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组合作学习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琳 王璐 +2 位作者 刘伯锋 惠雪枫 阮彩莲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确是一种行之有...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系统解剖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医学院校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阮彩莲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578-580,共3页
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医学生来说,加强解剖实验课的学习,不仅仅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践... 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医学生来说,加强解剖实验课的学习,不仅仅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 教学方法 医学院校 实验操作技能 解剖实验课 医学生 科学研究 教学工作
原文传递
喙突周围肌腱与韧带转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广智 袁新建 +1 位作者 王璐 刘伯峰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2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索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0侧成年尸体上对喙突、肌皮神经、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喙肩韧带的形态、血供进行了观察 ,设计了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或喙肱肌腱并喙肩韧带转位治疗肩锁关节... 目的 :探索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0侧成年尸体上对喙突、肌皮神经、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喙肩韧带的形态、血供进行了观察 ,设计了用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或喙肱肌腱并喙肩韧带转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术式 ,并在临床验证。结果 :(1 )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腱、喙肩韧带都有足够的长度向锁骨翻转修复喙锁韧带 ;(2 )翻转的肌腱与韧带弹性差 ,抗拉力及强度大 ;(3)肌腱翻转后对原有的功能影响不大 ;(4)临床应用 1 6例 ,1 2例获随访 ,疗效满意。结论 :用肱二头肌短头腱、肱喙肌腱、喙肩韧带转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的术式 ,有其形态学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转位 肩锁关节脱位 喙突 肱二头肌短头 喙肱肌 解剖学基础
下载PDF
臀上动脉臀小肌大转子骨瓣修复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解剖及临床
4
作者 黄广智 王璐 +1 位作者 袁新建 刘伯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6-547,共2页
关键词 臀上动脉 臀小肌大转子 骨瓣修复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趣味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琳 王璐 +2 位作者 刘伯锋 惠雪枫 阮彩莲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4年第4期396-396,398,共2页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具有直观性强、形态描述多、解剖[1]名词多和记忆内容多等特点,如果靠死记硬背,时间久了便觉得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具有直观性强、形态描述多、解剖[1]名词多和记忆内容多等特点,如果靠死记硬背,时间久了便觉得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近年来,笔者尝试将趣味教学法运用于解剖学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趣味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一定认知度的基础上,应用提问式启发学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教学 教学法 应用 学习兴趣 医学基础课 医学生 形态描述 医学课程
原文传递
小鼠丘脑背内侧核内VGLUT2阳性神经元传入联系的形态学研究
6
作者 冯慧洁 彭霏 +2 位作者 薛美琪 阮彩莲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4,共8页
目的:利用狂犬病病毒(RV)介导的逆行跨单级突触追踪技术,观察丘脑背内侧核(MD)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2(VGLUT2)阳性神经元的全脑突触前神经元分布。方法:将RV的辅助病毒注射至VGLUT2-ires-Cre转基因小鼠右侧MD,两周后将RV注入相同区域。... 目的:利用狂犬病病毒(RV)介导的逆行跨单级突触追踪技术,观察丘脑背内侧核(MD)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2(VGLUT2)阳性神经元的全脑突触前神经元分布。方法:将RV的辅助病毒注射至VGLUT2-ires-Cre转基因小鼠右侧MD,两周后将RV注入相同区域。一周后灌注取材,进行全脑扫描,观察RV标记的突触前神经元在全脑的分布。结果:将RV病毒注入VGLUT2-ires-Cre小鼠MD后,在皮质和脑干内可观察到密集的突触前神经元。皮质内逆标神经元多分布于运动皮质、内侧前额叶皮质、眶额皮质和岛叶;丘脑内多见于丘脑网状核和下丘脑外侧区等;而脑干逆标神经元则主要分布在臂旁外侧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核等部位。结论:MD内VGLUT2阳性神经元一方面可接受来自脑干的上行纤维的投射,或丘脑网状核的信息调控;另一方面作为高阶丘脑也可接受皮质的下行投射,参与脑内的多种功能。以上结果为研究MD的功能及相关神经环路的机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背内侧核 狂犬病病毒 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2 小鼠
原文传递
小鼠蓝斑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投射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蓬鑫 朱慧 +5 位作者 彭霏 吕培源 冯慧洁 薛美琪 薛懿珈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12,共8页
