现广西乐器的独特音响。
关键词
特色乐器
乐器制作
工艺振兴
国家艺术基金
民族乐器
分类号
TS953.2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视角下的龙州壮族天琴女性禁忌破除
被引量:
2
4
作者
杨丹妮
机构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部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3,共7页
基金
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资助项目“广西特色乐器制作工艺人才培养”阶段性成果
文摘
女性禁忌是将女性作为禁忌对象加以防范或限制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禁制。龙州县金龙镇一带壮族民间长期流传着“传男不传女”的壮族天琴女性禁忌,而这一少数民族乐器禁忌的破除需要在尊重当地社区、群体和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意愿的前提下,经过多元行动方的透明的对话、协商而达成,并对多元行动方及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规范与准则约定,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中倡导的社区中心作用、相互尊重、互相欣赏、能力提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理念。不同性别角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共同在场”,符合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主流理念,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破除传统性别角色定位下的社会禁锢思想,有效促进两性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伦理原则
性别平等
龙州壮族天琴
女性禁忌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能力建设到文化赋权:以2016年度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个案的研究
杨丹妮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传承保护的文化治理经验--以广西三江侗戏为例
韦茈伊
杨丹妮
吴美莲
《歌海》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广西特色乐器修造传承模式的新路径——写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进行之际
黄羽
《歌海》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视角下的龙州壮族天琴女性禁忌破除
杨丹妮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