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补骨脂定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覃柳洁 周守常 +4 位作者 白先愚 郭兴喆 杨江平 焦爱军 林文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822-829,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讨补骨脂定(PSO)治疗鼻咽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鼻咽癌5-8F细胞分为5-8F组(0μmol/L PSO),PSO低剂量组(10μmol/L组)、中剂量组(20μmol/L组)、高剂量组(30μmol/L组)。通过CCK-8、平板克隆探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讨补骨脂定(PSO)治疗鼻咽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鼻咽癌5-8F细胞分为5-8F组(0μmol/L PSO),PSO低剂量组(10μmol/L组)、中剂量组(20μmol/L组)、高剂量组(30μmol/L组)。通过CCK-8、平板克隆探究PSO对鼻咽癌5-8F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的影响;Pubchem、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得到PSO治疗鼻咽癌的潜在靶点;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分析;STRING、GEPIA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图并得到核心靶点;分子对接、western blotting对核心靶点及主要通路进行验证。结果:PSO呈浓度依赖性抑制5-8F细胞的增殖;与5-8F组比较,PSO各剂量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5);PSO治疗鼻咽癌的潜在靶点共有66个,KEGG分析显示,与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核心靶点为ALB、HSP90AA1、SRC、EGFR、CASP3、ANXA5、MAPK1,其中ALB、HSP90AA1、ANXA5为生存相关靶点;PSO与核心靶点ALB、HSP90AA1、ANXA5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与5-8F组比较,PSO高剂量组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PSO可有效抑制鼻咽癌5-8F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其抗鼻咽癌机制主要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定 鼻咽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土壤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2
作者 梁家毓 宁雪萍 +3 位作者 何会娇 王婧童 黄承德 凌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5-232,共8页
目的:从广西石角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菌株,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其产酶条件,以期建立高产淀粉酶的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平板筛选,从红树林土壤中获得产淀粉酶菌株;通过生理生化与16S rDNA测序确定... 目的:从广西石角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土壤中筛选产淀粉酶菌株,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其产酶条件,以期建立高产淀粉酶的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平板筛选,从红树林土壤中获得产淀粉酶菌株;通过生理生化与16S rDNA测序确定菌株种类;通过单因素优化,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得出最适产酶条件。结果:从红树林土壤中获得产淀粉酶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为Bacillus velezensis MG5-8;获得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6.0;经优化获得该菌株产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产酶碳源为玉米浆粉,最适产酶氮源为黄豆饼粉与牛肉膏;最适产酶条件为黄豆饼粉0.51%、牛肉膏0.55%、玉米浆粉0.34%,在此条件下该菌株的理论酶活性最大值为134.03 U/mL,模型经验证测得B.velezensis MG5-8淀粉酶活性为130.28 U/mL,为理论值的97.2%,是优化前酶活的5.63倍。结论:成功分离出一株产淀粉酶的菌株(B.velezensis MG5-8),在优化的条件下酶活最高为130.28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贝莱斯芽孢杆菌 淀粉酶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大动物皮层神经元在体成像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昆霖 武子轩 +2 位作者 贺宇 覃伟容 韦祥赞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16-219,共4页
本文综述了大动物皮层神经元在体成像研究的最新进展。大动物皮层神经元是理解大脑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对其进行体内成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涌现的新兴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MRI)、电生理方法和光学成像。这些新技... 本文综述了大动物皮层神经元在体成像研究的最新进展。大动物皮层神经元是理解大脑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对其进行体内成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涌现的新兴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MRI)、电生理方法和光学成像。这些新技术提高了神经元成像的分辨率和深度,还能够实时跟踪神经元活动。此外,本文讨论了这些技术在大动物皮层神经元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大动物皮层神经元在体成像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物 皮层神经元 在体成像 多光子成像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实验探讨蝙蝠葛碱对鼻咽癌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白先愚 郭兴喆 +5 位作者 成南南 杨萌哲 周守常 覃柳洁 黄元姣 林文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424-430,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蝙蝠葛碱对鼻咽癌(NPC)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Pubchem、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蝙蝠葛碱和NPC的作用靶点后并取得它们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蝙蝠葛碱—NPC疾病...