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芒果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制海洋鱼类致病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小群 李菲 +3 位作者 李家怡 颜栋美 苏志维 高程海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海芒果Cerbera manghas L.及其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抑制鱼类致病菌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分离并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多样性研究,采用滤纸片法研...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海芒果Cerbera manghas L.及其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抑制鱼类致病菌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分离并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多样性研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其抑制海洋鱼类致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从海芒果及其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5株可培养细菌,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后发现,这些菌分属于2个大的细菌发育类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为53%)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比为47%),其中4株为芽孢杆菌属,6株为链霉菌属。活性研究发现,所有测试菌株对3种海洋鱼类致病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VT86(Kitasatospora paranensis),V139-2(Streptomyces luteireticuli),V140-2(Streptomyces jiujiangensis),VT19(Streptomyces orinoci),VT113(Streptomyces niveiscabiei)这5株菌的抑菌效果较好,以VT86(K.paranensis)抑菌活性最好。【结论】红树植物海芒果及其根际土壤中的细菌丰富多样,部分细菌具有抑制海洋鱼类致病菌生长的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新型抑制鱼类致病菌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芒果 可培养细菌 系统发育分析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广西卵形鲳鲹海豚链球菌基因分型、耐药谱型以及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熊向英 黄国强 +1 位作者 王志成 文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595,共10页
为了解近年来广西卵形鲳鲹海豚链球菌流行菌株的基因型信息以及菌株间的差异,对2015—2016年从广西地区7个养殖场的患病卵形鲳鲹体内分离得到的17株海豚链球菌菌株分别进行了基因型分析、耐药谱测定以及毒力基因检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 为了解近年来广西卵形鲳鲹海豚链球菌流行菌株的基因型信息以及菌株间的差异,对2015—2016年从广西地区7个养殖场的患病卵形鲳鲹体内分离得到的17株海豚链球菌菌株分别进行了基因型分析、耐药谱测定以及毒力基因检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RAPD)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rep-PCR)分析其基因型。结果显示,RAPD和rep-PCR指纹图谱结果一致,17株海豚链球菌可分为2种基因型。对海豚链球菌7种主要的毒力相关基因特异PCR检测,所有菌株均为sim A+scp I+pdi+sag A+cps D+pgm A+cfi+毒力基因型,表明这2种基因型的海豚链球菌似乎均为毒力较强的菌株。采用K-B法进行了20种抗生素敏感实验分析其耐药谱,结果表明归于基因1型的菌株耐药谱为AZT,基因2型菌株则出现3种相似的耐药谱,分别为SIZ/T/S/PEN/AZT/SPE/CAZ/PB、SIZ/T/S/PEN/AZT/SPE/CAZ/CRO和SIZ/T/S/PEN/AZT/SPE/CAZ/PB/RIF,证实基因型相同的菌株耐药谱型也相似,2种基因型的菌株耐药谱型差异显著,因此基因型和耐药谱型存在相关性。此结果为卵形鲳鲹海豚链球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研制以及疫病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海豚链球菌 基因分型 毒力基因 耐药谱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忠魁 刘婷 +4 位作者 杨家林 蔡小辉 刘丽梅 吴蓉 赵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49-753,共5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0条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114个个体,分析其中的87个位点。试验结果表明,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间遗传多样性高低及遗传分化与天然屏障导致...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检测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4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10条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114个个体,分析其中的87个位点。试验结果表明,广西沿海裸体方格星虫群体间遗传多样性高低及遗传分化与天然屏障导致的地理隔离相关,裸体方格星虫的浮游幼体并不能有力地促进群体间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指出,广西裸体方格星虫群体至少应作为2个保育单元经营,即江平保育单元和犀牛角—西乡塘—闸口保育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体方格星虫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广西茅尾海常见牡蛎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9
4
作者 宋忠魁 蔡小辉 +1 位作者 童潼 杨家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6,共6页
