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式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博 赵豫凤 +2 位作者 王艳梅 杨加周 艾庆燕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级检验班为试点班(57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制定调查问卷,分析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帮助作用。结果 87.8%(50人)认为混合式教学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帮助;6...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级检验班为试点班(57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制定调查问卷,分析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帮助作用。结果 87.8%(50人)认为混合式教学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帮助;65%(37人)认为阅读文献对学科知识的获取有作用;98.3%(56人)认为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对知识学习有较大帮助;54.6%(31人)认为翻转课堂对知识学习也有一定的作用。结论混合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组内、组间及师生之间对案例进行的讨论和交流,可增加教学互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混合式教学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豫凤 艾庆燕 +2 位作者 杨加周 王艳梅 苗乃周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6期943-944,共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属形态学科,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笔者将集体备课、强调绘图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利用数码互动显微系统和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组织学与胚胎学属形态学科,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笔者将集体备课、强调绘图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利用数码互动显微系统和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方法有机结合,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实验室开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艳梅 杨加周 +3 位作者 艾庆燕 赵豫凤 王璐 苗乃周 《价值工程》 2012年第17期242-243,共2页
实验室开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通过开放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室、开放实验中心等形式来进行实验室开放,提高了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实验室开放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 教学质量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提高组织学实验教学质量 被引量:2
4
作者 艾庆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3期359-360,共2页
通过对组织学实验教学的多方改进,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组织学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医学教育
下载PDF
脂肪酸合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艳梅 王若涵 +3 位作者 王佳瑶 王悠然 寇方园 王浩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选择性抑制FAS来减少肿瘤细胞所需的脂肪酸,将FAS作为内源性脂肪酸合成靶向治疗的靶点,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现就近年来有关FAS与乳腺癌的相关性以及FAS抑制剂的研究进...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选择性抑制FAS来减少肿瘤细胞所需的脂肪酸,将FAS作为内源性脂肪酸合成靶向治疗的靶点,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现就近年来有关FAS与乳腺癌的相关性以及FAS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酶 乳腺癌 脂肪酸合酶抑制剂
下载PDF
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艳梅 杨加周 +3 位作者 赵豫凤 艾庆燕 王璐 苗乃周 《基础医学教育》 2012年第6期430-432,共3页
医学基础课是医学生培养的基本内容,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多种课程考核体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医学基础课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下载PDF
VEGF对胚胎发生发育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艳梅 艾庆燕 +2 位作者 杨加周 赵豫凤 苗乃周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903-904,共2页
1989年,Ferrara等从牛垂体滤泡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的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和特异性血管生长因子,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强烈诱发活体内新血管形成,是唯一的对血管形成具有特异性作用的生长因子。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 1989年,Ferrara等从牛垂体滤泡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的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和特异性血管生长因子,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强烈诱发活体内新血管形成,是唯一的对血管形成具有特异性作用的生长因子。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生殖技术的发展,为胎儿发育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近年来,研究者又发现VEGF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关,胎儿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较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VEGF表达的微妙变化都可能引起畸形或胚胎死亡。国内关于VEGF对胎儿发育影响的报道,表明其在胎盘组织有丰富的表达,在胎儿体内也有表达,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对滋养叶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功能起特殊的调节作用,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表达 胚胎发育过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发生发育 胎儿生长发育 血管生长因子 现代分子生物学 新血管形成
下载PDF
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实践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艳梅 杨加周 +2 位作者 艾庆燕 赵豫凤 苗乃周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2-74,共3页
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应从医学生自身、医学院校乃至全社会诸多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实践要求。
关键词 当代医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现状分析 培养实践
下载PDF