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蝙蝠葛碱对鼻咽癌(NPC)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Pubchem、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蝙蝠葛碱和NPC的作用靶点后并取得它们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蝙蝠葛碱—NPC疾病靶点”网络图,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CCK-8法检测蝙蝠葛碱作用的CNE-2细胞在24 h、48 h、72 h的增殖抑制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预测出的通路靶点蛋白的表达。结果:共筛选出潜在作用靶点69个,GO功能注释获得分子功能条目16个、生物过程条目24个和细胞组成条目10个,KEGG通路富集得到20条相关通路,涉及PI3K-AKT信号、癌症信号、催乳激素等信号通路。蝙蝠葛碱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CNE-2细胞增殖,PI3K和AK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蝙蝠葛碱能有效抑制NPC细胞增殖,并且验证了PI3K-AKT通路为蝙蝠葛碱作用于NPC的主要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蝙蝠葛碱 鼻咽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其纳米粒子制备及抗菌增敏作用研究
5
作者 吴美怡 黄振光 +4 位作者 黄川 蔡楷柠 王思红 赵瑞强 温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708-1714,共7页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其纳米粒子对6种临床常见多重耐药细菌(MDRO)的抗菌及药物增敏作用。方法:选取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的6种MDRO,分别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多重...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其纳米粒子对6种临床常见多重耐药细菌(MDRO)的抗菌及药物增敏作用。方法:选取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的6种MDRO,分别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产ESBL大肠埃希菌(ESBL-Eco)及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ESBL-Kpn),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EGCG及其纳米粒子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绘制细菌22 h生长曲线,采用活菌涂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EGCG及其纳米粒子分别联用7种抗菌药物(克林霉素、头孢西丁、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联合效应及增敏效果。结果:EGCG对6种MDRO的MIC为350~500μg/mL,MBC为350~700μg/mL;EGCG纳米粒子对6种多重耐药细菌的MIC为62.5~125μg/mL,MBC为175~350μg/mL,说明纳米粒子的MIC、MBC较低,生长曲线也表明了纳米粒子较明显地延后了细菌的对数生长期。EGCG+抗菌药物的联合效应均为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增敏效果最好的组合有EGCG恢复了MRSA对头孢西丁、MDR-Aba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EGCG纳米粒子+抗菌药物的联合效应主要为相加作用,其中增敏效果最好的组合有EGCG纳米粒子恢复了MRSA对头孢西丁、青霉素的敏感性。结论:EGCG及其纳米粒子对6种MDRO均有抑菌活性,单用EGCG纳米粒子的抑菌效果优于EGCG,EGCG及其纳米粒子分别联合7种抗菌药物可增加耐药细菌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纳米粒子 抗菌 增敏 多重耐药细菌
下载PDF
植物血球凝集素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冯奕森 杨顶 +1 位作者 吴丹丹 周素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0051-0054,共4页
研究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添加IL-2和高、低浓度的PHA,另设一组对照组进行培养。用CCK-8法检测PHA对PBMC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PBMC体系中Ki67、PCNA、M... 研究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添加IL-2和高、低浓度的PHA,另设一组对照组进行培养。用CCK-8法检测PHA对PBMC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PBMC体系中Ki67、PCNA、MCM2、Caspase3、Caspase8、BCL2因子的表达量。结果 CCK-8实验体现出,在PHA的刺激下,PBMC的增值率比IL-2组高,低浓度组更为明显;qPCR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HA刺激的PBMC增值相关因子表达更为明显,抗凋亡能力也更强。 结论 PHA可以促进PBMC增值且有一定抗凋亡的能力,低浓度较为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血球凝集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增值 凋亡
原文传递
过表达LRRFIP1对肝癌细胞Huh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宋萨 许悦欢 +7 位作者 张瑶尧 吴莹莹 艾明凤 谢嘉琳 邱藓婷 李奕宝 周素芳 晁耐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06-213,共8页
