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世浩 覃玥 +4 位作者 张兴楠 汪艳平 黄显卓 刘吉平 李晓东 《中国蚕业》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针对广西桑树病虫害局部发生严重且种类繁多,长期使用或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家蚕农药中毒减产、破坏桑园生态平衡等现象,总结提出适宜广西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的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广西桑树病虫害防... 针对广西桑树病虫害局部发生严重且种类繁多,长期使用或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家蚕农药中毒减产、破坏桑园生态平衡等现象,总结提出适宜广西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的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广西桑树病虫害防治提供借鉴,引导广西桑树病虫害防控在传统农药防控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改善、升级,推进广西蚕桑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桑园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技术应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在复杂背景下应用迁移学习技术优化木薯叶疾病识别与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振冲 周波 +2 位作者 张绿云 施龙江 尹世海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6期74-77,共4页
木薯叶病对木薯作物的生产和质量有重大影响,但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难以应对有限的木薯叶病样本。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大型数据集来改进预训练模型,并将其知识转移到木薯叶病小样本的特定特征... 木薯叶病对木薯作物的生产和质量有重大影响,但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难以应对有限的木薯叶病样本。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大型数据集来改进预训练模型,并将其知识转移到木薯叶病小样本的特定特征上。该方法适用于木薯叶病的分类和鉴定。实验数据表明,运用迁移学习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模型的训练效率,而且有效克服了小样本量的限制,从而验证了迁移学习在提高模型性能和泛化能力方面的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叶疾病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特征提取 图像分类
原文传递
外源独角金内酯对玉米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
3
作者 史沉鱼 黄祯祯 +3 位作者 梁美 梁振智 谢彦军 侯青光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0-36,44,共8页
为了探讨独角金内酯(SLs)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本试验以“郑单958”玉米幼苗为材料,用独角金内酯类似物GR24代替独脚金内酯进行研究,在河池学院植物生理材料培养室进行土壤盆栽试验,培养室平均温度28℃,平均相对湿度为70.... 为了探讨独角金内酯(SLs)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本试验以“郑单958”玉米幼苗为材料,用独角金内酯类似物GR24代替独脚金内酯进行研究,在河池学院植物生理材料培养室进行土壤盆栽试验,培养室平均温度28℃,平均相对湿度为70.85%。待玉米幼苗至三叶一心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试验共设4个处理:叶面喷施蒸馏水(CK1)、350 mmol/L NaCl+叶面喷施蒸馏水(CK2)、350 mmol/L NaCl+叶面喷施外源GR24,外源GR24的浓度分为1μmol/L(T1)、5μmol/L(T2)、10μmol/L(T3)和50μmol/L(T4)。结果表明:350 mmol/L的NaCl溶液胁迫处理,抑制了玉米幼苗的形态正常发育以及生理作用。与盐胁迫相比,外源喷施5μmol/L玉米幼苗株高、根长显著增加了15.71%、44.78%,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分别上升了36.76%、39.88%,丙二醛(MAD)含量降低了19.35%,POD、SOD活性、O_(2)^(·-)积累量降低。综上,当外源喷施5μmol/L独角金内酯时,对缓解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伤害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角金内酯 盐胁迫 玉米幼苗 生理效应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4
作者 陆素芬 欧小玉 +3 位作者 谢丽莎 黄柳琴 陆俊宇 王爱娟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为了降低水体中刚果红(CR)的污染水平,采用溶剂法在室温常压下合成了一种巯基修饰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TFB),以不同的反应条件为考察对象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其吸附CR的性能。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为了降低水体中刚果红(CR)的污染水平,采用溶剂法在室温常压下合成了一种巯基修饰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TFB),以不同的反应条件为考察对象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其吸附CR的性能。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OFs-TFB材料对CR的吸附速度快,适于在酸性条件下进行;COFs-TFB材料对CR的吸附表现出优先选择吸附性,且重复利用性较好;在CR初始浓度为900 mg/L时,对CR的饱和吸附量为2124.6 mg/g;对CR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线模型,为单层化学吸附过程。因此,合成的COFs-TFB材料在吸附水体中刚果红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刚果红 有机废水 吸附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取食桑树的生命周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铃 李愉 +3 位作者 谢晓乐 黄志君 李晓东 刘吉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0-20,共11页
