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桃启发的仿生星形薄壁结构耐撞性研究
1
作者 孙煜洲 杨卓然 +1 位作者 夏炎 蒋晗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薄壁吸能结构在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具有出色抗压特性的杨桃果实启发,设计了仿生星形薄壁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构变形和吸能机制,讨论截面形状和几何参数对薄壁结构吸能特性的影响。探究了层... 薄壁吸能结构在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具有出色抗压特性的杨桃果实启发,设计了仿生星形薄壁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构变形和吸能机制,讨论截面形状和几何参数对薄壁结构吸能特性的影响。探究了层级设计与加强筋配置对星形薄壁结构耐撞性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星形薄壁结构具有规则的渐进折叠变形机制,其比吸能、压溃力效率等耐撞性能大幅优于常见截面的薄壁结构,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撞性 薄壁结构 能量吸收 有限元仿真 结构仿生学
下载PDF
水下穿越管道悬空段三级安全评价
2
作者 杨涛 郭旭 +2 位作者 成志强 帅祝名 胡聪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8,共9页
水下穿越管道由于河床的不平整以及水流冲击、掏蚀作用,易产生裸露、悬空等现象,悬空管段在水流作用下跨度逐渐增大,会威胁管道运营安全.为探究水流冲击作用下悬空管段的受力特性和失效行为,根据管道破坏形式,对管道进行静力学分析和动... 水下穿越管道由于河床的不平整以及水流冲击、掏蚀作用,易产生裸露、悬空等现象,悬空管段在水流作用下跨度逐渐增大,会威胁管道运营安全.为探究水流冲击作用下悬空管段的受力特性和失效行为,根据管道破坏形式,对管道进行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提出了含悬空段穿越管道的分级安全评价方法:首先,根据管道悬空段受力特性和应力状态,进行“静载荷工况下的静强度安全评价”(1级);其次,根据悬空管道的固有振动频率与水流的涡旋发放频率的关系,进行“动载荷工况下的共振安全评价”(2级);最后,根据管道的环境工况和载荷作用,分析管道交变应力的周期性变化过程,求解管道的疲劳损伤和疲劳寿命,进行“动载荷工况下的疲劳强度安全评价”(3级),从而提出水下穿越管道悬空段的三级安全评价方法.同时,提出了不满足安全评价的稳管措施,结合算例给出具体求解计算流程,为水下穿越管道悬空段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穿越管道 悬空段 受力特性 涡激振动 疲劳损伤 安全评价
下载PDF
管板组合结构等效力学模型
3
作者 王玲 董有恒 +1 位作者 王成军 刘岩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0-184,共5页
通过将管板组合结构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板的方法,探讨该类结构的力学响应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平面问题本构方程出发,应用变形协调条件得到其等效材料参数,然后应用刚度分析法得到其等效厚度与等效密度,最后通过与3D有限元结果比较说明等... 通过将管板组合结构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板的方法,探讨该类结构的力学响应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平面问题本构方程出发,应用变形协调条件得到其等效材料参数,然后应用刚度分析法得到其等效厚度与等效密度,最后通过与3D有限元结果比较说明等效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板结构 等效理论 正交各向异性板
原文传递
SiC/AZ31反贝壳结构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4
作者 何博 罗茜 +2 位作者 常超 赵科 刘金铃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9,共10页
结合机械球磨和热变形工艺制备具有反贝壳结构的SiC/AZ31复合材料,通过工艺控制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有效调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准静态拉伸实验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结合... 结合机械球磨和热变形工艺制备具有反贝壳结构的SiC/AZ31复合材料,通过工艺控制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有效调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准静态拉伸实验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结合其微观形貌对强韧化机理与失效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热变形工艺获得的反贝壳结构可以明显提升镁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当反贝壳结构复合材料基体的应变硬化能力得到提升时,能更好地补偿硬相中裂纹增殖带来的软化效应,复合材料的应变硬化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调控反贝壳材料软相片层尺寸,可以实现对拉伸性能的调控。软相片层较大时,材料拥有更好的韧性;软相片层较小时,材料拥有更高的强度。反贝壳结构复合材料良好的强韧性与其结构特点密不可分,其连续的硬相很好地起到了承载作用,而弥散的软相片层则有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韧性。该材料的主要强化机制包括弥散强化、细晶强化与异构形变诱导强化,而韧性的提高则归功于软相片层诱导的裂纹钝化和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纳米复合材料 贝壳 构型 强度 韧性