应用COⅠ条形码技术鉴定广西茅尾海的3种常见牡蛎,其俗名分别是"白眼蚝"、"红眼蚝"和"蚝砺"。研究结果表明,茅尾海3种牡蛎应归属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其中"白眼蚝"是香港... 应用COⅠ条形码技术鉴定广西茅尾海的3种常见牡蛎,其俗名分别是"白眼蚝"、"红眼蚝"和"蚝砺"。研究结果表明,茅尾海3种牡蛎应归属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其中"白眼蚝"是香港巨牡蛎(C.hongkongensis)、"红眼蚝"是有明巨牡蛎(C.ariakensis)、"蚝砺"是Kumamoto牡蛎(C.sikamea)。研究验证了已开发的多重PCR技术能对3种牡蛎进行快速鉴定,并揭示香港巨牡蛎是茅尾海优势种,基本上澄清了与"近江牡蛎"相关的俗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尾海 牡蛎 CO I条形码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广西养殖拟穴青蟹携带病原体状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彭银辉 郭昱嵩 +7 位作者 裴琨 蔡小辉 檀宁 陆志款 宋忠魁 刘旭佳 董兰芳 张琴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
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巢式PCR技术相结合方法对2011年采自广西北海南万和古城、钦州茅岭和钦州港、防城港企沙和公车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携带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状况开展调查。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仅钦州茅岭拟穴青蟹... 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巢式PCR技术相结合方法对2011年采自广西北海南万和古城、钦州茅岭和钦州港、防城港企沙和公车的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携带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状况开展调查。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仅钦州茅岭拟穴青蟹鳃组织中发现寄生虫茗荷(儿)。细菌性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1种病原性细菌存在于健康养殖拟穴青蟹体内,弧菌属细菌性病原出现频率最高,其中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在调查区域内均有分布,其他菌种则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异性。病毒性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白斑综合症病毒仅在钦州茅岭拟穴青蟹检出,阳性率为4.94%;双顺反子病毒于北海古城和钦州茅岭拟穴青蟹检出阳性携带率为3.70%;呼肠孤病毒携带率则较高,北海、防城港以及钦州拟穴青蟹均有检出,阳性率达25.93%。由此可见,10-11月广西区内健康养殖拟穴青蟹携带弧菌和呼肠孤病毒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病原体,为拟穴青蟹携带的主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病原体 寄生虫 细菌 病毒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沿海及其邻近海区拟穴青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奉玉 宋忠魁 +3 位作者 赵鹏 聂振平 苏琼 王芳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5,共6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检测广西沿海及其邻近海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8条10 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99个个体,分析其中的44个位点,31个位点表现...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检测广西沿海及其邻近海区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8条10 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扩增99个个体,分析其中的44个位点,31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在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0.45%。POPGENE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9.55%~54.55%,平均为36.97%;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自高至低排列为钦州湾群体>党江群体>珍珠湾群体>闸口群体>清化群体>流沙湾群体;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大。AMOVA分析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占87.03%,群体间遗传变异占12.97%,群体间发生中等程度遗传分化。Mantel检测结果表明,拟穴青蟹6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表明,群体间聚类无明显的地域性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RAPD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广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水质处理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旭佳 王志成 +3 位作者 熊向英 梁志辉 王贤丰 姚坤志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2期22-27,共6页
通过集成海水养鱼、生化处理、设施工程、环境工程、电器自控和水质监控等技术,建立一套适合广西地区应用的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处理流程为:鱼池→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海马齿浮床→紫外杀菌,生物滤池包... 通过集成海水养鱼、生化处理、设施工程、环境工程、电器自控和水质监控等技术,建立一套适合广西地区应用的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处理流程为:鱼池→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海马齿浮床→紫外杀菌,生物滤池包括A、B、C三个通道,A、B通道均由珊瑚石作为一、二级生物过滤和生化球作为三级过滤,C通道由珊瑚石作为一级过滤和椰子壳碎作为二、三级过滤。结果显示:沉淀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鱼池的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P<0.05);经海马齿浮床系统处理后,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处理池、生物滤池A、B通道(P<0.05);整体上,C通道水质指标略低于A、B通道,但差异不明显(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沿海发展循环水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生产方式转变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循环水养殖 水质处理