目的:探讨LRRFIP1表达上调对肝癌细胞Huh7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并初步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LRRFIP1过表达的稳定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效率,细胞增殖实验(CCK-8)... 目的:探讨LRRFIP1表达上调对肝癌细胞Huh7的生物学行为影响,并初步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LRRFIP1过表达的稳定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效率,细胞增殖实验(CCK-8)检测过表达LRRFIP11对Huh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LRRFIP1对Huh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LRRFIP1对Huh7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LRRFIP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检测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的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谱技术串联(CoIP-MS)法筛选可能与LRRFIP1互作蛋白。结果:过表达LRRFIP1促进了Huh7细胞的增殖(P<0.001)和克隆形成能力(P<0.001),抑制了细胞凋亡(P<0.01);过表达LRRFIP1导致Huh7细胞G0/G1期比例减少,S期增加(P<0.001,P<0.01)。此外,过表达LRRFIP1组细胞的迁移(P<0.05)和侵袭(P<0.001)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RRFIP1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P<0.001),间充质细胞标志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显著减低(P<0.001,P<0.01),EMT相关转录因子Snai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最后,过表达LRRFIP1后我们采用CoIP-MS法筛选出80个可能与其互作蛋白,GO分析显示Huh7细胞株中下拉LRRFIP结合蛋白富集于27个生物过程、11个细胞组分和9种分子功能。KEGG通路注释显示这80种蛋白主要富集于ECM-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STRING和Cytoscape分析Hub基因。结论:LRRFIP1过表达促进了肝癌细胞Huh7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抑制其凋亡、迁移、侵袭能力;LRRFIP1可能与eEF1A1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RFIP1 原发性肝癌 HUH7 增殖 迁移 CoIP-MS
下载PDF
MAGEA4和MAGEC1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变化及潜在转录调控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梁子谦 黄李浩赟 +3 位作者 孙浩嘉 吴晓娜 苏颜雄 贺菽嘉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观察MAGEA4和MAGEC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收集HCC高通量数据集TCGA-LIHC、GSE10143、GSE20140、GSE87630和GSE107170,比较MAG...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观察MAGEA4和MAGEC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收集HCC高通量数据集TCGA-LIHC、GSE10143、GSE20140、GSE87630和GSE107170,比较MAGEA4和MAGEC1在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MAGEA4和MAGEC1在HC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中位数区分MAGEA4和MAGEC1的高表达和低表达,依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AGEA4和MAGEC1表达区分HCC和癌旁正常肝组织的能力。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AGEA4和MAGEC1在HCC中的预后意义;通过ENCORI和Cistrome DB预测调控MAGEA4和MAGEC1表达的转录因子和miRNA。结果在纳入的5个数据集中,MAGEA4和MAGEC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均<0.05)。在TCGA-LIHC、GSE10143、GSE107170数据集中,MAGEA4与MAGEC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2、0.299、0.482,P均<0.01)。MAGEA4区分HCC和癌旁正常肝组织具有轻到中度准确性,MAGEC1区分HCC和癌旁正常肝组织具有轻到高度准确性。在HCC组织中,MAGEA4与MAGEC1表达呈正相关(r=0.306,P<0.01)。MAGEA4高表达与H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与MAGEA4和MAGEC1均具有靶向关系的miRNA为hsa-miR-1827,与MAGEA4、MAGEC1具有潜在调控关系的转录因子为MYC和TFAP2A。结论MAGEA4和MAGEC1在HCC组织中表达升高,且MAGEA4高表达是HCC预后的危险因素;hsa-miR-1827及转录因子MYC、TFAP2A可能共同参与调控MAGEA4和MAGEC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黑素瘤相关抗原 靶向调控基因
下载PDF
CT23通过调节H6PD表达影响磷酸戊糖途径调控肝细胞癌细胞凋亡
9
作者 杨哲 廖晓璐 +7 位作者 张若皓 卢玉飞 党德静 宁敬予 陈俊霏 肖贝贝 黄秒 胡启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16-523,共8页
目的:探讨癌-睾丸抗原23(CT23)参与磷酸戊糖途径(PPP)调控,促进肝细胞癌(HCC)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葡萄糖消耗检测、乳酸生成分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生成检测、活性氧(ROS)生成分析和线粒... 目的:探讨癌-睾丸抗原23(CT23)参与磷酸戊糖途径(PPP)调控,促进肝细胞癌(HCC)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葡萄糖消耗检测、乳酸生成分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生成检测、活性氧(ROS)生成分析和线粒体示踪等方法探讨CT23与PPP的关系;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敲低CT23的HCC细胞中已糖-6-磷酸脱氢酶(H6PD)表达量变化,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CT23与PPP有关;与control组相比,shCT23组HCC细胞葡萄糖消耗减少,乳酸生成水平降低,NADPH生成水平降低,ROS水平升高,细胞凋亡增加,H6PD mRNA水平降低,H6PD蛋白水平降低(均P<0.05);电镜下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并伴随线粒体损伤;与shCT23组相比,shCT23+H6PDOE组HCC细胞H6PD蛋白水平升高,葡萄糖消耗增多,乳酸生成水平升高,NADPH生成水平升高,细胞凋亡减少(均P<0.05)。结论:CT23通过H6PD增强PPP促进HCC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癌—睾丸抗原23 磷酸戊糖途径 己糖-6-磷酸脱氢酶
下载PDF
