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音乐)管理专业“音乐传播”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研究——以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为例
1
作者 马栋梁 《歌海》 2020年第5期84-87,共4页
在大众传媒时代,随着媒体泛化和移动信息终端的大面积普及,自媒体软件的应用也走向日常化。在这样的语境中,音乐项目的信息传播管理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事项,这也是音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面对这一考验,教师应认... 在大众传媒时代,随着媒体泛化和移动信息终端的大面积普及,自媒体软件的应用也走向日常化。在这样的语境中,音乐项目的信息传播管理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事项,这也是音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面对这一考验,教师应认真审视、定位“音乐传播”课程在音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当承担的功能,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通过建构课堂、教师工作室、校外实践平台“三位一体”的“音乐传播”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音乐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改革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管理 音乐传播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改革
下载PDF
演出经纪人的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为例
2
作者 黄佐琛 《广东经济》 2017年第2X期254-255,共2页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把出类拔萃的表演艺术家比作千里马,那么演出经纪人就是将其发掘、包装、推向更大舞台的伯乐.随着中国演出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于演出经纪人的需求与日俱增.艺术类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表演...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把出类拔萃的表演艺术家比作千里马,那么演出经纪人就是将其发掘、包装、推向更大舞台的伯乐.随着中国演出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于演出经纪人的需求与日俱增.艺术类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表演人才和演出资源,对于培养符合演出市场需求的演出经纪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演出经纪人的创新培养模式呼之欲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经纪人 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下载PDF
艺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情境教学法探析——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冬华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09-115,共7页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当前艺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困境。情境教学法,即以情境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意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所创设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环境,它包含主体人物、事件情节...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当前艺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困境。情境教学法,即以情境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意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所创设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环境,它包含主体人物、事件情节、活动场景等多个要素。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引入其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转化为情境中的主体人物,经历一定的事件和活动,激发认知能力和知识积累的快速增长,从而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顺利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广西艺术学院《大学语文》课程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探索,形成三种情境教学模式:艺术情境还原模式、角色扮演模式、艺术形式互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大学语文》 情境教学法
下载PDF
艺术史论专业艺术史课程群改革研究——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陆彬 《艺术评鉴》 2018年第9期176-177,共2页
艺术学学科门类是年轻的,而艺术史论专业也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学科专业,如何对这一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规范已经成为了制约很多开办此专业的院校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学科的学科、课程模块进行梳理和规划。本文将以广西艺... 艺术学学科门类是年轻的,而艺术史论专业也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学科专业,如何对这一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规范已经成为了制约很多开办此专业的院校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学科的学科、课程模块进行梳理和规划。本文将以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史论专业艺术史课程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该课程群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以及进一步优化改革的方案,希望对艺术史论专业的专业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论 艺术史课程群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文艺评论基地研究课题评论专栏主持人语
5
