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实行QA、QC的意义
1
作者 王渭平 钟田亮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4年第2期95-95,共1页
随着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由以前单一的X线常规摄影发展为以CT、核磁、介入放射等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常规的X线摄影也逐步被计算摄影系统和数字化摄影所取代真X线机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受检频率也在逐年提高。X线摄... 随着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由以前单一的X线常规摄影发展为以CT、核磁、介入放射等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常规的X线摄影也逐步被计算摄影系统和数字化摄影所取代真X线机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受检频率也在逐年提高。X线摄影检查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同时要求检查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质量己成为当前放射科的首要任务,要切实提高放射科诊断质量和技术水平,放射科就必须实施放射诊断QA和放射科QC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科 QA QC X线检查 管理
下载PDF
循环miR-29a和miR-150与非小细胞肺癌胸部放射治疗剂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文秀 曹博 +2 位作者 杨娟 高院 王兴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胸部放射治疗剂量与循环血miR-29a和miR-150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6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诊断为NSCLC的患者,其中5例NSCLC患者在0、20、40、60 Gy辐照后...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胸部放射治疗剂量与循环血miR-29a和miR-150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6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诊断为NSCLC的患者,其中5例NSCLC患者在0、20、40、60 Gy辐照后用miRNA芯片检测循环血miRNA表达差异;51例NSCLC患者在0、20、40 Gy辐照后用实时定量PCR验证循环血中候选miRNA表达;医用直线加速器(2 Gy/天,连续处理3天)辐照A549和MRC5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和细胞上清外泌体miR-29a和miR-150的表达。结果:miRNA芯片筛选出随着患者放疗剂量的增加而差异表达的10个miRNA(miR-29a、miR-150、miR-142、miR-342、miR-125b、miR-101、miR-425、miR-338、miR-126、miR-15b)。验证发现验证组患者0、20、40 Gy辐照后循环血miR-29a和miR-1 5 0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验证组循环miR-29a和miR-150分别与V5、V20、MLD、Mean Eso呈负相关。A549及MRC5细胞辐照3天后细胞内miR-29a和miR-150表达显著增加(P<0.05),细胞上清外泌体中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循环血miR-29a和miR-150与NSCLC胸部放射治疗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ICRORNA 胸部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剂量
下载PDF
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老年肌少症诊断及疗效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伟 张建蕾 +2 位作者 刘宇 曹光明 景磊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老年肌少症诊断及疗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肌少症患者(观察组)和同期4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两组均行二维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老年肌少症诊断及疗效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肌少症患者(观察组)和同期42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两组均行二维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及收缩状态下腓肠肌杨氏模量平均值(以下简称杨氏模量值)的差异。观察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弹力带训练,记录其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入院时与干预1、3、6个月后握力、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简易躯体能力测试表(SPPB)评分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维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老年肌少症诊断和疗效预测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及杨氏模量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6.90%(73/84);干预1、3、6个月后握力、ASMI、SPPB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杨氏模量值诊断老年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0.716、0.621、0.749,各参数联合应用的AUC为0.911,高于其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杨氏模量值预测老年肌少症疗效的AUC分别为0.805、0.846、0.785、0.775,各参数联合应用的AUC为0.889,高于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老年肌少症诊断及疗效预测中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二维 剪切波弹性成像 老年 肌少症 疗效预测
下载PDF
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袁宇宇 李建龙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227-232,共6页
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除会导致最为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外,还会导致多种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与吸烟有关的间质性肺疾病又称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病,是一组表现多样、发病机制不同的疾病,其共同点是疾病的发生及进展均... 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除会导致最为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外,还会导致多种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与吸烟有关的间质性肺疾病又称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病,是一组表现多样、发病机制不同的疾病,其共同点是疾病的发生及进展均与吸烟有所关联。影像学对疾病早期的特征性表现较为敏感,可以在疾病的早期结合患者的吸烟史及临床表现对疾病进行诊断,从而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本文旨在通过临床结合影像学表现来阐述该疾病,为临床提供影像学相关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间质性肺疾病 影像评估
下载PDF
以长征精神助推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5
作者 许传军 龚良庚 +17 位作者 刘晶哲 殷小平 边杰 黄贤平 张惠娟 何波 卢亦波 邢卫红 吕圣秀 王刚 张华 童娟 方伟军 景赟杭 何玉麟 施裕新 李宏军 陆普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重走长征路,可以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的专家团队在李宏军教授、陆普选教授和施裕新教授等带领下,于2024年3月至11月,举...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重走长征路,可以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的专家团队在李宏军教授、陆普选教授和施裕新教授等带领下,于2024年3月至11月,举办了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重走长征路系列公益活动。系列公益活动先后在江西瑞金、云南扎西、福建龙岩、重庆綦江、广西桂林、河北石家庄、甘肃会宁、广东广州、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等地举行。本次系列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学术成果交流、向基层赠送专业与科普书籍和杂志、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病例讨论、会诊和开展红色教育等。以“追寻长征之路,弘扬长征精神,肩负时代使命,助我中华复兴”为主题,秉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学术交流与传播为载体,加强团队人文建设为内涵”的宗旨。参与活动专家208人次,举办学术交流11场,参与学习培训的基层医学影像学及相关医务工作者2300余人次;基层现场学术指导15场,基层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5场;参观学习的红色教育主题场馆18处,现场接受红色教育的专家团队成员208人次,当地基层医务工作者450余人次。本次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感染与传染病影像更好地传承推广、更多的基层服务和更高的医疗质量发展,让长征精神在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学科建设中熠熠生辉。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事业的发展,2024年11月7日,中国感染与传染病影像重走长征路系列公益活动总结与表彰大会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会议总结了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彰了此次公益活动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专家,并为优秀专家颁发了“伯乐奖”“星火燎原奖”和“未来之星奖”奖牌和奖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精神 感染与传染病影像 学科建设