下载PDF
高压下非晶硒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梁策 阚前华 +4 位作者 梁文嘉 马国龙 彭放 洪时明 刘秀茹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0,共9页
针对熔体急冷法制备的非晶硒样品,开展了压力对非晶硒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过冷液相区影响的实验研究。在活塞圆筒高压模具上开展差热分析,测得了0.1~1700 MPa压力范围内非晶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晶化温度T_(x),拟合出玻璃化转变中点温... 针对熔体急冷法制备的非晶硒样品,开展了压力对非晶硒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过冷液相区影响的实验研究。在活塞圆筒高压模具上开展差热分析,测得了0.1~1700 MPa压力范围内非晶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晶化温度T_(x),拟合出玻璃化转变中点温度T_(1/2,g)与外推起始晶化温度T_(el,x)随压力p的变化关系:T_(1/2,g)(p)=322+0.0462 p,T_(el,x)(p)=398+0.0302 p,其中,T_(1/2,g)和T_(el,x)的单位均为K,p的单位为MPa。T_(1/2,g)和T_(el,x)均随压力的增加而升高。由于T_(el,x)(p)的斜率小于T_(1/2,g)(p)的斜率,导致过冷液相区的温度范围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窄。在六面顶压机上开展差热分析,测得了2000~4500 MPa压力范围内非晶硒的晶化温度。结合活塞圆筒实验结果,发现了非晶硒的晶化温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在0.1~1700 MPa范围内,晶化温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在2000 MPa以上,晶化温度的上升速率随压力的增加明显降低。当压力引起非晶硒的微观结构变化时,T_(g)(p)与T_(x)(p)曲线的斜率变化发生在相近的压力下,结合实验结果—T_(x)(p)的斜率变化出现在2 GPa左右,因此,推测T_(g)(p)的斜率变化可能出现在2 GPa左右。大腔体高压装置实验获得的转变点压力与以往报道的金刚石压砧实验结果不一致,可能与这两类实验中玻璃化转变温度、晶化温度的测量方法不同及压力测量误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转变 非晶硒 高压 差热分析
下载PDF
考虑几何尺寸影响的RPV钢韧脆转变实验研究
6
作者 巫元俊 徐习凯 +1 位作者 包陈 蔡力勋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63-2372,共10页
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是核电站的一道重要的安全屏障,而RPV钢在韧脆转变区内的断裂韧性变化是核电站安全评估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对RPV钢韧脆转变区内的断裂韧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时,ASTM标准等国际标准通常推荐... 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是核电站的一道重要的安全屏障,而RPV钢在韧脆转变区内的断裂韧性变化是核电站安全评估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在对RPV钢韧脆转变区内的断裂韧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时,ASTM标准等国际标准通常推荐以主曲线法进行研究.采用不同尺寸的单边缺口弯曲(single edgenotched bending,SEB)试样及紧凑拉伸(compact tension,CT)试样完成了SA-508钢在常温至−100°C的温度范围内的断裂韧性试验,基于主曲线法研究了SA-508钢在韧脆转变区内的断裂韧性变化规律,同时对主曲线法得到的基于不同尺寸断裂试样结果的韧脆转变温度预测精度进行了对比,并通过断口微观形貌分析研究了断裂试样的破坏特征.研究表明,试样构形和几何尺寸对RPV钢的韧脆转变行为有显著影响.主曲线法用于标准厚度试样的韧脆转变温度预测具有良好的精度,但其预测的小尺寸试样的韧脆转变温度与实际韧脆转变温度区间相差较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大、小尺寸试样的启裂点位置均不断靠近裂纹尖端且与试样断裂韧性呈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508钢 韧脆转变 断裂韧性 主曲线法 小试样
下载PDF
改进有限条法在平壳条振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良杰 高芳清 王明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48-54,共7页