X射线电离辐射对成年小鼠睾丸组织的损伤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艳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829-3832,共4页
背景:X射线电离辐射对睾丸的损伤,最直观的是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近而进行形态学观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组织学的损伤。目的:观察X射线电离辐射后成年小鼠睾丸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1... 背景:X射线电离辐射对睾丸的损伤,最直观的是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近而进行形态学观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组织学的损伤。目的:观察X射线电离辐射后成年小鼠睾丸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10在延安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BALB/c健康雄性的成年小鼠(6~8周龄)18只,均购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体质量(20.0±2.5)g,实验前2周饲养于室温(20±3)℃,空气湿度50%以上,饲料垫料均干燥消毒,标准饲料饮水无限制。方法:采用辐射剂量1.0Gy和2.0Gy的X射线对成年小鼠进行全身照射,于照射后2周取小鼠睾丸组织,称质量,制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示睾丸组织变化;对照组不进行照射。主要观察指标:正常小鼠睾丸质量与照射后睾丸的质量之比;正常睾丸组织生精小管与照射后睾丸生精小管结构的变化的对比。结果:正常小鼠体质量与辐射组体质量无明显差异,但睾丸质量/体质量之比随照射剂量不同出现明显差异。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睾丸组织在正常对照组小鼠睾丸组织生精小管管腔形状规则,管壁基膜完整,管腔内生精细胞层数多,排列规则紧密,管腔内充满成熟的精子在照射后出现病理性变化:睾丸组织内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混乱,生精细胞剥离脱落,空洞形成,管腔内精子数量明显减少;随照射剂量增加,生精小管结构明显紊乱,管腔皱缩、塌陷,生精上皮明显变薄,排列松散,管腔内已无成熟精子。结论:X射线辐射后小鼠睾丸质量明显减少,且随照射剂量的不同有明显差异,损伤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小鼠 睾丸 电离辐射 组织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TCR-ζ链的表达及外周血中CD8^+CD28^+和CD8^+CD28^-、CD95表达临床意义
10
作者 王艳梅 吴博 +3 位作者 艾庆燕 赵豫凤 杨加周 刘宇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7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TCR-ζ链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0例(对应肿瘤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收集同期来我院体检及治疗健康人群、乳腺纤维腺... 目的分析TCR-ζ链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0例(对应肿瘤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收集同期来我院体检及治疗健康人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各30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TCR-ζ链进行检测,并且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CD8+CD28+和CD8+CD28-、CD95、TCR-ζ链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及癌旁组织TCRζ链的表达;外周血中各组CD8+CD28+和CD8+CD28-、CD95、TCR-ζ链表达对比及外周血、癌组织中TCRζ链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组织、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TCR-ζ链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癌旁组织、乳腺组织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 0.05)。外周血中CD8+CD28+、CD8+CD28-、CD95、TCR-ζ链等免疫指标在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四种类型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乳腺癌患者血清CD8+CD28+、CD8+CD28-、CD95、TCR-ζ链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及健康人群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周血TCR-ζ链表达水平与癌原发灶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手术前后及CA125水平关系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检测外周血TCR-ζ链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提前筛选、诊断或了解患者病情状况,其在临床上是非常有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CR-ζ链 CD8+CD28+ CD8+CD28- CD95
下载PDF
C57BL/6小鼠大脑皮层区与基底神经节隆起区神经元突触发育过程比较
11
作者 赵艳 卢广泉 +6 位作者 杜金乐 潘雨绮 董子意 康鑫 高弋婷 高方 杨加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11,共10页
目的:观察小鼠皮层区和基底神经节隆起(GE)区神经元突触发育过程,阐明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在不同脑区的体内外发育差异。方法:C57BL/6雌鼠于妊娠第13.5~15.5天断颈处死后,经无菌操作取胚胎小鼠,显微镜下逐步分离获取胚胎小鼠脑组织... 目的:观察小鼠皮层区和基底神经节隆起(GE)区神经元突触发育过程,阐明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在不同脑区的体内外发育差异。方法:C57BL/6雌鼠于妊娠第13.5~15.5天断颈处死后,经无菌操作取胚胎小鼠,显微镜下逐步分离获取胚胎小鼠脑组织皮层区和GE区。体外原代培养胚胎小鼠神经元,于培养3、7、14和21 d分别收集细胞样品,并将其作为培养3、7、14和21 d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突触后表达蛋白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及桥尾蛋白(Gephyrin)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GLUT1)、 PSD95、囊泡γ-氨基丁酸(GABA)转运蛋白(vGAT)及Gephyrin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胚胎小鼠脑组织皮层区和GE区神经元中vGLUT1及vG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培养3 d组比较,培养14和21 d组小鼠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PSD95及Gephyr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皮层区比较,培养14 d组小鼠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Gephyr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显微镜下观察,培养14 d组小鼠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兴奋性突触及抑制性突触均初步发育,相关蛋白呈阳性表达;其中兴奋性突触相关蛋白阳性表达在皮层区神经元中更为明显,且突触前分子vGLUT1和突触后分子PSD95在皮层区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部位均呈现共定位的特征;抑制性突触前分子vGAT蛋白和突触后分子Gephyrin蛋白在GE区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中也呈现共定位的特征,且突触前分子较相应的突触后分子蛋白阳性表达更明显。与皮层区比较,培养14 d组小鼠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vGLUT1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vGAT和Gephy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培养21 d组小鼠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触相关蛋白阳性表达增加,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进一步成熟并完善。