作者 谢仁敏 《歌海》 2019年第3期17-17,共1页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文艺评论基地于2017年由广西文联及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建立。基地充分利用广西艺术学院的学术资源优势与人才优势,以“学术为本,经世致用”为原则,聚焦区域文化艺术批评与研究,力争为建设“美丽广西”“文化广西”...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文艺评论基地于2017年由广西文联及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建立。基地充分利用广西艺术学院的学术资源优势与人才优势,以“学术为本,经世致用”为原则,聚焦区域文化艺术批评与研究,力争为建设“美丽广西”“文化广西”和推动区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作出贡献。本期五篇文章皆来自基地成员,重点围绕文化艺术资源的创新性传承保护与创造性开发等话题,剖析经典案例,阐发各自观点,为相关领域研究及行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院 广西 文艺 主持人 文化艺术 资源优势 人才优势 学术
下载PDF
中国-东盟艺术教育和旅游开发融合对策探析——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6
作者 陈玉茜 郁立翱 +3 位作者 廖月洁 陈冰窈 韩悦 左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6期173-175,共3页
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往来世界有目共睹,两者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令各方期待。以与东盟合作密切的广西艺术学院为例,依据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开展艺术类的教育与旅游活动的调研结果可知,东盟艺术教育存在专业不全、质量不齐、线上... 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往来世界有目共睹,两者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令各方期待。以与东盟合作密切的广西艺术学院为例,依据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开展艺术类的教育与旅游活动的调研结果可知,东盟艺术教育存在专业不全、质量不齐、线上资源短缺及体验感差四大方面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如下途径:构建东盟高水准艺术学科与学术体系,举办高级东盟艺术赛事,构建数字化东盟艺术教育平台与资源共享,专设东盟艺术体验区。整体牢牢把握东盟艺术教育与旅游开发发展新趋势,持续推动两者实现良好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艺术教育 旅游开发 融合
下载PDF
响应地方需求,培养艺术管理拔尖人才——以广西艺术学院经纪人精英班为例
7
作者 谭娟 《文教资料》 2020年第9期107-108,98,共3页
在当今世界发展格局中,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开发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各国对拔尖创新人才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早已达成共识。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经纪人精英班为例,针... 在当今世界发展格局中,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开发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各国对拔尖创新人才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早已达成共识。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经纪人精英班为例,针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从学生选拔、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对外传播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大学生传统艺术学习的强化路径探析
8
作者 陈玉茜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大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成效长期以来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亟需得到持续深度强化。高校应梳理传统艺术学习动力诱因和成效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研究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传播形态、学习场域。互联网思维是当下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提升传统艺术... 大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成效长期以来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亟需得到持续深度强化。高校应梳理传统艺术学习动力诱因和成效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研究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传播形态、学习场域。互联网思维是当下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提升传统艺术学习质量的一种新视角,也是新时代高校传统艺术教学改革的一种理论探索。根据传统艺术的本质属性及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特征,高校可尝试从凸显学习评价体系特色、推进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增设多元优质学习平台、构筑线上良好教学生态等四个方面深入探索强化大学生传统艺术学习动力的高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学习动力 互联网思维 创造性转化 动力要素
下载PDF
广西织绣研究中的艺术内涵与展望
9
作者 张倩湄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5期59-61,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围绕广西织绣艺术的历史溯源、纹饰图案、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保护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融入了跨学科的方法,多视角、学科互涉的研究态势已初步形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而言仍旧存在许多不足,现有研究大多忽...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围绕广西织绣艺术的历史溯源、纹饰图案、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保护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融入了跨学科的方法,多视角、学科互涉的研究态势已初步形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而言仍旧存在许多不足,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不同民族织绣间的互动与涵化现象,缺乏动态的分析视角,忽视少数民族织绣传承发展与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传承人群的关注也不足,总的来说仍有许多深入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织绣 艺术表征