针对平壳条结构的振动特性问题,通过分析有限单元法的特点和应用,将改进的傅里叶级数法与有限单元法结合实现了任意边界条件的模拟,解决了平壳条结构对其梁函数边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提出一种高效、准确的半解析半数值方法—改进有限条... 针对平壳条结构的振动特性问题,通过分析有限单元法的特点和应用,将改进的傅里叶级数法与有限单元法结合实现了任意边界条件的模拟,解决了平壳条结构对其梁函数边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提出一种高效、准确的半解析半数值方法—改进有限条法。根据Hamilton能量变分原理,推导出有限条元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并进行了平壳条结构自振特性分析。通过上机编程完成数值计算,并与商业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截断级数、边界弹簧刚度系数、尺寸参数对系统频率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有限条法 改进傅里叶级数 半解析元法 平壳条 振动特性
下载PDF
一类单自由度分段光滑悬索桥模型的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侯林森 李高磊 +1 位作者 吴鑫 乐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悬索桥受自身灵活性高但不够坚固的特性影响,其抗风能力相对较弱,当风速达到一定规模时,桥体可能会发生抖振、颤振甚至坍塌。研究了一类单自由度分段光滑的悬索桥模型受到风载荷作用时的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出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分岔图... 悬索桥受自身灵活性高但不够坚固的特性影响,其抗风能力相对较弱,当风速达到一定规模时,桥体可能会发生抖振、颤振甚至坍塌。研究了一类单自由度分段光滑的悬索桥模型受到风载荷作用时的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出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分岔图,吸引子和吸引域,得到丰富的多稳态现象。利用打靶法计算出系统的不稳定周期轨道,观察包括内部激变、边界激变在内的激变动力学现象。数值研究结果说明:同样的系统参数下可能出现多个运动状态,甚至出现从不稳定的周期运动状态直接跳跃到混沌的运动状态的现象,这在实际建造设计、安全性检测以及失效预警过程中需要注意或者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光滑系统 全局动力学 分岔 激变 混沌
下载PDF
面向航空铝材力学性能试验的平面压入方法
9
作者 尹东霞 肖怀荣 +2 位作者 李纪涛 蔡力勋 吴旻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72,86,共7页
在役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微损测试是结构完整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旨在获取航空铝材基本力学性能的毫微级平面压入试验方法尚需进一步发展。基于平面压入试验获取航空铝材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并建立获取材料洛氏硬度HRB的平面压入试验方法。针... 在役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微损测试是结构完整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旨在获取航空铝材基本力学性能的毫微级平面压入试验方法尚需进一步发展。基于平面压入试验获取航空铝材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并建立获取材料洛氏硬度HRB的平面压入试验方法。针对5种航空铝材进行平面压入试验、单轴拉伸试验和洛氏硬度测试,对比结果表明:由平面压入试验预测得到的材料单轴拉伸力学性能及洛氏硬度与单轴拉伸试验及洛氏硬度测试结果密切吻合,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误差均在6%以内,洛氏硬度误差在7%以内;表明平面压入试验方法可通过单次单调加-卸载试验实现航空服役构件材料力学性能的微损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压入 能量-无量纲位移模型 洛氏硬度 航空铝材
下载PDF
基于轮对系统的激变及多稳态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张凯旋 乐源 《机械》 2023年第8期1-7,共7页
以两自由度铁道机车轮对自治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到行进过程中随速度参数变化的横移分岔图进行数值模拟。基于Floquent乘子刻画周期解稳定性,利用Lyapunov指数刻画混沌运动。将滞后环与多稳态现象联系起来,在滞后环内部,系统存在多稳态共... 以两自由度铁道机车轮对自治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到行进过程中随速度参数变化的横移分岔图进行数值模拟。基于Floquent乘子刻画周期解稳定性,利用Lyapunov指数刻画混沌运动。将滞后环与多稳态现象联系起来,在滞后环内部,系统存在多稳态共存;在滞后环外部,多稳态共存消失,滞后环边界处产生边界激变现象,边界激变是由于不稳定周期轨道与稳定周期轨道相接触导致分岔图产生的跳跃现象。基于吸引域图,对滞后环内外多稳态共存现象的出现和消失进一步解释并求解了边界处的Floquent乘子和混沌区域的最大Lyapunov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系统 滞后分岔 激变 多稳态 Floquent乘子
下载PDF
某机载PCB动态特性等效建模分析及实验验证
11
