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复极波增大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罗素群 陈蒙华 +4 位作者 刘明 李业莲 刘江泽 张伟强 刘树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复极波(Ta波)增大在触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DCG)观察PAf启动前Ta波增大(观察组155例、731阵)的发生率和Ta波增大的导联,诱发PAf的房性期前收缩(PAC)的联律间期(CI)和提前指... 目的探讨心房复极波(Ta波)增大在触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DCG)观察PAf启动前Ta波增大(观察组155例、731阵)的发生率和Ta波增大的导联,诱发PAf的房性期前收缩(PAC)的联律间期(CI)和提前指数(PI)、PAf发生前心动周期和心率、PAf持续时间,将上述指标与PAf前无Ta波增大的病例(对照组57例、350阵)进行比较。结果 ECG、12导联DCG、三通道DCG分别有82.8%、79.6%和65.45%的病例PAf发作前有Ta波增大,占PAf阵数的79.14%、73.93%和60.98%;Ta波增大多发生于Ⅱ、Ⅲ、avF、V2~V5导联,以V3和V4发生率最高且Ta波增大最显著。观察组PAf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诱发PAf的PAC的CI、PI及PAf前的心率和心动周期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波增大在PAf启动中占重要地位,应重视Ta波在心电图诊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复极波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血浆脑钠素评价无症状性心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凌政 李平 +5 位作者 姚光 庞霞 王正东 林雪芳 张少富 刘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6期430-431,共2页
目的 评价血浆脑钠素(BNP)对无症状性心衰(NSF)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HP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心动图(UCG)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按心功能(NYHA)分级,将病例分为无症状性心衰组(A组)21例和心衰组(B组)28例,选取心功能正常的健康者14... 目的 评价血浆脑钠素(BNP)对无症状性心衰(NSF)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HP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心动图(UCG)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按心功能(NYHA)分级,将病例分为无症状性心衰组(A组)21例和心衰组(B组)28例,选取心功能正常的健康者14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3组血浆BNP浓度。结果 A组血浆BNP浓度(97.82±49.06)ng/L与C组(39.08±18.60)n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浆BNP>75.00ng/L(C组的x+1.96s)时,诊断NSF,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5%。结论 NSF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增高,BNP可作为诊断NSF的1项比较理想的指标,具有普及推广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脑钠素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诊断 超声动态心动图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功能
下载PDF
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林智海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且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访6个月,以Karolinska调查问卷评价症状积分,观察其症状积分、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且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访6个月,以Karolinska调查问卷评价症状积分,观察其症状积分、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与植入前比较,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气短乏力[(7.20±5.50)分比(15.00±4.30)分]、头晕[(3.45±2.20)分比(7.80±1.40)分]、心悸[(4.43±1.80)分比(11.00±1.00)分]和胸痛[(13.25±4.00)分比(20.00±3.00)分]等症状积分显著提高(P均<0.05);3个月时心功能[心输出量:(4.12±1.00)L/min比(6.90±3.00)L/min,左室射血分数:(29.80±4.00)%比(38.00±3.00)%,心脏指数(3.20±0.81)L·min-1·m-1比(4.31±0.45)L·min-1·m-1]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均<0.01),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12.50±1.00)分比(20.50±2.20)分]显著提高(P均<0.01),并持续到术后6个月。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能明显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者症状、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律失常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猪尾巴导管引流在心脏介入并发急性心包填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正东 廖波 +1 位作者 李平 凌政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904-905,共2页
关键词 心脏介入并发症 心包填塞 猪尾导管
下载PDF
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防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廖波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评价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防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高剂量组(术后150mg/d氯吡格雷维持量)、标准剂量组(术后75mg/... 目的评价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防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高剂量组(术后150mg/d氯吡格雷维持量)、标准剂量组(术后75mg/d氯吡格雷维持量),每组各100例。分别于术后、术后7天、术后1个月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于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结果①高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的基线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药7天后,高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标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服药1个月后对血小板抑制两组无明显差别。②高剂量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不显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增加氯吡格雷维持量能有效、安全地预防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2型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TIMI血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廖波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1期4377-4378,共2页
目的:评价使用替罗非班对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内TIMI血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为UA且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213例。根据CAG前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已使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使用... 目的:评价使用替罗非班对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内TIMI血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诊断为UA且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213例。根据CAG前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已使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使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和围术期出血情况,分析替罗非班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TIMI血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两组均无大出血并发症出现。结论:使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安全的改善UA患者TIMI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TIMI血流分级 盐酸替罗非班
下载PDF
双源CT在冠心病PCI术后复查中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5期275-276,共2页
目的研究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PCI术后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进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45例,进行双源CT诊断,以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ICA)为标准,评估双源CT在冠心病PCI术后的诊断效果。入选患者均进行DSCT和... 目的研究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PCI术后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进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45例,进行双源CT诊断,以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ICA)为标准,评估双源CT在冠心病PCI术后的诊断效果。入选患者均进行DSCT和ICA两种检查,两项检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时间间隔不超过1个月。结果 ICA与DSCT分别诊断正常或无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41及44例,有意义的冠状动脉为4及1例,二者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与ICAD在诊断冠心病PCI术后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疗效,DSCT创伤小、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认为DSCT可以作为一种筛选冠状动脉狭窄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心病 PCI术后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房颤患者的心电图f波特点与左房内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波 《内科》 2011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的心电图f波特点与左房内径,为解释房颤维持机制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共391例,从持续性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从阵发性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测量每例病例的心电图V1...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的心电图f波特点与左房内径,为解释房颤维持机制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共391例,从持续性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从阵发性房颤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测量每例病例的心电图V1导联f波振幅、时限,f-f间期、左房内径等指标,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持续性房颤组的f波振幅、f波时限、f-f间期小于阵发性房颤组,而左房内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左房内径增大、心房不应期缩短可能是持续性房颤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F波 左房内径 心房不应期
