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兰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宝优 吕惠珍 +2 位作者 黄雪彦 韦莹 张占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40-1943,共4页
为了解广西兰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与资料查阅整理相结合等方法,并对《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广西中药资源名录》等中草药资源专著收载的兰科药用植物种类、拉丁学名、地理分布进行考订... 为了解广西兰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采用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与资料查阅整理相结合等方法,并对《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广西中药资源名录》等中草药资源专著收载的兰科药用植物种类、拉丁学名、地理分布进行考订。调查研究整理出广西兰科药用植物新资源36属69种,2种为误载,19种为拉丁异名,确认广西现有兰科药用植物181种。广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建议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加快种质保存及繁育技术研究,为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药用植物 新资源 广西
下载PDF
广西野牡丹科药用植物资源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营 唐美琼 +2 位作者 冀晓雯 缪剑华 赵以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32-2235,共4页
目的通过资料查阅及野外调查,基本明确广西野牡丹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及药用功效,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科药用植物奠定基础。方法野外调查、标本查阅、资料考证。结果广西野牡丹科药用植物共有13属39种(含种以下单位),占全省... 目的通过资料查阅及野外调查,基本明确广西野牡丹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及药用功效,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科药用植物奠定基础。方法野外调查、标本查阅、资料考证。结果广西野牡丹科药用植物共有13属39种(含种以下单位),占全省该科总种数的比重为62%,大多数药用野牡丹科植物未能开发利用。结论野牡丹科植物在广西分布广泛,民间药用历史悠久,亟待深入研究,以期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科 资源 分布
原文传递
广西“桂十味”药材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保护作用
3
作者 张兵 陈聪 +3 位作者 彭彦芬 韦坤华 余启明 谭相端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9-19,共11页
目的探讨广西“桂十味”药材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_(2)O_(2)诱导HepG2和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广西“桂十味”各味药材为原料,利用水和75%乙醇制备不同溶剂提取物,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Fe^(3+)还原能... 目的探讨广西“桂十味”药材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_(2)O_(2)诱导HepG2和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广西“桂十味”各味药材为原料,利用水和75%乙醇制备不同溶剂提取物,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Fe^(3+)还原能力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MTT法评价提取物对H_(2)O_(2)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鸡血藤水提取物表现出最强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鸡血藤75%乙醇提取物表现出最强的Fe^(3+)还原能力;山豆根水提取物及鸡血藤75%乙醇提取物对H_(2)O_(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鸡骨草水提取物及龙眼肉、莪术75%乙醇提取物对H_(2)O_(2)诱导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结论通过比较“桂十味”各味药材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对H_(2)O_(2)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可为后期“桂十味”道地药材的抗氧化研发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十味 不同溶剂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抗细胞氧化损伤
下载PDF
3种广西珍稀濒危药用苦苣苔的引种驯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吕惠珍 李翠 +2 位作者 彭玉德 潘春柳 黄宝优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8-12,共5页
为了探讨弄岗唇柱苣苔、药用唇柱苣苔和红苞半蒴苣苔3种广西珍稀濒危药用苦苣苔的引种驯化技术,为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假山和花盆栽培,采用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方法,对3种药用苦苣苔进行繁殖试验,调查不同方法的成... 为了探讨弄岗唇柱苣苔、药用唇柱苣苔和红苞半蒴苣苔3种广西珍稀濒危药用苦苣苔的引种驯化技术,为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假山和花盆栽培,采用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方法,对3种药用苦苣苔进行繁殖试验,调查不同方法的成活率和植株生长特性。结果表明,3种药用苦苣苔引种到南宁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自然条件下,引种地栽培的成活率均为100%,除了红苞半蒴苣苔在过于荫蔽的地方栽培时开花不能结实外,其他两种植株的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采用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繁殖,扦插繁殖成活率能达到60%以上,组织培养生根率达100%,扦插繁殖简便,材料充足,易开花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科 红苞半蒴苣苔 弄岗唇柱苣苔 药用唇柱苣苔 引种驯化
下载PDF
广西肿节风种质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宝优 蓝祖栽 +3 位作者 姚绍嫦 唐美琼 凌征柱 韦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大宗药材肿节风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和伴生植物等进行调查,并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肿节风药材项下的质控标准对广西不同产地的肿节风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 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大宗药材肿节风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和伴生植物等进行调查,并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肿节风药材项下的质控标准对广西不同产地的肿节风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肿节风种质资源丰富,全区各地都有分布,尤以海拔60~1 306 m植被较好的沟谷或近水的阴湿林下最为丰富;肿节风喜温暖湿润的阴湿环境,对湿度要求较高,耐旱性较差,适应肥沃疏松的各种土壤;广西肿节风药材品质佳,质量好,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肿节风生境正不同程度地遭受人为破坏,资源量逐年减少,存在资源危机,亟待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种质资源 质量评价 广西
