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初级体感皮质神经元异常敏化的研究
1
作者
袁滋铎
解进祎
+3 位作者
柳俊宇
郭保霖
武胜昔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1,共9页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胡须触觉刺激后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神经元的激活情况及PTSD小鼠S1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方法:使用神经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TSD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胡须刺激...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胡须触觉刺激后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神经元的激活情况及PTSD小鼠S1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方法:使用神经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TSD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胡须刺激后S1皮质神经元Arc进行标记并观察,通过分析Arc标记神经元的空间表达位置和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对比分析两组S1皮质神经元的激活水平。利用病毒稀疏标记方法标记S1皮质的锥体神经元,比较两组小鼠神经元树突数量及树突棘的形态与数量分布。结果:胡须刺激两组小鼠后发现Arc阳性神经元在S1浅层至深层均有分布,其中在Ⅱ/Ⅲ与Ⅴ层分布更密集。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TSD组在不同层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增多。细胞形态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神经元相比,PTSD组小鼠树突棘密度在Ⅱ/Ⅲ层异常增高,其中蘑菇型树突棘数量增多,丝状伪足型树突棘数量减少;而S1Ⅴ层蘑菇型与细长型的树突棘数量均较多,但树突棘总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PTSD小鼠胡须刺激后S1神经元过度激活,神经元结构及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初级躯体感觉皮质
胡须刺激
ARC
稀疏标记
小鼠
原文传递
社交刺激诱导小鼠杏仁核差异性激活的形态学研究
2
作者
袁滋铎
柳俊宇
+4 位作者
闫玥辰
白占涛
奚楷文
郭保霖
武胜昔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 探究杏仁核不同亚区神经元对不同类型的社交刺激的空间响应特征。方法 使用即刻反应蛋白cFos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不同社交组和对照组小鼠社交刺激后的杏仁核进行cFos免疫荧光标记,分析cFos标记神经元的空间表达位置...
目的 探究杏仁核不同亚区神经元对不同类型的社交刺激的空间响应特征。方法 使用即刻反应蛋白cFos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不同社交组和对照组小鼠社交刺激后的杏仁核进行cFos免疫荧光标记,分析cFos标记神经元的空间表达位置和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对比分析不同社交组小鼠杏仁核及各亚区神经元的激活水平。结果 社交刺激后与假鼠组相比,攻击鼠(CD1)、雌鼠(Female)、雄鼠(Male)组杏仁核各亚区cFos激活均有增加,而幼鼠刺激组小鼠杏仁核cFos表达未见明显差异。在外侧杏仁核和基底杏仁核亚区,CD1社交刺激组小鼠cFos表达均增加。在腹外侧外侧杏仁核亚区,CD1、Female、Male社交刺激组小鼠cFos表达均增加。在腹内侧外侧杏仁核和基底后外侧杏仁核亚区,CD1、Female社交刺激组小鼠cFos表达增加。在背内侧杏仁核亚区,CD1及Female社交刺激组小鼠cFos表达均增加。结论 小鼠在给予不同社交刺激后其杏仁核不同亚区的神经元激活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行为
不同社交刺激
杏仁核
CFO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种逆行示踪工具标记小鼠前扣带回皮质传入核团的比较
3
作者
肖昊翔
解进祎
+4 位作者
刘明月
刘珺琛
袁滋铎
武胜昔
郭保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93-400,共8页
目的:通过对小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立体定位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retro)、荧光乳胶微球(retrobeads)及狂犬病毒(RV)的方法,比较三种逆行示踪工具对ACC上游传入核团的标记效果。方法:将rAAV2⁃retro⁃hSyn⁃EGFP⁃P2A⁃Cre⁃WPRE⁃hGH⁃PA、...
目的:通过对小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立体定位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retro)、荧光乳胶微球(retrobeads)及狂犬病毒(RV)的方法,比较三种逆行示踪工具对ACC上游传入核团的标记效果。方法:将rAAV2⁃retro⁃hSyn⁃EGFP⁃P2A⁃Cre⁃WPRE⁃hGH⁃PA、retrobeads(Red)等量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3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另外将rAAV2/9⁃EF1α⁃DIO⁃oRVG(19G)、rAAV2/9⁃EF1α⁃DIO⁃NLS⁃mCherry⁃P2A⁃TVA⁃T2A⁃RVG、rAAV2/9⁃CaMKIIα⁃Cre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2周后将RV⁃EnvA⁃ΔG⁃EGFP注射到相同部位,1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比较三种策略标记到ACC上游传入核团的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结果:retrobeads标记到的核团最多,但无法标记神经元形态及树突结构;RV标记到的核团数量次之,胞体及树突结构标记完整,而且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树突棘;rAAV2⁃retro标记到的核团最少,能标记到树突,但无法标记树突棘。三者在内侧眶皮层、腹侧眶皮层、视皮层等区域均能够高效标记。其中,RV在丘脑腹前核和腹外侧核标记效率高于其他两种工具。结论:ACC接受脑内的广泛投射,而三种逆行示踪剂在标记效率和标记神经元结构完整性上各有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回皮层
重组腺相关病毒
荧光乳胶微球
狂犬病毒
神经示踪
小鼠
原文传递
题名
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初级体感皮质神经元异常敏化的研究
1
作者
袁滋铎
解进祎
柳俊宇
郭保霖
武胜昔
白占涛
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空军军医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神经
生物学
教研室
空军军医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学员五大队
空军军医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学员二大队
出处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01699)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2023-YBSF-093)
+1 种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1JCW-13)
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20220306)。
