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并发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金来 冷静 夏猛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2938-2941,共4页
抑郁症是肝癌较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症可诱导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而肝癌也会反过来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目前原发性肝癌并发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合心理疗法等。由于肝癌并... 抑郁症是肝癌较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症可诱导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而肝癌也会反过来影响患者抑郁情绪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目前原发性肝癌并发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合心理疗法等。由于肝癌并发抑郁症发病过程复杂,任何单一疗法都难以发挥充分效果。相关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抑郁症的效果较好。本文就肝癌并发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以及中西医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抑郁症 发病机理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医学微生物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与探索
2
作者 兰太进 梁亮 +2 位作者 农清栋 冷静 运晨霞 《科技风》 2024年第12期34-36,共3页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我们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并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具体实践中,我们利用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并通过线下课堂讨论和实践环节...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我们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并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具体实践中,我们利用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并通过线下课堂讨论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同时,采用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任务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确保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获得全方位、深度的知识体系,为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医学微生物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广西三市婚检、孕检中育龄妇女HIV阳性检出率及其分布研究
3
作者 李忠友 梁秋瑜 +3 位作者 秦文霞 马金凤 董柏青 张杰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3288-3292,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三个重点城市婚检、孕检的育龄妇女中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检出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广西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桂妇儿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N市、L市和G市共30个城区/县的婚检和孕检群体中年龄为15~49岁的女性,用Exc... 目的分析广西三个重点城市婚检、孕检的育龄妇女中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检出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广西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桂妇儿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N市、L市和G市共30个城区/县的婚检和孕检群体中年龄为15~49岁的女性,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HIV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6—2020年广西L市、G市和N市三市婚检育龄妇女共302678人,HIV阳性检出率为0.49‰,其中,L市最高(1.42‰),G市(0.26‰)和N市(0.22‰)次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8,P<0.001);2016—2020年三市婚检育龄妇女总体的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40‰、0.51‰、0.45‰、0.53‰和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P>0.05)。2016—2020年三市孕检妇女941138人,孕检HIV阳性检出率为0.72‰,以L市最高(1.52‰),其次为N市(0.57‰)和G市(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23,P<0.001);2016—2020年三市孕检育龄妇女总体的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57‰、0.61‰、0.72‰、0.90‰和0.87‰,呈上升趋势(χ^(2)_(线性)=20.28,P<0.001),其中L市先上升后下降(χ^(2)_(线性)=3.90,P=0.048),G市和N市均呈逐年上升趋势(G市χ^(2)_(线性)=10.83,P=0.001,N市χ^(2)_(线性)=7.12,P=0.008)。婚检/孕检HIV阳性妇女均以25~40岁年龄组为主,职业以农林牧渔和商业服务人员为主,民族分布以汉族和壮族居民为主。结论广西婚检/孕检HIV阳性检出率相对较低,但孕检HIV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尤其是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婚检/孕检HIV监测及健康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育龄妇女 艾滋病 婚检 孕检
下载PDF
铁死亡加持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洋 耿依珂 于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23,427,共4页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近年铁死亡及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因其精准治疗肿瘤的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将PD-1/PD-L1抑制剂与铁死亡治疗肿瘤细胞结合的研究...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近年铁死亡及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因其精准治疗肿瘤的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将PD-1/PD-L1抑制剂与铁死亡治疗肿瘤细胞结合的研究,本文将对铁死亡的相关机制、铁死亡与肿瘤的关系和PD-1/PD-L1免疫治疗肿瘤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PD-1 PD-L1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基于miR-135a/FOXO1/PINK1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调控线粒体自噬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机制
5
作者 张文富 吴姗姗 +4 位作者 戴铭 吕建林 黄晶晶 李晓龙 王振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4,I0011-I0014,共9页