目的:观察蓝斑(LC)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从形态学上观察该通路是否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或调控。方法: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小鼠杂交,繁育TAC... 目的:观察蓝斑(LC)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从形态学上观察该通路是否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或调控。方法: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小鼠杂交,繁育TAC1-ires-Cre::Ai9小鼠,并制备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观察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与FOS免疫阳性产物的共存情况,以及TAC1/FOS双标神经元与TH阳性轴突终末之间的密切接触。其次在C57BL/6小鼠PVT内注入荧光金(FG),在显微镜下观察LC内TH阳性神经元与FG逆标神经元的共标情况。最后在TAC1-ires-Cre小鼠的PVT注射RV逆行跨单突触三联病毒,观察LC内TH阳性神经元与RV逆标神经元之间的共存情况。结果:在TAC1-ires-Cre::Ai9小鼠脑内,TAC1阳性神经元为红色荧光所标记。SNI模型下PVT内可观察到部分TAC1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FOS蛋白,且与TH阳性轴突终末之间形成密切接触。将FG注射入小鼠PVT后,在LC内可观察到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且部分FG标记神经元同时表达TH阳性。利用RV逆行跨单突触示踪病毒,也可在LC内观察到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且大部分突触前神经元为TH阳性。结论:LC内TH阳性神经元可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形成LC^(TH+)-PVT^(TAC1+)神经通路,该通路可以被伤害性信息激活,提示其可能在痛觉信息的传递或调控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 丘脑室旁核 酪氨酸羟化酶 速激肽-1 伤害性信息 小鼠
原文传递
小鼠中央内侧核向前额叶和岛叶皮质发出分支投射的形态学研究
8
作者 薛美琪 窦雪瑛 +3 位作者 刘楚涵 王珊 杨彦玲 董玉琳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387-1391,1398,共6页
目的观察小鼠丘脑中央内侧核(CM)向不同皮层区域的分支投射情况,并为其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将荧光金(FG)分别注射到前额叶皮质(PFC)或岛叶皮质(IC)并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FA)炎性痛模型,观察FG逆标神经元在CM中的分布... 目的观察小鼠丘脑中央内侧核(CM)向不同皮层区域的分支投射情况,并为其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将荧光金(FG)分别注射到前额叶皮质(PFC)或岛叶皮质(IC)并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FA)炎性痛模型,观察FG逆标神经元在CM中的分布,以及CM内向PFC或IC投射的神经元是否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继而将FG注射到PFC,同时将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IC,并建立CFA模型,观察CM内FG与TMR双标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FOS蛋白的共标。结果(1)将FG注射到PFC后,在CM的吻侧和中部可观察到大量逆标神经元,尾侧的FG逆标神经元相对较少;将FG注射到IC后,可观察到CM的中尾侧有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分布,而在CM的吻段较少;(2)CM-IC或CM-PFC通路在CFA模型下均可观察到激活的神经元,但前者激活数量较后者多;(3)CM吻中段少量神经元可同时向PFC和IC发出分支投射,且偶见共标神经元在疼痛状态下被激活。结论CM可以分别向PFC和IC发出大量投射,且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但分支投射的情况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内侧核 分支投射 前额叶皮质 岛叶 疼痛 神经通路
下载PDF
不同饥饿刺激对下丘脑穹隆周区orexin-A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琳 贾鲲鹏 +3 位作者 苗乃周 金晓航 史娟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神经元对不同刺激方式的反应特性探索能够激活该系统的高效而适宜的方法。方法:采用禁食、腹腔注射胰岛素和2-DG三种饥饿刺激方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穹隆周区orexi... 目的:通过观察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神经元对不同刺激方式的反应特性探索能够激活该系统的高效而适宜的方法。方法:采用禁食、腹腔注射胰岛素和2-DG三种饥饿刺激方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穹隆周区orexin-A神经元的Fos的表达,脑脊液中orexin-A的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分别进行禁食2 d,腹腔注射胰岛素或生理盐水存活5 h,腹腔注射2-脱氧-D-葡萄糖(2-DG)或生理盐水存活2 h和正常对照处理,动物的饮水量保持正常。结果:三种饥饿刺激引发的Fos表达比较类似,主要集中于下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外侧区和下丘脑后区,2-DG组的Fos表达最为浓密。三种刺激对orexin-A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影响,但orexin-A/Fos双标细胞数占所有orexin-A阳性细胞数的比例以2-DG组最高,为26%;禁食2 d组次之为21%;胰岛素组最低为14%。禁食组和2-DG组的双标细胞率与胰岛素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禁食组脑脊液中orexin-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而其它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别。结论:本研究提示orexin-A的功能状态与刺激方式密切相关:急性刺激如2-DG注射适于研究神经元的激活状态,而慢性刺激如禁食适于研究激活后导致的orexin-A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A 禁食 FOS 免疫组织化学 ELISA
原文传递