下载PDF
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包填塞10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李平 张少富 凌政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570-570,共1页
关键词 心包填塞 心脏介入治疗 心包穿刺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比索洛尔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凌政 姚光 +4 位作者 张少富 李平 陈丽芬 林雪芳 庞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比索洛尔 治疗 快速型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疗效
下载PDF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心房颤动电复律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凌政 张少富 +4 位作者 李平 陈丽芬 姚光 林雪芳 庞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70-170,共1页
关键词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心房颤动 电复律 疗效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下载PDF
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及护理
12
作者 周云勤 梁务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706-707,共2页
关键词 乌头碱中毒 严重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 护理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现状与进展
13
作者 刘明 朱立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 治疗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14
作者 凌政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硬化斑块指数,检测80例已施冠脉造影(CAG)者,其中冠心病组(A组)48例,对照组(B组)32例。结果A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B组(P<0.001),硬化...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硬化斑块指数,检测80例已施冠脉造影(CAG)者,其中冠心病组(A组)48例,对照组(B组)32例。结果A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B组(P<0.001),硬化斑块指数也明显高于B组(P<0.001),动脉硬化检出率在两组中以颈动脉球部为最高,其次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06)。结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率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老年人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应用美托洛尔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林雪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718-719,共2页
将 98例不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 48例和常规治疗组 5 0例 ,前者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 ,早期 (发病 12h内 )开始应用美托洛尔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衰、再梗塞或心绞痛、猝死的例数 ,以及急性期 (8.49±... 将 98例不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 48例和常规治疗组 5 0例 ,前者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 ,早期 (发病 12h内 )开始应用美托洛尔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衰、再梗塞或心绞痛、猝死的例数 ,以及急性期 (8.49± 2 .41d)和恢复期 (78.3± 5 .0 3d)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X线检查。结果显示 :AMI早期应用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 ,心衰、再梗塞或心绞痛 ,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左室重构扩大、猝死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提示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AMI患者早期应用美托洛尔能减轻左室扩张、再梗塞或心绞痛及减少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美托洛尔 心力衰竭 心绞痛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GRP78、mir-335表达与心功能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晨 程国杰 甘榕榕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483-148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微小RNA 335(mir-335)表达的变化情况,探究二者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共纳入207例患者入组,其中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微小RNA 335(mir-335)表达的变化情况,探究二者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共纳入207例患者入组,其中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AMI患者102例为AMI组,将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05例作为SAP组;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和GRP78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335表达情况;mir-335及GRP78表达与CK-MB、cTnI、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335及GRP78表达水平对AMI的诊断价值;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发生的因素。结果与SAP组比较,AMI组患者血清中CK-MB、cTnI、BNP含量和GRP78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LVEF和mir-335则显著降低(P<0.05);AMI组患者血清中GRP78与CK-MB、cTnI、BN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mir-335与CK-MB、cTnI、BNP呈显著负相关,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GRP78是mir-335的潜在靶基因,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732,P=0.000);GRP78和mir-335联合评估AM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灵敏度80.40%,特异性97.10%;多因素分析发现,GRP78高表达及mir-335低表达均是影响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中GRP78和mir-335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具有早期诊断指标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微小RNA 335 心功能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蓓佑 《内科》 2015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42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非心肌梗死组包括:心绞痛,无症状冠心病1 000例;心肌梗死组422例),全部病例均行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UCG)。超声心动图利用左室16节段法通过多切面检测各...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42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非心肌梗死组包括:心绞痛,无症状冠心病1 000例;心肌梗死组422例),全部病例均行冠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UCG)。超声心动图利用左室16节段法通过多切面检测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冠脉病变与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1UCG诊断非心肌梗死组的敏感性为44.0%(318/723),特异性为65.3%(181/277),阳性预测值76.8%(318/414)。2UCG诊断心肌梗死组的敏感性为77.24%(319/413),阳性预测值98.7%(319/323)。心肌梗死组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非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冠脉病变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诊断的敏感性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无创性的检查,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阳性预测值高达76.8%,但敏感性、特异性不高,阴性预测值低,在临床工作中需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室壁运动异常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文雪梅 杨梅珍 陈首丽 《蛇志》 2001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钙 疗效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谢文超 李平 +1 位作者 王正东 梁祥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2期66-67,共2页
研究发现,高血压可通过上调一些炎症介质的表达,包括白细胞黏附分子、热休克蛋白和内皮素-1等来发挥促炎作用[1,2]。药物治疗引起的血压下降与一些循环炎症标志物减少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这证实了高血压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促炎状态[3]。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瑞舒伐他汀 白细胞黏附分子 女性 内皮素-1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体位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梅珍 陈首丽 +2 位作者 周云勤 李平 姚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35-736,共2页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后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并制动而引起的各种不适 ,探讨术后体位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照组 40例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的体位采用传统方法 ,即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术侧肢体保持伸直 ,4~ 6h拔除鞘管后予 1kg...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后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并制动而引起的各种不适 ,探讨术后体位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照组 40例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的体位采用传统方法 ,即冠脉内支架术后患者术侧肢体保持伸直 ,4~ 6h拔除鞘管后予 1kg沙袋压迫穿刺点 6h ,48h后可下床活动 ,实验组 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侧肢体可水平移动 ,若术后 4h内出现排尿困难者可把床头摇起 30°~ 40° ,根据患者需要可予术侧体位和半卧位。结果实验组穿刺点出血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减少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内支架术 术后 体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