下载PDF
可口革囊星虫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曾梦清 蒋艳 +2 位作者 蔡德建 文雪 游出超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68,72,共5页
通过亲体培育、海球幼体培育、不同附着底质对比等方法进行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ocolosoma escu-lenta)的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亲体在第一次大量产卵之后,可二次或多次产卯,但后期产卵量较少;海球幼体经过12~14d的培育,... 通过亲体培育、海球幼体培育、不同附着底质对比等方法进行了可口革囊星虫(Phasocolosoma escu-lenta)的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亲体在第一次大量产卵之后,可二次或多次产卯,但后期产卵量较少;海球幼体经过12~14d的培育,开始营底栖生活;不同底质附着试验中,Ⅱ组(细沙含量30%)变态率相对最高(17.3%),I组(纯泥)变态率为15.0%,Ⅲ组(含沙量70%)变态率最低(8.6%),各组问差异显著(P〈0.05)。试验共获得附着变态的稚星虫(0.8~1.0mill)25.6×104尾,变态完成15d后,获得1.0~1.6mm的稚星虫10.1×10。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口革囊星虫 亲体培育 人工催产 海球幼体 底质
下载PDF
方格星虫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艳 王慧芹 +7 位作者 邹杰 彭慧静 彭银辉 刘旭佳 董兰芳 许明珠 黄国强 张琴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73-280,共8页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是重要的经济类底栖动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肽及蛋白质等,具有增加免疫、延缓衰老、抗疲劳等生理功能。本文对方格星虫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 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是重要的经济类底栖动物,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肽及蛋白质等,具有增加免疫、延缓衰老、抗疲劳等生理功能。本文对方格星虫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药理作用等进行综述,为方格星虫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多糖 蛋白与多肽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广西茅尾海2种养殖牡蛎重金属含量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忠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7-319,共3页
[目的]监测广西茅尾海2种养殖牡蛎重金属含量,评价其食用安全程度和养殖环境质量。[方法]以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联合使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广西茅尾海的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香港巨牡蛎(C.hongkon... [目的]监测广西茅尾海2种养殖牡蛎重金属含量,评价其食用安全程度和养殖环境质量。[方法]以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联合使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广西茅尾海的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香港巨牡蛎(C.hongkongensis)的Cu、Zn、Cd、Cr、Hg、As、Se和Pb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使用5类评价标准并结合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和综合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茅尾海2种牡蛎重金属污染严重,食用价值受到严重威胁。[结论]当前无公害海水养殖用水水质评估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估标准有待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尾海 牡蛎 重金属 评价
下载PDF
单胞藻扩大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海娟 陈瑞芳 +1 位作者 曾梦清 游出超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17期228-229,共2页
对单胞藻的扩大培养技术进行综述,并对贝类育苗生产过程中的单胞藻培养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为大规模单胞藻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单胞藻 扩大培养 生产应用
下载PDF
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
12
作者 彭银辉 王芳宇 +1 位作者 蔡小辉 宋忠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112-20114,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为开展珍稀贝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文蛤、栉江瑶、翡翠贻贝、香港巨牡蛎、毛蚶为供试材料,以闭壳(合)肌全基因组DNA作为参考,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抽提贝类贝腔液基因...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为开展珍稀贝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文蛤、栉江瑶、翡翠贻贝、香港巨牡蛎、毛蚶为供试材料,以闭壳(合)肌全基因组DNA作为参考,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抽提贝类贝腔液基因组DNA,使用生物光度计法、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验证其质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检测其来源的真实可靠性。[结果]采用常规酚/氯仿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获得的贝腔液DNA质量优于闭壳(合)肌DNA,蛋白质、多酚色素污染较少,完全满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系统发育进化树则证实了贝腔液并非外源污染。[结论]从贝腔液中获取基因组DNA是完全可行的,并可将其用于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腔液 闭壳(合)肌 基因组DNA 系统发育进化树
