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任亮 刘静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956-1957,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脑中风后遗症患者78例作为入组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39例)和联合组(n=3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针灸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脑中风后遗症患者78例作为入组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39例)和联合组(n=3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1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及白蛋白、球蛋白、GFAP及S-100β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为89.74%,高于常规治疗组66.67%;联合组治疗后1、2、3、4周MMSE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白蛋白、GFAP及S-100β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球蛋白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用于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提高认知功能,改善生化指标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中风后遗症 近期疗效
下载PDF
临床路径式思维导图在糖尿病患者出院健康指导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董朝妮 杜梅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936-1938,共3页
糖尿病是内分泌与代谢科常见的一类代谢紊乱综合症,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糖持续性升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生活结构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因此,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而持续高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并... 糖尿病是内分泌与代谢科常见的一类代谢紊乱综合症,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糖持续性升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生活结构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因此,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而持续高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例如失明、肾衰竭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健康指导 糖尿病 临床价值 临床路径 患者 思维 代谢紊乱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厚朴温中汤联合针灸治疗寒湿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娜 李艳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1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厚朴温中汤联合针灸治疗寒湿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寒湿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2例,厚朴温中汤+针灸)与对照组(32例,厚... 目的探讨厚朴温中汤联合针灸治疗寒湿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寒湿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2例,厚朴温中汤+针灸)与对照组(32例,厚朴温中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评分、胃动力指标、胃电节律异常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胃动素、神经肽γ水平及胃电图主频、胃电图正常慢波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热休克蛋白60(HSP6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温中汤联合针灸治疗寒湿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胃动力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湿气滞证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厚朴温中汤 针灸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在甲氨蝶呤治疗白血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集落刺激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梅梅 董朝妮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2199-2201,共3页
白血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于造血类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的异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本研究针对110例采取甲氨蝶呤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 恶性克隆性疾病 造血功能 白血病 甲氨蝶呤治疗 干细胞 发病率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和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颜江 李卫萍 +4 位作者 戴楠 张文青 樊梓媛 周奇 刘静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14期120-122,F0003,共4页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管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联合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联合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GF、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D、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t-PA均大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6.08%,49/51)高于对照组(80.00%,40/50),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0%,5/51)与对照组(6.00%,3/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丹红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其血液黏度,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丹红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针灸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肢体障碍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郝孝盈 刘静 +2 位作者 郭新荣 祁占宁 郭小雄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3184-3187,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肢体障碍康复的影响,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脑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肢体障碍康复的影响,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脑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51.13±3.22)分、(27.13±2.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9±3.09)分、(20.13±2.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平衡功能评分、GC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76.29±4.52)分、(12.15±2.13)分、(11.02±1.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8±4.11)分、(8.13±2.01)分、(8.79±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脑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大脑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针灸 神经肌肉刺激 肢体障碍 平衡功能 康复 疗效
下载PDF
针灸辨证治疗结合经颅磁刺激对面瘫患者症状改善、肌电图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莉娜 强锋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辨证治疗结合经颅磁刺激(TMS)对面瘫患者症状改善、肌电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辨证治疗,... 目的探讨针灸辨证治疗结合经颅磁刺激(TMS)对面瘫患者症状改善、肌电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辨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TMS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 d再行下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于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ouse-Braekmann(H-B)评分,并采用肌电图检测两组患者的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和面神经波幅(Amp)。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B评分为(1.84±0.57)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64±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atency、Amp分别为(4.38±0.92)ms、(1.14±0.35)mV,对照组分别为(5.03±1.01)ms、(0.86±0.26)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DI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7.76±2.18)分、(23.75±4.24)分,对照组分别为(11.04±2.56)分、(19.93±4.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针灸辨证治疗结合TMS有助于改善面瘫患者临床症状及肌电图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针灸辩证治疗 经颅磁刺激 肌电图 预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视频教程在高风险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董朝妮 方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145-146,共2页
研究通过视频教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中的影响。方法:2020年7月-2021年7月,普外科160例高风险下肢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开展RCT,发呢为管理组(床旁视频教程形式健康教育)和预设组(传统健康教育),对比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结... 研究通过视频教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中的影响。方法:2020年7月-2021年7月,普外科160例高风险下肢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开展RCT,发呢为管理组(床旁视频教程形式健康教育)和预设组(传统健康教育),对比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结果:管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预设组,管理组肿胀发生率低于预设组,(P<0.05)。结论:视频教程为依托开展健康教育,对高风险患者预防下肢静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教程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