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钦州地区围绝经期妇女中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韵宇 洪泽文 +1 位作者 赖国勇 王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广西钦州地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因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住院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冠心病组152例和对照组20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吸烟史、... 目的:探讨广西钦州地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因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住院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冠心病组152例和对照组20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并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及女性性激素水平的检测。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是否患冠心病为因变量,其他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女性性激素水平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相对于对照组,吸烟率、体重指数、血压、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雌二醇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冠心病发生的因素:吸烟(OR=2.370,95%CI=1.301~4.318)、冠心病家族史(OR=2.054,95%CI=1.581~3.059)、体重指数(OR=2.046,95%CI=1.247~4.290)、血压(OR=1.470,95%CI=1.211~2.124)、总胆固醇(OR=1.697,95%CI=1.410~2.641)、雌二醇(OR=0.395,95%CI=0.236~0.727)(均P<0.05)。结论:吸烟、肥胖、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总胆固醇、低雌二醇的围绝经期妇女更容易患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冠心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6
2
作者 梁振月 廖文凤 郑小珍 《微创医学》 2012年第1期88-90,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具有发病急、重、进展迅速、有效治疗时间短、死亡率高等特点,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介入治疗,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已成为AM 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严...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具有发病急、重、进展迅速、有效治疗时间短、死亡率高等特点,经桡动脉途径急诊PCI介入治疗,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已成为AM 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心功能不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穿刺 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洪泽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4-964,共1页
关键词 心衰 心律失常 胺碘酮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 被引量:13
4
作者 敖艳凤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1518-1518,共1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 心理护理措施 呼吸功能 二氧化碳 呼吸衰竭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洪泽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9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的疗效。方法 59例单支血管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只接受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30例,PCI术前给予60 mg曲美他嗪,之后给予20 mg,3次/d,持续用至术后1个...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的疗效。方法 59例单支血管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只接受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30例,PCI术前给予60 mg曲美他嗪,之后给予20 mg,3次/d,持续用至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 PI、ADM A、BNP的水平。结果 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能够更好地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 PI、ADM A、BNP。结论PCI术前加用曲美他嗪能够降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DMA和BNP的浓度,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MPI,可能与改善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术 曲美他嗪
下载PDF
冠心病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吕永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51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统计糖耐量异常患者比例,对比不同糖耐量患者之间的冠脉病变程度。结果:除已确诊为糖尿病的166例患者外,余下接受...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51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统计糖耐量异常患者比例,对比不同糖耐量患者之间的冠脉病变程度。结果:除已确诊为糖尿病的166例患者外,余下接受口服葡糖耐量试验(OGTT)的346例患者中,新发糖尿病74例(21.39%),糖调节异常152例 (43.93%)。512例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患者240例,高达46.88%。空腹血糖(FPG)与 OGTT 试验结果对比,单纯检测 FPG 糖尿病漏诊率为43.2%,糖调节异常漏诊率为73.7%;与糖耐量正常和糖耐量异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冠脉病变3支及以上病变比例明显升高(20.83%比30.92%比58.75%),P <0.05~<0.01。结论:冠心病大多数合并有糖代谢异常,糖尿病组冠脉病变3支及以上病变比例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和糖耐量异常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能显著提高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葡糖耐量试验 葡萄糖代谢障碍
下载PDF
心脏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敖艳凤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S2期105-106,共2页
心脏介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术中过度的迷走神经反射是极其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及早发现、及早果断采取有效护理、治疗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我科自1996年开展介入手术以来,并发迷走神经反射2... 心脏介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术中过度的迷走神经反射是极其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及早发现、及早果断采取有效护理、治疗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我科自1996年开展介入手术以来,并发迷走神经反射23例,现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其护理进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术中 第十对脑神经 副交感神经系统 心脏 尿潴留 膀胱机能障碍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璇 邹月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2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疗效。方法通过制定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带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运动锻炼。结果运动疗法使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运动一段时间后血压下降。结论通过运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疗效。方法通过制定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带等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运动锻炼。结果运动疗法使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运动一段时间后血压下降。结论通过运动可以降低高血压,运动降血压是健康、经济、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 疗法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洪泽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943-944,共2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54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曲美他嗪组27例,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常规治疗组27例,给洋地...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54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曲美他嗪组27例,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常规治疗组27例,给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两组均用药90 d。治疗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检查,评定心功能变化。结果:曲美他嗪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内径、心排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及心胸比例均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有改善左心功能的作用,能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扩张型心肌病 左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永成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维拉帕米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适应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冠状动脉内...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维拉帕米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适应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冠状动脉内注射后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组间比较,维拉帕米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来说,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在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灌注的临床效果显著,与传统灌注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维拉帕米
下载PDF