下载PDF
广西莪术水提物对卵形鲳鲹细胞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明珠 肖贺贺 +8 位作者 余庆 吴思婷 覃仙玲 陈宪云 黎思巧 王一兵 Dedi Fazriansyah Putra 王太霞 李鹏飞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经济价值极高,但近年来各种鱼病频繁爆发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探究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et C.F.Liang)水提物对卵形鲳鲹免疫力的影响,本文在细胞水平上,利用卵形...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经济价值极高,但近年来各种鱼病频繁爆发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探究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et C.F.Liang)水提物对卵形鲳鲹免疫力的影响,本文在细胞水平上,利用卵形鲳鲹肾脏组织细胞系研究广西莪术水提物的细胞毒性,以确定其细胞安全浓度。然后利用卵形鲳鲹细胞系研究广西莪术水提物对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等卵形鲳鲹细胞免疫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莪术水提物的细胞安全浓度为≤5mg/mL,广西莪术水提物对卵形鲳鲹细胞的免疫相关酶活力(总一氧化氮合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有明显促进作用。广西莪术有潜力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水产免疫增强剂,并且基于传统壮药积极开展绿色无药物残留的新型抗水产病害中药制剂的研究,对于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广西莪术 细胞毒性 免疫酶活力
下载PDF
青蟹呼肠孤病毒对拟穴青蟹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小辉 彭银辉 +6 位作者 刘旭佳 游出超 苏琼 聂振平 董兰芳 杨志会 王志成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0-135,共6页
2008—2012年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水增养殖基地暂养的拟穴青蟹膏蟹出现"嗜睡"等典型的青蟹呼肠孤病毒病症状。采用套式PCR检测濒死膏蟹感染青蟹呼肠孤病毒阳性率为100%,经Blastn比对扩增序列与青蟹呼肠孤病毒基因(HQ414137.1)相... 2008—2012年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水增养殖基地暂养的拟穴青蟹膏蟹出现"嗜睡"等典型的青蟹呼肠孤病毒病症状。采用套式PCR检测濒死膏蟹感染青蟹呼肠孤病毒阳性率为100%,经Blastn比对扩增序列与青蟹呼肠孤病毒基因(HQ414137.1)相似度达98%,属于青蟹呼肠孤病毒(JX213634)。病毒粗提液人工回感后发现,攻毒1h,青蟹血淋巴中即可检测到青蟹呼肠孤病毒;攻毒后第4~6d,出现死亡高峰,第10d,累积死亡率达到100%。血清酶指标中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与免疫相关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低于对照组;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切片均呈现显著病理坏死损伤。青蟹呼肠孤病毒是此次拟穴青蟹膏蟹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青蟹呼肠孤病毒 血清酶指标 组织病理 致病性
下载PDF
两种弧菌对拟穴青蟹溞状幼体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慧婧 邹杰 +2 位作者 蔡德建 刘海娟 曾梦清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3-476,共4页
于5L试验容器内,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通过菌浴和口服法感染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比较2种弧菌对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感染的致病力。海水水温25~26℃,盐度30.1,紫外线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菌浴感染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 于5L试验容器内,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通过菌浴和口服法感染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比较2种弧菌对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感染的致病力。海水水温25~26℃,盐度30.1,紫外线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菌浴感染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分别为4.03×105、7.67×105、8.56×105、1.98×106、8.99×106cfu/mL;溶藻弧菌菌浴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为5.76×106、7.64×106、7.92×106、1.02×107、6.02×107 cfu/mL;口服感染试验的幼体死亡率随投喂次数和时间增加而提高。在5×106cfu/mL密度下2种弧菌的混合感染组(密度比1∶1)24h幼体死亡率低于对照副溶血弧菌感染组,高于对照溶藻弧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副溶血弧菌 溶藻弧菌 感染试验 半致死密度
下载PDF
方格星虫海区围网中间培育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邹杰 彭慧婧 童万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7-200,共4页
