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植物功能性状梯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蒋婷 向珊珊 +3 位作者 方秀茹 秦琦云 施伟凤 姜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104-113,共10页
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 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木材密度高于落叶树种,而落叶树种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高于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常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说明常绿树种采取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保守策略,而落叶树种采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积极策略。常绿和落叶树种6个功能性状的α值变化范围都比β值的变化范围大,说明共存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环境因素对物种性状的影响更大,且群落内的作用强于群落间的作用。常绿和落叶树种β值的相关性很高,而α值的相关性很低。说明多个植物功能性状在所处群落中表现出更高的整体差异,功能性状在群落间的相关性大于群落内的相关性。性状间的不相关或弱相关表明,不同性状在2种叶习性树种的生长发育中表现出独立的维度。研究不同叶习性物种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上的差异,对了解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共存机制及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功能性状 叶习性 性状梯度分析 桂林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多样性和环境因子与坡向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盘远方 李娇凤 +7 位作者 姚玉萍 姜勇 利恒春 王晓凤 卢国琼 杨晨 黄诗雯 蒋文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484-4492,共9页
研究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功能多样性和环境因子与不同坡向(阴坡、阳坡)的关联,有助于理解不同坡向上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及其构建机制。本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不同坡向上的青冈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阴坡、阳坡植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的... 研究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功能多样性和环境因子与不同坡向(阴坡、阳坡)的关联,有助于理解不同坡向上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及其构建机制。本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不同坡向上的青冈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阴坡、阳坡植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及植物功能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上的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和功能分离度指数均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均表现为阴坡大于阳坡。(2)不同坡向上的土壤全磷含量、岩石裸露率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阴坡大于阳坡,而岩石裸露率和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为阳坡大于阴坡。(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阴坡上功能离散度和功能分离度分别与岩石裸露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在阳坡上其相关性不显著;在阳坡上功能均匀度与土壤全磷含量、功能分离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在阴坡上其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群落 功能多样性 环境因子 坡向 岩溶石山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物种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肖艳梅 解婧媛 +4 位作者 姚义鹏 梁士楚 高丽娜 张惠 莫适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159-8170,共12页
采用样方法对不同资源位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冗余分析(RDA)结合Monte Carlo随机置换检验筛选出对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物种分布影响显著的土壤资源轴(土壤有机质、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土壤pH值和土壤... 采用样方法对不同资源位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冗余分析(RDA)结合Monte Carlo随机置换检验筛选出对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物种分布影响显著的土壤资源轴(土壤有机质、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土壤pH值和土壤厚度)。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14个优势物种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土壤pH值和土壤厚度6个土壤资源轴上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溶钙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常绿物种檵木(0.89、0.94);在土壤pH值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常绿物种粗糠柴(0.96);在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和土壤厚度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落叶物种南酸枣(0.87、0.99、0.97)。(2)14个优势物种在6个土壤资源轴上,生态位重叠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厚度>土壤全氮>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且均表现为常绿物种与常绿物种形成的种对生态位重叠均值(0.84)>常绿物种与落叶物种(0.74)>落叶物种与落叶物种(0.66)。