瑶药鸡爪风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艳 邱莉 +3 位作者 刘丽敏 谭珍媛 赖欢中 谢集照 《海峡药学》 2021年第7期40-43,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广西瑶药鸡爪风茎叶中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技术对鸡爪风茎叶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测定化... 目的分离、纯化广西瑶药鸡爪风茎叶中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技术对鸡爪风茎叶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测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HCT116和HepG2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鸡爪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5个,分别为: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2)、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β-谷甾醇(4)、苯甲酸(5)。其中化合物3对HCT116及HepG2细胞作用72 h的IC 50分别为80.67μg·mL^(-1)、45.48μg·mL^(-1)。结论化合物1首次从假鹰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首次从鸡爪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肿瘤细胞HCT116、HepG2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且对HepG2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鹰爪属 鸡爪风 黄酮类化合物 5-羟基-7 8-二甲氧基黄酮
下载PDF
CDK1、CCNB1和NDC80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预后和进展相关: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杰 吴登强 +2 位作者 韦常宏 杨雪佳 周素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9-1518,共10页
目的探讨HBV转化为HCC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探索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5092、GSE84044和GSE121248的mRNA微阵列数据,其中包括119个HBV相关的HCC组织和252个HBV相关的非肿瘤组织。“sva”R包用于去除批间... 目的探讨HBV转化为HCC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探索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5092、GSE84044和GSE121248的mRNA微阵列数据,其中包括119个HBV相关的HCC组织和252个HBV相关的非肿瘤组织。“sva”R包用于去除批间差。进行整合分析,获取HBV相关肝癌和HBV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使用相互作用基因搜索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挖掘最重要的模块和关键基因。cBioportal用于分析hub基因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和Oncomine数据库对TCGA数据库中肝癌基因表达数据进行验证,探讨hub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通过逆转录定量PCR(RT-qPCR)实验验证17对临床肝细胞癌样本与邻近非肿瘤组织中hub基因的表达。结果共获得121个DEGs(P<0.01),鉴定出3个遗传标记,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1(CDK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和核分裂周期蛋白80(NDC80),与细胞周期、嘧啶代谢和DNA复制有关,这3个基因高度相关(P<0.05)。UALCAN数据库证实这些基因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获得相关预后信息。Kaplan-Meier表明,它们与HCC患者的低存活率相关。CDK1、CCNB1和NDC80与肝癌分级相关(P<0.05),RT-qPCR实验证实CDK1、CCNB1和NDC80的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结论CDK1、CCNB1和NDC80基因可作为HBV相关肝细胞癌的预后标志物,在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关键基因 CDK1 CCNB1 NDC80
下载PDF
人血清新miRNA分子的预测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辉 刘奕 +4 位作者 林发全 肖毅 侯伟 熊灏 曾麒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2220-2226,共7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挖掘人新miRNA分子,以期为疾病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提取4例正常人和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外泌体,通过Illumina HiSeq SE50高通量miRNA测序,滤掉已知miRNA后,用Bowtie 2筛选出与人全基因组数据库(G... 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挖掘人新miRNA分子,以期为疾病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提取4例正常人和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外泌体,通过Illumina HiSeq SE50高通量miRNA测序,滤掉已知miRNA后,用Bowtie 2筛选出与人全基因组数据库(GRCh38.P13)匹配的序列,再用MIREAP和RNAfold软件筛选出新miRNA候选序列。分别收集18例正常人和29例乳腺癌患者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其中两个新miRNA的表达水平。最后通过miRWalk 2.0数据库对一个miRNA分子进行靶基因预测,并进一步利用GEPIA和UALCAN数据库预测靶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结果:提取得到的外泌体质量良好。通过筛选得到7条新miRNA的候选序列,其中miRNA-A和miRNA-B在正常人和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均有表达,但无显著差异。预测得到的miRNA-A靶基因包括CLK1、CLK4、GNG2和NPR2,它们在乳腺癌组织中均低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的不同分子分型和组织类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经外泌体高通量miRNA测序筛选并已初步验证得到两个新miRNA分子,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生物信息学 外泌体 MIRNA 数据库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奕 刘静 +6 位作者 杨若妤 谢彬彬 黄光瑜 刘凤玲 连慧琳 熊灏 曾麒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841-1847,共7页