下载PDF
民族艺术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以广西特色民族艺术话语为例
10
作者 郑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4期189-193,共5页
民族艺术历来是国际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现代对外话语体系中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在新时代下构建民族艺术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民族艺术的生成与发展伴随着政治的需求、乌托邦的想象及... 民族艺术历来是国际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现代对外话语体系中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在新时代下构建民族艺术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民族艺术的生成与发展伴随着政治的需求、乌托邦的想象及主体的缺失,难以形成独立的话语体系,始终处在被支配的地位。民族艺术对外话语构建首先要基于语言和文化历史的差异,该文以广西地方特色民族艺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为例,借鉴术语翻译和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基于田野调查准确阐释艺术术语背后具体的文化价值,通过规范双语定名打破传播壁垒,以期为我国民族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艺术 对外话语体系 广西民族艺术 双语术语 主体性 建构
下载PDF
文化共生视域下广西民族艺术与流行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
11
作者 刘娟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期34-36,共3页
从文化共生视域出发,广西民族文化及艺术所具的“共生性”特质,有助于探讨广西民族艺术与流行文化在题材、形式、内核层面的融合发展路径。其一,广西民族艺术涵盖叙事、符号等资源,可成为滋养流行文化的“素材库”;其二,流行文化以其内... 从文化共生视域出发,广西民族文化及艺术所具的“共生性”特质,有助于探讨广西民族艺术与流行文化在题材、形式、内核层面的融合发展路径。其一,广西民族艺术涵盖叙事、符号等资源,可成为滋养流行文化的“素材库”;其二,流行文化以其内容时代化、媒介多样化等特点,可成为革新广西民族艺术的“活化器”;其三,广西民族艺术与流行文化紧扣主流价值体系,可在互相扶持、双向引导中成为精神内核互通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生 广西民族艺术 流行文化
下载PDF
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暨“地域文化与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1
12
作者 简圣宇 梁冬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6-208,189,共4页
2011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全国艺术学学会和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艺术百家》杂志社承办的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学术研讨会"地域文化与艺术"暨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 2011年11月18日至19日,由全国艺术学学会和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艺术百家》杂志社承办的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学术研讨会"地域文化与艺术"暨第七届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在广西艺术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收到论文近200篇,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院(所),以及政府文化部门的53家单位近160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艺术学院 学术研讨会 地域文化 研讨会综述 年会 学会 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
下载PDF
中华民族艺术本体及其文化内涵——广西凌云泗城壮族巫调之文化解说 被引量:5
13
作者 陆建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125,共11页
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本体样式,无不体现着其民族、地域、时代、观念、意识。艺术本体承载着人类社会文化思想和价值取向,饱蘸着各不同民族文化精神追求的向度,是展示社会文化状貌的窗口。因此,值艺术学学科升格为门类学科之际,... 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本体样式,无不体现着其民族、地域、时代、观念、意识。艺术本体承载着人类社会文化思想和价值取向,饱蘸着各不同民族文化精神追求的向度,是展示社会文化状貌的窗口。因此,值艺术学学科升格为门类学科之际,从艺术学学科学理建构的角度出发,重视和关注民族艺术本体的文化研究,是艺术学学术建设不可或缺的根本和核心之一,亦是艺术家及艺术学理论家共同努力建构我国完整的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必经之路。本文意从广西凌云泗城壮族巫调本体之文化特征,阐述民族艺术本体之社会文化内涵及其社会文化价值,完善和充实凌云泗城壮族巫调音乐文本之理论阐述,还原民族民俗艺术本体之文化内涵状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体 艺术学理论 壮族巫调 文化内涵 民族 宗教 音乐文化 文化形态
下载PDF
龙州天琴艺术与越北天琴艺术之内在关系考察——以比较艺术学为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黎珏辰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广西龙州县金龙镇与越南北部接壤,金龙镇壮族与越南北部侬族和岱族都是古代百越族群部落的直系后裔,难怪龙州天琴艺术与越北天琴艺术看起来有几分相似。如果运用比较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对龙州天琴艺术和越北天琴艺术进行比较,我们将可以... 广西龙州县金龙镇与越南北部接壤,金龙镇壮族与越南北部侬族和岱族都是古代百越族群部落的直系后裔,难怪龙州天琴艺术与越北天琴艺术看起来有几分相似。如果运用比较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对龙州天琴艺术和越北天琴艺术进行比较,我们将可以更好地理解天琴艺术的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内涵、弹唱技法和时代变迁痕迹。应该说,今日越北天琴艺术更多地传承了传统的天琴艺术,而当代龙州天琴艺术则大有创新,后者的影响力比前者更胜一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天琴艺术 龙州 金龙镇 越北
下载PDF