【目的】探究取食桑叶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后续探索草地贪夜蛾对桑园的为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方法建立取食人工饲料和桑叶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测定其发育历期、产卵... 【目的】探究取食桑叶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后续探索草地贪夜蛾对桑园的为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方法建立取食人工饲料和桑叶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测定其发育历期、产卵量、蛹重和化蛹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使用两性生命表软件TWOSEX-MS Chart 2024计算种群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及绘制曲线图。利用TIMING-Mschart软件预测取食桑叶和人工饲料草地贪夜蛾种群未来90 d种群动态。【结果】取食桑叶和人工饲料草地贪夜蛾均可完成世代发育,总发育历期分别为44.18(±0.93)、32.30(±0.26)d,幼虫存活率分别为41.17(±5.88)%、55.56(±12.73)%,蛹重分别为174.4(±34.2)、225.9(±23.7)mg/头,单雌产卵量分别为499.58(±278.67)、877.40(±440.79)粒,卵孵化率均为100%。取食桑叶和人工饲料草地贪夜蛾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0(±0.01)、0.14(±0.01)/d,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11(±0.01)、1.16(±0.01)/d,种群净增殖率分别为128.57(±36.37)、250.64(±77.14)粒/头,世代平均周期分别为47.03(±1.42)、37.86(±0.34)d。【结论】取食桑叶和人工饲料草地贪夜蛾均可完成世代发育,与取食人工饲料相比,取食桑叶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速度较慢、发育整齐度低,存活率和产卵量较低。自然条件下,当虫口密度过大或者最适寄主植物缺少时,草地贪夜蛾可能会对桑树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桑树 生长发育 两性生命表 取食选择 种群参数
下载PDF
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高通量测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兴楠 罗龙辉 +1 位作者 黄裕鑫 刘吉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桑褐斑病是一种发生较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从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收集桑褐斑病病样,结合科赫氏法则,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桑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桑褐斑病病原菌的主要类群;通过水合氯醛透明反... 桑褐斑病是一种发生较为普遍的真菌性病害。从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收集桑褐斑病病样,结合科赫氏法则,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桑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桑褐斑病病原菌的主要类群;通过水合氯醛透明反应观察桑褐斑病病原菌在宿主桑树叶片中的定植状态。结果表明,侵染陕西安康桑树的桑褐斑病病原菌为桑新褐斑壳丰孢Neophloeospora maculans;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呈白色,生长速度缓慢,分生孢子为透明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有隔膜;菌丝主要寄生在桑叶的气孔与叶脉周边;病原菌rDNA序列全长5512 bp,GC含量51.16%。上述结果确定了侵染陕西安康蚕桑主产区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真菌病 桑褐斑病 桑新褐斑壳丰孢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种菌丝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覃宝山 赵媛娟 +1 位作者 农欣佩 覃勇荣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863-871,共9页
采用摇床培养的方法,以菌丝球的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说明Zn、Fe、Mn、Cu 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Zn、Fe、Mn、Cu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种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Zn对茶树菇... 采用摇床培养的方法,以菌丝球的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说明Zn、Fe、Mn、Cu 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Zn、Fe、Mn、Cu四种矿质元素对茶树菇液体菌种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Zn对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Fe、Mn、Cu。这四种矿质元素可以通过单独添加发挥作用,也可以混合添加共同作用,混合添加比单独添加效果更好,促进茶树菇菌丝生长的最优组合是0.25 g/L ZnSO4·7H2O,0.30 g/L FeSO4·7H2O,0.20 g/L MnSO4·H2O,0.15 g/L CuSO4·5H2O。Using the shaking table cultivation method and using the biomass of mycelium balls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f four mineral elements, Zn, Fe, Mn, and Cu, on the liquid mycelial growth of Agrocybe aegeri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mineral elements, Zn, Fe, Mn, and Cu, had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mycelial growth of liquid Agrocybe aegerita strains. Among them, Zn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ycelial growth of Agrocybe aegerita, followed by Fe, Mn, and Cu. These four mineral elements can exert their effects by adding them alone or by mixing them together. The mixed addition has a better effect than adding them alon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to promote the mycelial growth of Agrocybe aegerita is 0.25 g/L ZnSO4·7H2O, 0.30 g/L FeSO4·7H2O, 0.20 g/L MnSO4·H2O, and 0.15 g/L CuSO4·5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元素 茶树菇 液体菌种 菌丝生长