目的基于miR-135a/FOXO1/PINK1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HSC-T6分为空白组、H_(2)O_(2)组、miR-135a-NC组、miR-135a-mimic组、miR-135a-in-hibitor-NC+H 2 O2组、miR-135... 目的基于miR-135a/FOXO1/PINK1通路探讨柔肝化纤颗粒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HSC-T6分为空白组、H_(2)O_(2)组、miR-135a-NC组、miR-135a-mimic组、miR-135a-in-hibitor-NC+H 2 O2组、miR-135a-inhibitor+H_(2)O_(2)组、柔肝化纤颗粒含药血清对照组、H_(2)O_(2)+含药血清对照组、H_(2)O_(2)+含药血清组、H_(2)O_(2)+含药血清+miR-135a-NC组及H_(2)O_(2)+含药血清+miR-135a-mimic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35a、FOXO1、PINK1、Parkin、LC3Ⅱ、Smad2、p-Smad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NF-κB p65、p-NF-κB p65、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NF-α表达及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结果给予H_(2)O_(2)及过表达miR-135a可显著上调HSC-T6 miR-135a、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p-Smad2、TGF-β1、p-NF-κB p65、TNF-α表达及ROS生成(P<0.01);下调FOXO1、PINK1、Parkin、LC3Ⅱ表达与线粒体膜电位(P<0.01)。给予柔肝化纤颗粒及抑制miR-135a表达可显著下调HSC-T6 miR-135a、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p-Smad2、TGF-β1、p-NF-κB p65、TNF-α表达及ROS生成(P<0.01);上调FOXO1、PINK1、Parkin、LC3Ⅱ表达与线粒体膜电位(P<0.01)。给予柔肝化纤颗粒同时过表达miR-135a可抑制柔肝化纤颗粒对HSC-T6的影响(P<0.01)。结论线粒体自噬可抑制HSC-T6活化,其机制与线粒体自噬抑制ROS生成,进而抑制TGF-β1/Smad2通路及炎症反应有关;柔肝化纤颗粒亦可抑制HSC-T6活化,其机制与柔肝化纤颗粒抑制miR-135a表达,活化FOXO1/PINK1通路,从而促进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HSC-T6 柔肝化纤颗粒 miR-135a FOXO1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刘子铭 戴铭 +2 位作者 黄晶晶 吕建林 张文富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分析中医药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1994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录的有关中医药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 Space 6... 目的 分析中医药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1994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录的有关中医药联合TACE治疗肝癌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 Space 6.1.R6软件分析其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86篇文献,1994—2015年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自2016开始发文量有所下降,证明该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突破性研究。发文作者及研究机构彼此之间的交流有待加强,跨机构、跨区域合作度较低,地域分布不均,应加强合作。高频关键词有肝癌、中药、介入治疗、治疗性等,得到9个关键词聚类标签。结论 目前中医药联合TACE治疗肝癌较缺乏实验研究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未来的研究热点将更多地聚焦在中医药、介入治疗、临床观察及细胞凋亡方面,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中医药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茵陈蒿汤研究现状及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吉银 戴铭 +2 位作者 吕建林 黄晶晶 张文富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茵陈蒿汤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研究热点及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9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有关茵陈蒿汤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6软件分析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绘...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茵陈蒿汤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研究热点及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9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有关茵陈蒿汤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6软件分析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856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纳入的文献中,共涉及764名作者,相关关键词共513个,内容包括茵陈蒿汤的临床运用、实验研究和信号通路探讨等。结论茵陈蒿汤虽为治疗肝病的常用方,但目前比较缺乏有关作用机制、分子水平的研究,未来的研究热点应更多地聚焦在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茵陈蒿汤 可视化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覃木华 农耀斌 +3 位作者 黄鸿娜 黄晶晶 董芷辛 宋文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据报道,其发病率仅次于胃、食管、结肠而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4位,是第2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大国,发病者男性均高于女性,近几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显著的...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据报道,其发病率仅次于胃、食管、结肠而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4位,是第2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大国,发病者男性均高于女性,近几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因此,目前,探索已知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包括:介入治疗、手术切除、肝移植、化疗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等措施,但都各自有其局限性,然中医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有着特定的优势。通过分析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临床研究及针灸、穴位贴敷、中医外治法、壮医特色治疗等的临床进展,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拓宽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临床机制 中医药 壮医特色
下载PDF
树鼩源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穆政融 程晴晴 +4 位作者 张东洁 翟珊珊 李竹欣 陶俊宇 冷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7-1728,共12页
【目的】确定养殖过程中死亡树鼩的致病原因并分析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情况,制定防治方法。【方法】对死亡树鼩进行病理剖检,记录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通过平板划线法从主要病变脏器中分离单个菌落,... 【目的】确定养殖过程中死亡树鼩的致病原因并分析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情况,制定防治方法。【方法】对死亡树鼩进行病理剖检,记录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通过平板划线法从主要病变脏器中分离单个菌落,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通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基因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手段对分离株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从死亡滇西树鼩的脾脏、肠道中分离获得1株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在LB琼脂培养基中呈现产绿色水溶色素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革兰阴性杆菌;生化试验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非发酵菌;通过序列进化分析可知,分离菌与GenBank收录的土壤来源铜绿假单胞菌F4相似性高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及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成年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3.382×108 CFU,对死亡小鼠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可见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的炎性损伤和坏死。对各脏器再次进行细菌分离,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可在死亡小鼠的脾脏、肠道、血液中存在,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证实,分离菌具有碳青霉烯耐药性相关基因,并与铜绿假单胞菌高致病参考菌株具有相似的毒力因子基因。【结论】本研究从病死滇西树鼩体内分离出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为树鼩微生物致病研究和驯化养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下载PDF