为研究方格星虫人工苗种放养密度和放养季节与方格星虫生长、存活的影响,将来源于北海市海区、利用围网方式对人工繁育的方格星虫[(0.0176±0.0007)g]进行2批次海区中间培育试验,培育时间90d。试验结果表明,7月组试验水温25.4~35.2... 为研究方格星虫人工苗种放养密度和放养季节与方格星虫生长、存活的影响,将来源于北海市海区、利用围网方式对人工繁育的方格星虫[(0.0176±0.0007)g]进行2批次海区中间培育试验,培育时间90d。试验结果表明,7月组试验水温25.4~35.2℃,盐度22.4~24.4,方格星虫苗种产量258条/m2,平均存活率67.8%,体质量y(g)与培育时间x(d)生长方程y=0.0059x+0.0092,r2=0.9872,呈线性关系;9月组试验水温17.1~32.4℃,盐度23.6~26.2,方格星虫苗种产量283条/m2,平均存活率72.0%,体质量y(g)与培育时间x(d)生长方程y=0.0036x+0.0326,r2=0.9748;7月组和9月组对应放养密度200、400、600条/m2的质量日增加分别为7.557、5.312、4.038mg和4.437、3.500、2.667mg,试验方格星虫生长速度随放养密度增高而降低,变化显著(P<0.01);7月组方格星虫平均生长速度快于9月组,差异显著(P<0.01),方格星虫存活率受放养季节的影响较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海区 放养密度 中间培育
下载PDF
卵形鲳鲹主要致病链球菌多重PCR诊断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向英 蔡小辉 +3 位作者 彭银辉 黄国强 梁志辉 王志成 《广西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快速、准确地检测卵形鲳鲹(Trachinoms ovatus)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格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4种主要的致病菌,为... 【目的】快速、准确地检测卵形鲳鲹(Trachinoms ovatus)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格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4种主要的致病菌,为卵形鲳鲹的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种致病菌的特异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cfb-F/cfb-R,tuf-F/tuf-R,Si-F/Si-R,PLG-F/PLG-R,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通过调试各引物对之间的最佳比例以及最适退火温度,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及灵敏度测试。2014年6~8月,应用该体系对北海及湛江各养殖场的发病卵形鲳鲹进行检测,然后用通用引物扩增16SrRNA基因,经测序、比对检测体系的准确性。【结果】反应体系中cfb-F/cfb-R,tuf-F/tuf-R,Si-F/Si-R,PLG-F/PLG-R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2μmol/L,0.08μmol/L,1.6μmol/L和0.4μmol/L;最优退火温度为54.3℃;4种目标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10^(-2) ng/μL;11份病原样品检测中,2份出现海豚链球菌的目的条带,4份出现无乳链球菌的目的条带,5份未见目的条带,和测序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多重PCR方法能代替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特异、快速、灵敏地检测4种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链球菌病 无乳链球菌 停乳链球菌 格式乳球菌 海豚链球菌
下载PDF
方格星虫种质资源及人工增养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银辉 黄国强 +3 位作者 刘旭佳 杨家林 蒋艳 彭慧婧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以方格星虫研究热点领域如免疫活性成分、遗传多样性、繁殖生物学及繁育增养殖现状等为重点内容,概述方格星虫种质资源及人工增养殖主要研究成果,探讨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其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 方格星虫 种质资源 人工增养殖 进展
下载PDF
溶解氧水平对褐牙鲆幼鱼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洁 唐夏 +1 位作者 张灵燕 黄国强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查明溶解氧含量下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测定褐牙鲆幼鱼在溶解氧由7.4mg/L下降至0.9mg/L过程中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溶解氧含量(DO... 【目的】查明溶解氧含量下降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测定褐牙鲆幼鱼在溶解氧由7.4mg/L下降至0.9mg/L过程中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溶解氧含量(DO)降低,褐牙鲆幼鱼耗氧率呈"U"型变化,氧氮比呈倒"U"型变化,褐牙鲆幼鱼肌肉中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尽管肌肉和肝脏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有增强的趋势,但由于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使得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物增多,机体仍表现出氧化损伤。【结论】褐牙鲆幼鱼的能量代谢指标和部分氧化应激指标对溶解氧含量下降有明显反应,可作为判断溶解氧含量是否对褐牙鲆产生胁迫及调控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褐牙鲆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军曹鱼人工繁育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海娟 陈瑞芳 +1 位作者 彭银辉 杨家林 《广西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293-296,共4页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分别进行室内和室外军曹鱼人工繁育试验。从海南、福建挑选亲鱼并育肥,注射激素使亲鱼产生精、卵,让卵自然受精。室内用网箱流水、黑桶充气和苗池充气等方式孵化受精卵,室外在池塘网箱中孵化受精卵,仔鱼开口后将其从网...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分别进行室内和室外军曹鱼人工繁育试验。从海南、福建挑选亲鱼并育肥,注射激素使亲鱼产生精、卵,让卵自然受精。室内用网箱流水、黑桶充气和苗池充气等方式孵化受精卵,室外在池塘网箱中孵化受精卵,仔鱼开口后将其从网箱放出。仔鱼开口后及时投喂合适的饵料,培育30d后出苗。结果获得优质受精卵158.5万粒,孵化出仔鱼148.8万尾,孵化率93.8%,室内3种孵化方式中,网箱流水效果较好。室内育苗平均成活率12.61%,室外育苗平均成活率7.52%,室内培育比室外培育的平均成活率高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人工繁育 孵化率 成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