下载PDF
N、S共掺杂磁性生物炭对水体Cu(Ⅱ)和四环素的协同吸附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曾湘楚 莫镇榕 +1 位作者 银秀菊 武哲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04-7017,共14页
含重金属、抗生素的水环境协同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磁性生物炭(Fe-BC)对水体多种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是原生生物炭的结构限制了其性能。而杂原子(N、S等)的掺杂是改变其内部结构、有效提高其吸附性能的理想方法之... 含重金属、抗生素的水环境协同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磁性生物炭(Fe-BC)对水体多种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是原生生物炭的结构限制了其性能。而杂原子(N、S等)的掺杂是改变其内部结构、有效提高其吸附性能的理想方法之一。基于此,本文以FeCl_(3)·6H_(2)O为磁性前体,甘蔗渣纤维为碳源,尿素、硫脲和硫酸铵为掺杂材料,制备了N、S共掺杂磁性生物炭(Fe/N/S-BC),并将其与未掺杂和单掺杂型磁性生物炭(Fe-BC、Fe/N-BC、Fe/S-BC)进行结构和性能的比较。Fe/N/S-BC对Cu(Ⅱ)和四环素(TC)单一污染体系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230.70mg/g和93.63mg/g,吸附模型更符合拟二级和Langmuir模型。在二元污染体系中,TC的加入能促进Cu(Ⅱ)的吸附而Cu(Ⅱ)的加入则对TC的吸附呈现从促进到抑制的作用。Fe/N/S-BC对Cu(Ⅱ)和TC吸附作用主要涉及阳离子-π相互作用、络合、氢键、静电吸引、孔扩散(填充)等。由于N、S共掺杂,Fe/N/S-BC比其他生物炭具有更优的吸附性能,并且能实现Cu(Ⅱ)和TC复合污染物的协同吸附,其作为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掺杂生物炭 铜配合物 四环素 二元污染物 协同吸附
下载PDF
耦合均相-异相类芬顿体系强化水体耐药伤寒沙门氏菌的杀灭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湘楚 宁海潮 +2 位作者 武哲 韦瑞松 银秀菊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8-7094,共17页
由于抗生素排放衍生的抗生素耐药细菌(ARB)入侵问题是生态环境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基于均相、异相体系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的类芬顿反应在水体四环素(TC)的降解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针对耐四环素细菌杀灭的研究甚少。本文发现水体共... 由于抗生素排放衍生的抗生素耐药细菌(ARB)入侵问题是生态环境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基于均相、异相体系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的类芬顿反应在水体四环素(TC)的降解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针对耐四环素细菌杀灭的研究甚少。本文发现水体共存Cu(Ⅱ)与TC形成络合物活化PMS的均相Cu(Ⅱ)/PMS体系能实现对耐四环素伤寒沙门氏菌(TRST)的有效杀灭,但杀灭率仅为52%左右。而在Cu(Ⅱ)-TC-TRST三元污染物中加入制备的N、S共掺杂磁性炭(N/S-MC)后,N/S-MC活化PMS的异相N/S-MC/PMS体系能实现均相Cu(Ⅱ)/PMS体系效果的叠加而大幅度促进对TRST的杀灭。尽管存在Cu(Ⅱ)和TC的竞争,耦合均相-异相类芬顿体系能强化复合污染水中对TRST的杀灭,杀灭率可提高至99%以上。并且其主要通过类芬顿反应产生的活性氧(ROS)破坏TRST的细胞膜、细胞壁及耐药基因(ARGs)而实现TRST的杀灭并阻断其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均相、异相类芬顿体系中自由基(·SO_(4)^(-)、·OH、·O_(2)^(-))和非自由基(^(1)O_(2))途径都参与了对TRST的杀灭,但呈现自由基的主导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耦合均相-异相类芬顿体系,对水体耐药细菌的杀灭呈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芬顿反应 过氧单硫酸盐 均相和异相 耐药细菌 炭基催化剂
下载PDF
磁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及其对吡嘧磺隆富集性能研究
10
作者 陆素芬 姚胜勋 +2 位作者 吴莉萍 欧小玉 陆俊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1,共5页
为解决含除草剂废水中吡嘧磺隆污染物的去除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磁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Fe_(3)O_(4)@TpBD)纳米粒子,应用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中吡嘧磺隆的富集性能研究。试验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对其形... 为解决含除草剂废水中吡嘧磺隆污染物的去除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磁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Fe_(3)O_(4)@TpBD)纳米粒子,应用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中吡嘧磺隆的富集性能研究。试验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对其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Fe_(3)O_(4)@TpBD纳米粒子,在pH=3的乙腈作为洗脱剂条件下,采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通过梯度洗脱探究出其对吡嘧磺隆的富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磁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吡嘧磺隆 富集
原文传递
杏鲍菇母种培养基配方优化的试验
11
作者 覃宝山 赵媛娟 +1 位作者 石娟娟 覃勇荣 《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062-1073,共12页