下载PDF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翠 陈东亮 +3 位作者 陈晓英 雷明 郭晓云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6期966-970,共5页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发展中医药的特有野生生物资源和战略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至关重要。原位保存和离位保存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迄今为止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位保存方法。...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发展中医药的特有野生生物资源和战略生物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至关重要。原位保存和离位保存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迄今为止最为安全、经济、有效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位保存方法。本文从超低温保存的原理及优势、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保护剂的使用、化冻方法及药用植物超低温保存现状进行总结综述和展望,提出药用植物超低温保存研究应以遗传稳定性为首要考察指标并逐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种质资源 超低温保存 原理
下载PDF
广西骨碎补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宝优 黄雪彦 +3 位作者 彭玉德 韦莹 潘春柳 张占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832-3834,3839,共4页
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优势药材骨碎补(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种质资源种类与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有效成分含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骨碎补种质资源丰富,基源植物共3科5属7... 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优势药材骨碎补(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种质资源种类与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有效成分含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骨碎补种质资源丰富,基源植物共3科5属7种。骨碎补原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多附生于林中岩石或树干上,偶生于墙上,土生较少。广西骨碎补药材品质佳,质量好,有较好的利用和开发价值。骨碎补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资源逐渐减少,建议加强对骨碎补种质资源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开展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较大规模的人工种植与繁育基地,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 种质资源 调查 广西
下载PDF
广西药用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4
8
作者 农东新 彭玉德 +2 位作者 黄宝优 吕惠珍 黄雪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1期28-30,92,共3页
报道了广西4种药用植物新记录,包括细齿十大功劳、翅茎异形木、碧绿米仔兰、蓝花野茼蒿。本文列出了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
关键词 新记录 植物区系 广西
下载PDF
广西蜘蛛抱蛋属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吕惠珍 黄宝优 +2 位作者 潘春柳 彭玉德 黄雪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19期132-134,共3页
目的:系统整理、总结、归纳、编目广西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功效及民间使用情况,为该属药用植物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资源调查、标本收集整理、查阅文献记载... 目的:系统整理、总结、归纳、编目广西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功效及民间使用情况,为该属药用植物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资源调查、标本收集整理、查阅文献记载。结果:广西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有15种,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咳嗽等疾病。结论:广西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传统疗效显著,资源丰富,民间应用广泛,但与丰富的蜘蛛抱蛋属植物种类相比,该属植物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开展还比较薄弱,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从中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蜘蛛抱蛋属 药用植物 民族植物学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金毛狗脊的资源现状与保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5 位作者 密克 简少芬 缪剑华 韦坤华 李林轩 郭晓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2期122-129,共8页
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为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多年生高大树状蕨类药用植物,根茎入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功效,药用价值极高。近年内外部致濒因子共同作用加剧金毛狗脊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资源可持... 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为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多年生高大树状蕨类药用植物,根茎入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功效,药用价值极高。近年内外部致濒因子共同作用加剧金毛狗脊濒危程度,须通过人工保育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药用植物保育在保护其野生原种免于濒危或灭绝的同时要保持其药效不丧失。为金毛狗脊的回归保育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促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在分析金毛狗脊资源现状、濒危成因和迁地保护现状基础上,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野生原种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提出金毛狗脊回归保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毛狗脊 野生资源 迁地保育 回归保育
下载PDF
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蛇足石杉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丽梅 闫志刚 +3 位作者 马小军 冯世鑫 莫长明 董青松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蛇足石杉濒危的机制,以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蛇足石杉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蛇足石杉种群静态生命表,进行种群生存分析,通过绘制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及动态变化。... 为进一步探讨蛇足石杉濒危的机制,以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蛇足石杉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蛇足石杉种群静态生命表,进行种群生存分析,通过绘制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蛇足石杉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种群生长过程中在第Ⅳ龄级存在一个死亡高峰。说明在自然保护的情况下蛇足石杉种群的生存状况仍然严峻,需适当进行人工保护并加强资源调查,对优良种质进行异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足石杉 种群 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下载PDF