下载PDF
MSCT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申娟 陈延霞 拓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颌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平扫与MSCT后处理技术两种处理...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颌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平扫与MSCT后处理技术两种处理结果的优缺点。结果80例颌面部骨折诊断结果显示,患者中多发性骨折68例,单发性骨折12例,其中患者多见上下颌骨骨折,眉骨、蝶骨骨折相对少见。MSCT平扫诊断出多发性骨折55例,单发性骨折25例;MSCT后处理诊断出多发性骨折66例,单发性骨折14例,MSCT平扫的多发性骨折检出率低于MSCT后处理技术后的多发性骨折检出率(χ^(2)=4.103,P=0.043);MSCT平扫的总骨折检出率低于MSCT后处理技术后的颌面部总骨折检出率(P<0.05)。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能有效提升对颌面骨折的诊断价值,对多发性骨折及骨折部位的诊断率高于平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颌面骨折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检查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延霞 徐旋 +3 位作者 阿妮 白荣 刘小治 贺晓芳 《肝脏》 2024年第10期1214-1216,122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检查肝硬化小肝癌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2例。均进行Gd-EOB-DTPA肝脏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Gd-EOB-DTPA MRI增... 目的探讨应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检查肝硬化小肝癌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2例。均进行Gd-EOB-DTPA肝脏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的图像特征,比较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用于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良恶性的效能。结果72例患者经病理活检,共检出肝脏局灶性结节87个,其中良性结节50个(57.47%),恶性结节37个(42.53%);恶性组T1W1低信号、DWI高信号、T2W1高信号、肝胆期低信号、动脉期强化占比均高于良性组(P<0.05)。Gd-EOB-DTPA MRI增强诊断良性结节51个(58.62%),恶性结节36个(41.38%)。Gd-EOB-DTPA增强MRI鉴别诊断小肝癌的准确率为89.66%、敏感度为86.49%、特异度为92.00%、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88.89%、Kappa值=0.788。结论Gd-EOB-DTPA增强检查用于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增强检查 肝硬化 核磁共振成像 小肝癌
下载PDF
增强MRI多模态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陈延霞 阿妮 +2 位作者 徐旋 白荣 刘小治 《肝脏》 2024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 分析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3年9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A级(n=21)、B级(n=36)、C级(n=... 目的 分析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3年9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A级(n=21)、B级(n=36)、C级(n=13)。比较增强MRI与手术病理分级的一致性、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增强MRI多模态参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增强MRI多模态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经一致性分析证实,增强MRI与手术病理分级的准确率91.43%、灵敏度90.48%、特异度92.86%、阳性预测值95.00%、阴性预测值92.86%、Kappa值=0.824;肝功能A级患者的T1、D*及f值[(503.49±40.32)ms、(61.35±5.89)×10^(-3)mm^(2)/s、(28.65±3.27)%]均低于肝功能B级患者[(545.67±45.39)ms、(65.87±6.36)×10^(-3)mm^(2)/s、(33.26±3.82)%],T2,ADC及D值[(73.56±6.82)ms、(1.67±0.32)×10^(-3)mm^(2)/s、(1.47±0.19)×10^(-3)mm^(2)/s]高于肝功能B级患者[(65.43±5.89)ms、(1.41±0.26)×10^(-3)mm^(2)/s、(1.28±0.16)×10^(-3)mm^(2)/s],肝功能B级患者的T1、D*及f值均低于肝功能C级患者[(575.52±56.31)ms、(71.33±6.52)×10^(-3)mm^(2)/s、(36.13±4.36)%],T2,ADC及D值高于肝功能C级患者[(61.26±5.37)ms、(1.24±0.19)×10^(-3)mm^(2)/s、(1.06±0.13)×10^(-3)mm^(2)/s](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1、D*及f值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35、0.432、0.519,P<0.05),T2、ADC及D值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26、-0.597、-0.524,P<0.05)。结论 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参数可有效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成像多模态参数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分级 相关性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腹部射频热疗对老年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爱红 赵菊梅 +3 位作者 杜娟 房德芳 房新建 王明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3-58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腹部局部射频热疗对细胞减灭术后的老年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甲壳质酶蛋白(YKL)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癌性腹水的影响及抗肿瘤效应。方法:选择72例老年晚... 目的:通过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腹部局部射频热疗对细胞减灭术后的老年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甲壳质酶蛋白(YKL)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癌性腹水的影响及抗肿瘤效应。方法:选择72例老年晚期卵巢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治疗组患者给予细胞减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行对照治疗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腹部局部射频热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有效率、腹水控制有效率,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A125、HE4和YKL含量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的手术情况无差异。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0.6%,显著优于对照治疗组的55.6%(χ~2=5.175,P<0.01)。联合治疗组的腹水控制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对照治疗组的52.4%(χ~2=3.962,P<0.05)。治疗后,两组的CA125、HE4、YK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治疗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提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各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治疗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IPHC细胞减灭术联合腹部局部射频热疗能显著改善卵巢癌的免疫抑制,降低CA125、HE4、YKL水平,提高老年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 老年 卵巢癌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抑制小鼠肝细胞癌转移及微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爱红 赵菊梅 +2 位作者 杜娟 庞秋霞 王明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小鼠肝细胞癌转移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KM小鼠H22肝癌模型60只,随机分为6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模型组、顺铂组、Rg3低剂量、Rg3高剂量组、低剂量Rg3联合顺铂组、高剂量Rg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小鼠肝细胞癌转移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KM小鼠H22肝癌模型60只,随机分为6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模型组、顺铂组、Rg3低剂量、Rg3高剂量组、低剂量Rg3联合顺铂组、高剂量Rg3联合顺铂组,检测记录各组小鼠肿瘤质量、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1)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体重增长速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两两比较后发现,高剂量联合组、顺铂组的体重增长幅度最小,Rg3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体重增长幅度最为显著(P<0.05)。