为了筛选杏鲍菇母种培养基的优化配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和无机盐添加量,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浓度、气生菌丝量和边缘整齐度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出杏鲍菇母种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结果表... 为了筛选杏鲍菇母种培养基的优化配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和无机盐添加量,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浓度、气生菌丝量和边缘整齐度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出杏鲍菇母种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5˚C,葡萄糖20 g/L,琼脂20 g/L,接种菌块直径为6 mm时,单因素试验筛选得到的玉米芯最适添加量为450 g/L,麦麸最适添加量为60 g/L,无机盐的最适添加量为3.8 g/L;正交试验筛选出的杏鲍菇母种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玉米芯450 g/L、麦麸50 g/L、硫酸镁4.2 g/L。利用玉米芯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杏鲍菇母种栽培,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母种培养基 菌丝生长 配方优化
下载PDF
氯化胆碱基低共熔溶剂优化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利荣 何海燕 +2 位作者 覃拥灵 凌远佳 莫倩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2-26,共5页
为优化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了5种氯化胆碱基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与氢键供体的摩尔比、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草珊瑚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氯化胆碱/乙二... 为优化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了5种氯化胆碱基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与氢键供体的摩尔比、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草珊瑚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氯化胆碱/乙二醇摩尔比1:25,时间60 min,液料比30:1(mL/g),温度80℃,平均得率为17.20%,RSD为0.64%。低共熔溶剂较传统溶剂(水、醇)对草珊瑚总黄酮的提取率高,氯化胆碱/乙二醇体系低共熔溶剂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取草珊瑚总黄酮的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黄酮 草珊瑚 氯化胆碱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改性壳聚糖气凝胶对Cr(Ⅵ)和Cu(Ⅱ)的吸附及机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湘楚 黄红诚 +2 位作者 宋华 银秀菊 武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8,共12页
以壳聚糖(CS)为基材,戊二醛(GA)为交联剂,聚乙烯亚胺(PEI)为接枝材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一种聚乙烯亚胺改性壳聚糖气凝胶吸附剂(CS/PEI)。对制备的气凝胶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对水体Cr(Ⅵ)和Cu(Ⅱ)的吸附性能、模型和机理。CS/PEI-... 以壳聚糖(CS)为基材,戊二醛(GA)为交联剂,聚乙烯亚胺(PEI)为接枝材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一种聚乙烯亚胺改性壳聚糖气凝胶吸附剂(CS/PEI)。对制备的气凝胶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对水体Cr(Ⅵ)和Cu(Ⅱ)的吸附性能、模型和机理。CS/PEI-1吸附Cr(Ⅵ)、Cu(Ⅱ)的最佳pH分别为3、6。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更符合拟二级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Cr(Ⅵ)、Cu(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88.69、93.51 mg/g。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CS/PEI-1吸附Cr(Ⅵ)、Cu(Ⅱ)是一个自发、吸热、熵增的过程。吸附机理表明,CS/PEI-1吸附Cr(Ⅵ)、Cu(Ⅱ)的作用主要包括静电吸引、螯合、络合、氧化-还原、孔扩散、孔填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亚胺 气凝胶 重金属离子 冷冻-干燥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合成及其对水体中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柳琴 陆素芬 +3 位作者 刘莎莎 杨通雨 潘贵金 罗彩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67-471,共5页
为了解决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甲基橙(MO)的污染问题,通过常温法合成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TFB作为吸附剂,探究了吸附时间、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和混合染料对MO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以及... 为了解决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甲基橙(MO)的污染问题,通过常温法合成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TFB作为吸附剂,探究了吸附时间、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和混合染料对MO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COFs-TFB形貌、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MO初始质量浓度为400mg/L时,COFs-TFB对MO的吸附量为738.3mg/g,且吸附反应在1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COFs-TFB在弱酸性或酸性条件下对MO的吸附效果较好,而温度对吸附效果无显著影响。COFs-TFB对MO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s-TFB材料 吸附 有机染料 甲基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