鳖甲煎丸调控miR-140对肝癌干细胞致瘤性及干性的影响
10
作者 谭钦文 徐健 +6 位作者 朱荣火 杜沅沁 吴颖升 彭嘉敏 梁向娟 农耀斌 黄晶晶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对裸鼠皮下成瘤、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干性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12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即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生理盐水灌胃组(A组)、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鳖甲煎丸灌胃组(B组...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对裸鼠皮下成瘤、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干性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12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即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生理盐水灌胃组(A组)、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鳖甲煎丸灌胃组(B组)、miR-140过表达慢病毒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生理盐水灌胃(C组)、miR-140干扰慢病毒肝癌干细胞皮下成瘤+鳖甲煎丸灌胃(D组),将分选出肝癌干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形成瘤体,记录瘤体体积大小,并进行多组间对比。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PCR和Western Bolt分别检测肝癌组织中CD133、CD24、EpCAM、AFP的mRNA表达、蛋白表达以及miR-140的基因表达。结果B组、C组瘤体体积均小于A组,D组瘤体体积大于B组;HE染色结果提示瘤体组织呈恶性后进行PCR与Western Bolt检测,结果提示B组、C组的CD133、CD24、EpCAM、AFP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相对含量均小于A组,D组以上检测指标小于B组;予鳖甲煎丸灌胃后,瘤体中miR-140的表达升高。结论 鳖甲煎丸能抑制肝癌干细胞的致瘤能力以及降低肝癌组织中CD133、CD24、EpCAM、AFP,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LCSCs中miR-140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miR-140 肝癌干细胞 皮下成瘤
下载PDF
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VOSviewer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1
作者 傅立全 赖鹏 +1 位作者 吕建林 张文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5-0115,共11页
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等方法整理国内外近二十年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文献,分析其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以期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2000年至2021年经穴效应特异性... 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等方法整理国内外近二十年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文献,分析其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以期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2000年至2021年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发文量趋势、国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探索该领域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结果 ①经筛选,符合本研究文献CKNI数据库1314篇,WOS数据库1761篇;②国内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国际经穴特异性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迅速;③CKNI数据库中发文量靠前的作者分别为嵇波、程凯和郭孟玮,发文量均为24篇。在WOS数据库中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Lixing Lao,发文量为38篇;④国内本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隶属于北京;在国际中,中国研究机构占主导地位。⑤CKNI数据库中共提取到4个关键词聚类群组,WOS数据库中共提取到4个关键词聚类群组,国内外对针刺镇痛相关研究均有较高的关注度。⑥国内多以动物实验的方式开展研究;国际更侧重于临床实验和循证评价分析;⑦时间图谱分析可得,国内研究方向由针刺镇痛特异性向针刺对脑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等临床常见疾病的方向转变,国际上由针灸镇痛向针灸作为补充替代医学方向转变。⑧国内外均对以针刺为主的干预措施给予高度关注。 结论 以针刺为主要干预措施成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今后的研究中,经穴效应的特异性在临床常见疾病的应用会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效应特异性 针灸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金课”建设路径探讨——基于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 被引量:2
12
作者 农清栋 吴心怡 +1 位作者 高月 张丽峰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7期144-146,共3页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医学免疫学建设为契机,根据新工科背景下提出的建设“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并结合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运用微课、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的SPOC课程等线上资源与翻转课堂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尝试使...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医学免疫学建设为契机,根据新工科背景下提出的建设“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并结合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运用微课、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的SPOC课程等线上资源与翻转课堂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尝试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真实实验相结合,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路径进行探索,旨在为进一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教学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雨课堂 翻转课堂 医学免疫学 金课
下载PDF
芒果苷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迁移及炎性因子的表达
13
作者 胡梦凡 颜秋慧 +5 位作者 邓梦然 梁美美 梁亮 易思思 邓家刚 运晨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0-1695,共6页