作者 舒文皓 高芳清 李晨现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某机载PCB上元器件的分布以及其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元器件局部质量刚度等效的PCB动态特性等效建模方法。该方法以PCB基板的原始几何尺寸为基础,将元器件的刚度和质量等效地应用到基板和元器件的连接处,以模拟实际PCB上元器件对... 针对某机载PCB上元器件的分布以及其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元器件局部质量刚度等效的PCB动态特性等效建模方法。该方法以PCB基板的原始几何尺寸为基础,将元器件的刚度和质量等效地应用到基板和元器件的连接处,以模拟实际PCB上元器件对整体基板的影响。通过模态试验得到PCB基板和等效建模区域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然后将得到的等效模型用于有限元仿真,计算获得等效模型的模态频率和振型。最后将仿真结果与模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等效建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等效建模方法在工程需求上满足要求,为以后类似的PCB产品快速等效建模以及获取动态特性提供了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 等效建模 模态试验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层内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理论研究
12
作者 王小萌 温世龙 夏林祥 《新技术新工艺》 2023年第6期42-45,共4页
层内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层内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中,人们对混杂效应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做了大量工作,但其混杂形式多样,混杂效应产生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尚无较为成熟的理论... 层内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层内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中,人们对混杂效应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做了大量工作,但其混杂形式多样,混杂效应产生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尚无较为成熟的理论解释和公认的力学模型,且没有能够达到指导工程设计施工的水平。因此,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混杂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反映层内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混杂效应的力学性能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论证了公式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提供设计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内混杂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混杂效应 多级破坏 机理分析 力学性能
下载PDF
HFRP混杂效应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小萌 龙秀波 吴超 《新技术新工艺》 2023年第8期35-39,共5页
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HFRP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材料。HFRP可综合各FRP的材料特点,扬长避短,从而兼顾两者优越的力学性能,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显著降低成本。首先,对HFRP混杂效应的机理展开分析;其次,对不同配比的碳纤维与芳纶... 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HFRP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材料。HFRP可综合各FRP的材料特点,扬长避短,从而兼顾两者优越的力学性能,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显著降低成本。首先,对HFRP混杂效应的机理展开分析;其次,对不同配比的碳纤维与芳纶纤维混杂制成的HFRP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FRP的拉伸强度以及拉伸模量均与混杂比有关。随着碳纤维体积比的增大,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HFRP的延伸率均高于单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综合考虑其力学性能及价格,碳纤维与芳纶纤维混杂比为2∶1的HFRP性价比最佳,不但可使高强度的碳纤维与高延性的芳纶纤维优势互补,而且还能降低材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混杂效应 混杂比 机理分析 力学性能 延伸率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遗传算法的非局部晶体塑性模型参数识别
14
作者 周瑞 熊宇凯 +3 位作者 储节磊 阚前华 康国政 张旭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1-762,共12页