论广西文化艺术精品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甄玉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广西文化艺术精品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存在表现物象与体现寓意顾此失彼的问题。为此,译者可以把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交融起来,传达文化意象的整体含义,实现目标语和源语的和谐翻译。翻译过程中应视具体语境,或采取归化的原则,或采取异... 广西文化艺术精品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存在表现物象与体现寓意顾此失彼的问题。为此,译者可以把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交融起来,传达文化意象的整体含义,实现目标语和源语的和谐翻译。翻译过程中应视具体语境,或采取归化的原则,或采取异化的原则,或采用归化或异化兼顾注释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文化艺术精品 文化意象 异化 归化 交融
下载PDF
营造地方院校美育生态壁龛的探究——以百色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尚学 刘芳君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1-54,共4页
当前地方院校美育教学面临着两难的困境,即主要以课堂讲授美育理论知识为主的狭义美育观和无限扩大美育范围的大美育观。从生态和生物学中引入"美育生态壁龛"的概念,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二者之间的悖论。即在美育教学过程中,... 当前地方院校美育教学面临着两难的困境,即主要以课堂讲授美育理论知识为主的狭义美育观和无限扩大美育范围的大美育观。从生态和生物学中引入"美育生态壁龛"的概念,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二者之间的悖论。即在美育教学过程中,把美育理论和地方的民族文化、区域特色结合起来,和学生的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和美育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美育的发展,同时向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生态壁龛 广西民歌 艺术资源 地方院校
下载PDF
基于当代大学生服饰审美观的服饰审美教育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尚学 刘晓淋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3-26,42,共5页
服饰是一个人的表征,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观、生活观和审美观。该文探究了当代大学生的服饰审美观的特征及成因,并提出针对性审美教育策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饰审美观。
关键词 大学生 服饰审美观 审美教育
下载PDF
广西民间艺术“蛙”意象的主题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尚学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5-101,共7页
文章运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广西民间艺术铜鼓、花山岩画和蚂拐节中“蛙”意象主题及其相互之间复杂、密切的关系,“蛙”意象主题在铜鼓民俗、花山岩画和蚂拐节中集中、反复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说明在这些意象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传... 文章运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广西民间艺术铜鼓、花山岩画和蚂拐节中“蛙”意象主题及其相互之间复杂、密切的关系,“蛙”意象主题在铜鼓民俗、花山岩画和蚂拐节中集中、反复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说明在这些意象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传承性。这种内在的传承性及其共同具有的“蛙”意象主题,是探寻广西民间艺术文化基因和精神范式的突破口。广西民间艺术中的“蛙”意象主题及其体现出的千百年来壮族先民所追求的丰饶崇拜和生殖崇拜,就是其背后的主题思想,也是潜藏在广西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范式,是广西民间艺术中独特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艺术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民间艺术“ 蛙”意象 主题学
下载PDF
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营造地方院校美育生态壁龛——以百色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尚学 祁世鹏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6-41,共6页
狭义的美育观专注于美育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大美育观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配合,范围广,涉及面大,难以有效实施。为此,该文从生物和生态学中引进"美育生态壁龛"概念,有效解决了上述美育的两难之境,... 狭义的美育观专注于美育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而大美育观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配合,范围广,涉及面大,难以有效实施。为此,该文从生物和生态学中引进"美育生态壁龛"概念,有效解决了上述美育的两难之境,即充分利用地方院校所在地的特色资源,去营造地方院校的美育生态壁龛。百色学院所在的百色市,是邓小平右江起义的发源地,红色艺术资源丰富。要充分利用百色的红色艺术资源,去营造百色学院的美育生态壁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红色资源 营造 地方院校 美育 生态壁龛
下载PDF
广西花山壁画线的艺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尚学 陈小丽 《百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8-93,共6页
线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元素,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初方式。线的出现,实际是人在头脑中进行抽象化的结果,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记录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广西花山壁画从一开始就具其研究的意义。文章试图从线的艺术特... 线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元素,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初方式。线的出现,实际是人在头脑中进行抽象化的结果,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记录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广西花山壁画从一开始就具其研究的意义。文章试图从线的艺术特征入手,挖掘其线艺术生成的文化因素,同时,进一步了解线的审美视野,以期对花山壁画线的艺术有一个比较系统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壁画 线的艺术 文化生成因素 审美功能视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