禁食不同时段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琳 贾鲲鹏 +2 位作者 史娟 苗乃周 王璐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禁食不同时段大鼠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的表达及是否与摄食有关。方法观察禁食前后大鼠体重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禁食不同时段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的表达变化,灰度值测量观察各组orexin-A的染色强度。结果大鼠... 目的探讨禁食不同时段大鼠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的表达及是否与摄食有关。方法观察禁食前后大鼠体重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禁食不同时段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的表达变化,灰度值测量观察各组orexin-A的染色强度。结果大鼠体重随禁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各组大鼠禁食前后体重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Orexin-A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穹窿周区,禁食组orexin-A阳性神经元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禁食组间orexin-A阳性神经元计数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禁食48h组染色强度最深,与对照组和禁食24h、72h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禁食可以促进orexin-A的表达,禁食48h应该是一种理想的促进orexin-A活化的刺激方式,orexin-A系统可能参与摄食及能量代谢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A 禁食 下丘脑 大鼠
下载PDF
不同刺激方式对大鼠穹窿周区orexin-A表达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琳 崔龙彪 +1 位作者 史娟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Orexin-A是一种来自下丘脑的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多肽,含orexin-A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穹窿周区,该群神经元与摄食、睡眠、内脏活动等的调控有关。但如何活化该群神经元尚无有效途径。方法:为了搞清该神经元的激活状态和反应... 目的:Orexin-A是一种来自下丘脑的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多肽,含orexin-A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穹窿周区,该群神经元与摄食、睡眠、内脏活动等的调控有关。但如何活化该群神经元尚无有效途径。方法:为了搞清该神经元的激活状态和反应特性,本文采用五种不同的刺激方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灰度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穹窿周区orexin-A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动物分为五组,三组动物分别行禁食1,2和3d,另外两组分别腹腔注射胰岛素和2-脱氧-D-葡萄糖(2-DG),五组动物的饮水量保持正常。结果:五种刺激方式引发的orexin-A表达主要集中于穹窿周区,各组间orexin-A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区别;但进一步灰度分析显示禁食2d组细胞染色最深,与禁食1d组、3d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组和2-DG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结论:orexin-A的细胞合成与刺激方式密切相关,禁食2d较之其它方式更能促进orexin-A神经元的活化和进一步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周区 OREXIN-A 刺激方式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急性低血糖应激对大鼠下丘脑orexi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琳 贾鲲鹏 +2 位作者 王璐 王亚萍 周小燕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诱导的急性低血糖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增食欲素-A(orexin-A)的表达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建立急性低血糖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下丘脑orexin-A和Fos双标情况,并采用ELISA方法对脑脊液中的orexi... 目的研究胰岛素诱导的急性低血糖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增食欲素-A(orexin-A)的表达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建立急性低血糖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下丘脑orexin-A和Fos双标情况,并采用ELISA方法对脑脊液中的orexi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禁食组、低血糖进食组和低血糖禁食组阳性神经元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三组之间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exin-A/Fos双标细胞率(双标细胞占orexin-A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在低血糖禁食组最高,与禁食组和低血糖进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低血糖禁食组脑脊液中的orexin-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血糖的降低可以增强大鼠下丘脑中orexin-A的表达,而摄食行为可以抑制此调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sxin A 下丘脑 低糖血症 禁食
下载PDF