目的:探索血清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凋亡和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从治疗效果良好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分离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粒径分析、流式细胞术、蛋白印迹法进行鉴定。将外泌体与乳腺癌细胞株... 目的:探索血清外泌体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凋亡和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从治疗效果良好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分离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粒径分析、流式细胞术、蛋白印迹法进行鉴定。将外泌体与乳腺癌细胞株MCF-7共同培养,以未处理的MCF-7细胞为对照,分别通过CCK-8法、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分析外泌体对MCF-7细胞增殖、迁移、凋亡、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通过超速离心可分离得到合格且足量的外泌体。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被抑制(P<0.05);实验组细胞的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细胞有较高的凋亡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外泌体与阿霉素联合作用对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更强(P<0.05),但外泌体与Taxol联合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结论:疗效良好的乳腺癌患者血清外泌体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凋亡以及增强阿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外泌体 增殖 迁移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银喆 蔡丹昭 陈洪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30-34,共5页
多糖是一种结构、分子量等具有多样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也是具有生物活性、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多糖的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不但参与调节机体的代谢、免疫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作用。近年来,抗... 多糖是一种结构、分子量等具有多样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也是具有生物活性、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多糖的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不但参与调节机体的代谢、免疫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作用。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多糖因其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以及其高效、毒副作用小、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本文就多糖抗肿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旨在为其后续的制剂开发、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肿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黑素瘤相关抗原D4(MAGE-D4)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霞琼 邓芸婷 +5 位作者 顾永耀 高精洧 罗育 林文珍 谢小薰 贺菽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4-889,共6页
目的分析黑素瘤相关抗原D4(MAGE-D4)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构建MAGE-D4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AGE-D4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以MAGE-D4/pMAL-C2原核重组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酶切后与pEGFP-C1真核表... 目的分析黑素瘤相关抗原D4(MAGE-D4)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构建MAGE-D4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AGE-D4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以MAGE-D4/pMAL-C2原核重组质粒为模板,经PCR扩增、酶切后与pEGFP-C1真核表达质粒连接,转化大肠杆菌。连接产物经抗生素筛选、酶切、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转染A549肺癌细胞。结果MAGE-D4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具有多个功能性修饰位点,主要定位在细胞核。SLLLVILGV可能为MAGE-D4来源的HLA-A*0201限制性T细胞表位。与MAGE-D4存在潜在相互作用的前3位蛋白依次是染色体成分4非结构维持蛋白同源物A(NSMCE4A)、T细胞识别的黑素瘤抗原1(MLANA/MART-1)、黑素瘤B抗原5(BAGE5)。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含有MAGE-D4的全长编码序列(CDS),能成功转染A549肺癌细胞。结论MAGE-D4蛋白为不稳定核蛋白,可通过与多种黑素瘤相关蛋白相互作用而发挥功能,其来源的短肽可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构建了MAGE-D4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相关抗原D4(MAGE-D4) 生物信息学分析 PEGFP-C1
原文传递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乙基化衍生物Y_(6)对耐阿霉素人肝癌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影响
16