药用植物穿心莲种质资源、育种及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东亮 钟楚 林阳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34-40,共7页
穿心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市场对穿心莲需求量大幅增长,而遗传背景单一、地理分布狭窄及野生种质资源生境的破坏限制了穿心莲种质多样性,致使优良新品种选育滞后,加之农家品种自... 穿心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全株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市场对穿心莲需求量大幅增长,而遗传背景单一、地理分布狭窄及野生种质资源生境的破坏限制了穿心莲种质多样性,致使优良新品种选育滞后,加之农家品种自交退化,严重阻碍了穿心莲规模化种植,导致穿心莲药材市场供不应求。笔者认为,可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通过种内杂交、诱变、小孢子培养及原生质体融合等生物学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扩大种质资源库,创造更多供选择的特殊变异基因基础,提高穿心莲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选择地理来源广泛、亲缘关系较远的种质为亲本,进行单交、复交、多交等多种方式的杂交育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此外,可有针对性地选育一些分支起点高、适宜机收的品种,尝试机械化播种、机械化采收,提高药用植物穿心莲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种质资源 育种 栽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广西宁明县肿节风资源调查
13
作者 梁加荣 蓝祖栽 +1 位作者 陈慧雯 黄宝优 《大众科技》 2019年第5期24-27,共4页
为更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广西宁明县肿节风药材资源,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规定的调查程序和方法对宁明县境内肿节风的资源与分布现状、群落特征、产销情况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宁明县肿节风主要分布在桐棉乡、那楠乡... 为更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广西宁明县肿节风药材资源,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规定的调查程序和方法对宁明县境内肿节风的资源与分布现状、群落特征、产销情况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宁明县肿节风主要分布在桐棉乡、那楠乡、峙浪乡等地,分布范围在21°42′18.96′′~22°03′13.58′′N,107°27′27.43′′~107°27′39.17′′E之间,分布面积为1693.34km2,生于海拔162m^697m沟谷或山坡林下,空气相对湿度70%~80%。植被类型为针叶林、阔叶林,土壤类型为赤红壤、红壤,pH值5.7~6.6。调查发现,宁明县肿节风药材资源丰富,总蕴藏量约280907.8kg,但由于受开荒造林的影响,分布范围、面积逐年减少,建议加强保护宁明县肿节风野生资源的同时扩大人工种植规模,促使该县肿节风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资源调查 宁明县 广西
下载PDF
广西道地药材山豆根的适宜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姚绍嫦 凌征柱 +1 位作者 蓝祖栽 缪剑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3-677,共5页
从广西道地药材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产区7个气候条件差异明显的样地选取21份山豆根样品,测定其生物碱含量,结合相应地点30a气候因子平均值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山豆根生物碱含量与气候... 从广西道地药材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产区7个气候条件差异明显的样地选取21份山豆根样品,测定其生物碱含量,结合相应地点30a气候因子平均值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山豆根生物碱含量与气候因子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6、7、8月平均极端高温和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山豆根生物碱含量的主导气候因子,共同决定了生物碱含量变化的95.24%,其中年平均降水量是最主要的促进因子,8月平均极端高温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年平均气温<20℃、月平均极端高温<35℃和年降水量>1500mm是优质山豆根产出的适宜气候条件,该指标可作为选择山豆根适种基地的参考指标,为科学合理选择山豆根规范化种植基地,保证中成药生产原料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生物碱 气候因子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决策系数
下载PDF
药用植物4.0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8
15
作者 秦双双 韦坤华 +8 位作者 胡营 梁莹 韦范 宋志军 王硕 周小雷 乔柱 杨晓男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7期1383-1395,共13页
药用植物4.0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高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于药用植物跨组学生物学、药效学数据采集与挖掘,药用植物4.0搭建了药用植物跨组学大数据平台,通过跨组学大数据的集成与分析,解读药用植物形态、生态、组学与药效... 药用植物4.0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高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于药用植物跨组学生物学、药效学数据采集与挖掘,药用植物4.0搭建了药用植物跨组学大数据平台,通过跨组学大数据的集成与分析,解读药用植物形态、生态、组学与药效,以及药效与疾病间的关系,推进自然资源到数字资源的转变,为人工智能(AI)式药物筛选等创新工具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实现药用植物资源与新药的智慧创制。药用植物4.0未来将着眼于药用植物精准栽培、药效单体生物制药、健康产品及中药肽的智慧创制,以期实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所需资源和产品研发提供支撑,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4.0 跨组学 大数据 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原理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缪剑华 乔柱 +6 位作者 肖冬 韦坤华 朱艳霞 张占江 秦双双 肖培根 黄璐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3-983,共11页