皮层区和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部位均形成了丰富的突触前后对应的表达模式,突触结构逐步发育良好,且突触前分子较相应的突触后分子蛋白阳性表达更明显。与皮层区比较,培养21 d组小鼠GE区原代培养神经元中vGLUT1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vGAT和Gephy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皮层区比较,胚胎小鼠脑组织GE区神经元中vGLU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vGA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皮层区和GE区神经元的突触发育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皮层区兴奋性突触发育较早,GE区抑制性突触发育较早。突触的脑区特异性发育提示不同细胞类型的神经疾病可能具有不同的发育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发育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皮层区 基底神经节隆起区
下载PDF
肌球蛋白MYO7A在小鼠睾丸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与定位
12
作者 李田田 刘博 +3 位作者 赵霆延 艾庆燕 马斌芳 李臻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15-321,共7页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MYO7A在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的表达和定位。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Myo7a在小鼠不同组织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MYO7A在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MYO7...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MYO7A在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的表达和定位。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Myo7a在小鼠不同组织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MYO7A在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MYO7A在成年小鼠睾丸生精上皮不同周期中的定位。结果RT-PCR结果显示,Myo7amRNA广泛表达于小鼠多个器官,主要在睾丸中表达;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YO7A在出生后7 d小鼠睾丸中已有表达,在21d时表达量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在28d时降到最低,之后又逐渐升高,在成年后(56d)趋于稳定。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发现MYO7A在小鼠睾丸生精上皮各期均有表达,主要位于支持细胞参与构成的顶端和基底外质特化结构上。结论MYO7A在小鼠睾丸支持细胞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其与精子细胞之间或支持细胞之间的顶端和基底外质特化结构上,提示其可能参与支持细胞-精子细胞之间的粘附作用,以及血睾屏障的维持与动态变化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YO7A在精子发生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7A 睾丸发育 支持细胞 生精上皮 外质特化
下载PDF
精索静脉曲张致男性不育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3
作者 艾庆燕 赵豫凤 +2 位作者 王艳梅 苗乃周 杨加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813-2815,共3页
精索静脉曲张(VC)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之一,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目前对其致男性不育的机制已进行了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但仍未完全阐明。VC可能通过睾丸微循环、血管活性物质、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缺氧、免疫及凋亡等多种... 精索静脉曲张(VC)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之一,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目前对其致男性不育的机制已进行了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但仍未完全阐明。VC可能通过睾丸微循环、血管活性物质、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缺氧、免疫及凋亡等多种途径共同作用致男性不育。现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就VC致男性不育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 男(雄)性 综述
下载PDF
免疫因素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加周 赵豫凤 +2 位作者 景彩霞 艾庆燕 苗乃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701-1703,共3页
目的 :观察不育男性血清抗精子抗体 (AsAb) ,抗心磷脂抗体 (ACA) ,抗弓形虫抗体与精液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揭示免疫因素与不育症的相关性及致病机制 .方法 :用ELISA(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法测定 2 86例男性不育患者及 198例... 目的 :观察不育男性血清抗精子抗体 (AsAb) ,抗心磷脂抗体 (ACA) ,抗弓形虫抗体与精液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揭示免疫因素与不育症的相关性及致病机制 .方法 :用ELISA(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法测定 2 86例男性不育患者及 198例正常生育者血清的AsAb ,ACA ,抗弓形虫抗体并常规检测精液的各项指标 .结果 :不育者血清中的AsAb ,ACA ,抗弓形虫抗体阳性率 (2 9.4 % ,18.2 % ,17.1% )明显高于正常生育组 (9.0 % ,7.0 % ,9.0 % ) ,P <0 .0 1;不育患者血清AsAb水平变化能导致精子的活动力明显下降 ,呈显著性正相关 ,P<0 .0 1.结论 :AsAb与男性不育有密切关系 ,可引起精子活率、活力明显下降 ,但对精子密度及液化无明显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男(雄)性 抗精子抗体 抗体 抗心脂 弓形虫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精液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男性生殖系统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艾庆燕 赵豫凤 +2 位作者 杨加周 王艳梅 苗乃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704-3706,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刺激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迁移而促使血管生成;VEGF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经其特异性受体介导传递细胞间信息,调节生殖系统各器官血管产生和形成,参与调节睾丸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诱导血管通透性增加,刺激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迁移而促使血管生成;VEGF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经其特异性受体介导传递细胞间信息,调节生殖系统各器官血管产生和形成,参与调节睾丸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功能及调控睾丸激素合成,对精子的发生、发育及成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生殖系统肿瘤的病理进展起着重要作用,与男性生殖系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泌尿生殖系统 睾丸 附睾 精子 前列腺