TBL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琳 王璐 刘伯锋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3年第5期474-475,共2页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是2002年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 Michaelsen教授等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础上改革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基于团队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是2002年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 Michaelsen教授等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础上改革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基于团队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解剖学实验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多媒体 系统 改革创新 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内质网应激蛋白Caspase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琳 贾鲲鹏 +3 位作者 沈娟 郝琴 陈雅慧 杨彦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904-907,共4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内质网应激蛋白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8-10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急性脊髓损伤(SCI)组和bFGF治疗组(SCI+bFGF),分别于...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内质网应激蛋白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8-10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急性脊髓损伤(SCI)组和bFGF治疗组(SCI+bFGF),分别于损伤后12 h,1 d,3 d,7 d和14 d,采用Rivlin斜板试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受损节段脊髓组织中Caspase12的表达。结果 SCI组和SCI+bFGF组各个时间点斜板度数均值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bFGF组Rivlin斜板试验角度7 d(36.30°±2.82°)、14 d(46.50±2.98)与SCI组7 d(28.20°±2.78°)、14 d(33.30°±2.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SCI组较sham组细胞凋亡增加[(14.20±2.12)%vs(2.35±0.62)%,P<0.01],SCI+bFGF组[(10.32±1.68)%]较SCI组细胞凋亡减少(P<0.01);Caspase12的表达SCI组较sham组升高(12.20±1.02 vs 2.10±0.20,P<0.01),SCI+bFGF组(7.50±0.60)较SCI组降低(P<0.01)。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Caspase12的表达明显升高,bFGF对Caspase12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脊髓损伤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把三维重建与断层思维引入局部解剖学PBL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璐 赵琳 +1 位作者 王航辉 阮彩莲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3年第5期482-483,共2页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学和批判思维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得到较多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体系中,学习是现象和思想的质变,因此,学生必须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学和批判思维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得到较多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体系中,学习是现象和思想的质变,因此,学生必须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如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融人创新因素和先进技术,有效整合基础和临床资源,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汲取知识?笔者在我校局部解剖学PBL教学中,创新性引入三维重建技术与断层解剖思维,为我校局部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全方位、立体整合注入新鲜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教学 三维重建技术 PBL教学 断层解剖 思维 局部解剖学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 教学理念
原文传递
腹腔注射2-脱氧-D-葡萄糖可诱发大鼠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表达Fos
16
作者 赵琳 贾鲲鹏 +1 位作者 金晓航 史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2-脱氧-D-葡萄糖(2-DG)能否激活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神经元而表达Fos。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腹腔注射2-DG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3只)及正常对照组(3只)。各自处理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2-脱氧-D-葡萄糖(2-DG)能否激活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神经元而表达Fos。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腹腔注射2-DG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3只)及正常对照组(3只)。各自处理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下丘脑SON和PVN内Fos表达及其与催产素(OT)和加压素(VP)的双标情况,同时采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OT和VP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2-DG引发的特异性Fos免疫阳性产物主要集中分布于下丘脑外侧区和穹隆周区,在SON、PVN也有密集表达。SON和PVN内的Fos表达与该区的特异性神经活性物质OT和VP有共存。OT/Fos双标细胞率(双标细胞占OT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在SON和PVN分别为87.10%、90.57%,明显高于VP/Fos在这两个核团的双标率(双标细胞占VP阳性细胞的百分率,68.42%、76.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2-DG组动物血清中OT和V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注射2-DG可激活大鼠下丘脑SON和PVN内OT和VP神经元表达Fos,SON和PVN可能参与2-DG诱导的急性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葡萄糖 视上核 室旁核 FOS 催产素 加压素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胸骨两侧变异肌一例