作者 黄川 吴美怡 +2 位作者 谢战洪 赵瑞强 温燕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013-1018,共6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乙基化衍生物Y_(6)在逆转耐阿霉素(DOX)人肝癌细胞耐药过程中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途径...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乙基化衍生物Y_(6)在逆转耐阿霉素(DOX)人肝癌细胞耐药过程中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途径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耐DOX人肝癌细胞BEL-7404/DOX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OX组、DOX+维拉帕米(VER)组、DOX+EGCG组、DOX+低剂量Y_(6)组和DOX+高剂量Y_(6)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DOX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1)的DOX,DOX+VER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1)的DOX和10μmol·L^(-1)的VER,DOX+EGCG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1)的DOX和10μmol·L^(-1)的EGCG,DOX+低剂量Y_(6)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1)的DOX和10μmol·L^(-1)的Y_(6),DOX+高剂量Y_(6)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1)的DOX和15μmol·L^(-1)的Y_(6),各组细胞加药完毕后,置于37℃、含体积分数5%CO_(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ERK1/2(p-ERK1/2)、ERK1/2、磷酸化JNK(p-JNK)、JNK、磷酸化p38(p-p38)、p38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并计算p-ERK1/2与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p-ERK1/2/ERK1/2)、p-JNK与JNK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p-JNK/JNK)、p-p38与p38蛋白相对表达量比值(p-p38/p38)。结果DOX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的p-ERK1/2/ERK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X+VER组、DOX+EGCG组、DOX+低剂量Y_(6)组和DOX+高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ERK1/2/ERK1/2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DOX组(P<0.05);DOX+VER组、DOX+EGCG组、DOX+低剂量Y_(6)组和DOX+高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ERK1/2/ERK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OX组、DOX+VER组、DOX+EGCG组、DOX+低剂量Y_(6)组和DOX+高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JNK/JNK均显著增高(P<0.05);与DOX组比较,DOX+VER组、DOX+高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JNK/JNK均显著增高(P<0.05);DOX+EGCG组、DOX+低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JNK/JNK与DOX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OX+VER组比较,DOX+EGCG组、DOX+低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JNK/JNK均显著降低(P<0.05);与DOX+低剂量Y_(6)组比较,DOX+高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JNK/JNK显著增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OX组、DOX+VER组、DOX+EGCG组、DOX+低剂量Y_(6)组和DOX+高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p38/p38均显著增高(P<0.05);与DOX组比较,DOX+VER组、DOX+EGCG组、DOX+低剂量Y_(6)组和DOX+高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p38/p38均显著增高(P<0.05);与DOX+VER组比较,DOX+EGCG组、DOX+低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p38/p38均显著降低(P<0.05);DOX+EGCG组、DOX+低剂量Y_(6)组、DOX+高剂量Y_(6)组耐DOX人肝癌细胞中p-p38/p3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_(6)通过上调ERK l/2、JNK及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激活3条平行的MAPK信号通路逆转BEL-7404/DOX细胞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乙基化衍生物Y_(6)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阿霉素耐药
下载PDF
MAS基因在不同组织表达量的差异分析研究
17
作者 李建玲 孙芳 +1 位作者 廖维芳 林文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8期240-243,共4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是人体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素血管-紧张素素系统(RAS)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调节系统。RAS系统包含经典轴ACE-AngII-AT1R和替代经典轴的ACE2-Ang(1-7)-Mas。作为非经典替代轴受体的MAS基因,发挥了重要的拮抗经典轴... 肾素-血管紧张素是人体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肾素血管-紧张素素系统(RAS)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调节系统。RAS系统包含经典轴ACE-AngII-AT1R和替代经典轴的ACE2-Ang(1-7)-Mas。作为非经典替代轴受体的MAS基因,发挥了重要的拮抗经典轴的作用。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对MAS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差异做了研究,发现其在肝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报道称,MAS基因在其它组织中也有异常表达。目的:分析MA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别与对应的癌旁组织对照,更加全面的了解MAS基因在人体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MAS在人体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数据来源GEO数据库。结果:结果显示MAS基因在心脏中的表达最高,并且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结论:综上所述,提示我们MAS基因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为研究MAS基因的拮抗机制提供更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系统 MAS受体 不同组织 表达量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DFNA5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李茵佳 杨雪佳 +1 位作者 李玉杰 周素芳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4期1934-1943,共10页