抑瘤率方面,高剂量联合组的抑瘤率最高,顺铂组及低剂量联合组次之,Rg3低/高剂量组抑瘤率最低(P<0.05)。(2)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血清CD3^+、CD4^+水平均显著升高,CD8^+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高剂量联合组CD3^+、CD4^+水平最高,低剂量联合组次之,Rg3低/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联合组(P<0.05)。(3)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MP2、MMP9、VEGF蛋白表达量均出现明显下调(P<0.05)。其中,高剂量联合组相关蛋白表达量最低(P<0.05)。(4)模型组、顺铂组、Rg3低剂量组、Rg3高剂量组、低剂量联合组、高剂量联合组的MVD分别为(12.64±1.96)、(7.73±1.65)、(9.92±1.45)、(7.13±1.64)、(8.16±1.44)、(6.28±1.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有效抑制H22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并与顺铂有一定的协调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转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减少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肝癌 肿瘤微血管密度 CD3^+细胞 CD4^+细胞、小鼠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理类型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爱红 王明全 周小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3期67-70,共4页
目的建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部良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贝叶斯判别模型。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238例患者的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资料。采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13例非小细胞... 目的建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部良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贝叶斯判别模型。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238例患者的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资料。采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13例非小细胞肺癌、65例小细胞肺癌和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癌胚抗原、细胞角质素片断抗原、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为了验证函数模型的判别价值,利用相应的指标数据回代预测分组。结果肺部良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之间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别函数对于肺部良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正确率分别为93.33%、65.49%和64.62%。结论贝叶斯判别法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建立的判别函数鉴别诊断模型可简便、快速、有效地对肺部良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进行鉴别诊断,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标志物 判别分析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番茄红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爱红 王明全 +1 位作者 庞秋霞 张立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体外培养的雌激素受体阴性(ER-)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H3-TdR掺入法观察番茄红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同步化的细胞经番茄红素作用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R...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体外培养的雌激素受体阴性(ER-)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H3-TdR掺入法观察番茄红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同步化的细胞经番茄红素作用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cyclinD1、bcl-2、bax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番茄红素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诱导其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使G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RT-PCR结果显示cyclinD1和bcl-2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而bax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上述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番茄红素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影响cyclinD1、bcl-2、bax的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类/分析 乳腺肿瘤/病理学 @MDA-MB-231细胞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爱红 周小燕 王明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化疗癌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于干预...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化疗癌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于干预前、干预1、3个月后采用睡眠治疗指数(PSQI)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显著降低了化疗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水平和失眠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化疗 癌症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开通良好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亚军 宋倩 +2 位作者 刘春霞 吴瑞 郭改艳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3513-3517,共5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开通良好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支架取栓+中间导管抽吸术)开通良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开通良好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支架取栓+中间导管抽吸术)开通良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感染及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簇(ROS)]、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五聚素3(PTX3)]、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DA、SOD、RO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DA、SOD、ROS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9.81±3.26)μmol/L、(122.67±9.35)U/mL、(453.98±10.8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7±5.31)μmol/L、(142.96±12.37)U/mL、(506.72±12.6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LP-PLA2、PTX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LP-PLA2、PTX3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9.58±1.23)mg/L、(7.30±2.16)μg/L、(2.85±0.91)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7±2.39)mg/L、(9.86±2.85)μg/L、(5.37±1.0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21±0.36)分、(1.96±0.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8±1.87)分、(2.37±0.