文摘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胡须触觉刺激后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神经元的激活情况及PTSD小鼠S1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方法:使用神经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Arc)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TSD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胡须刺激后S1皮质神经元Arc进行标记并观察,通过分析Arc标记神经元的空间表达位置和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对比分析两组S1皮质神经元的激活水平。利用病毒稀疏标记方法标记S1皮质的锥体神经元,比较两组小鼠神经元树突数量及树突棘的形态与数量分布。结果:胡须刺激两组小鼠后发现Arc阳性神经元在S1浅层至深层均有分布,其中在Ⅱ/Ⅲ与Ⅴ层分布更密集。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TSD组在不同层的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增多。细胞形态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神经元相比,PTSD组小鼠树突棘密度在Ⅱ/Ⅲ层异常增高,其中蘑菇型树突棘数量增多,丝状伪足型树突棘数量减少;而S1Ⅴ层蘑菇型与细长型的树突棘数量均较多,但树突棘总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PTSD小鼠胡须刺激后S1神经元过度激活,神经元结构及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初级躯体感觉皮质
胡须刺激
ARC
稀疏标记
小鼠
Keyword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1)
Arc
whisker stimulation
sparse labeling
mouse
分类号
R749.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社交刺激诱导小鼠杏仁核差异性激活的形态学研究
2
作者
袁滋铎
柳俊宇
闫玥辰
白占涛
奚楷文
郭保霖
武胜昔
机构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空军军医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神经
生物学
教研室
空军军医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学员二大队
空军军医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学员一大队
出处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376-138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82201699)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2023-YBSF-093)
+1 种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1JCW-13)
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20220306)。
文摘
目的 探究杏仁核不同亚区神经元对不同类型的社交刺激的空间响应特征。方法 使用即刻反应蛋白cFos标记策略,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不同社交组和对照组小鼠社交刺激后的杏仁核进行cFos免疫荧光标记,分析cFos标记神经元的空间表达位置和阳性细胞数量差异,对比分析不同社交组小鼠杏仁核及各亚区神经元的激活水平。结果 社交刺激后与假鼠组相比,攻击鼠(CD1)、雌鼠(Female)、雄鼠(Male)组杏仁核各亚区cFos激活均有增加,而幼鼠刺激组小鼠杏仁核cFos表达未见明显差异。在外侧杏仁核和基底杏仁核亚区,CD1社交刺激组小鼠cFos表达均增加。在腹外侧外侧杏仁核亚区,CD1、Female、Male社交刺激组小鼠cFos表达均增加。在腹内侧外侧杏仁核和基底后外侧杏仁核亚区,CD1、Female社交刺激组小鼠cFos表达增加。在背内侧杏仁核亚区,CD1及Female社交刺激组小鼠cFos表达均增加。结论 小鼠在给予不同社交刺激后其杏仁核不同亚区的神经元激活程度不同。
关键词
社交行为
不同社交刺激
杏仁核
CFOS
Keywords
social behavior
different social stimuli
amygdala
cFos
分类号
R338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种逆行示踪工具标记小鼠前扣带回皮质传入核团的比较
3
作者
肖昊翔
解进祎
刘明月
刘珺琛
袁滋铎
武胜昔
郭保霖
机构
空军军医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神经
生物学
教研室
延安大学
医
学院
生理学
教研室
陕西中医药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出处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93-40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01699)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3⁃YBSF⁃093)
+1 种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1JCW⁃13)
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20220306)。
文摘
目的:通过对小鼠前扣带回皮层(ACC)立体定位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retro)、荧光乳胶微球(retrobeads)及狂犬病毒(RV)的方法,比较三种逆行示踪工具对ACC上游传入核团的标记效果。方法:将rAAV2⁃retro⁃hSyn⁃EGFP⁃P2A⁃Cre⁃WPRE⁃hGH⁃PA、retrobeads(Red)等量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3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另外将rAAV2/9⁃EF1α⁃DIO⁃oRVG(19G)、rAAV2/9⁃EF1α⁃DIO⁃NLS⁃mCherry⁃P2A⁃TVA⁃T2A⁃RVG、rAAV2/9⁃CaMKIIα⁃Cre混合后注射到小鼠ACC脑区,待病毒表达2周后将RV⁃EnvA⁃ΔG⁃EGFP注射到相同部位,1周后灌注取脑、切片观察,比较三种策略标记到ACC上游传入核团的神经元数量及形态。结果:retrobeads标记到的核团最多,但无法标记神经元形态及树突结构;RV标记到的核团数量次之,胞体及树突结构标记完整,而且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树突棘;rAAV2⁃retro标记到的核团最少,能标记到树突,但无法标记树突棘。三者在内侧眶皮层、腹侧眶皮层、视皮层等区域均能够高效标记。其中,RV在丘脑腹前核和腹外侧核标记效率高于其他两种工具。结论:ACC接受脑内的广泛投射,而三种逆行示踪剂在标记效率和标记神经元结构完整性上各有优劣。
关键词
前扣带回皮层
重组腺相关病毒
荧光乳胶微球
狂犬病毒
神经示踪
小鼠
Keywords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
retrobeads
rabies virus(RV)
retrograde tracer
mouse
分类号
Q42 [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创伤后应激障碍小鼠初级体感皮质神经元异常敏化的研究
袁滋铎
解进祎
柳俊宇
郭保霖
武胜昔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社交刺激诱导小鼠杏仁核差异性激活的形态学研究
袁滋铎
柳俊宇
闫玥辰
白占涛
奚楷文
郭保霖
武胜昔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种逆行示踪工具标记小鼠前扣带回皮质传入核团的比较
肖昊翔
解进祎
刘明月
刘珺琛
袁滋铎
武胜昔
郭保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