非局部晶体塑性模型考虑了由非均匀变形引起的位错在空间上的重排,使得其本构模型变得复杂,可调节参数众多,因此采用常规的“试错法”难以准确确定这些参数.虽然遗传算法能够稳健地全局优化解决参数确定问题,但对于非局部晶体塑性模型,... 非局部晶体塑性模型考虑了由非均匀变形引起的位错在空间上的重排,使得其本构模型变得复杂,可调节参数众多,因此采用常规的“试错法”难以准确确定这些参数.虽然遗传算法能够稳健地全局优化解决参数确定问题,但对于非局部晶体塑性模型,其计算成本相对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机器学习模型的遗传算法,以有效降低计算成本.针对含有冷却孔的镍基高温合金的拉伸响应问题,以单拉应力-应变曲线为目标,基于屈服应力和最终应力建立评价公式,使得优化结果与实验尽可能接近.在这一方法中,机器学习模型能够通过非局部晶体塑性模型的参数来预测相应的应力值,从而替代了遗传算法中原本需要的有限元计算过程.为了分析本构模型参数对单拉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采用SHAP框架,并通过有限元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获取非局部晶体塑性模型参数,使得参数计算得到的应力-应变响应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 SHAP框架能够提供本构模型参数的重要程度分析,以及对屈服应力和最终应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塑性 机器学习 参数确定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中锰钢棘轮行为的细观有限元模拟
15
作者 畅舒心 张娟(导师) +1 位作者 刘骏华 黄兴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1,共8页
基于微观形貌构建含铝中锰钢二维代表性体积元(RVE)模型,同时引入马氏体相变演化方程,采用Mori-Tanaka均匀化方法构建了奥氏体和马氏体组合相的本构模型,对试验钢在单轴拉伸和不同工况下(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分别为700,710 MPa)的... 基于微观形貌构建含铝中锰钢二维代表性体积元(RVE)模型,同时引入马氏体相变演化方程,采用Mori-Tanaka均匀化方法构建了奥氏体和马氏体组合相的本构模型,对试验钢在单轴拉伸和不同工况下(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分别为700,710 MPa)的棘轮行为进行了细观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均匀化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马氏体相变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RVE模型模拟组织演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马氏体相变会使试验钢的单轴拉伸中发生明显强化,并会使奥氏体和铁素体之间出现应力交替现象;当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为700 MPa时,考虑与不考虑马氏体相变模拟的棘轮应变演化曲线几乎重合;当平均应力为50 MPa、应力幅为710 MPa时,不考虑马氏体相变模拟的棘轮应变增长率明显高于考虑相变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棘轮行为 有限元模拟 均匀化模型 马氏体相变
下载PDF
基于小冲杆试验评价钛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
16
作者 王柳翔 韩光照 +2 位作者 郑洪 周甜 蔡力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基于能量密度等效理论,提出依据塑性弯曲阶段载荷-位移曲线,获取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钛合金圆片试样应力-应变曲线的小冲杆试验新方法;采用该方法预测得到不同名义屈服强度和硬化指数组合工况下假想材料的应力-应变数据,并与有限元预... 基于能量密度等效理论,提出依据塑性弯曲阶段载荷-位移曲线,获取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钛合金圆片试样应力-应变曲线的小冲杆试验新方法;采用该方法预测得到不同名义屈服强度和硬化指数组合工况下假想材料的应力-应变数据,并与有限元预设曲线进行对比;基于小冲杆试验获得的TC4合金在室温、高温(400℃)下的载荷-位移曲线,采用上述方法获得该合金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并与单轴拉伸真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预测得到的假想材料应力-应变数据与有限元预设曲线之间的符合优度均高于0.96;预测获得的室温和400℃下TC4合金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与单轴拉伸曲线之间的符合优度均高于0.97,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86%和4.63%,验证了该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冲杆试验 能量密度等效 应力-应变关系 钛合金 高温拉伸性能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遗传算法的印制电路板参数识别
17
作者 李晨现 高芳清 舒文浩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印制电路板装配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在航空航天设备中有广泛应用,分析和优化航空设备中电子设备振动可靠性的必要前提是建立准确的PCBA有限元模型。针对PCBA有限元模型物理参数难以通过实验获取的问题,本文以某机... 印制电路板装配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在航空航天设备中有广泛应用,分析和优化航空设备中电子设备振动可靠性的必要前提是建立准确的PCBA有限元模型。