背景:芒果苷是一种从芒果叶、树皮、根中提取的双苯吡酮类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芒果苷可以通过NF-κB、JAK/STAT等转录因子的活化发挥抗全身性炎症作用。目的:探讨芒果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fibroblast... 背景:芒果苷是一种从芒果叶、树皮、根中提取的双苯吡酮类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芒果苷可以通过NF-κB、JAK/STAT等转录因子的活化发挥抗全身性炎症作用。目的:探讨芒果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fibroblast-like synovial cells,RA-FLS)增殖、迁移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RA-FLS分为空白组、R848(TLR7/8激动剂)刺激组、芒果苷低、中、高浓度组(2,4,8μg/mL)、阳性对照组(Cu-CPT8,TLR8通路抑制剂)。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芒果苷对RA-FLS毒性的影响并筛选最终细胞用药质量浓度,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A-FLS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RA-FLS的迁移能力,qRT-PCR检测RA-FLS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比较,2-10μg/mL的芒果苷干预组对RA-FLS活力有抑制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对RA-FLS的毒性影响很小;②与R848刺激组比较,芒果苷低、中、高浓度组RA-FLS克隆数、划痕愈合率及迁移细胞数均降低(P<0.01);芒果苷中浓度和高浓度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降低(P<0.01);③与R848刺激组比较,阳性对照组细胞克隆数、划痕愈合率及迁移细胞数以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④结果表明,芒果苷可能通过TLR7/8信号通路抑制RA-FLS增殖、迁移以及炎症因子表达发挥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芒果苷 细胞因子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铁蛋白自噬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石建梅 王茜茜 韦晓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2,427,共7页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高血糖状态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铁蛋白自噬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已被证实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铁蛋白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类型,该过程由核受体共...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高血糖状态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铁蛋白自噬作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已被证实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铁蛋白自噬是细胞选择性自噬的一种类型,该过程由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介导,使铁蛋白在自噬体中降解并释放过量的铁离子导致铁过载,引发活性氧积聚,是细胞铁死亡的重要上游机制。现就铁蛋白自噬相关机制以及它在DM及其并发症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通过调控铁蛋白自噬对DM及其并发症的影响,为进一步防治DM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铁蛋白自噬 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 糖尿病
下载PDF
RISE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农清栋 梁亮 +3 位作者 屈泽强 韦玉兰 聂歆闻 肖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10期89-90,95,共3页
文章对"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eference-Induced Self-Education,RISE)教学模式在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旨在于探索RISE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作用。在... 文章对"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eference-Induced Self-Education,RISE)教学模式在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进行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旨在于探索RISE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作用。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 based learing,LBL)教学模式上进行RISE教学,并由学生对RISE教学模式进行效果评价,教师通过收集与分析RISE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SE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 医学免疫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含服硝石雄黄散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汕梅 李畅 +6 位作者 马梓珊 郭玉洪 赵洋洋 刘原 银帮巧 刘鹰 唐耀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26,共8页
目的探索硝石雄黄散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lank)、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AMI)、雄黄组(XH)、硝石组(XS)和硝石雄黄组(XSXH)。分别在造模后第12、24和36 h,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肌钙蛋白I... 目的探索硝石雄黄散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Blank)、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AMI)、雄黄组(XH)、硝石组(XS)和硝石雄黄组(XSXH)。分别在造模后第12、24和36 h,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在造模后第14天,采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总NO的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梗死心肌的病理损伤,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后测定心脏梗死面积;在服用雄黄和硝石雄黄散12 h和第14天,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和尿素氮等肝肾功能指标。结果硝石雄黄组小鼠血清中cTnI、CK-MB和LDH水平较模型组、雄黄组和硝石组显著降低(P<0.05);假手术组血清中NO水平较高,发生心肌缺血后,NO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雄黄组和硝石组能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小鼠的NO水平(P<0.01);与单味硝石或雄黄相比,硝石雄黄组NO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硝石雄黄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5);该方具有明显改善小鼠心肌病理损伤的作用。与空白组相比,雄黄组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显著升高(P<0.01),硝石雄黄组的肝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肌缺血时,当L-Arginine-eNOS-NO通路被抑制后,硝石雄黄散可通过NO_(3)^(-)-NO_(2)^(-)-NO通路调节小鼠体内的NO水平,对小鼠缺血心肌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且对小鼠的肝肾功能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亚硝酸盐 一氧化氮 硝石雄黄散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壮方柔肝化纤颗粒对CCl_(4)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干预效应及其对α-SMA、E-Cadher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富 吴姗姗 +4 位作者 戴铭 吕建林 黄晶晶 李晓龙 王振常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21-330,共10页