(3)综合6个土壤资源轴,生态位重叠值≥0.5的种对高达480对,占总种对数的87.91%,暗示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物种在资源匮乏且资源异质性高的特殊生境中存在激烈竞争,且乔木层种间关系相对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资源轴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岩溶石山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何雁 姚玉萍 +7 位作者 姚义鹏 姜勇 梁士楚 李月娟 梁欢欢 赵庆年 黄勇焙 林才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237-8245,共9页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有助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及其群落构建机制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和木材密度(WD) 4个功能性状,采用混合线...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有助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及其群落构建机制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和木材密度(WD) 4个功能性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结合方差分解方法对其在种内和种间尺度的变异程度和相对贡献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零模型方法探讨驱动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构建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1)LDMC,LT,SLA和WD这4个性状在种内和种间水平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幅度,种间变异大于种内变异,但种内变异亦不容忽略。(2)零模型检验表明,将种内变异纳入考虑的环境过滤检测得到改善,基于个体性状值的尺度考虑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是必要的。(3)对于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环境过滤作用确实是群落构建的重要驱动机制,与相似性限制作用和随机作用共同塑造了以青冈为优势物种的群落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群落 功能性状 尺度变异 群落构建
下载PDF
对菌根分泌物强趋性产酸克氏菌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晓宇 江绍锋 +3 位作者 蓝运华 夏樱花 李云飞 陆祖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体积分数0.01%和0.001%的桉树油悬浮液与苗期桉树-彩色豆马勃菌根、桉树根、彩色豆马勃菌Pisolithus tinnctorius分泌物对随机突变的产酸克氏菌Klebsilla oxytoca进行趋性筛选,得到1株较野生株对桉树-彩色豆马勃菌菌根分泌物趋向性强1... 体积分数0.01%和0.001%的桉树油悬浮液与苗期桉树-彩色豆马勃菌根、桉树根、彩色豆马勃菌Pisolithus tinnctorius分泌物对随机突变的产酸克氏菌Klebsilla oxytoca进行趋性筛选,得到1株较野生株对桉树-彩色豆马勃菌菌根分泌物趋向性强1~2倍的突变株菌株TR-M30-1.该菌株为建立桉树-彩色豆马勃菌-产酸克氏菌三元互利共生体系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产酸克氏菌 菌根 分泌物 趋性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盘远方 梁志慧 +6 位作者 李嘉宝 梁士楚 姜勇 吴华萍 王菁菁 傅瑞静 周健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51-2459,共9页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岩溶石山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之一,为了掌握这类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在桂林市灵田镇小水村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设置了1个320 m×60 m的样地,用于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径...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岩溶石山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之一,为了掌握这类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在桂林市灵田镇小水村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设置了1个320 m×60 m的样地,用于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α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组成群落的木本植物有37科75属96种,密度为6371株/hm^(2)。其中,常绿树53种,落叶树43种。(2)垂直结构可以分为乔木上层、乔木下层和灌木层。其中,乔木上层分布34个物种(常绿18种,落叶16种),优势种为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南酸枣(Ziziphus jujuba);乔木下层分布30个物种(常绿17种,落叶13种),优势种为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和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灌木层分布32个物种(常绿18种,落叶14种),优势种为狗牙花(Ervatamia divaricata)和刺叶冬青(Ilex bioritsensis)。(3)在个体水平上,整个样地内所有个体胸径(DBH)呈明显的倒"J"型分布,平均胸径为4.32 cm;以小径级植株数量最多,DBH≤5 cm的个体占总个体数92.36%,而DBH≥20 cm的个体数较少,仅占0.96%;在物种水平上,平均DBH≤5 cm的物种有79种,占总物种数的85.86%,平均DBH≥20 cm的物种数(6种)仅占总物种数的6.52%。(4)每个样方中个体数的均值为262±132,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2.67±0.26,Simpson指数均值为0.89±0.03,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78±0.05。(5)人为干扰和海拔对物种分布影响极显著,土壤厚度、岩石裸露率和坡度对物种分布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垂直结构 径级结构 Α多样性 典型相关分析 岩溶石山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落叶阔叶林种类组成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红玲 梁士楚 +6 位作者 姚义鹏 姜勇 包含 农彩汪 宋静 黄佳 甘鑫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8-768,共11页