下载PDF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艳梅 杨加周 +3 位作者 赵豫凤 艾庆燕 王璐 苗乃周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2年第4期383-384,共2页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其中的实验教学是其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补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实验课的综合效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其中的实验教学是其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补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实验课的综合效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在发生着相应变化,如形象化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趣味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项目导师制教学法、学案导学法等[1]。我院于2006年在形态学实验中心建立了2个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山东易创),经过几年时间的使用,对组织学实验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显示该系统相对传统实验课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体现出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 组织学实验教学 价值 形象化教学法 数码互动实验室 实验课教学 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
原文传递
锌元素对男性生殖系统及睾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艳梅 杨加周 +2 位作者 赵豫凤 艾庆燕 苗乃周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9期93-94,96,共3页
1869年Raulin发现锌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关,Bertrand和Vladesco于1921年最早报道了精液中锌的含量具有较高水平。1934年,Todd等通过大鼠试验首次证实锌是动物营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1959年Vallee研究证实,锌是睾丸维持正常生理作... 1869年Raulin发现锌与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关,Bertrand和Vladesco于1921年最早报道了精液中锌的含量具有较高水平。1934年,Todd等通过大鼠试验首次证实锌是动物营养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1959年Vallee研究证实,锌是睾丸维持正常生理作用必需的阳离子。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锌与男性生殖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现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睾丸功能
下载PDF
吸烟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加周 赵豫凤 +2 位作者 苗乃周 景彩霞 艾庆燕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900-1901,共2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9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其中395例为吸烟者,202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结果: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相比,精子的正常形态数、精子的密度和精子的活力降低,2组之间有显... 目的:探讨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97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其中395例为吸烟者,202例为非吸烟者,观察比较2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结果: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相比,精子的正常形态数、精子的密度和精子的活力降低,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P<0.01).吸烟龄>10a,其精子的密度降低(与<10a者相比P<0.05).吸烟量>20支/d者,其精子的活力和密度降低(与<20支/d者相比P<0.05).吸烟状况、年吸烟总量和吸烟深度均与精子的质量下降有关.结论:吸烟行为可能与精子的质量下降有关.中、大量吸烟或吸烟龄长者对男性生育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精液质量 男性
下载PDF
GATA-4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加周 赵豫凤 +3 位作者 王艳梅 景彩霞 苗乃周 艾庆燕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睾丸内GATA-4免疫反应产物的特征与分布。方法:选取刚出生、2、4、6周雄性B6SJLF1/J小鼠各6只,取睾丸进行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DAB显色,观察GATA-4在不同时期睾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ATA-4免疫反应产物在以上4个... 目的:观察小鼠睾丸内GATA-4免疫反应产物的特征与分布。方法:选取刚出生、2、4、6周雄性B6SJLF1/J小鼠各6只,取睾丸进行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化ABC法,DAB显色,观察GATA-4在不同时期睾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ATA-4免疫反应产物在以上4个阶段小鼠睾丸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均有分布,且4、6周组小鼠睾丸Leydig细胞阳性率比刚出生和2周组小鼠更高(P<0.01);但4、6周组小鼠,除以上两种细胞外,生精细胞中也有分布,6周组小鼠比4周组小鼠阳性细胞率高(P<0.01)。结论:小鼠睾丸内存在GATA-4,为研究GATA-4在睾丸性别决定和分化以及激素调控方面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4 睾丸 免疫组化 小鼠
原文传递
VEGF在人胎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庆燕 赵豫凤 +3 位作者 杨加周 王艳梅 米志宽 苗乃周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01-305,304-305,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胚胎卵巢组织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卵巢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法学法检测VEGF在不同胎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VEGF在胎儿卵巢初级卵母细胞、卵泡细胞、部分基...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胚胎卵巢组织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卵巢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法学法检测VEGF在不同胎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VEGF在胎儿卵巢初级卵母细胞、卵泡细胞、部分基质细胞呈阳性表达,在卵母细胞的染色程度均强于卵泡细胞和基质细胞,基质小血管内皮也有阳性表达。其在卵母细胞中以胎24w阳性细胞多且表达量强,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胎儿卵巢存在局部调节因子,VEGF表达于人胎卵巢中,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卵母细胞生长,在卵巢发生、发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VEGF 免疫组化 胚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