目的:研究壮方柔肝化纤颗粒对CCl_(4)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干预效应及其对α-SMA、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病理模型组与柔肝化纤颗粒组,每组均为16只。病理模型组与柔肝化纤... 目的:研究壮方柔肝化纤颗粒对CCl_(4)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干预效应及其对α-SMA、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病理模型组与柔肝化纤颗粒组,每组均为16只。病理模型组与柔肝化纤颗粒组大鼠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_(4))油剂联合花生油复合因素建立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第5周起给予柔肝化纤颗粒灌胃给药,每周灌胃3次,连续8周,8周后检测肝功能转氨酶指标(ALT、AST),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比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大鼠氧化应激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表达,并采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病理模型组大鼠血清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柔肝化纤颗粒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01)。病理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的小叶结构已残缺,出现众多肝脏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增生所形成的胶原纤维汇合成密集的纤维间隔,从而变成假小叶结构,假小叶结构内部出现大量形态各异、大小不均的脂肪变性的肝细胞,炎症细胞弥漫性浸润显著。与病理模型组相比,柔肝化纤颗粒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的程度显著减轻,有不同程度增生的胶原纤维组织集中在中央静脉至汇管区范围,纤维间隔相对疏松,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程度较病理模型组减轻。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柔肝化纤颗粒组SOD水平较病理模型组与空白组明显升高(P<0.001),柔肝化纤颗粒组MDA水平较病理模型组明显下降(P<0.001),柔肝化纤颗粒组α-SM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能有效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降低CCl_(4)联合花生油复合溶液联合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的ALT、AST水平,其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肝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下调α-SMA蛋白的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从而对CCl_(4)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大鼠化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柔肝化纤颗粒 大鼠 Α-SMA E-CADHERIN
下载PDF
“金课”建设背景下“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18
作者 农清栋 吴展帅 +5 位作者 张舒 黄燕 丁叶 黄朝波 黄瑶瑶 运晨霞 《大众科技》 2023年第8期169-172,共4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中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紧密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该课程的特点为内容繁多且抽象、知识点零散、专业性强、难记忆与理解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教育教学发展...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中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紧密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该课程的特点为内容繁多且抽象、知识点零散、专业性强、难记忆与理解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金课”建设背景下,在中医学专业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理论课程中开展雨课堂线上教学与BOPPPS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为今后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课”建设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下载PDF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调控AMPK/mTOR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自噬和活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媛 郑亚东 +4 位作者 龙富立 张衎 舒发明 邱华 毛德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究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调控AMPK/mTOR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自噬和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及白花香莲解毒颗粒低(30 g/kg)、中(60 g/kg)、高(120 g/kg)剂量组,每组10只;Westen Blo... 目的:探究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调控AMPK/mTOR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自噬和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及白花香莲解毒颗粒低(30 g/kg)、中(60 g/kg)、高(120 g/kg)剂量组,每组10只;Westen Blot检测α-SMA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肝组织中α-SMA表达。分离培养大鼠原代HSCs,分为对照组、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组、白花香莲解毒颗粒+雷帕霉素组、白花香莲解毒颗粒+3-MA组;Westen Blot检测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及p-AMPK/AMPK、p-mTOR/mTOR、p-P70S6K/P70S6K、LC3Ⅱ/LC3Ⅰ水平;MTT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各剂量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可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水平(P<0.05),减少受损肝细胞数量、炎细胞浸润及纤维间隔区域面积,减轻胶原纤维增生,降低α-SMA表达。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可升高大鼠原代HSCs中p-AMPK/AMPK、p-mTOR/mTOR、p-P70S6K/P70S6K水平和细胞活力,降低α-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水平(P<0.05);雷帕霉素可减弱其作用,而3-MA可增强其作用。结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可通过活化AMPK/mTOR通路抑制自噬,进而拮抗HSCs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AMPK/mTOR信号通路 自噬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荣火 黄晶晶 +4 位作者 黄鸿娜 杜沅沁 农耀斌 徐健 孙安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行HCC切除术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术后复发组98例与未复发组112例。比较两...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行HCC切除术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术后复发组98例与未复发组1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肿瘤数目是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肿瘤最大直径≥5 cm、NLR越高和肿瘤数目>1个与增加HCC术后复发风险相关(均OR>1.00,均P<0.05);肿瘤包膜完整和肿瘤高分化与降低HCC复发风险相关(均OR<1.00,均P<0.05)。结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NLR和肿瘤数目是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外科治疗 危险因素 早期复发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