针对PCBA有限元模型物理参数难以通过实验获取的问题,本文以某机载电子设备PCBA为案例,首先通过最小分辨率V(Minimum Run with Resolution V,MRRV)的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多因素模型响应面函数样本点;然后根据最小二乘法确定响应面函数系数并完成响应面精度检验,构建响应值与模态试验结果误差的多目标函数;再采用快速分类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进行多目标参数识别,将识别后的参数代入ABAQUS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与模态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态频率平均误差减少到2.70%,随机振动响应平均误差为5.83%,验证了此方法对机载振动环境下PCBA模型参数识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数值试验设计 模型参数识别 响应面法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一类碰撞振动系统在内伊马克沙克-音叉分岔点附近的局部两参数动力学 被引量:10
18
作者 乐源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考虑一类具有对称性的三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系统的庞加莱映射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对称不动点,对应于系统的对称周期运动.根据对称性导出庞加莱映射P是另外一个隐式虚拟映射Q的二次迭代.推导了庞加莱映射对称不动点的解析表达式.根据映射... 考虑一类具有对称性的三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系统的庞加莱映射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对称不动点,对应于系统的对称周期运动.根据对称性导出庞加莱映射P是另外一个隐式虚拟映射Q的二次迭代.推导了庞加莱映射对称不动点的解析表达式.根据映射不动点的稳定性及分岔理论,映射P的对称不动点发生内伊马克沙克-音叉(Neimark--Saker-pitchfork)分岔对应于映射Q发生内伊马克沙克-倍化(Neimark--Sakerflip)分岔.利用隐式虚拟映射Q,通过对范式作两参数开折分析,研究了映射P的对称不动点在内伊马克沙克-音叉分岔点附近的局部动力学行为.碰撞振动系统在这个余维二分岔点附近的局部动力学行为可能表现为投影后的庞加莱截面上的单一对称不动点、一对共轭不动点、单一对称拟周期吸引子以及一对共轭拟周期吸引子.数值模拟得到了内伊马克沙克-音叉分岔点附近的各种可能情况.内伊马克沙克-分岔和音叉分岔互相作用可能产生新的结果:对称不动点虽然首先分岔为两个共轭不动点,但是这两个共轭不动点是不稳定的,最终收敛到同一个对称拟周期吸引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振动系统 对称不动点 两参数开折 内伊马克沙克-音叉分岔 共轭拟周期吸引子
下载PDF
一类分段非线性轧机辊系系统的奇异非混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青 乐源 李高磊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考虑一类拟周期激励的分段非线性轧机辊系系统,发现了丰富的奇异非混沌动力学现象.揭示了该系统中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的产生机理.通过数值结果发现有三种路径可以演变为奇异非混沌吸引子,即分形路径、阵发路径和Heagy-Hammel路径.通过最... 考虑一类拟周期激励的分段非线性轧机辊系系统,发现了丰富的奇异非混沌动力学现象.揭示了该系统中奇异非混沌吸引子的产生机理.通过数值结果发现有三种路径可以演变为奇异非混沌吸引子,即分形路径、阵发路径和Heagy-Hammel路径.通过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验证其非混沌特性;采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和相敏感函数刻画其奇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机辊系系统 拟周期激励 奇异非混沌吸引子 李雅普诺夫指数 相敏感函数
下载PDF
软相尺寸对反贝壳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高祥 赵科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文章采用一步球磨结合真空热压工艺制备了由Al_(2)O_(3)/Al纳米复合材料(硬相)和纯铝(软相)构成的反贝壳结构复合材料,研究了软相尺寸(从微米级到亚微米级)对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变形失效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高... 文章采用一步球磨结合真空热压工艺制备了由Al_(2)O_(3)/Al纳米复合材料(硬相)和纯铝(软相)构成的反贝壳结构复合材料,研究了软相尺寸(从微米级到亚微米级)对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变形失效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持高失效应变的前提下,抗压强度随软相尺寸的减小而逐渐提高,尤其是从微米级减小到亚微米级时,抗压强度达到494 MPa,比微米级时至少提高60%;当软相尺寸为微米级时,复合材料中的裂纹萌生于软硬相界面处,并沿着界面-硬相-软相扩展,最终形成沿着与加载方向呈45°的宏观主裂纹。同时,软相可有效阻挡二次裂纹的扩展,当软相尺寸减小到亚微米级别时,裂纹萌生于软相变形带附近并沿着变形带-硬相扩展,逐渐演变成与加载方向呈±45°的均匀分散于整个复合材料的微裂纹,即软相尺寸从微米级减小到亚微米级时,增韧机制由软相对裂纹的阻挡转变为微裂纹的增殖和均匀分散。该研究结果为制备高强韧铝基复合材料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贝壳Al_(2)O_(3)/Al纳米复合材料 软相尺寸 压缩性能 强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