目的:对DFNA5基因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及预测。方法:通过HPA、TCGA、Oncomine、CCLE和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分析DFNA5基因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其在肝癌中的表达,探讨DFNA5与生存预后的关系。... 目的:对DFNA5基因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及预测。方法:通过HPA、TCGA、Oncomine、CCLE和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分析DFNA5基因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其在肝癌中的表达,探讨DFNA5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DFNA5在正常人体中的分布没有显著组织特异性,在肝脏中的表达量略高于中位值;DFNA5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其蛋白表达量在甲状腺肿瘤中为最高,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则位于17种常见肿瘤组织中的第6位;核酸表达水平则是在神经胶质瘤中最高,在肝癌中的RNA表达水平与大多数肿瘤类型无显著区别。生存分析中,DFNA5基因与患者的生存时间表现为负相关(P = 0.002),且与患者的性别分布有关,DFNA5的表达水平对于女性患者的生存预后有显著影响(P = 0.00013),但对于男性患者的影响不显著(P = 0.051)。结论:DFNA5在正常机体中的表达分布没有明显组织特异性;在不同肿瘤组织中表达状况不一,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要高于癌旁组织;蛋白分布定位于细胞质基质,其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生存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生物信息学 DFNA5 预后
下载PDF
MicroRNA-452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分析研究
19
作者 谢佳莹 刘奕 曾麒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0期32-33,共2页
目的:初步探索非小细胞肺癌中差异表达microRNA,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通过mirExtra2.0数据库筛选非小细胞肺癌中差异表达microRNA,采用miRDB、miRWalk和TargetScan7三个数据库预测候选分子靶基因,并利用Meta... 目的:初步探索非小细胞肺癌中差异表达microRNA,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通过mirExtra2.0数据库筛选非小细胞肺癌中差异表达microRNA,采用miRDB、miRWalk和TargetScan7三个数据库预测候选分子靶基因,并利用Metascapes数据库对预测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以及蛋白质网络互作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对照组织表达谱中共筛选出634个差异microRNA,依据fold change比值及文献筛选microRNA-4521为候选基因。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共获得235个潜在靶基因,其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增殖和分裂及中心碳代谢信号通路等方面;蛋白质网络互作分析显示主要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及中心碳代谢过程中。结论:筛选目标microRNA-45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显著高表达,并可能通过参与中心碳代谢信号通路的调控从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icroRNA-4521 生物信息学 靶基因 CT
下载PDF
基于双重类酶活性钯负载氧化石墨烯纳米酶对脑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20
作者 肖洁 梁超怡 +1 位作者 张李泽艾 刘斯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67-574,共8页
目的:构建钯负载氧化石墨(GO@Pd)纳米酶,探究其类酶活性对脑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原位生长法合成GO@Pd纳米酶并进行表征;体外检测GO@Pd的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消耗谷胱甘肽(GSH)的能力;并利用... 目的:构建钯负载氧化石墨(GO@Pd)纳米酶,探究其类酶活性对脑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原位生长法合成GO@Pd纳米酶并进行表征;体外检测GO@Pd的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消耗谷胱甘肽(GSH)的能力;并利用亚甲基蓝检测其羟基自由基(·OH^(-))的生成;通过细胞增殖试剂盒评价GO@Pd的体外生物安全性;分别将Pd、GO和GO@Pd与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U-118MG)细胞共同孵育,利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经一系列材料表征表明成功制备了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的GO@Pd纳米酶;类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GO@Pd同时拥有类SOD和类POD双重类酶活性,并且可以催化H_(2)O_(2)生成·OH^(-)和消耗GSH;当GO@Pd浓度在0~100μg/mL之间,C8-D1A细胞的活率保持在90%以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O@Pd组的U-118MG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P<0.001),并且其线粒体膜电位染色结果红色/绿色荧光强度比值显著降低(P<0.0001)。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双重酶样活性的GO@Pd纳米酶,且其可以通过促进胶质瘤细胞内ROS生成,诱导线粒体损伤,从而引发胶质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负载氧化石墨烯 纳米酶 脑胶质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