药用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这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在于植物内部合成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资源量,能更好地开发药用植物和可持续利用。因此,药用植物引种驯化不仅要保... 药用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这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在于植物内部合成的有效成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资源量,能更好地开发药用植物和可持续利用。因此,药用植物引种驯化不仅要保证药用植物在引种地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还需保证药效成分的维持与提高,其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志是从"药效"到"药效"。为此,该研究在对近年来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的形成与稳定、药用植物的发源以及药用植物引种与驯化等方面进行综述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原理,对于目前大量药效成分复杂不清的药用植物,不提倡复杂引种驯化。针对这类药用植物提出了药用植物发源中心假设,即先确定其发源中心,在此中心内收集引种群体和生态各因子的信息,以此为基础,在引种地上保证与药效形成和稳定相关因子不变,确保引种驯化后药用植物的药用功效不减弱或丧失,并通过多种方法综合评价药用植物的药效,从而达到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引种 驯化 药效 发源中心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蒋妮 覃柳燕 +1 位作者 李力 缪剑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28-1532,共5页
综述了光照、水分、生物、盐及矿质元素等环境因子胁迫药用植物,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和积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环境胁迫影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4种假说,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优化药用植物的栽培和提高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胁迫 药用植物 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
下载PDF
遮阴对穿心莲光合碳氮生理、植物激素及内酯合成与积累的影响
18
作者 简少芬 黄燕芬 +2 位作者 林杨 郭晓云 钟楚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5,共12页
【目的】研究遮阴对穿心莲植株光合作用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明确光照强度影响穿心莲内酯积累的机理,为优化穿心莲种植模式及穿心莲生长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药用植物穿心莲为试验材料,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处理(轻度遮阴,1层网,透光... 【目的】研究遮阴对穿心莲植株光合作用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明确光照强度影响穿心莲内酯积累的机理,为优化穿心莲种植模式及穿心莲生长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药用植物穿心莲为试验材料,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处理(轻度遮阴,1层网,透光率70%;重度遮阴,2层网,透光率30%),以自然条件下的光照强度作为对照,分析穿心莲光合作用光响应特征、叶片蛋白氮分配、碳代谢、植物激素及穿心莲内酯积累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遮阴程度增加,穿心莲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和比叶重逐渐下降,但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下同)。重度遮阴显著降低了穿心莲叶片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下同),而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影响。重度遮阴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和表观量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和轻度遮阴处理,光补偿点随遮阴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重度遮阴处理降低了叶片水溶性蛋白氮含量,轻度遮阴显著降低了细胞壁蛋白氮含量,遮阴对膜结合蛋白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重度遮阴处理下膜结合蛋白氮占总蛋白氮的比例显著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遮阴程度增加而下降,遮阴条件下水杨酸含量上升,生长素含量下降。穿心莲内酯含量在重度遮阴下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显著,而穿心莲内酯合成通路关键酶基因HMGR、DXS、GGPS、ApCPS的表达在重度遮阴下显著上调。【结论】药用植物穿心莲光合作用对弱光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穿心莲通过改变叶片蛋白氮分配,增加膜结合蛋白氮的比例提高光合作用对弱光环境的适应,但弱光环境引起的碳水化合物积累下降和植物激素变化不利于穿心莲内酯的合成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遮阴 光合作用 蛋白氮分配 穿心莲内酯 植物激素
下载PDF
广西莪术蛀茎害虫种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妮 刘丽辉 +3 位作者 缪剑华 刘威 叶云峰 胡凤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175,共4页
姜科植物广西莪术是广西地区的大宗道地药材,近年来受蛀茎害虫危害,并有危害加重和成灾的趋势,目前尚未有田间准确识别害虫种类以及有效控制害虫的相关报道。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形态特征鉴定、主要生物学特... 姜科植物广西莪术是广西地区的大宗道地药材,近年来受蛀茎害虫危害,并有危害加重和成灾的趋势,目前尚未有田间准确识别害虫种类以及有效控制害虫的相关报道。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形态特征鉴定、主要生物学特性、姜科植物寄主、自然天敌的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危害广西莪术的蛀茎害虫为桃蛀螟,广西南宁1年发生5代,5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化,11月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各虫态在不同世代历期不同,完成1个世代至少需要35-46 d;幼虫一般为5龄,有转主危害特性;主要危害姜科姜黄属、姜属、姜花属3个属的植物,其中对姜属的红球姜驱性最强;自然天敌有螟黑点瘤姬蜂、巨首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蛀茎害虫 桃蛀螟 生物学特性 天敌 姜科植物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药用植物保育策略 被引量:9
20
作者 梁莹 韦坤华 +5 位作者 张占江 肖冬 乔柱 李明杰 张重义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2期226-231,共6页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作为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组成部分,孕育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然而石漠化和人为过度掠夺加剧了对药用植物的危害,特别是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受到威胁。本文通过分析药用植物对喀斯特地貌独特环境的响应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作为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组成部分,孕育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然而石漠化和人为过度掠夺加剧了对药用植物的危害,特别是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受到威胁。本文通过分析药用植物对喀斯特地貌独特环境的响应特点,结合药用植物资源生态学特征,以保护与恢复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药用植物物种和药效为目标,探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物种信息提取以及复育技术和方法,为促进中国南方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推动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保育学 喀斯特地貌 石漠化 濒危灭绝 保育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