药物和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12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璇 《内科》 2009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药物 高脂血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贠利新 王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4期00305-00305,共1页
分析急性心肌梗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临床多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常见致病原因为激动、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可进一步继发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对患者生... 分析急性心肌梗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临床多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常见致病原因为激动、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可进一步继发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采取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可快速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挽救濒死心肌,减少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但药物治疗较介入治疗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更易推行等优点,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再灌注治疗挽救患者濒死心肌,采用抗栓治疗防止心肌再梗死,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脏负荷,采用β-受体阻滞剂减少心肌氧耗,运用他汀类药物来调脂、稳定粥样斑块,现将有关药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噻吩吡啶类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13
作者 陈韵宇 洪泽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4期87-88,共2页
阿司匹林与噻吩吡啶类药物诸如氯吡格雷等联合应用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置入支架术后的一个标准治疗方法,能够达到对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预防以及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本文针对阿司匹林联合噻吩吡啶类进行治疗的过程... 阿司匹林与噻吩吡啶类药物诸如氯吡格雷等联合应用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置入支架术后的一个标准治疗方法,能够达到对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预防以及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本文针对阿司匹林联合噻吩吡啶类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噻吩吡啶类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置入支架术
下载PDF
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101例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洪泽文 《微创医学》 2009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101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或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方法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6个... 目的探讨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101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或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方法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6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101例冠心病患者共置入156枚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均成功置入病变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0。101例患者随访(12.1±1.1)个月,8例再次发生心绞痛发作,总的MACE发生率7.9%,其中31例患者6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1例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3.2%。结论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和较高的效益与价格比,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使更多冠心病患者获益,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西罗莫司 冠状动脉疾病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贠利新 王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9期283-283,共1页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2例)和观察组(n=52例);对照...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2例)和观察组(n=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
16
作者 敖艳凤 《右江医学》 2006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 护理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血清肌红蛋白及超敏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PCI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鹏 洪庆超 吴媚 《微创医学》 2019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清肌红蛋白(Mb)及超敏肌钙蛋白T(hs-Tn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招募的健康成年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的Mb...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清肌红蛋白(Mb)及超敏肌钙蛋白T(hs-Tn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招募的健康成年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的Mb、hs-TnT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D-Dimer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D-Dimer、Mb、hs-Tn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PCI术后即刻的D-Dimer、Mb、hs-TnT水平均高于PCI术前(P <0. 05); D-Dimer在PCI结束后第6小时左右达峰值; Mb在第6~12小时达峰值; hs-TnT在第12~24小时达峰值,三项指标在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D-Dimer在PCI术后第3天基本达到对照组水平,Mb、hs-TnT在PCI术后第7天基本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D-Dimer、Mb、hs-TnT的检测可辅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可作为患者是否行PCI治疗的指标之一,还可辅助观察PCI是否成功,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二聚体 血清肌红蛋白 超敏肌钙蛋白T 急性心肌梗死 PCI
下载PDF
血清心肌标记物在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黄鹏 洪庆超 吴媚 《微创医学》 2019年第3期298-300,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标记物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接受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6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如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标记物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接受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6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如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69例患儿中67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10%,手术时间为(82.15±26.37)min。1例患儿因封堵器不能完全覆盖缺损而收回封堵器,另1例在建立轨道时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封堵。与术前比较,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6hcTnI明显升高,术后12h开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cTnI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2h、24h、48hCK、CK-MB、LDH、AST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2h、24h、48h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患儿cTnI和hs-CRP水平呈现一定的波动,可能与介入治疗的预后有关,需进一步的随访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心肌标记物 室间隔缺损 介入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形态及冠心病病情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贠利新 王琦 王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518-252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MGB1和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形态及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MGB1和CRP水平,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患者...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MGB1和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形态及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MGB1和CRP水平,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患者冠心病病情,行冠脉CT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探讨患者血清中HIMGB1和CRP水平与患者冠脉性质和冠心病病情的关系。结果根据HMGB1和CRP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HMGB1高水平组、CRP高水平组患者冠脉软斑块均多于对应低水平组;HMGB1高水平组患者冠脉多支病变数多于低水平组,CRP高水平组患者冠脉重度闭塞、完全闭塞数多于对应低水平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HMGB1和CRP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软斑块发病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病变 斑块类型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原文传递
辛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将其依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将其依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稳心颗粒。1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血脂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比较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稳心颗粒 冠心病 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