为了解落叶阔叶林森林植被的群落类型和组成结构,该文在桂林阳朔县和灵川县岩溶生境典型的落叶阔叶林内设置49个20 m×20 m的随机样方,在野外调查基础上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对其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对不同类型的群落种类组成、... 为了解落叶阔叶林森林植被的群落类型和组成结构,该文在桂林阳朔县和灵川县岩溶生境典型的落叶阔叶林内设置49个20 m×20 m的随机样方,在野外调查基础上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对其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对不同类型的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及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桂林岩溶石山落叶阔叶林可划分为3个群丛组类型,即群丛组A:南酸枣-喜树+巴豆群丛组(ASS.Choerospondias axillaris-Camptotheca acuminata+Croton tiglium),群丛组B:光皮梾木-喜树群丛组(ASS.Swida wilsoniana-Camptotheca acuminata),群丛组C:麻栎-檵木群丛组(ASS.Quercus acutissima-Loropetalum chinense)。(2)不同群落类型中常绿和落叶物种的丰富度、多度、胸高断面积及重要值的变化:在乔木层中,3个群丛组均为落叶物种占优势;在灌木层中,群丛组A、B以落叶物种占优势,群丛组C以常绿物种占优势。(3)在1~5 cm和5~10 cm径级内,群丛组A、B的落叶物种在4个度量指标上均大于常绿物种,群丛组C除物种丰富度外,均为常绿物种大于落叶物种;在≥10 cm径级中,除群丛组B的物种丰富度外,3个群丛组中的各项指标均为落叶物种占主导地位。(4)岩石裸露率、海拔、坡向、土壤含水量、土壤pH、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林冠开阔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研究区不同类型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类型 落叶阔叶林 环境因子 数量分类 岩溶石山
下载PDF
一株产酸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江绍锋 李云飞 +2 位作者 蓝运华 刘祎 陆祖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7-143,共7页
采集崇左市江门林场10年桉树林地土壤并从中分离自生固氮菌,通过常规细菌鉴定、16SrRNA基因可变区(V1~V3区)序列测序及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确定其种属,并利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测定其耐药性,结果表明:从所采土壤中... 采集崇左市江门林场10年桉树林地土壤并从中分离自生固氮菌,通过常规细菌鉴定、16SrRNA基因可变区(V1~V3区)序列测序及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确定其种属,并利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测定其耐药性,结果表明:从所采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自生固氮菌KO108,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陆号为KM460926.1,与GenBank中产酸克雷伯氏菌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相似值分别为0.509和0.610,大于0.5,因此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属于肠杆菌科Enterbateriaceae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呋喃妥因、链霉素、头孢曲松、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多粘菌素、青霉素G、四环素、红霉素耐药。本实验所获得菌株可作为基因改造的工程菌,为林业生产中的固氮微生物的改造和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氏菌 药敏检测 分子鉴定 Biolog微生物鉴定
下载PDF
会仙湿地底泥可培养微生物 被引量:3
9
作者 阮楚晋 潘丽霏 +3 位作者 刘洁 刘祎 肖咪云 陆祖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8,共8页
利用平板涂布法分离会仙湿地底泥可培养原核微生物,共获得65个分离株,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和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它们分属4个门,12个属,24个种,包括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Fictibacillu... 利用平板涂布法分离会仙湿地底泥可培养原核微生物,共获得65个分离株,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和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它们分属4个门,12个属,24个种,包括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Fictibacillus属、Lysinibacillus属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放线菌门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变形菌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泛菌属Pantoea、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以及拟杆菌门的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分离株中芽孢杆菌属的菌株占53.85%,为优势菌群,其在有机物含量高的条件下会大量繁殖,与湿地富营养化特征相吻合;分离的微生物中含10株4种条件致病性菌,占分离株的15.38%,有机砷耐受菌株30株12种,占46.15%,表明该生态环境已被人为活动严重影响。此外,还分离获得对农药五氯硝基苯(PCNB)耐受性在300 mg/L以上的菌株1株,它们的出现与当地农药与化肥的滥用有着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仙湿地 可培养细菌 多样性 富营养化 耐药性
下载PDF
会仙湿地水体百草枯污染及其固定/转化率 被引量:3
10
作者 蓝运华 江绍锋 +3 位作者 龚有丽 李云飞 夏樱花 陆祖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采用微量热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会仙湿地上覆水、周边居民饮用水百草枯污染状况,同时测定百草枯对湿地底泥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响及对百草枯(0~120μg/g)的固定/转化率。结果表明,居民饮用水尚检测不出百草枯,但湿地上覆水已检出... 采用微量热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会仙湿地上覆水、周边居民饮用水百草枯污染状况,同时测定百草枯对湿地底泥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响及对百草枯(0~120μg/g)的固定/转化率。结果表明,居民饮用水尚检测不出百草枯,但湿地上覆水已检出(1~16.8μg/kg);相同实验条件下,微生物热功率生长曲线表现出相似性,均出现第二指数生长期;只有120μg/g(干土)者使微生物生长曲线明显往后推移;外加入的百草枯的转化率为52%~55%(96h),意味着通过淋溶冲刷至流动水体中的量高达40%~50%。研究结果说明,百草枯对会仙湿地区域中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建议将百草枯纳入附近水质指标检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仙湿地 百草枯 底泥微生物 微量热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Cu^(2+)胁迫下湿地微生物热代谢活性及Cu^(2+)的固定/转化率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绍锋 蓝运华 +1 位作者 夏樱花 陆祖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63,共6页