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6%,略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术后的脑神经,减少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 脑梗死 依达拉奉右莰醇 脑保护 血管介入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慧 李延静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y cell angioma,LCA)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间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3例LCA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例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动脉期增强表现均为轻度不均匀强...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y cell angioma,LCA)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间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3例LCA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例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动脉期增强表现均为轻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平扫;延迟期病灶填充,与周围脾脏实质强化一致。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多层螺旋CT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应用于临床上该类患者的诊断及脾脏的切除术式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窦岸细胞 血管瘤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杰 杨小龙 李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7,31,共4页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60例U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64...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60例U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64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的体检人群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入选对象的血清IL-18浓度,并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和经血管造影评估的Gensini评分与血清IL-18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的血清IL-18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43±47.35)ng/L vs.(110.23±20.34)ng/L,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血清IL-18浓度分别高于双支病变组[(207.12±49.83)ng/L vs.(158.67±31.02)ng/L,P<0.05]和单支病变组[(207.12±49.83)ng/L vs.(143.78±33.43)n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极重度病变组患者的血清IL-18浓度显著高于重度病变组[(283.47±103.72)ng/L vs.(179.75±47.38)ng/L,P<0.05]、中度病变组[(283.47±103.72)ng/L vs.(145.53±38.72)ng/L,P<0.05]和轻度病变组[(283.47±103.72)ng/L vs.(123.32±24.74)n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患者的血清IL-18浓度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617,P<0.05)。结论 UA患者的血清IL-18浓度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肘、腕关节内骨折平片与CT对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亚东 王谓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61-562,共2页
肘、腕关节内骨折及骨折移位的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很大影响,对平片表现阴性者,如局部疼痛症状不能缓解应行常规CT检查以防漏诊。
关键词 肘关节 腕关节 骨折 X线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旭华 刘晓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72-373,共2页
目的探讨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2年6月至2011年3月拟诊断为成软骨细胞瘤患者32例,均行X线和CT检查。结果 X线显示病灶均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局限性骨破坏区,CT显示病灶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 目的探讨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2年6月至2011年3月拟诊断为成软骨细胞瘤患者32例,均行X线和CT检查。结果 X线显示病灶均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局限性骨破坏区,CT显示病灶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边界清楚,半环形钙化。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判断,X线诊断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16.7%,CT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8%和100.0%。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敏感性均较高,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CT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X线诊断(P<0.05)。结论成软骨细胞瘤的X线诊断与CT诊断各具优势,但是CT诊断的特异性更好,在临床应用中两者相结合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软骨细胞瘤 X线 CT 诊断
下载PDF
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改艳 宋倩 +2 位作者 刘春霞 吴瑞 高亚军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3554-3557,共4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2例PC-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目的观察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2例PC-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Epley手法复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IS)评分和计时平衡试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分别为(8.17±2.49)分、(8.41±2.21)分、(8.34±2.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6±3.98)分、(13.24±3.16)分、(10.97±3.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SI评分与计时平衡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S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为(19.94±5.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1±6.60)分,而两组患者的计时平衡试验均显著变长,且研究组为(114.25±11.53)s,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7.08±6.4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PC-BPPV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DH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复位 尼麦角林 个体化 疗效
下载PDF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伍 张俊兰 白树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11期98-98,113,共2页
介绍了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的特点以及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发展的必然趋势,讨论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的工作原理、图像预处理,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特征和根据特征选择合适的算法,分析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在临床、教学、科研和分类中... 介绍了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的特点以及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发展的必然趋势,讨论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的工作原理、图像预处理,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特征和根据特征选择合适的算法,分析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在临床、教学、科研和分类中的各个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并对目前CBMIR技术进行总结,对CBMIR技术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检索 医学领域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