17
作者 刘伯锋 李红霞 白宏强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胸骨 两侧 变异肌 标本
下载PDF
小鼠中缝背核至丘脑室旁核参与伤害性信息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慧洁 薛美琪 +5 位作者 朱慧 张蓬鑫 彭霏 吕培源 阮彩莲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01-508,共8页
目的:观察中缝背核(DR)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观察该通路在伤害性刺激下的激活情况。方法:将逆行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小鼠PVT,观察FG逆标神经元在DR内的分布,同时利用免... 目的:观察中缝背核(DR)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观察该通路在伤害性刺激下的激活情况。方法:将逆行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小鼠PVT,观察FG逆标神经元在DR内的分布,同时利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技术观察DR内5-HT能神经元与FG逆标神经元之间的共存情况;继而选用TAC1-ires-Cre小鼠结合RV逆标病毒,在DR观察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分布;最后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杂交小鼠制备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观察PVT内被激活的TAC1阳性神经元与5-HT能神经终末之间的关系。结果:(1)将FG注入PVT后,在DR的吻、中、尾段均可见FG逆标神经元,其分布以中段为主,吻、尾段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在DR内观察到5-HT和FG的双标神经元。(2)向TAC1-ires-Cre小鼠的PVT内注射RV逆行跨突触三联病毒后,在DR内也可见RV标记的突触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DR中段。(3)SNI模型下TAC1-Cre::Ai9杂交小鼠PVT内部分TAC1神经元被激活,且同时与5-HT能神经终末形成密切接触。结论:DR内5-HT能神经元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形成DR 5-HT+-PVT TAC1+神经通路,该通路可以被伤害性信息激活,提示其可能在伤害性信息传递/调控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背核 丘脑室旁核 5-羟色胺 速激肽-1 伤害性信息 小鼠
原文传递
氨氯地平加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文山 朱文侠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7期5697-5697,共1页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5 mg/次,1次/d;同时服用卡托普利12.5 mg/次,3次/d,治疗8周。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89.47%,12周总有效率为95.79%;治疗后心率有一定下降...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5 mg/次,1次/d;同时服用卡托普利12.5 mg/次,3次/d,治疗8周。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89.47%,12周总有效率为95.79%;治疗后心率有一定下降(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是老年高血压的理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氨氯地平 卡托普利
下载PDF
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1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文山 朱文侠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9期6128-6129,共2页
目的:研究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索他洛尔120 mg/d(早80 mg,晚40 mg),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室早减少≥75%者试验结束,未达75%者剂量加至160 mg/d(早、晚各80 mg),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服药期间... 目的:研究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索他洛尔120 mg/d(早80 mg,晚40 mg),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室早减少≥75%者试验结束,未达75%者剂量加至160 mg/d(早、晚各80 mg),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服药期间监测心电图,血压等,心率<55次/min或(和)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3 kPa)或(和)QTc≥0.42 s退出临床观察。结果:索他洛尔120 mg/d治疗2周后显效18例(18%),有效30例(30%),总有效48例(48%)。2周末其余20例患者加量至160 mg/d,再次服药2周后观察显效6例(6%),有效10例(10%),总有效16例(16%),无效36例。索他洛尔≤160 mg/d口服2~4周,总有效64例(64%)。对血压,心率和QTc影响不明显。结论:索他洛尔治疗室早疗效良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宜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他洛尔 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