应用微量热法结合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桂林会仙湿地沼泽底泥和水稻田微生物在800~4 000μg·g-1Cu2+胁迫下的热代谢活性及Cu2+的固定/转化率。结果表明,在w(Cu2+)为800μg·g-1条件下,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对Cu2+的固定/... 应用微量热法结合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桂林会仙湿地沼泽底泥和水稻田微生物在800~4 000μg·g-1Cu2+胁迫下的热代谢活性及Cu2+的固定/转化率。结果表明,在w(Cu2+)为800μg·g-1条件下,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对Cu2+的固定/转化率分别为44.93%和34.59%,但在w(Cu2+)为4 000μg·g-1时则分别是93.16%和85.13%;Cu2+对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 043和2 325μg·g-1;水稻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低于沼泽底泥,在土壤及其微生物共同作用下Cu2+的固定/转化率随Cu2+浓度递增而升高;在相同条件下,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在α=0.05或α=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湿地土壤用途改变后,土壤微生物在固定/转化Cu2+的作用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会仙湿地 水稻田 沼泽底泥 微生物热代谢活性 Cu2+固定 转化率
下载PDF
产酸克雷伯氏菌游动性减弱突变体的筛选
12
作者 江绍锋 黄金清 +3 位作者 于晓宇 李云飞 蓝运华 陆祖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5,共8页
以产酸克雷伯氏菌KO108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转座子突变体文库,筛选获得2株游动性显著降低的突变菌株,并以转座子mTn5gusA-pgfp21构建突变体库,利用地高辛生物标记gfp基因序列作为探针,Southern杂交验证突变体库的质量,根据杂交条带判断m... 以产酸克雷伯氏菌KO108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转座子突变体文库,筛选获得2株游动性显著降低的突变菌株,并以转座子mTn5gusA-pgfp21构建突变体库,利用地高辛生物标记gfp基因序列作为探针,Southern杂交验证突变体库的质量,根据杂交条带判断mTn5gusA-pgfp21转座子插入染色体的拷贝数,以反向PCR获取未知序列,通过基因组学分析预测游动性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产酸克雷伯氏菌KO108具Kan抗性标记、GUS活性、GFP遗传标记的突变体库可由两亲结合经转座子mTn5gusA-pgfp21转座突变获得;随机选择100株突变体进行游动性筛选,仅获得2株游动性显著降低的目标菌株MA和MD;MA、MD与KO108差异显著(P<0.05),而MA和MD之间没有显著差异;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MA和MD的转座子mTn5gusApgfp21为单插入,且插入位点所在的酶切片段大小不同;经反向PCR、测序、序列分析,发现MA突变基因为醌类氧化还原酶(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NQR)基因簇的NqrA,MD突变基因为LPS脂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簇基因;生长曲线检测显示KO108和MA、MD无显著差异;菌膜检测发现MD与KO108、MA有一定差异,但KO108与MA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以Biolog ECO检测KO108和MA、MD的碳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MA和MD 72h后仍然不能利用羧酸类碳源D-半乳糖酸γ-内酯和2-羟基苯甲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氏菌 Tn5插入突变 突变体 游动性
下载PDF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主要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与关联 被引量:35
13
作者 刘润红 白金连 +5 位作者 包含 农娟丽 赵佳佳 姜勇 梁士楚 李月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28-841,共14页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以及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对揭示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18种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以及Pear...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以及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对揭示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18种主要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生长型和生活型物种的9个枝、叶功能性状(叶绿素含量、叶片厚度、叶面积、叶干质量、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小枝干物质含量和小枝组织密度)的变异与关联。结果表明:(1)9个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叶面积和叶干质量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系数最大,小枝干物质含量和小枝组织密度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系数最小。(2)在生长型水平上,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绝大部分功能性状差异显著。(3)对于不同生活型植物,除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为落叶植物显著大于常绿植物外,其余7个功能性状皆为常绿植物显著大于落叶植物。(4)不同生长型和生活型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大小存在差异,除部分植物功能性状在一些功能型上表现为种内变异高于种间变异,其余功能性状的种间变异皆高于种内变异。(5)各功能性状之间关系在个体水平和物种水平大致相同,但是个体水平上的显著相关比例高于物种水平。研究发现,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变异基本高于种内变异,但种内变异不容忽略。此外,不同生长型和生活型物种采取不同的生态策略来适应喀斯特生境。今后的研究应基于个体水平采样并结合环境因子从生长型和生活型等不同功能型角度上深入探究植物功能性状在种内和种间等不同尺度上的变异与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山 青冈群落 植物功能性状 种间变异 种内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